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珊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珊瑚

中文学名:珊瑚

拉丁学名: Coral

别 称:牛血

:动物界

:刺胞动物门

:珊瑚纲

亚 纲:八放珊瑚亚纲
六放珊瑚亚纲

:珊瑚纲

: 54

:174

分布区域: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珊瑚虫纲( Anthozoa),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7000多种,均为海产,珊瑚虫纲又分为八放珊瑚亚纲及六放珊瑚亚纲。

根据骨骼质地和水螅体大小,珊瑚一般分为大水螅体石珊瑚 ( large polyp scleractinian,LPS) 、小水螅体石珊瑚( small polyp scleractinian,SPS) 、软珊瑚以及海葵等几种类型.珊瑚礁生态系统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 具有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渔业资源、吸引旅游观光等重要功能。

许多珊瑚个体色彩绚丽, 艳丽的颜色不逊色于陆地上的各种鲜花, 有的珊瑚品种还有惊艳的荧光效果,不同类型的珊瑚可在水族箱中构建成立体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使珊瑚在水族行业中具有极大的竞争力。[1]

珊瑚虫在白色幼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碳酸钙),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相对于药用价值而言它在环境方面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2]

珊瑚产地分布及品种

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3]

世界上最重要的深海红珊瑚产地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第一个是中国台湾海域、日本南部岛,包括琉球群岛;一个是夏威夷群岛周边海域及中途岛海域;还有一个就是地中海沿岸,以意大利半岛南部海域为主。这些地方的海底都分布着海底火山,火山活动位海底带来了大量的养分,有利于深海红珊瑚的生长。

红珊瑚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红、赭红、桃红、肉红、粉红、桔黄、乳黄、乳白等。业内认可的红珊瑚色彩范围:

一:AKA,暗红,深红色,价值最高,多产自日本和台湾。

二:沙丁,鲜红色,市场上常见的正红色,多产自意大利。

二:MOMO,桃红/橙红色。

三:ANGEL SKIN粉红色(常说的孩儿面,也称天使之肤)。

四:粉白,白色。[4]

形态特征

到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才发现,珊瑚其实是低级海生动物珊瑚分泌的碳酸钙(矿物结构为方解石)骨骼,或称躯壳、珊瑚体。珊瑚虫以捕食海洋中的细小浮游生物为主,并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碳酸钙(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躯壳。这些躯壳(骨骼)上无数的小孔,就是珊瑚虫安身立命的“家园”。无数的珊瑚虫聚集在一起生长,吸取海水中的碳酸钙组成他们共同的“家园”,并固定在海底,这就是珊瑚。

是海洋中的千年生灵,它像树像草又像花,光鲜艳丽、百媚千娇、晶莹剔透、温润亮泽,随意取出一束即是婀娜多姿、美丽动人的天然艺术品。

珊瑚是海洋世界的大家族,种类众多。珊瑚生长速度极为缓慢,生长条件极为苛刻,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5]

产地分布及生长环境

珊瑚种类众多,生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但清洁的水质、适度的盐份、繁茂的藻草,是各种类珊瑚生长的共同条件。如果海水中污染了过多的陆源物质,珊瑚的取食、呼吸就会受到抑制,甚至会成片死亡。

浅水石珊瑚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热带、亚热带浅海区的珊瑚,一般称为浅水石珊瑚或造礁珊瑚,以群体为主,同时要求水质洁净、基底坚硬,常年水温高于20℃,最适水温25℃—29℃,水温低于13℃以下就会死亡,因此,高纬度海域没有造礁珊瑚。

造礁珊瑚通常在水表层到水深40米处生长茂盛,个别种类分布可深达60米。造礁珊瑚通常与虫黄藻共生。虫黄藻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浅海区是日光的穿透层,有利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并由于潮汐、风浪的作用,为珊瑚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及充足的氧气。珊瑚堆积越高,越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珊瑚也就越加繁茂。

