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原图链接王皮:仕前秦员外散骑侍郎略阳太守,公元382年,其与苻法之子东海公苻阳一道起兵反秦失败。淝水之战后,投向后秦姚苌。《晋书》卷114有记载。

王皮,男,汉族。仕前秦员外散骑侍郎略阳太守,公元382年,其与苻法之子东海公苻阳一道起兵反秦失败。淝水之战后,投向后秦姚苌[1][2]

原图链接晋书:《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前秦丞相王猛的二儿子,王永之弟,仕前秦为员外散骑侍郎略阳太守,公元382年(建元18年),其与苻法之子东海苻阳及周虓一道起兵反秦失败,被流放到朔方。

原图链接晋书:《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淝水之战后,投向后秦姚苌[3]

家族成员

王皮的父亲王猛(325年-375年),景略,原籍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于前秦官至丞相,对前秦富国强兵,统一北方有重要影响。

王永,王猛的长子,清修好学,官至左丞相太尉。与西燕军交战时战死。王皮,王猛子,王永弟,员外散骑侍郎。建元十八年(382年)与东海公苻阳及周虓谋反,被流放到朔方。[4]

王休,王猛子,河东太守

王曜,王猛子,王休弟,后南奔东晋,居于荆州[5]

《晋书》简介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参见十八家晋史。

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

拟订修史体例:敬播(注:没有流传下来。)

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有题“御撰”。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