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北制糖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北制糖所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随意窝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别称    台糖台北仓库

公告日期  2003年9月23日

登录类别  仓库

主管机关  财政部国有财产署

建成年代  日治台湾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

台北制糖所,位于台北厅古亭村区下崁庄,是一所曾经存在于台湾日治时期蔗糖制造工厂。[1](今台北市万华区糖廍里大理街160巷20弄内[2]:103)。

设立背景

历史沿革

清治时期

日治时期

台北制糖株式会社

台湾制糖株式会社

  • 大正五年(1916年)9月1日,台北制糖株式会社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并购[注 2]
  • 六年(1917年),台北制糖所开始使用甘蔗细烈机,是台、日首度使用该机器的制糖厂。
  • 七年(1918年)4月27日艋舺停车场举行落成典礼,并建造一条干线至台北制糖所的仓库以便甘蔗运送,长530公尺。后又增设2条支线。
  • 九年(1920年)台北制糖所开始以碳酸法制造纯度较红糖高的白糖,主要输出至中国。
  • 十三年(1924年)台北制糖所与其他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的各糖厂开始栽植含糖率较高的爪哇大茎种甘蔗。
  • 后因大平洋战争爆发,战事吃紧,征招丁男投入战场,产糖量逐渐减少[6][5]:109
  • 昭和十八年(1943年)总督府禁止制造耕地白糖,原设备移转至战力化工厂,台北制糖所宣布废止,厂房设施也逐日拆毁。[10]
  • 但台北制糖所在十九年(1944年)年初仍有榨糖作业。
  • 二十年(1945年)台北大空袭时,盟军以制糖所的高耸烟囱为轰炸目标,却误中同样具有烟囱的中央汤[6](位于今环河南路和平西路口圆环)。

光复以后

台湾糖业公司

  • 1946年6月1日,台北制糖所由中华民国政府接管,隶属台湾糖业公司第二分区。
  • 1947年,台糖设立万华仓库,成为统管台糖物料运输与进出口的重要转运节点[1],包括现今之3栋糖仓与其他4栋仓库。仓库用以储存销至北部剩下回销台北的糖,部份存放从日本进口的物料[6]。但附近以糖厂为中心的相关产业如化学、化工、食品加工纸业等中小型工厂仍然盛行。1940年代《征信新闻报》(今《中国时报》)接收仓库展开报业,吸引周边印刷业的聚集[11]
  • 1955年后,台糖陆续将部分厂区土地售予征信新闻报与台湾电力公司[2]:103
  • 1960、70年代起铁路运输之便吸引了成衣批发业的聚集[1]
  • 1973年台糖配合台北市政府万大计画工程,拆除台北制糖所的铁路支线,改以卡车运输。
  • 1979年台糖拆除糖厂烟囱、仓库与民宅,并与台北市政府合建国宅、台糖员工宿舍。
  • 至此台北制糖所仅存3栋仓库与月台,由于台糖作为发货仓库,仍继续使用,故能维持较原始的面貌。

糖廍文化园区

艋舺甘蔗文化季
  • 自2000年起,糖廍文化园区每年皆举办“艋舺甘蔗祭”文化季。
  • 有点燃甘蔗祭坛圣火、甘蔗舞表演、“糖诗”朗诵、剖削甘蔗比赛与甘蔗大胃王比赛等活动。[5]:111

制糖过程

  • 制糖过程首先以自走式收割机于甘蔗田采收甘蔗,甘蔗被吸入收割机,去除叶子后由排出口释出,装上在一旁并行前进的蔗箱车货台。
  • 如果遇到石头很多的区域,收割机无法进入,则使用镰刀以人力采收后再去除叶子。收割下来的甘蔗,由蔗箱车运送至最近的集蔗场,装上糖业铁路甘蔗车[注 4]

集蔗场作业

  • 集蔗场的装载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 高台式:使用集蔗场的卸蔗台,由蔗箱车自行将甘蔗卸至停靠于卸蔗台的甘蔗车上。
  • 先将甘蔗卸至地面,再使用抓蔗机将甘蔗装载至甘蔗车上。
    • 背载式:蔗箱车将甘蔗车载上货台,到集蔗场后以特殊的支架将甘蔗车溜放回轨道上。
    • 铁路机车将空的甘蔗车糖厂拉出,在沿途的集蔗场一一放下空车,再把载满甘蔗的甘蔗车(称为重车)相互连结,运回糖厂。
  • 台糖于1978年全面改用内燃机车。没有铁路抵达的甘蔗田,则以蔗箱车直接运送甘蔗至糖厂。
  • 甘蔗车抵达糖厂后被放入卸蔗台,卸下甘蔗。甘蔗由输送带运至糖厂内部,用切割机切成约30公分长,已采收的甘蔗不能久放,必须趁新鲜处理。切碎的甘蔗送入四重压榨机,榨出糖汁,榨完汁的纤维称为“蔗渣”,可作为锅炉的燃料或肥料。榨出的糖汁通过输送管进入滤净程序。糖汁进入沉淀槽后加入石灰,使杂质凝固沉淀,沉淀物称为“滤泥”,可做为肥料使用。过滤完的糖汁首先在蒸发罐中加热,以提高纯度。再进入结晶罐结晶。最后结晶被放入分蜜机,利用离心力分出固体与液体,固体称为“粗糖”,液体则被称为“糖蜜”。
  • 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的制程只到粗糖为止,之后便是由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进行精糖的炼制。制作精糖要先将粗糖以热水溶成糖液,加入小苏打去除钙质维生素,再用活性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过滤脱色,得到的产品即为精糖。
  • 糖蜜则可做为制造酒精的原料。

