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詹姆斯瓦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詹姆斯瓦特
出生 1851年
国籍 英国
别名 James Churchward
职业 学者、国际畅销书作家、工程师、渔政专家

人物简介

中文名: 詹姆斯·乔治瓦特

外文名 :James Churchward

国 籍: 英国

出生日期: 1851年

逝世日期 :1936年

职 业: 学者、国际畅销书作家、工程师、渔政专家

代表作品: 《遗失的姆大陆之谜》

詹姆斯·冯·布雷达·瓦特 FRS FRSE英语:James von Breda Watt,1736年1月19日-1819年8月19日),英国 皇家学会 院士, 爱丁堡皇家学会 院士,是 苏格兰 著名的发明家和机械工程师。

他改良了纽科门蒸汽机Newcomen atmospheric engine,奠定了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是 工业革命 时的重要人物。

他发展出 马力 的概念[1]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 功率 的 国际标准基准单位|国际标准单位 ——瓦特

瓦特小时候因为身体较弱去学校的时间不多,主要的教育都是由母亲在家里进行。[2]瓦特从小就表现出了精巧的动手能力以及数学上的天分,并且接受了很多苏格兰民间传说与故事。

瓦特1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而父亲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瓦特伦敦的一家仪表修理厂作了一年的徒工,然后回到苏格兰格拉斯哥打算开一家自己的修理店。

尽管当时苏格兰还没有类似的修理店,但是由于他没有做够要求的7年徒工,他的开店申请还是被格拉斯哥的锤业者行会(管理所有使用锤子的工匠)拒绝了。[3]

1757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提供给瓦特一个机会,让他在大学里开设了一间小修理店,这帮助瓦特走出了困境。[4]其中的一位教授,物理学家与化学家 约瑟夫·布莱克 更是成了瓦特的朋友与导师。[5]

1767年,瓦特与表親玛格丽特·米勒(Margaret Miller)结婚,此后他们共养育了5个孩子,其中有2个活到了成年。

在中古大陆和古文明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和权威,其代表专著为《遗失的姆大陆之谜》(The Lost Continent of Mu),中文版由尚书文化传媒 [1] 引进,在2011年7月出版。

人物生涯

詹姆斯·乔治瓦特1851年出生于英格兰南部的德文郡。乔治瓦特家族在当地是一个古老家族,具有共济会背景。乔治瓦特告诉朋友们,他曾经在牛津桑德赫斯特(Sandhurst)军事学院接受过教育。

1868年,年仅18岁的他作为一位年轻的军官被派遣到印度。在那里,乔治瓦特获得了上校军衔。第一次任务,他到印度中部协助赈济饥民。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一位修道院的住持(也叫圣人),展开了一段长达12年的友谊。

随着友情的加深,那位圣人允许乔治瓦特接触一些非常珍贵且神秘的古代粘土板。据说这些刻着晦涩的符号的粘土板已经藏在寺庙地窖中几千年了。那位圣人开始教乔治瓦特识别其中一些简单的符号。乔治瓦特是位好学的学生,他彻底掌握了这门语言,而这门语言,应该是人类最初的语言了 !

这些粘土板揭露了文明的起源,讲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世界性的先进文化在一场灾难性的地震之后消失的故事,可以让最木讷的人动容。

在和那位圣人一起研究姆(这个文明的名称)12年后,乔治瓦特觉得,是时候离开印度了。他对寺庙粘土板上描述的原始文明的了解,连同一个学术探险家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去寻求这个文明存在的证据。

大约在1880年,乔治瓦特上校从英国军队退役,离开印度前往南太平洋诸岛,主要是汤加和加罗林群岛(Caroline Islands)。乔治瓦特从那里的岩画中找到了姆大陆存在的证据。

他用姆国语言把这个岩画翻译了出来。他认为,这是自姆大陆没落以来,这些岩画第一次得到正确的解读。这激励了他前往西藏和中亚部分地区继续搜寻。你可以想象,乔治瓦特利用他退役上校的特殊身份,和护航队一起旅行,节省了不少开支。