为了更好地捕捉食物和吸收阳光,珊瑚除向上生长外,还向前后、左右扩展,逐渐形成了像树枝状的生物群体。珊瑚集群历经亿万年的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珊瑚礁、岛、屿。在热带或亚热带区的印度洋-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都有大量浅水石珊瑚生长。中国三沙市海域的岛礁大多数是珊瑚集群形成的。

深水石珊瑚 生长在深海冷水中的珊瑚,被称为深水石珊瑚或非造礁石珊瑚,最大栖息深度达6000米以上。目前已发现生长在最深海底的珊瑚,是阿留申海沟6296—6328米处的对称菌杯珊瑚。深水石珊瑚以单体为主,少数群体,个体较小,不能成礁,色泽单调。主要生长在南北纬30°之间200米-2000米的深海中,要求有硬实底基、快急洋流、清洁水质、无陆源性沉积物,光照、水温适宜。

红珊瑚属于深海珊瑚。主要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深100米-2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崖面等。红珊瑚生长缓慢,从幼虫成长到繁殖期需要10—12年,20年才生长1寸,300年才长成1000克。因而有“千年珊瑚万年红,万年珊瑚赛黄金”之说。由于生长在深海区,红珊瑚的采集比较困难。全世界每年的产量仅400吨左右。[6]

珊瑚死亡之因

日本环境省发表最新调查报告说,日本最大的珊瑚礁海域“石西礁湖”约有七成珊瑚已死亡,海水升温可能是罪魁祸首。

“石西礁湖”位于冲绳县石垣岛和西表岛之间,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日本最大的珊瑚礁群,约400种珊瑚在“石西礁湖”生活。

日本环境省10日发表报告说,环境省去年11月到12月全面调查了“石西礁湖”的35个地点,发现超过九成的珊瑚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白化现象,约七成已经死亡。而去年9月到10月调查时,“石西礁湖”珊瑚死亡的比例为56.7%。

珊瑚礁被称作“海底热带雨林”,海中约四分之一的鱼类栖息在珊瑚礁海域。现有研究认为,海水升温是导致珊瑚大量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水温度达到约30摄氏度时珊瑚就容易出现白化现象,珊瑚虫将排斥并“驱逐”共生的部分藻类,导致珊瑚虫因缺少藻类滋养而衰弱死亡。冲绳南部海域去年夏季海面平均水温超过30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7]

适应环境

珊瑚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造礁珊瑚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珊瑚虽然被称为海洋中的花园,但其实它是由许许多多的珊瑚虫组成的,因此它们是动物的一种。

繁殖方法

珊瑚可分有性繁殖( sexual reproduction) 也可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两种。[8]

珊瑚的有性繁殖具有繁殖方式力强、遗传多样性高及不损伤母体珊瑚等优点。珊瑚虫的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产生,经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发生于海水中,有时亦发生于胃循环腔内。通常受精仅发生于来自不同个体的卵和精子之间。受精卵发育为覆以纤毛的浮浪幼虫,能游动。数日至数周后固著于固体的表面上发育成水螅体。

发芽的方式生殖方式,芽形成后不与原来的水螅体分离。新芽不断形成并生长,于是繁衍成群体。新的水螅体生长发育时,其下方的老水螅体死亡,但骨骼仍留在群体上。软珊瑚、柳珊瑚及蓝珊瑚为群体生活。[9]

基本结构

珊瑚是刺胞动物门(Cnidaria)珊瑚虫纲(Anthozoa)海生无脊椎动物

特点为具有石灰质、角质或革质的内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词也指这些动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质者。珊瑚的身体由2个胚层组成:位于外面的细胞层称外胚层;里面的细胞层称内胚层。

内外两胚层之间有很薄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这类动物无头与躯干之分,没有神经中枢,只有弥散神经系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整个动物体都有反应。其生活方式为自由漂浮或固着底层栖息地。[10]


