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頸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颈鸭,学名Anas penelope,又名赤颈凫、鹅子鸭、红鸭,屬鴨科(Anatidae)鴨屬(Anas)中型游禽。属中型鸭类,个体较家鸭小,和罗纹鸭大小差不多,体长41-52厘米,体重0.6千克左右。雄鸟头和颈棕红色,额至头顶有一乳黄色纵带。背和两胁灰白色,满杂以暗褐色波状细纹,翼镜翠绿色,翅上覆羽纯白色。在水中时可见体侧形成的显著白斑,飞翔时和后面的绿色翼镜形成鲜明对照,容易和其他鸭类相区别。雌鸟上体大都黑褐色,翼镜暗灰褐色,上胸棕色,其余下体白色。

赤颈鸭通常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湾、沼泽等各类水域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成群在水边浅水处水草丛中或沼泽地上觅食眼子菜、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在欧洲南部、非洲东北部和西北部、埃及北部、中南半岛。偶见于格陵兰、北美、安的列斯群岛加里曼丹[1]

生活習性

赤頸鴨♂,英名(Eurasian Wigeon),學名(Anas penelope),影片包含2014-11-27~29三天上下午都有,和赤膀鴨♀幾乎形影不離所以影片中有不少同時入鏡的畫面,兩隻鴨子在覓食時很像跳水上芭蕾

赤颈鸭经常活动在浅水水域,可见于不深的沼泽湖泊以及河流的沿岸地区,尤其常见于水草丛生的岸边,偶尔也见于开阔水面,善潜水,高興時常將尾翹起,頭彎到胸部。飛行快而有力,有危險時能直接從水中或地上飛起,並發出叫聲。鳴聲響亮清脆。迁徙时常与其他雁形目鸟类结成大群。

分布范围

赤颈鸭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欧洲南部、非洲东北部与西北角,见于埃及北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印度支那半岛菲律宾群岛日本一线,偶见于格陵兰北美洲等地。在中国东部各地越冬,其分布西限可达西藏南部,海南岛台湾亦有本物种越冬。

外形特征

赤颈鸭雄雌异形异色。

雄鸟头部、颈部棕红色,额头部分则为耀眼的金黄色,红棕色背景下的金黄色额头非常鲜艳,是本物种独有的特征,颌下和喉部暗褐色,在整个头颈部的红褐色和褐色区域可见细碎的黑色斑点分布,脸部、眼部和眼眶后缘的黑点相对较多,使得这些部位看起来颜色较深形成一块新月型的深色区域;上体自上背以下均以灰白色为基色,密布幼细的暗褐色波浪状横纹,肩部和上背部的横纹较密集而腰部则较为稀疏;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均为饱满的黑色,尾羽黑褐色,双翅小覆羽以灰褐色为基色,密布灰白色波浪形幼细横纹,初级飞羽黑色,翼镜翠绿色镶有黑色边框,次级覆羽纯白色,飞行中的本物种雄鸟双翅黑色白色翠绿色相间非常悦目;胸部为杂以灰色的淡红褐色,与颈部饱满的红褐色有着明显的分界,两胁灰色,腹部纯白色;虹膜为棕色;喙蓝灰色;双足灰色。

雌鸟头顶和后颈黑褐色,满杂以浅棕色细纹,头和颈两侧棕色,缀有细小褐色斑点。上体暗褐色,背具淡褐色羽缘。肩羽缘棕色,腰羽缘灰白色,尾外侧羽缘白色。翅上覆羽大多淡褐色,飞羽黑褐色,具白色边缘,尤以三级飞羽白边最著。次级飞羽上的翼镜灰褐色,前后及内侧均具白边。颏、喉污白色,密布褐色斑点。胸及两胁棕色,具不甚明显的暗色斑,腹白色,尾下覆羽和翼下覆羽以及腋羽白色而具褐色斑。

食物

赤颈鸭主要以植物为食,据鸟类学家剖检鸟胃的结果显示,越冬期的赤颈鸭胃容物除植物组织外仅有协助磨碎食物的石块。

繁殖与保护

通常在越冬期间即已形成对,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着手营巢繁殖。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在富有水生植物或岸边有灌木和植物生长的小型湖泊、水塘和小河边地上草丛或灌木丛中。巢一般离水域不远,但也有远至距水边100-200m的。巢极为简陋,多系地上一个5-7cm深的凹坑,内放少许枯草,有时根本无任何内垫物,但巢的四周常用大量绒羽围起来,离巢时用它将卵盖住。每窝产卵7-11枚,一般8-9枚,1天产1枚卵,白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50-60mm×33-41mm,重41-47g。产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22-25天,由雌鸟承担。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在雌鸟带领下经过40-45天即能飞翔。幼鸟1龄时性成熟。

本物种曾经数量巨大,因而并未列入保护名单,但是由于本物种肉质肥美,羽毛颜色艳丽,因而受到非法捕猎的威胁。

物種現狀

赤頸鴨在中國種群數量較為豐富,是中國冬季較為常見的野鴨之一。據1992年的最新調查資料,中國越冬種群數量為48348隻。赤頸鴨在整個世界上的種群數量亦較豐富。據1975年在歐洲和地中海與黑海地區的統計,種群數量達數百萬隻。據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西亞39446隻,南亞143152隻,東亞69652隻,西南亞307隻。總計整個亞洲為251557隻,不及歐洲豐富,較之1990年統計的320676隻明顯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狩獵

外部链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