那些英国官员给他写的介绍信无疑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19乃至20世纪,尤其在中亚和大太平洋地区,旅行不仅缓慢,而且费用非常昂贵。即使在今天,很多太平洋的岛屿也难以到达,费用依然高得吓人。而乔治瓦特,却成为了当时旅行经验最为丰富的人。

他经西藏、中亚,跨过印度来到埃及。在这里,他探索了金字塔,参观了古代开罗的布拉齐(Bulaq)博物馆(现在开罗的埃及古物博物馆,是埃及的主要博物馆之一)。并根据姆大陆的象征符号语言,试着阅读并翻译了一部分埃及象形文字和纸莎草文献。

大约在1885年,乔治瓦特踏上了去西伯利亚勒拿河(Lena)的路——寻找古代灾难的证据。如果顺利,姆文明消失了的说法,其可信度将会大大提高。他希望在莱克夫群岛(Lackoff Islands,白骨岛)的勒拿河口看到,成堆的猛犸象骨头和长牙随着海潮冲上沙滩。

这可以证明过去地球发生过两级移动,地壳向赤道滑动了好几度,导致巨浪冲过陆地,最终整块大陆沉没,就像姆一样。

他从西伯利亚前往乌拉尔(Ural)山区,来到他所说的“漂移线末端”。在这里,乔治瓦特结束了对“大洪水”的追踪,因为他认为他已经找到了古文明存在的地质和历史证据。印度圣人告诉乔治瓦特,戈壁沙漠中曾经存在着和姆同时代的另一种文明。乔治瓦特在戈壁地区发现的证据令他对此坚信不疑。

在一个叫做香巴拉(Shambala),也叫阿加它(Agartta)的地方,有这样一个传说:在那次灾难性的两级移动之后,发生了多次地震、潮水和火山喷发,一个先进的古文明就此遭到毁灭,而戈壁滩上的象骨和象牙就是这个文明的残余。

然后,乔治瓦特澳大利亚工作了许多年。亲友们催促他来到了新西兰。乔治瓦特新西兰的毛利人那里收集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又引导乔治瓦特走上了寻找姆的旅途。他坐过各种蒸汽货船去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Polynesia)群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探索过萨摩亚(Samoa)、大溪地(Tahiti)、马克萨斯(Marquesas)、汤加、吉尔伯特(Gilbert)、库克群岛、复活岛、夏威夷等。他相信他在这个地区发现的巨石遗迹,加上岛上沉没大陆的传说,就是他著写《失落的姆大陆》一书所需要的证据。他认为自己最终证明了印度圣人所讲的那些故事。

乔治瓦特说:“那是有关姆及其伟大文明的故事。姆文明在两万到两百万年前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个故事不仅讲了姆文明的发展,也讲了它的毁灭,以及逐渐演变为现代文明的前身。”

所以,1888年,詹姆斯·乔治瓦特带着他的文件、照片、个人画集等证据来到美国纽约定居。他很快遇到了柏西·塔特·格里菲思,并与之成为毕生的挚友。

乔治瓦特一直居住在纽约,直到1936年去世。其间,他只和朋友威廉·奈文(William Niven)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呆了两年。奈文在墨西哥谷发现的被掩埋的古城让乔治瓦特非常兴奋。他在墨西哥城和奈文会合,一起前往尤卡坦半岛(Peninsula of Yucatan)和中美洲的其他地方,把他在那里的发现和世界各地相比较。

回到纽约市,柏西·塔特·格里菲思经常会和乔治瓦特夜谈。奥古斯都·勒·普朗根(Augustus Le plongeon)和爱丽丝·勒·普朗根(Alice Le plongeon)也经常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

奥古斯都·勒·普朗根是一位虔诚的法国共济会会员。他在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Chichen-Itza)完成了大量早期挖掘工作,其著作《女王姆与埃及的斯芬克斯》(Queen Moo and the Egyptina Sphinx)1900年在伦敦出版,受到考古学家和其他一些神秘学者的欢迎。他们经常在乔治瓦特或者格里菲思的书房中作几个小时的长谈,讨论亚特兰蒂斯、墨西哥、蒂亚瓦纳科(Tiahuanaco)和乔治瓦特有关沉没的姆大陆的观点。

