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櫟社」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Hokkien name | title = 櫟社 | hanji = 櫟社 | poj = Le̍k-siā | hanlo = | tl = Li̍k-siā | bp = | hokkienipa =…”)
 
全島詩人大會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5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Hokkien name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title      = 櫟社
+
{| class="wikitable"
| hanji      = 櫟社
+
|-
| poj        = Le̍k-siā
+
! '''櫟社'''
| hanlo      =
+
|-
| tl        = Li̍k-siā
+
|  
| bp        =
+
[[File:大正八年櫟社乙未雅集.jpg|250px|居中|櫟社乙未]]<br> 櫟社乙未(1919)雅集紀念合影。
| hokkienipa =
+
|-
| context    =
+
! '''表記'''
| image      = File:大正八年櫟社乙未雅集.jpg
+
|-
| caption    =  櫟社乙未(1919)雅集紀念合影。
+
| '''[[漢字]]''' 櫟社
}}
+
|-
 +
| '''[[白話字]]''' Le̍k-siā
 +
|-
 +
| '''[[臺羅拼音]]''' Li̍k-siā
 +
|-
 +
|}
 +
</div>
 
'''櫟社'''是[[臺灣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在三大詩社中最具批判性格與抗議精神,由臺灣中部的古典詩人所組成,並與[[台灣文化協會]]皆以[[霧峰林家]]做為活動中心。櫟社的集會所「[[瑾園]]」建築尚佇立在[[台中市]][[東區 (台中市)|東區]]的[[大智路 (台中市)|大智路]]與[[忠孝路 (台中市)|忠孝路]]口附近。
 
'''櫟社'''是[[臺灣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在三大詩社中最具批判性格與抗議精神,由臺灣中部的古典詩人所組成,並與[[台灣文化協會]]皆以[[霧峰林家]]做為活動中心。櫟社的集會所「[[瑾園]]」建築尚佇立在[[台中市]][[東區 (台中市)|東區]]的[[大智路 (台中市)|大智路]]與[[忠孝路 (台中市)|忠孝路]]口附近。
  
行 20: 行 26:
  
 
== 會員 ==
 
== 會員 ==
[[File:櫟社二十年題名碑.jpg|thumb|250px|櫟社二十年題名碑(臺中市霧峰區林家宅園)。]]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File:台中瑾園DSC01750 14.JPG|thumb|250px|[[林子瑾]]故居,曾是櫟社的集會所。]]
+
{| class="wikitable"
 +
|-
 +
|
 +
[[File:櫟社二十年題名碑.jpg|250px| 居中|櫟社二十年題名碑]]<br>櫟社二十年題名碑<br> (臺中市霧峰區林家宅園)。<br>圖片來源:Fcuk1203
 +
|-
 +
|
 +
[[File:台中瑾園DSC01750 14.jpg|250px| 居中| 林子瑾故居]]<br>[[林子瑾]]故居,曾是櫟社的集會所。<br>圖片來源:Ccx358272
 +
|-
 +
|}
 +
</div>
 
# [[林朝崧]],創社人。
 
# [[林朝崧]],創社人。
 
# [[林幼春]],創社人。
 
# [[林幼春]],創社人。
行 34: 行 49:
 
# [[張麗俊]]<ref name="林上玉">{{Cite news|url=|title=豐原聚星觀 溫馨中日情 第二代高橋正男賡續父親心願 昨攜子來台參加普渡以示傳承|author=林上玉|language=zh-tw|publisher=《民生報》|date=2003-08-07|accessdate=}}</ref>
 
# [[張麗俊]]<ref name="林上玉">{{Cite news|url=|title=豐原聚星觀 溫馨中日情 第二代高橋正男賡續父親心願 昨攜子來台參加普渡以示傳承|author=林上玉|language=zh-tw|publisher=《民生報》|date=2003-08-07|accessdate=}}</ref>
 
# [[林子瑾]]1911年加入櫟社,曾任理事、公選幹事,後因與同姓女子結婚,1930年被認作退社。
 
# [[林子瑾]]1911年加入櫟社,曾任理事、公選幹事,後因與同姓女子結婚,1930年被認作退社。
# [[吳子瑜]]<ref>{{Cite web |url = http://gushi.tw/archives/4333 |title = 連橫為何會被櫟社開除? |author = 故事 編輯部 |date = 2015年1月14 |publisher = 故事 |language = zh-tw |accessdate = 2016年8月28日 |quote = 理事會於3月13日在霧峰林幼春家中舉行,出席成員包括社長傅錫祺、林獻堂、林幼春、陳槐庭、莊太岳、鄭汝南、吳子瑜、王石鵬、蔡子昭、張棟梁等10人。 }}</ref>
+
# [[吳子瑜]]<ref> 故事編輯部 (2015年1月14日). "[https://gushi.tw/%E9%80%A3%E6%A9%AB%E7%82%BA%E4%BD%95%E6%9C%83%E8%A2%AB%E6%AB%9F%E7%A4%BE%E9%96%8B%E9%99%A4%EF%BC%9F/ 連橫為何會被櫟社開除?]". 故事. [引用 2016年8月28日]. 理事會於3月13日在霧峰林幼春家中舉行,出席成員包括社長傅錫祺、林獻堂、林幼春、陳槐庭、莊太岳、鄭汝南、吳子瑜、王石鵬、蔡子昭、張棟梁等10人。</ref>
 +
 
