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酸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酸败俗称哈喇。油脂在贮藏时由于与空气等作用发生氧化而进一步分解产生异臭味的现象。主要由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并进而降解成挥发性的复杂混合物。一般酸败后油脂的密度减小,碘值降低,酸值增高。

定义

酸败的油脂不宜食用。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湿和空气的作用,或者经微生物的作用,可产生一种特有的臭味气体,此作用称为酸败作用。

成因

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醛和酸的复杂混合物,而光和热加快了这一氧化过程。脂肪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可经微生物进一步作用,生成酮。

分类

水解酸败

在适当条件下,油脂与水反应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的反应叫水解反应。这个反应是分步可逆进行的,先水解生成甘油二酰酯,再水解生成甘油一酰酯,最后水解成甘油。水解本身对食品脂肪的营养价值无明显影响。


氧化酸败

鱼油薄层放置在空气中,测其质量的变化,可以发现油脂质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吸氧很少,质量改变很小,称为诱导期(引发期);第二阶段吸收大量的氧,质量显著变劣,称为增殖期(传播期);第三阶段吸氧趋于缓慢以至停止,称为终止期。

原因

1.水分

油脂是疏水物质,含水量很少。用干燥油料压榨取得的油脂,其含水量甚少。但在油脂工业的生产条件下,由于原料水分偏大,设备不完善或操作技术不良等原因,往往会使生产的油脂含水量过多。此外,油脂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被雨水侵入,也会使油脂水分增高。油脂水分增加,不仅会使油脂水解作用加强,游离脂肪酸增多,还会增加的活性,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育。因此,油脂中水分含量过多,就容易促使油脂水解酸败。一般认为,油脂含水量超过0.2%,水解作用就会加强,游离脂肪酸也会增多。含水量越高,水解速度就越快,油脂就会迅速酸败变质,失去食用价值。由此可见,油脂中的水分含量是油脂安全储藏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油脂酸败变质的重要因素。

2.杂质

油脂中,特别是未精炼的毛油中,常含有各种杂质,如磷脂蛋白质饼末种皮以及其它不溶于油的油脚固体物等。这些杂质都是亲水物质,可以吸收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加速油脂的酸败,对油脂安全储藏十分不利。通常油脂中杂质含量超过0.2%时,就容易引起油脂分解酸败,杂质含量越多,油脂水解酸败速度就越快,也就越容易促使油脂酸败变质,失去食用价值。因此,杂质多的油脂不耐储藏。一般情况下,未精炼的油脂含有大量磷脂,在储藏过程中磷脂能分解出磷脂酸,使油脂质量降低,引起水解变质;黏蛋白会使油脂混浊,颜色变暗,而且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导致油脂酸败;大豆油米糠油中都含有蜡质,其含量虽然很少,却能促使油脂混浊,降低质量;饼末、油脚、种皮等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繁育,也会加速油脂的酸败。长期储藏的油脂,混有上述各种杂质且其含量超过0.2%时,必须设法除去,使其含量降至0.2%以下,才能保持油脂的储藏稳定性,确保安全储藏。

3.空气

空气中的氧是引起油脂氧化变质(自动氧化)的主要因素。油脂接触空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使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增加,并继续分解成低级的短碳链的醛、酮类物质,从而使其产生一种特殊的刺激气味,失去食用价值。油脂氧化变质的速度与接触空气表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以及油脂的组成成分有密切关系。通常油脂接触空气的表面积大、时间长,就容易氧化酸败;反之,装入密闭容器或储存在惰性气体中的油脂,则能提高储藏稳定性,一般不易氧化酸败。

4.温度

油脂温度升高,可以加速它的氧化反应,增强脂肪酶的活性,促进微生物生长繁育,并分泌蛋白酶解脂酶,使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加速氧化分解、酸败变质。温度越高,高温时间越长,脂酸败变质就越快(在60℃-100℃范围内;一般每升高10℃,油脂酸败速度约可增加一倍),而降低温度则能中止或延缓油脂的酸败过程,提高储藏稳定性,确保安全储藏。

5.日光

日光中的紫外光,具有较高的能量,有利于氧的活化,能促使油脂氧化酸败变质。油脂暴露于日光中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常能形成少量臭氧。当油脂中不饱和脂肪与臭氧作用时,在其双键处能形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在水分影响下,会进一步分解成醛、酮类物质而使油脂产生哈喇味,失去食用价值。与此同时,在日光照射下,油脂中所含的维生素E受到破坏,抗氧化的功能减弱,因而也会加快油脂氧化酸败的速率。

注意事项

家庭医生报》报道,油脂是一类容易发生变质的食品,其变质的主要表现是酸败,脂肪酸被氧化,感官上可闻到异味(哈喇味或霉变味)。经研究证实,吃酸败的脂肪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危害,如致。很多人都喜欢吃素油,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素油比荤油更容易酸败变质。其原因是素油当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油脂,而在化学结构上比饱和脂肪酸更具有不稳定性。

预防

为了防止油脂酸败变质,可行的方法有:

1.购买出厂不久的新鲜的食用油及其他食品,不要等到接近过保质期时才吃。

2.购买小包装的充氮植物油

3.食用油及含油脂的食品应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避免炉灶等热源和日光晒等直接影响,以免加快油脂酸败。

4.打开包装后的食品宜尽快吃完,对多余的食品应加盖或密封保存。

食品酸败

介绍

绝大部分食品中均含有油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在遇到氧气时被氧化或经微生物作用分解或高温氧化,产生小分子酸,并释放出特有的臭味,导致食品的酸价超标,出现酸败现象,严重时会挥发刺鼻的哈喇味。

起因

1. 食品自身的原因:如加工食品所用的油脂质量较差、储存环境不当,导致食品内容物很快出现氧化、酸败等问题。   2. 食品外包装原因:质量不合格的外包装易使空气进入包装内部引起食品氧化、酸败等。


食品外包装原因又可分为三个方面


1)阻隔性差——如包装材料的阻氧性较差,造成成品包装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外界空气缓慢渗入包装内引起食品成分的氧化;再如,某些油脂含量高的产品使用了复合效果较差的复合膜作为外包装材料,此类材料阻油性较差,易引起复合膜分层,导致包装整体阻隔性下降。   

2)密封性不良——如热封不良引起的封口处密封性较差,从而导致外部空气从热封部位进入包装内;另外,某些不耐高温蒸煮的成品包装在经受高温蒸煮杀环节后易出现封口处泄露,导致密封性下降。   

3)物理机械性能低劣——如包装材料的韧性较差,不耐内容物穿刺或生产过程和存储过程中揉搓或挤压,使得成品包装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包装袋上出现针孔折痕、甚至破袋而未及时发现,导致食品接触到大量的氧气而氧化变质。[1]

视频

油一旦酸败千万不能食用!如何保存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