乔治瓦特也是一位发明家。刚来美国的时候,他是铁路工程中的土木工程师,而且很快开始销售各种铁路物资,从长钉、锚板、防松螺帽到铁路维修中需要的各种大件物品。他走遍整个美国来销售这些货物,多年来生意一直很好,直到他因为一些原因和铁路管理人员闹得很不愉快。

他发明了一种新的铁路长钉和带四个方孔的钢锚板。在建造铁路时,他的钢锚板可以代替木质枕木。直到今天,他的发明仍在使用。

在1906年到1908年间,乔治瓦特创立了他自己的钢铁公司——乔治瓦特钢铁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主要依靠生产他发明的镍铬钒钢合金(NCV)盈利。其实,这种高镍钢合金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不锈钢,比普通的钢要硬。

乔治瓦特因为这个发明获得了高额的专利费。但是,他的专利经常遭到侵犯。有一次,卡耐基钢铁公司为生产乔治瓦特的镍铬钒钢合金而付给他275000美元作为专利使用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乔治瓦特格里菲思就与宾夕法尼亚的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打一场官司。作为专利代理律师的格里菲思,当时已经和乔治瓦特成了好朋友。他们声称伯利恒钢铁公司正在生产镍铬钒钢而没有付给乔治瓦特专利使用费。这个官司一直拖了好几年。

格里菲思突然声称伯利恒钢铁公司给乔治瓦特谋划了一次“事故”。当他视察工厂的时候,一锅沸腾的钢水会“不小心”倒在他头上使他丧命。

判决的结果让乔治瓦特很痛苦,不过他把注意力转向了他先前寻找的沉没的大陆及他从印度圣人那儿学到的许多课程上。20世纪20年代初,晚年的乔治瓦特开始给他的朋友们讲述几千年前沉没的姆大陆上的黄金时代的故事。最后,他在1926年自费出版了《失落的姆大陆》。

乔治瓦特的书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轰动。事实上,玫瑰十字会(Rosicrucian)和雷姆利亚兄弟会(lemurian fellowship)等社团对此都非常关注,并广泛达成一致,不遗余力地宣传乔治瓦特的著作。

乔治瓦特是一位非常棒的艺术家,书中的地图、油画以及照片均为亲手绘制或拍摄。早在1876年,他就绘制了汤加巨石拱门,那时他也许还没有想过要写书。

他和纽约出版商艾维斯·沃什伯恩 (现已离世)达成协议,出版他的书及其后续本。《姆大陆的孩子》、《姆大陆的神圣符号》相继出版。《姆大陆的孩子》主要写的是亚特兰蒂斯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该书封面的介绍说:“当太平洋中现已消失的那个姆大陆变得人声鼎沸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美洲是姆的第一批殖民地之一。殖民运动从美洲蔓延至亚特兰蒂斯,然后到欧洲非洲,直至姆大陆和亚特兰蒂斯在灾难中毁灭。”

《姆大陆的神圣符号》的封面上写道:“詹姆斯·乔治瓦特坚持对世界上最没有根据的失落文明——人类的祖国姆大陆——进行神秘而具有历史性的探索。

乔治瓦特重点强调现代宗教的共同起源。他有关姆国圣书的理论非常极端,令人震惊。他说,这本古书是基督教的基础!没有哪个研习神秘的比较宗教学或者人类学的人愿意错过这件惊心动魄的事。”

乔治瓦特有几年很受媒体的追捧。1934年到1935年间,他出版了最后一套书。《姆大陆的宇宙力量·第一卷》的封面上这样写道:“人们最迟在15000年前就已经完全理解姆大陆的宇宙力量了。人们运用这些力量,将这片失落之地的文明带到了巅峰。如今,我们才刚刚理解并达到那些成就。詹姆斯·乔治瓦特和古粘土板打交道,他重现了这一令人惊奇的技术。每一个对史前时代和神秘学感兴趣的人都迷上了《姆大陆的宇宙力量》。”

