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阐法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能阐法师 |
中文名;能阐法师 出生地;济宁府汶上县 出生日期;1922年 职业;山东省教协会副会长
|
能阐法师,1922年生于济宁府汶上县,俗姓朱,幼读私塾,天性慈悲、聪慧, 16 岁投济宁市汶上县蜀山寺出家,后随师至济南净居寺听天台巨擘倓虚法师讲经,倓虚法师慧眼识英。
简介
能阐法师,1922年生于济宁府汶上县,俗姓朱,幼读私塾,天性慈悲、聪慧, 16 岁投济宁市汶上县蜀山寺出家,后随师至济南净居寺听天台巨擘倓虚法师讲经,倓虚法师慧眼识英,遂携往青岛湛山寺做侍者三年,一九四一年周叔迦于北京开办中国佛学院,能阐法师闻讯前往,从学三年后复转回湛山,仍从倓虚法师处受教,期间法师得到倓虚法师传法为天台教观四十五世传人,赐法名心道,四八年法师步行至上海,并坐轮渡至香港,五 0 年能阐法师闻国内解放,乃抱爱国热忱毅然回国。归国后,遭受种种打击磨折,并被迫还俗。[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以落实,能阐法师于一九八六年重返佛门,再披袈裟,主持教务。历任,山东省教协会副会长,主持了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修复工程,复历任淄博淄川普照寺住持,淄川弥陀寺、清风寺住持,淄川区佛教协会会长等。
一九九九年法师又兴无缘大慈,为使鲁西佛法得再重兴,不顾年迈,发重愿,重修阳谷海会寺,命弟子仁修先行入住,历时二年有余,建筑初具规模,乃应四众弟子祈请,举行佛像开光法会,并应四众弟子祈请坐法王座,冀转法轮于齐鲁大地,而德光普耀于鲁西有情。[2]
能阐法师传略
太虚法师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原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今山东省佛协顾问,淄博市佛教协会会长,淄川普照寺住持,淄川弥陀寺、清风寺住持,阳谷海会寺方丈能阐法师,是当代高僧之一。老法师一生道行卓绝,行持孤峻,戒如冰雪,心若神珠,抚众安僧,兴修伽蓝,宏愿悲深,梵行高尚,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完美的道德品行,赢得了僧俗两界信众的尊崇和爱戴,也为推动山东省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将能阐法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披露给大家。
出家参学
能阐法师,俗姓朱,名夫本。1922年生于济宁府汶上县。济宁府旧为运河重镇,南通江淮,北接京城。古人云:"闭则为锁钥,启则为通关。"因而此地,舟车交复;物货充轫,社会繁荣,文化兴盛。既是儒家祖庭,"三孔"名扬海内;亦是佛家圣地,宝相、蜀山二寺闻名遐迩。能阐法师,世代为农,父母笃信佛教,诵经礼佛,乐善好施,在家乡有口皆碑。能阐法师自幼聪毓天成,慧根独具。三岁时,刚能呀呀学语,随母亲去蜀山寺烧香,听住持隆衔法师诵《心经》一遍,便能喃喃复诵全文。隆衔法师大为惊异,又将一些禅诗偈语,讲与他听,他立马脱口成诵。法师叹为天才,并预言说,此子若出家,定为法门龙象。
五岁时,能公入私塾,不喜儒经,但好佛典。虽然如此,小自三字经,千字文,大至四书五经亦能烂熟于胸,为日后学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岁时,能阐法师出家学佛的种子在心中萌芽,于是恳求父母离家学佛,父母怜爱亲生骨肉,始时不舍,但见能阐法师心志坚定,信愿深固,不可拗转,含泪送能阐法师投蜀山寺礼隆衔为师,落染出家,法名能阐,字云幢,意为能阐佛法,树大法幢.。蜀山寺规模不大,但却清净,十二岁的能阐法师,勤奋好学,聪明老成,一边在寺内做些杂役,一边学习经论、威仪。虽然年龄较小,但深得隆衔法师喜爱。
1935年,天台巨擘 ,一代宗师倓虚大师来济南净居寺讲经,能阐法师随师叔前往听讲,会后,拜访倓公,公见其年龄不大,却谈吐不俗,且每语中的,深契佛机佛理,大为称赏。经过几日的观察,发现能阐法师慧根深广,堪为法器。便如获至宝般将他收为弟子,命为侍者,随后将其携至青岛堪山寺。