建筑概述

  • 台北制糖所的厂区内因职务而区分为宿舍招待所蔗田发电厂制糖厂以及铁道系统等,规模庞大。同时具备农务、公务及商务功能,亦对当时居民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6]。台北制糖所的糖厂是钢筋建物,烟囱高135尺,是当时(1911年)台北市最高的建物。现今糖厂、烟囱等皆已拆除,仅存3栋仓库与货运月台[5]:109。台北制糖所种植甘蔗原料的区域,除了下崁大加蚋附近之外[8],尚包括台北桃园总面积27594,大都分布在大嵙崁溪新店溪基隆河沿岸[5]:109,并自建铁路用以运蔗,总长41834公尺。其中厂区附近有一座横跨大嵙崁溪的木造桥梁,运送板桥树林三峡一带采收的甘蔗至台北制糖所。[6]
  • 仓库古迹以红砖堆砌,利用大跨距木桁架撑起仓库所需的空间。东侧的B、C栋仓库具有特殊的M字型屋顶[2]:103,A栋虽无M字型的屋顶,但其跨距仍相当的大,且具有砖砌的拱门及梯形柱[5]:109。仓库外墙曾经绘有大幅的糖厂景象画[5]:111。B栋目前还保有货车的卸货平台,以TR砖砌成[注 5][13],长达50公尺、宽20公尺[2]:103,推估是当初糖业铁路载运原料的古月台。[8]园区内展示隶属于溪湖糖厂的843号日立牌机车[14],并加挂平车蔗箱车守车。西侧辟有种植不同种类甘蔗的象征性甘蔗园[5]:111

破坏事件

  • 台北市文化局于2010年邀请明华园进驻台北制糖所旧址[4]。但明华园于2011年4月将区域内的旧月台拆除部份,引发当地人士不满。同时发现月台由TR砖砌成,表层再敷上水泥所建造[15]
  • 台北市文化局后决定修复该月台,并要求明华园负担费用。[13]

附注

  1. “廍”(ㄅㄨˋ)指台湾早期的制糖所,非中文古有用字,而是闽粤移民来到台湾后发展出的语词。[lower-alpha 1]由于大五码中未收录“廍”字,因此常误作“部”与“廓”。
  2. 日治时代中后期糖场兼并之风盛行,最后台湾地区的糖业由“台湾制糖株式会社”、“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与“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四家公司所垄断。[7]:29、30
  3. 同时被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的尚有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
  4. 在货车尚未普及前,甘蔗的运送由蔗农在蔗田内铺设临时路轨,再将采收下的甘蔗以牛车载运至集蔗场,蔗叶则可做为牛的饲料。
  5. TR砖指台湾炼瓦株式会社于大正四年(1915年)开始烧制的红砖[12]:83,其上有“TR”的凹字,代表“台湾炼瓦”(Taiwan Renga)的罗马拼音缩写。[lower-alpha 2],并具有利于与水泥结固的网状表皮。尺寸为23×11×5公分。因产于松山,故又称为“锡口砖”,在当时属于高级建材。[12]:83

视频

2010-11-20公视中昼新闻(万华糖果园区 保留北台湾制糖史)
糖仓开门

参考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台北制糖所. 台湾制糖工厂百年文史地图. [2017-07-22] (Chinese (Taiwan)). 
  2. 2.0 2.1 2.2 2.3 2.4 2.5 2.6 李泰昌李敏子何良正吴瑞益金梅玲陈辉阳崔静萍蔡学忠. 《台湾的古迹:北台湾》. 远足文化. 2004. ISBN 9867630521. 
  3. 3.0 3.1 台北市立成德国民中学. 《台北古今行》.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01. ISBN 9570279141. 
  4. 4.0 4.1 糖廍园区开幕 明华园进驻. 苹果日报. 2011-09-26 [2017-07-22] (Chinese (Taiwan)).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林少雯. 《悠游台北城》. 爱书人杂志. 2004. ISBN 9867430190. 
  6.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台北制糖所. 大理国小网路中心. [2017-07-22] (Chinese (Taiwan)). 
  7. 7.0 7.1 7.2 戴震宇. 《台湾的铁道》. 远足文化. 2002. ISBN 9868015472. 
  8. 8.0 8.1 8.2 台糖台北仓库  . 中华民国行政院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Chinese (Taiwan)). 
  9. 台北制糖所. 台糖全球中文入口网. [2017-07-22] (Chinese (Taiwan)). 
  10. 《台糖六十周年庆纪念专刊》. 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6. 
  11. 11.0 11.1 糖廍文化园区.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6-10-26 [2017-07-22] (Chinese (Taiwan)). 
  12. 12.0 12.1 张志远. 《台湾的敬字亭》. 远足文化. 2006. ISBN 9867630777. 
  13. 13.0 13.1 邱绍雯、赵静瑜. 具历史价值…北市要修复台糖古月台 明华园须买单.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1-04-27 [2017-07-22] (Chinese (Taiwan)). 
  14. 台糖铁路内燃机车分布地点. 苏奕肇. 2017-03-28 [201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Chinese (Taiwan)). 
  15. 锺沛君. 拆台糖老月台惹议 明华园:非古迹. TVBS官网. 2011-04-23 [2017-07-22]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