《姆大陆的宇宙力量·第二卷》的封面上写道:“本书是詹姆斯·乔治瓦特精彩的姆大陆系列丛书中的第五册。本书中,詹姆斯·乔治瓦特挑战了许多现行的理论和科学‘知识’,在古人对失落的姆大陆的智慧结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新的宇宙诞生理论。他解释说,所谓的冰河时代根本不存在,同时也说明了那个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地心里面不是熔浆,而是气体。人类经历了地球上所有灾难性的变化。他给出了考古学依据。”

在他最后一本书出版后大约一年,詹姆斯·乔治瓦特上校就去世了。他走得很安详,因为在他离开印度之后,印度圣人教给他的东西填补了他空虚的生活。并且,他把那些东西展示给了这个世界。

詹姆斯·乔 治瓦 特是一位魅力十足且真正饱经风霜的人。他当过兵,做过军官,研究过神秘主义,学习过古代语言。他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制图师、书法家、推销员、发明家和作家。在很多年里,他一直是一位少有的“专业旅行者”。

人物作品

乔治瓦特著述颇丰,他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代表作《遗失的姆大陆之谜》在1926年出版,那时候他已经有76岁高龄了。

1931年,纽约出版商艾维斯·沃什伯恩(Ives Washburn)重新修订并出版了这本书。另外四本书也由这家出版公司先后出版:《姆大陆的孩子》(The Childen of Mu,1931),《姆大陆的神圣符号》(The Sacred Symbols of Mu,1933),《姆大陆的宇宙力量·第一卷》(The Cosmic Force of Mu,Volune One,1933)和《姆大陆的宇宙力量·第二卷》(The Cosmic Force of Mu,Volune Two,1935)。每本书读起来都引人入胜,《失落的姆大陆》在当时更是造成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其中《遗失的姆大陆之谜》由尚书文化传媒引进制作,于2011年7月上市,中国读者可以借助这本书来了解乔治瓦特,了解神秘的姆大陆。

代表作品

乔治瓦特最具代表性也最重要的作品就是《遗失的姆大陆之谜》,这本书于1926年出版至今,已经无数次的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到世界各地。中文版于2011年7月面世 。

内容简介

早在1863年,法国学者德·布尔布尔在马德里国家历史学会图书馆里,发现了西班牙征服中美洲时代的神父狄埃戈·德·兰达撰写的《尤卡坦事物考证》手稿,他根据手稿中记录的玛雅象形文字草图,阅读了现收藏在西班牙的玛雅文献《特洛阿诺抄本》,发觉其中有两处记录了一个名叫“姆”的大陆因超级火山爆发而消失。

此后,关于姆大陆的研究著作大量涌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即是本书作者詹姆斯·乔治瓦特。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广泛的调查,并辅以独到的推理和大胆的假设,勾勒出远古时期姆大陆的概貌。本书在纽约一经出版,立即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至今不衰。

根据作者的研究,姆大陆的面积占据了南太平洋的大半部,南起塔希娱岛,北接夏威夷群岛,东至复活节岛,西止马里亚纳群岛,东西长约80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面积相当于南北美洲面积的总和。

在其文明的鼎盛时期,约有约6400万黄、白、黑各种肤色的人种生活在这个大陆上。他们拥有高度的文化,在建筑和航海方面尤其出类拔萃。拉-姆,作为他们的国君,既是古大陆的最高统治者,又是最神圣的宗教领袖。他统治着七个主要的城市,并在世界各地拥有殖民地。

作者引述了大量古代文献──包括藏于西藏某寺院中一部记载4000年前占星术的文献《拉萨记录》,以及玛雅《特洛阿诺抄本》、《德累斯顿抄本》、《波斯抄本》、《科特西亚抄本》等古文献──证明了姆大陆在2500030年以前的消亡。