湛山寺是倓虚法师创建的最年轻的天台道场,规模宏大,声名远播。为弘传佛法,寺内开设了佛教学校,遍邀天下高僧大德执任教席,如慈舟法师、弘一律师、周叔迦居士等佛门尊宿,都曾来此讲学。能阐法师到此,如鱼得水。一边随侍倓公,得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一边亲近诸善知识,询疑问难,承接法露,加上自己勤奋努力,佛学修养日益精深。
1941年能阐法师奉师父之命,前往周叔迦先生创办的北京佛学院进修,系统学习了"唯识学"、"因明学"、佛教史等佛学理论课程。三年后重新回到湛山寺。在寺内跟随师父倓公及师叔宝贤法师,学习唯识法相学。1945年某一天,能阐法师于止观禅堂打坐,定境现前,身心廓然,得偈云:"寂寂常在定,默默观心行,六根摄在心,心摄果即证。"后将此偈奉于倓公,得公印可,并嘉之已得止观真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946年,能阐法师开始了四方参学行脚的生涯。首先,他决意朝拜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从青岛出发,徒步西行,风餐露宿,历时两月,方至五台山。在登山过程中,一段奇遇,使能阐法师信仰更加纯诚。那一日,能阐法师行至山腰,天色已晚,见四处荒无人烟,没处借宿,只能勉强登山。不久便迷了路,加上粮水尽绝,饥渴难耐,只好找了个山凹,打坐养神,以待天明。忽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小灯缓缓走来,行到眼前,发现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模样俊俏可爱,一手提灯,一手挎篮。未及法师张口,小孩便道:"师父是否饿了,我篮中有饼。"法师道:"三更半夜,童子欲往何处?""为父送饭,""既为汝父送饭,我岂能食。""无妨,家中尚多,师父吃完,我回家再取。"于是能阐法师便吃了些许,顿觉身心轻爽,自在无碍。及再看童子,踪迹全无。此时法师方悟,深山老林,荒无人烟,怎会有童子,心中疑团不能得释。待到天明,寻径登山,至山顶显通寺,礼拜文殊菩萨,见其旁边侍童,与昨晚相见,一模一样,法师瞻时,似含笑意。至此,能阐法师方知是菩萨救难,感激万分,信心陡增。在五台山,能阐法师参访了青黄诸寺各大高僧,收益颇多,盘桓数月而去。
能阐法师离开五台山,便决意南下朝礼普陀山。普陀山乃是观世音菩萨道场,海天佛国,寺院林立,高僧汇聚。能阐法师先后挂单法雨寺、普济寺,亲近圆照、融通、妙善等诸大法师。白日询经问道,夜间研习经论,淬砺奋发,废寝忘食,佛学造诣益加精深。数月后,法师在辞别前,礼拜梵音洞,见观音身像,放大光明,能阐法师心中法喜充盈,热泪夺眶而出,为报菩萨显化之恩,能公在菩萨像前,发下大愿:尽此身心,弘扬佛法,维护正教。
离开普陀,能阐法师继续南行,在粤地逗留几月后,1947年,来到香港。当时香港,佛法凋敝,寺庙稀少,没有容身之所,法师只好露宿街头,靠乞食维持生活。为了振兴香港佛教,经人介绍,法师进入了香港世界宗教研究所学习, 全面系统的掌握了宗教理论知识。在研究所里,能阐法师是唯一位穿着僧装的学员。1949年,能阐法师的师父倓虚老和尚也应邀来到了香港,师徒相见,欢欣不胜。能阐法师向倓老报告了当地情况,遂相约齐心协力,共同弘法。凭借倓老威德,及其两界弟子护持,香港弘法事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先后创办弘法精舍,华南佛学院等佛教教育机构,又成立了香港佛教联合会,其中都蕴含着能阐法师的一份功劳。
蒙冤受屈
1950年,能阐法师闻听大陆已经解放,抱着爱国弘法的热忱,辞别恩师,返回祖国。临行前,倓虚大师亲书天台四十五代法眷付于能阐法师,指令其为天台四十五代接法传人,赐法名心道。不料,满怀欢喜的能阐法师刚踏入大陆不久,便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不白之冤。当时,大陆正处在"镇反运动"时期,由香港归来的能阐法师,身份遭到了怀疑,被投入监狱,接受审查,经过两年的调查取证,发现法师只是一个普通的和尚,并无丝毫越轨之处,便将他无罪释放,但勒令其舍弃信仰,接受思想改造。法师无奈,被迫回到家乡汶上。从此,在历次运动中,能阐法师都首当其冲地受到批斗。尤其是十年浩劫期间,人妖不分,是非颠倒,能阐法师受到非人的摧残和折磨。但是,在逆境中,能阐法师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一边同乡亲们耕作劳动,一边偷偷持戒念佛。他将一件旧时穿过的僧袍,匿藏于床下箱子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取出抚弄一番,或披在身上,然后泪眼婆娑地念诵弥陀观音圣号。在长达三十年的逆境中,能阐法师虽然被迫易服,但始终护持戒体,表现了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和一个衲子的高尚情操。
