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是1918年由名指挥家安塞美(1883~1969)所创立的,1938年吸收并合并洛桑广播交响乐团,直到1967年引退之前,安塞美担任这支乐团的常任指挥。安塞美引退后,雷兹基和萨瓦利什先后接棒,在萨瓦利什统率下,音色方面强烈地倾向于德国味道,跟安塞美时代的拉丁色彩迥异其趣。1980年起,由斯坦恩接任常任指挥,此后这支乐团的德国味道,一定会更加浓厚,所谓“罗曼德”,是指瑞士境内,以法语为公用语的地区,现任指挥是约尔丹

简介

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法語: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OSR)是1918年由名指挥家安塞美(1883~1969)所创立的。1938年吸收并合并洛桑广播交响乐团,直到1967年引退之前,安塞美担任这支乐团的常任指挥,大约有半世纪之久。在这段时间内,为英国Decca (London)灌录过无数优秀的唱片,成为全世界闻名的乐团。这支乐团在日内瓦洛桑两个都市都有定期演奏会,有时也参与日内瓦大剧院的歌剧演出,或参加夏季鲁哲伦音乐节管弦乐团的演奏。 安塞美引退后,雷兹基和萨瓦利什先后接棒,在萨瓦利什统率下,音色方面强烈地倾向于德国味道,跟安塞美时代的拉丁色彩迥异其趣。1980年起,由斯坦恩接任常任指挥,此后这支乐团的德国味道,一定会更加浓厚,所谓“罗曼德”,是指瑞士境内,以法语为公用语的地区。昔日,安塞美那独特的、透明的音色已经有逐渐稀薄的趋势。现任指挥:约尔丹。

罗曼德乐团把普通乐队演出的惯例放在一边,从来不为低端观众演奏[1]。安塞美认为指挥可以防止多数的问题的发生,只要安排得体速度适当,就可以得到节奏的清晰,平衡和纯正的风格。很少花时间在嘹亮快速的以及舒缓轻柔的表达之间做选择,此外是对声音力度的蔑视——反对乐队有太多取悦现场观众的声音,认为那只是一种响亮的效果,而不是音乐的现场气氛。

安塞美的音乐理念与斯特拉文斯基相一致:一个清晰的结构和节奏,木管从来不顺从弦乐,对音乐的诠释中扭曲现象的厌恶。安塞美晚年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努力给我的乐队以这种风格,这种风格是恰当的表情,正确的分句。不是外在效果,而是内在的音乐真实。”跟斯特拉文斯基一样,他利用这些元素,同时出于对人们欣赏习惯尊重而谨慎把握他的技术。每个安塞美会见的人都对他的睿智,严厉,和说服力印象深刻。在他完成于1961年的1000页的专著《音乐在人类意识中的基础》中,你也可以体会到这些。

当斯特拉文斯基正在创作《春之祭》的时候,安塞美会晤了他。在1915年,斯特拉文斯基向佳吉耶夫(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负责人)推荐安塞美担任皮埃尔·蒙都的替补。将安塞美安排在一个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过程,是一个闪电般的试验,他要面对棘手的对艺术家音乐家的管理。他很快掌握了复杂的乐谱,首演了很多作品,把斯特拉文斯基的3部俄罗斯芭蕾舞介绍到美国。在后面的年份,他继续倡导新音乐,进行了更多的斯特拉文斯基(《圣诗交响曲》1930年)、巴托克、奥涅格、马丁、欣德米特、拉威尔、卢塞尔、布里顿(《卢克莱修受辱记》,格林德伯尼1946年)、马尔蒂努和梅西安作品的首演。

斯特拉文斯基在职业上和音乐上成就了安塞美。安塞美是一个自学成材的新手,通过演出通俗作品来谋生,强迫自己来弄懂斯特拉文斯基革命性的节奏语言。两个音乐家也不可避免地随着音乐时光的流逝而疏远。指挥家因为执意要修改JEU DECARTES而激怒了作曲家,在作曲家极度需要对自己的新版本的忠诚的时候,演出了原始乐谱版本。接着,安塞美变得更加狂傲,拒绝斯特拉文斯基的50和60年代提出的抽象概念。在300种安塞美的录音中,斯特拉文斯基是出现率最高,《火鸟》他录了3次,他最后的商业录音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三乐章交响曲。

与大多数的专业乐团不同,瑞士罗曼德乐团辛勤工作的目标是唱片合同规定的版税而不是出场费,因此它成为DECCA的赚钱机器。当时的日内瓦是加尔文教派的领地,安塞美自己也信仰加尔文教义[2]。在这样一个像法国那样不太音乐化的国度中,却崇尚着大师级的美妙演奏。但是日内瓦乐手把音色变化看得比任何的音调的流出都重要,他们1956年的《夜莺之歌》因色彩而爆发,1957年的《彼得路西卡》坚决屏弃音色的混合,在彼得路西卡和莫尔的房间一场中,引发了极度丰富的声音色彩冲突。

视频

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 相关视频

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
阿格里尼1975年版 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 柴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