他还描绘了超级火山爆发后姆大陆的部分幸存者的移民线路。他认为,人类文明发源于姆大陆,继而传播到美洲大陆,然后又从美洲大陆传播到大西洋上的大西洲(即亚特兰蒂斯),最后才从那里传播到埃及欧洲非洲,因此,姆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至于姆大陆消逝后遗留下来的城市遗迹,作者认为在太平洋诸岛上比比皆是。当时属于姆大陆一部分的复活节岛幸免于这场灾难,没有沉入海底,现在岛上的众多巨人石像和刻有文字的石板都是姆大陆的遗物。波纳佩岛附近的南马特尔小岛上的建筑遗址以王陵所在的“神庙岛”为中心,共有90余座人工岛,每座岛上均有高约10米的玄武岩石城墙,岛上还设有防波提、牢狱等,也是姆大陆的遗迹。塔西堤岛上有一种类似中美洲金字塔的建筑物,更是姆大陆的遗物……

精彩看点

自从大陆漂移说诞生以来,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在上古时期究竟发生过什么,一直是人们的好奇心之所在。随着考古学、海洋学与地质学的发展,传说中三个大洋上的三个永眠水底的大陆终于浮出水面。

本书作者通过《特洛阿诺抄本》等四部古玛雅抄本和藏于西藏某寺院中一部记载4000年前占星术的文献《拉萨记录》,发现这两个相隔万里的古老文明共同记载了一个民族记忆:2500030年以前,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大陆因超级火山爆发而消失。它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名列三大古陆之首的“姆大陆”。

人生评价

瓦特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他的创造精神、超人的才能和不懈的钻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是对近代科学和生产的巨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广泛应用到纺织、冶金、采煤、交通等部门去,很快引起了一场技术革命。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用瓦特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了用瓦特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瓦特的蒸汽机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发明,它有力地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产业革命,推动世界工业进入了“蒸汽时代”。

1784年4月,英国政府授予瓦特以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马克思曾经评论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罗尔特所著《詹姆斯·瓦特》中,曾写道瓦特蒸汽机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法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

瓦特生活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所以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曾经阻挠双筒蒸汽机和高压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还嘲笑别人用蒸汽机来驱动车辆的努力。瓦特为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写道:“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瓦特给它加上了一个分离的冷凝器,这就使蒸汽机在原则上达到了现在的水平。“

瓦特的讣告中,对他发明的蒸汽机有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历史纪念

瓦特死后安葬于家乡汉兹沃斯的圣玛丽教堂后的公墓。

多年后教堂扩建,使得瓦特的墓地实际上处于新教堂的内部。教堂里并建有瓦特、博尔顿与默多克三人的纪念像。同时瓦特参加的‘月亮学社’的纪念碑上也有瓦特与一台蒸汽机雕绘。伯明翰 的一所学校以瓦特的名字命名。

瓦特的众多手稿还保存在伯明翰中心图书馆里,至今图书馆前还有瓦特的雕像。博尔顿的旧居现在是一个博物馆,用以纪念他与瓦特在蒸汽机发明上的贡献。

苏格兰有一些学院也以瓦特的名字命名,比如知名的“詹姆斯·瓦特学院”(James Watt College)。爱丁堡附近老牌的“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其前身就是建立于1821年的“瓦特艺术学校”(Watt Institution and School of Arts)。

英国各地,有超过50条道路以瓦特的名字命名。在伦敦的西敏寺也建有瓦特纪念碑。

瓦特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发明家之一。在美国作家查尔斯·穆雷的《人类成就》(Human Accomplishment)一书中,他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历史上最知名的229位发明家中,瓦特爱迪生并列第一位。

在1978年迈克尔·哈特发表了一篇引发热烈讨论的作品《人类历史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瓦特因为改进蒸汽机而被列在第22位。 为纪念瓦特的贡献,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以瓦特命名。


相關影片

Ancient Relics of Mu
Dünyanın Gerçek Tarihini Araştıran James Churchward Kimdi?
James Churchward's Theories Part 1
James Churchward and the "Christ Conspiracy" Part 2

參考文獻

  1. Lira, Carl. Biography of James Watt. egr.msu.edu. 2001 [5 July 2010]. 
  2. Tann, Jennifer. James Watt (1736–1819).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Thomas, Henry; Thomas, Dana Lee. Living adventures in science. Ayer Publishing. 1954: 25. 
  4. Marshall (1925) Chapter 3
  5. Robinson, Eric; McKie, Doublas. Partners in Science: Letters of James Watt and Joseph Black. Cambridge, Massachuset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