兴修迦蓝
噩梦终会过去.十三界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1984年,心有余悸的能阐法师写信致赵朴初会长,询问有关佛教事宜,得到肯定回答后,已年过花甲的能阐法师脱去俗装,来到了济南千佛山。当他看到历经千年的兴国禅寺,残垣断壁,一片狼籍,香火不再,经像无存,又回首自己三十年来所受委屈,不觉老泪纵横。但是,性格坚毅的能阐法师并没有沉浸在过去的不幸之中,而是发扬释尊大雄无畏的精神,立志尽此残年余生,修复道场,绍隆佛种,复兴佛教,于是,他在千佛山闭关一年,温习往昔所学。出关后,为了集中一切精力助兴佛教,他在佛像面前发下三桩誓愿:一不当方丈、二不受供养、三不收剃度弟子.
"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阐把计划的第一步定在兴复兴国禅寺上,在政府和四方檀那的护持之下,法师白手起家,四方募化,日夜操劳,率领僧众居士努力精进,从一砖一瓦开始,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到1987年,先后修复了除藏经阁之外所有的殿堂。千年兴国禅寺,遂重现了晨钟幕鼓佛号喧天的盛况。
1986年,山东省佛教协会成立,能阐法师被推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后又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 能阐法师并没有把兴国禅寺的竣工当作责任的终结,他放眼山东,将整个山东著名寺庙的修复作为己任。因此,他直接参与或间接帮助先后修复了十几座寺院,其中包括,长清灵岩寺,淄川普照寺,阳谷海会寺。 长清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为著名高僧朗卜禅师开创,它历史悠久,文物繁多,其中有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宋代罗汉像,有具有国际意义的息庵禅师道行碑,有千年的辟支宝塔。但直到1988年尚未开放。能阐法师心急如焚,虽多方鼓吹,但身单力薄,杳无结果,正当能阐法师一筹莫展之时,机缘来了。1988年,中国佛协副会长,响誉国内外的著名高僧茗山长老来济南治眼疾,能阐法师借此机会向茗 山长老汇报了修复开放灵岩寺的想法,具体讲了灵岩寺的历史价值和国际意义,并陪同茗山长老参观了灵岩寺。茗山长老非常赞同法师的看法,答应鼎力相助。当日茗山长老写长信一封给赵朴老,希望协助开放灵岩寺。后在赵朴老、茗山长老和各级宗教门的共同关照下,经能阐法师的努力,灵岩寺很快得到开放。
1990年受佛安大师付托和合寺僧众的恳求,能阐法师出任兴国禅寺住持。
1992年初,淄川城一村高明升居士来千佛山恳求法师主持修复普照寺。普照寺原为玄奘大师再传弟子慧召大师所创建。年愈70高龄的能阐法师,立马应承下来,并很快提出了修建方案。在能阐法师感召及高明升大护法的努力下,六个工程队一起施工,不到一百天,一座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崭新寺院出现在淄川城一村。1999年,受两序大众迎请能阐法师住锡普照寺。在普照寺,能阐法师事无大小,力求亲躬,加上多年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脑中风。但他并没有被病魔吓倒,一边配合医生治疗,一边仍然为弘法事业操劳。
1998年,山东阳谷众居士有意修复号称华北五大寺院之一的海会寺,恳请能阐法师主持修建,法师不顾病体虚弱,点头答应。由于自己不能亲自前往。便派自己的得意弟子仁修法师主持重修工作。仁修法师92年随能阐法师出家,持戒精严,年轻有为,深得法师遗风。在仁修法师主持之下,海会寺施工进程很快,至2002年,先后修复了山门、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大悲阁、方丈、僧舍等建筑,使这一规模宏大的寺院初具规模。2002年,能阐法师在海会寺升法王座,仪礼规整,场面空前,诸山长老亲临庆贺,在山东省佛教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海会寺在能阐大师的带领之下,逐步发展成山东一大丛林.
