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达芬尖山

达芬尖山

图片来自don1don

达芬尖山,又称尖山,位于台湾花莲县卓溪乡卓清村、南投县信义乡东埔村(南投边界画在尖山东北侧的副峰,达芬池的西侧,离尖山山顶最高点300多公尺)与高雄市桃源区梅山里之间,海拔3,208公尺,台湾百岳排名74,位于中央山脉主棱上,大水窟山的南侧,在玉山国家公园范围内。[1]

四周高峰雄峙,景色壮观,西北方是耸立的玉山,北边是雄伟的大水窟山秀姑峦山,南边是云峰向阳山等高峰。在百岳之中,达芬尖山与中央尖山大霸尖山合称“三尖”,相较之下,中央尖山像高大的中指,大霸尖山如粗壮的拇指,而达芬尖山则如娇小的小指。

目录

历史

根据日本博物学家鹿野忠雄博士在高校大学时代的台湾高山记录《山と云と蕃人と》一书,1931年8月7日他独自一人以八通关越岭道南驻在所为基地单登尖山,途中因地形险恶、强风骤雨受挫而退回南驻在所,隔日再次另寻他路攀登,成功登上尖山山顶,发现已立有石标做为记号,石标中夹著为进行三角测量于1931年3月8日登顶台湾总督府山林课近藤盛雄、中村广的名片。

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当时登山活动受到许多政府限制还不是很兴盛,直到日本神户大学来台登山的板本亨与篠原均两人于1963年3月19日率先登顶,1964年5月15日台北市登山会的谢金龙、杨海瑞、张凛、詹阿兴与高铭炉等人,利用攀登秀姑峦山之便登顶,此为战后首登尖山之举。

随后在“五岳三尖”登峰热潮的推广下,达芬尖山一跃成为岳人竞相争逐的山峰,登山客络绎不绝。台湾有很多座山称为尖山,为能区别之,于1964年取自附近布农部落地名大分变音而称“达芬尖山”。

1970年代,政府计画新建三条横贯公路,选在北、中、南各辟一条,其中位在中部的新建横贯公路,探勘队伍一路从水里通往玉里的途中,特别在达芬尖山的山顶上摄影留念,这是因为当时能登上南投、高雄(今直辖市高雄)、花莲三县交界的山峰是很难得的。

最后路线决定选在嘉义经沙里仙溪头(指沙里仙溪的主流源头)抵达玉里之路线,并以水里经和社这条路线做为支线,这是由于沿线资源丰富,故开发价值较高。1980年代,玉里玉山线进入施工阶段,原计画在达芬尖山之东北侧是选择以隧道方式凿穿其山壁通过,但在政府基于玉山国家公园的设立与生态环境在保育上考量,最后放弃兴建。

影片

达芬尖山鸟瞰 (4K)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