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在全球感染性疾病中,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居第3位。据统计,在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中,感染性腹泻占60%-90% ,且以急性居多、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原虫、病毒和真菌等,但以急性病毒性胃肠炎(viralgastroenteritis)最为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诺沃克类病毒(Norwsalk-like virus)。此外,嵌杯样病毒(caliclvirus)、肠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星状病毒(astr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冠状病毒(coronavirus)等亦可引起胃肠炎。轮状病毒胃肠炎是病毒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可引起青壮年胃肠炎的暴发流行。[1]

目录

病因

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1.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脱落,代之以缺乏消化酶的鳞形或方形上皮细胞。因此正常肠粘膜上存在的绒毛酶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均减少,导致吸收功能障碍。由于乳糖及其它双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内,造成肠粘膜与肠腔渗透压的改变,使液体进入肠腔而造成渗透性腹泻。

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皮细胞可变为方形或不整形,但多数肠粘膜细胞尚正常。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空泡变性,内质网中有多量轮状病毒颗粒。

2.诺如病毒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这组病毒的原型毒株是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之后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形态相似、抗原性略异的病毒颗粒,均以分离到病原的地点命名,如Hawaii virus ,Snow Mountain virus,Mcxico virus,South-ampton virus等,统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cs)

全世界60%-80%人类胃肠炎暴发与诺如病毒有关、该病毒感染呈全年流行,无明显地域差别,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人-人接触传播、空气传播也是传播途径、流行范围主要分布在饭店、学校、医院、幼儿园、旅游区、军队等、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由于机体针对病毒产生的抗体无明显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多次感染.但症状比轮状病毒感染轻。

3.星状病毒1975年通过电镜从轻度腹泻婴儿的粪便中检出。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5岁儿童星状病毒感染率>70%、该病毒可以在医院、日托中心、幼儿园、中学和军队造成暴发流行。

星状病毒感染可散发,也可引起暴发流行、星状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各血清型流行情况因地区和流行年份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多以血清型1型为主、与轮状病毒感染相似,星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2岁以内尤其是1岁以内的小婴幼儿、此外,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也是星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及联合免疫缺陷患者发生星状病毒感染均已有报道目、星状病毒亦是健康成年人发生急性胃肠炎的病因之一。

4.腺病毒含双股DNA,直径平均70 nn i,目前已知52个血清型四,此外还有某些未能分型的腺病毒、一般腺病毒能在普通培养细胞上生长,粪便中腺病毒仅选择性生在小肠细胞内生长.故称之为肠腺病毒。

腺病毒胃肠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在小儿,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年龄以s岁以下为多,尤其3岁以下,可占85%,最小发病年龄为1个月、腺病毒胃肠炎一般呈散发,在难民营、托幼机构及住院儿科病房中可引起暴发流行、全年发病,以夏季及冬末略多。70%由Ad40及Ad41型肠腺病毒引起,其他型如1 ,2,4型亦有报道,但不同国家、地区,病毒血清型可能不同。[2]

临床表现

1.普通轮状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1~3天。病情差别较大,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中度发热。腹泻每日十到数十次不等,大便多为水样,或呈黄绿色稀便,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部分病例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周左右。但少数患儿短期内仍有双糖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腹泻可持续数周,个别可长达数月。

2.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2~3天,起病急,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腹泻每日3~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无脓血。部分病例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3~6天,偶可长达10天以上。[3]

检查

1、流行病学:注意发病年龄与季节,病前不洁饮食史、肠炎患者接触史。

2、病史:注意起病情况,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次数、性状和量;有无咳嗽及流涕等表现。

3.体检: 注意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失水程度,腹部压痛部位、肠鸣音情况。须注意有无并发肠套叠、胃肠出血、过敏性紫癜脑炎肺炎心肌炎等情况。

4.检验:

(1)大便标本:①大便常规;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③核酸电泳图谱分析(PAGE),鉴别轮状病毒组别(A、B、C)、型别(长型、短 型)。④电镜或免疫学方法直接查病毒。

(2)血标本:双份血测轮状病毒抗体有否4倍以上升高。大便病毒颗粒阳性者,必须结合临床及血清结果才能确诊,注意排除带病毒者。[4]

诊断

在秋冬季发生的水样腹泻,尤其有较多病例同时发生,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该病与细胞菌、寄生虫性腹泻的鉴别不难,与其它病毒性胃肠炎的鉴别有赖于特异性诊断检查。

治疗

病毒性胃肠炎是自限性疾病,一般能在1周至10d左右或者更短时间内自愈。

对症和支持治疗是病毒性胃肠炎的重点治疗方法.严重脱水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和电解质紊乱。

肠黏膜保护剂。病毒性胃肠炎是使用肠黏膜保护剂的适应证、常用的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粉(商品名:思密达)具有层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肠道内病毒和毒素有一定固定和抑制作用,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和黏膜修复能力、微生态制剂亦有一定保护作用。

关于抗分泌治疗。理论上,由于病毒性腹泻大多伴肠分泌功能亢进,抗分泌治疗是有益的。最新研制的消旋卡多曲是脑啡肽酶抑制剂,有较强抑制肠分泌的功能,可以明显减少急性腹泻的排便量,是可选用的药物,但对该药的临床研究尚有待深入。

关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严格地讲,病毒感染性腹泻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但如果患儿伴有高热和其他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可以短期使用甚至仅使用1次至数次,不可滥用。

病毒性胃肠炎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腹痛甚者,可针或灸足三里,灸神阙中脘天枢等;呕甚者,灸内关、中脘等。

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5~10mi,3次/日,口服;香连片,每次3~4粒,2~3次/日,口服。[5]

预后

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比较良好。病程一般大约为1周左右,但是可能会出现少数患儿在短期内仍存在双糖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腹泻可能会持续数周,极少数患儿会长达数月。

预防

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粪便应消毒处理;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中进行消毒;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视频

1.小儿腹泻与病毒性胃肠炎[6]


2.孩子有这些表现说明得了病毒性肠炎[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