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衙門”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thumb|330px|right|[[浙江省紹興1803年的衙門版畫平面圖]] '''衙門''',本作'''牙門''',又稱'''官衙''…”)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File:Yamen-Shaoxingfu.jpg|thumb|330px|right|[[浙江省]][[紹興]]1803年的衙門[[版畫]][[平面圖]]]]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 class="wikitable"
 +
|-
 +
|
 +
[[File:Yamen-Shaoxingfu.jpg|250px|居中|衙門]]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0/Yamen-Shaoxingfu.jpg/272px-Yamen-Shaoxingfu.jpg" width="250" ><br>[[浙江省]][[紹興]]1803年的衙門[[版畫]][[平面圖]]
 +
|-
 +
|}
 +
</div>
 
'''衙門''',本作'''牙門''',又稱'''官衙''',為[[中國]]乃至[[東亞]]古代對[[官署]]的稱呼,內有地方[[官員]]負責審理案件,衙門中的[[衙門差役]]就是協助地方官員搜查[[証據]]及[[逮捕]][[犯人]]。
 
'''衙門''',本作'''牙門''',又稱'''官衙''',為[[中國]]乃至[[東亞]]古代對[[官署]]的稱呼,內有地方[[官員]]負責審理案件,衙門中的[[衙門差役]]就是協助地方官員搜查[[証據]]及[[逮捕]][[犯人]]。
  
第23行: 第31行: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書目
 
;書目
* {{cite book |author = 郭君臣 |coauthors= 劉廣 |title = 《衙門》 |publisher = 重慶出版社 |series = 雅俗中國叢書 |year = 2006
+
* 郭君臣 (2006-12-01). 《衙門》. 雅俗中國叢書. 重慶出版社. p. 145頁. [[ISBN]] [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Special:%E7%BD%91%E7%BB%9C%E4%B9%A6%E6%BA%90/978-753-668-187-3 978-753-668-187-3.]
|date=2006-12-01 |page= 145頁 |isbn = 978-753-668-187-3 |language= zh-cn }}
 
  
 
;引用
 
;引用
第31行: 第38行:
 
*[[中華民國教育部|行政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8%C5&pieceLen=50&fld=1 衙]{{Dead link|date=2018年6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no }}」{{zh-tw}}
 
*[[中華民國教育部|行政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8%C5&pieceLen=50&fld=1 衙]{{Dead link|date=2018年6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no }}」{{zh-tw}}
  
{{中國四大古代官衙}}
+
 
 
[[Category:東亞古代官制]]
 
[[Category:東亞古代官制]]
 
[[Category:衙門]]
 
[[Category:衙門]]

2019年2月18日 (一) 16:04的最新版本

衙门,本作牙门,又称官衙,为中国乃至东亚古代对官署的称呼,内有地方官员负责审理案件,衙门中的衙门差役就是协助地方官员搜查证据逮捕犯人

名称由来

衙门本作“牙门”,原本是军营中树立“牙旗”(饰有象牙军旗)之军门,象征将领的威严,往往是主帅办公之处,后文官也效仿之,这名称至南北朝期间已经出现,按《北史》•卷86•宋世良传:“郡无一囚,每日牙门虚设,无复诉讼者”。

而后又延伸出“衙门”一词,如唐代天子处理政务的前殿。《旧唐书》•卷16•穆宗本纪:“群臣始朝于宣政衙。”(820年—824年在位)[1] 元稹《连昌宫词》:“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1]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卷10•胭脂:“鼓动衙开,巍然高坐。”[1]

此外,汉代有衙姓衙谨卿[1]

六扇门

古代衙门为显示威严、气派,大门多开六扇后遂以六扇门代指官府、衙门。另有一用法出现于在明清小说中,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也就是明清时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至于民间传说的“六扇门”则是指捕快之中一个特殊的旁支秘密机构。这个机构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和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同时与各大门派有相当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著半黑半白的权力,江湖中有身份的人物犯案只要不是震动皇帝的大案,都可以在六扇门运作中不了了之[2],但从此欠下人情要为六扇门帮忙所用,但是特征为只办理治安案件不涉及政治性的宫廷斗争,与东西厂等性质不同,此一民间传说也成为许多影视剧作品题材的蓝本,例如2016年播映的内地电视剧《六扇门》。

相关参见

参考文献

书目
引用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