物种的分类

珊瑚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和笙珊瑚等。

物种划分

珊瑚纲(Anthozoa) 珊瑚纲是腔肠动物门最大的一个纲,全部海产。

全部是水螅型的单体或群体动物,生活史中没有水母型世代。珊瑚纲的水螅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 身体为两辐射对称。常见种类如红珊瑚(Corallium rubrum )、细指海葵(Metridium )、海仙人掌(Cavernularia )。

已知腔肠动物门约有9000余种,通常分成3个纲,即水螅虫纲(Hydrozoa),约2700种;钵水母纲(Scyphozoa),只有200余种;而珊瑚虫纲(Anthozoa)有6100多种。

珊瑚在腔肠动物中是个统称,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珑透剔而来自海产的,人们就冠以“珊瑚(coral)”,凡“红色者”,统统称之“红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误把体软的海鳃类(Pennatulacea)和群体海葵(Zoantharian)也误称为“珊瑚”。

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约有1,000种;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约100种;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约1,200种;而蓝珊瑚(蓝珊瑚目〔Coenothecalia〕)仅存一种。

石珊瑚是最为人熟知、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单体或群体生活。与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样,隔膜数为6或6的倍数,触手较简单而不呈羽状。

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状、羽状、树状或形如瓶刷,分布于地中海、西印度群岛以及巴拿马沿岸海域。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空气中一种使珊瑚易死的成分,出现在一些珊瑚区 ,因此,全球珊瑚种类及数量急剧减少。

珊瑚,神奇的海洋精灵,保护珊瑚,就是保护海岸线,保护渔业资源,保护人类的美好生活。[11]

生态特点

根据石珊瑚生长的生态环境和特点(表2),又可分为造礁石珊瑚与非造礁石珊瑚(或深水石珊瑚)2类。

石珊瑚中的深水石珊瑚,顾名思义它们栖息在深海。已知栖息最深的记录是在阿留申海沟6296~6328m处发现阿留申对称菌杯珊瑚(Fungiacyathus symmetricus aleuticus)。深水石珊瑚一般以单体为主,少数群体,且个体小,色泽单调。用拖网、采泥器在海洋不同深度的海底都可以采到。

石珊瑚中的浅水石珊瑚分布在浅水区,一般从水表层到水深40m处,个别种类分布可深达60m。绝大多数是群体。在热带海区生长繁盛。它们在水中生活时色彩鲜艳,五光十色,把热带海滨点缀得分外耀眼,故浅水石珊瑚区有海底花园的美称。

在热带或亚热带区的印度-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都有浅水石珊瑚生长。但是由于地理障碍(巴拿马地峡在600万年前已形成)这两个海区的浅水石珊瑚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区系。

事实也证明两个海区的石珊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显著的差别。已知印度-太平洋区系石珊瑚有86个属1000余种(亦有人说是500种、800种),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有26个属68种(或25属50余种)。

浅水石珊瑚正常生长的海水盐度为27~42‰,而且要求水质清洁,又需坚硬底质。在河口,由于大陆径流奔泻入海,携带大量陆源性沉积物质,因而不宜浅水石珊瑚生长。所以,要在河口寻找浅水石珊瑚是徒劳的。[12]

结语

当然今时今日再也没有人能够觊觎红珊瑚了,因为它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红珊瑚都是受华盛顿公约保护的动物,同时在我们国家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红珊瑚在中国遭遇的噩运是最多的,从古时候开始就被大量开采制作各种工艺品。而且一些歪理邪说还将红珊瑚说成是珍贵的药材,以至于许多红珊瑚不明不白地被人们吃进了肚子里。好不容易科学进步了,海洋污染又让红珊瑚遭遇了新一轮的劫难。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个物种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权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从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13]

热点视频

海底珊瑚世界

一颗珊瑚虫卵如何长成一片珊瑚礁

千姿百态的珊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