弘法利生
"利生是事业,弘法是家务。"能阐法师始终把利生作为自己的根本。他一生"教演天台,指归净土""台净双修"。在千佛山时,由于佛教刚刚复兴,经像短缺,能阐法师只好倾其所学,上据佛理、下合实际,自行编写了许多宣扬佛法及伦理道德的小册子,深受信众喜爱。在普照寺时,他见僧材短缺,在家信众素质不高,便创建了佛教学习班,亲自主讲《圆觉经》、《法华经》、"净土三经""三规五戒"等佛教典籍及其仪规。大大提高了信众的佛教素养。培育出仁空、仁修等多位颇有成就的年轻弟子。另外在能阐法师座下参过学,后来成为当代高僧的也不乏其人,如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中国佛学院妙华法师等。
能阐法师秉承佛祖"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救世精神,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募捐救灾,救济贫困,兴学建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98年长江洪灾,能阐法师发动信众捐款10万余元;靠着自己的供养金,先后资助数十名学生完成学业;每逢过年过节,他都想着派弟子购买大宗生活用品送到贫困的残疾人家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能阐法师经常拿妙湛大师的话教导弟子,"勿忘世上苦人多."
梵行高洁
待人慈悯宽容,从不摆师长架子,这是所有亲近能阐法师的人的共同感觉。无论是亲传弟子,还是慕名来访的生人,他都谦恭有礼。尤其晚年,慕名来访的信士很多,虽然法师年老体弱,痛苦不堪,但他都坚持给每一位来访者做契机契理的开示,直到来人欢喜信受而去。由于病弱,法师不能去斋堂吃饭,每当侍者为其端来粥饭,他都合掌还礼,以示感谢。
对于自己,能阐法师要求甚严,一举一动都为弟子做下了良好的榜样。他克勤克俭,寺内杂物无论轻重脏净,只要力所能及,便亲自去做。他的一件僧衣能穿十几年,一生拒绝穿上等面料。在最困难的时候,为了节约资金修庙,他每天坚持吃一顿饭,不少弟子被感动的暗暗流泪。他没有一分存款,所有的供养金都用在了造像布经和慈善事业上了。他说:"佛门一粒米,大过须弥山,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分钱,把他用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能阐法师一生痛恨名缰利锁,功高不居,淡泊自处,毕生弘法演教,但力图埋名隐姓。他在一首诗中写到:"唯怕山不深,身为浮名累。"可以看出,这正是他一生处世原则的写照。
结语
回顾能阐法师的经历,我们不能不为他勇猛精进、勤学苦参的大雄无畏精神所钦服,我们不能不为他为法忘躯、爱国爱教的纯洁信仰所感动,不能不为他"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利生事业所激励。功追往圣,德迈时贤,惜我拙笔,不能述大师功德于万一。惟愿大师久住世间,广度含生,此为我等心香至祷。
山东阳谷海会寺住持、天台宗第四十五代传人上能下阐大和尚于佛历二五五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公历2009 年3月25日(农历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23点35分在山东阳谷海会寺度生缘尽,安详示寂,世寿 87 岁,僧腊75年,戒腊69夏。
上能下阐大和尚历任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佛协顾问、淄博市淄川区佛教协会会长,淄川普照寺方丈,淄川弥陀寺、清风寺住持。一生修复中兴梵刹十余座,说法讲经百余坐,助印经书数十万册,弘法利生,度众无量,是当代高僧之一。老法师一生道行卓绝,行持孤峻,戒如冰雪,心若神珠,抚众安僧,兴修伽蓝,悲愿宏深,梵行高尚,以慈悲的言行,高尚的道德,完美的品行,赢得了僧俗四众弟子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尊崇和敬仰。能公上人为推动山东省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