 +
==全島詩人大會==
 +
[[File:Ccc5 06 21.jpg|缩略图|右|瀛洲詩集緒言由詩友許寶亭所作的〈壬申全島詩人大會記〉。
 +
(林欽賜編,《瀛洲詩集》,昭和八(一九三三)年。)[https://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2385/1.html 原圖來源]]]
 +
[[File:2710483.jpg|缩略图|右|一九四二年元宵節櫟社春會紀念照,
 +
是當時臺灣中部規模最大的詩社,照片正中央身穿素色長衫的是傅錫祺社長,前排左三是林獻堂先生。<br>
 +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2710483 原圖來源]]]
 +
一九三二年的全島詩人大會由臺北[[瀛社]]主辦,大會地點選在[[大龍峒]][[孔廟]],此次盛會為期兩天,在謁聖廟詩之外,第一天的詩題首唱〈春寒〉、次唱〈報午機〉,第二天的詩題首唱〈屯山積雪〉、次唱〈祝花朝〉,並在[[蓬萊閣]]開宴舉行擊缽詩活動。會中的詩作推派左右詞宗選取,後由[[瀛社]]社員[[林欽賜]]編輯編成《[[瀛洲詩集]]》,並收錄了全島百餘位詩人的舊作,於大會翌年二月付梓。
  
 
== 資料取材 ==
 
== 資料取材 ==
行 60: 行 83:
 
{{reflist|2}}
 
{{reflist|2}}
  
[[Category: 台灣日治時期作家]]
+
[[Category: 其他非營利機構]]
[[Category:臺灣文學組織]]
+
[[Category:台灣日治 期文化]]
[[Category:台灣 傳統詩社]]
 
[[Category:台湾 日治 文学]]
 
[[Category:台中市 文化|歷史]]
 
[[Category:霧峰林家]]
 

於 2019年12月31日 (二) 12:30 的最新修訂

櫟社
櫟社乙未

櫟社乙未(1919)雅集紀念合影。
表記
漢字 櫟社
白話字 Le̍k-siā
臺羅拼音 Li̍k-siā

櫟社臺灣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在三大詩社中最具批判性格與抗議精神,由臺灣中部的古典詩人所組成,並與台灣文化協會皆以霧峰林家做為活動中心。櫟社的集會所「瑾園」建築尚佇立在台中市東區大智路忠孝路口附近。

緣起

日本政府在鎮撫武裝抗日運動的同時,對於具有民族意識的讀書人,臺灣總督府舉行揚文會饗老典等活動,假藉尊重漢文化手段,籠絡臺人士紳,又允許成立詩社,成為詩人寄託心曲的場所,而櫟社則是其中最著名者。

取名

1902年林朝崧(林癡仙)、賴紹堯等人成立櫟社,社名取意:「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 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1910年梁啟超來臺,期許臺灣文人當積極關懷臺灣的未來,對櫟社社員影響頗深。1943年該社所編文集遭當局以「內容多與現下非常時局不合」而禁止發行。該社由林朝崧創社,傅錫祺拓展規模,林獻堂對聚結文友貢獻尤大。

會員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臺中市霧峰區林家宅園)。
圖片來源:Fcuk1203
林子瑾故居

林子瑾故居,曾是櫟社的集會所。
圖片來源:Ccx358272
  1. 林朝崧,創社人。
  2. 林幼春,創社人。
  3. 賴紹堯,創社人。
  4. 連橫 (歷史學家),創社人。後因支持日本的言論,被開除會員資格。
  5. 傅錫祺,拓展規模
  6. 林獻堂,協助聚結文友。
  7. 蔡子昭
  8. 陳貫
  9. 陳懷澄
  10. 蔡惠如
  11. 張麗俊[1]
  12. 林子瑾1911年加入櫟社,曾任理事、公選幹事,後因與同姓女子結婚,1930年被認作退社。
  13. 吳子瑜[2]

全島詩人大會

瀛洲詩集緒言由詩友許寶亭所作的〈壬申全島詩人大會記〉。 (林欽賜編,《瀛洲詩集》,昭和八(一九三三)年。)原圖來源
一九四二年元宵節櫟社春會紀念照, 是當時臺灣中部規模最大的詩社,照片正中央身穿素色長衫的是傅錫祺社長,前排左三是林獻堂先生。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原圖來源

一九三二年的全島詩人大會由臺北瀛社主辦,大會地點選在大龍峒孔廟,此次盛會為期兩天,在謁聖廟詩之外,第一天的詩題首唱〈春寒〉、次唱〈報午機〉,第二天的詩題首唱〈屯山積雪〉、次唱〈祝花朝〉,並在蓬萊閣開宴舉行擊缽詩活動。會中的詩作推派左右詞宗選取,後由瀛社社員林欽賜編輯編成《瀛洲詩集》,並收錄了全島百餘位詩人的舊作,於大會翌年二月付梓。

資料取材

  • 施懿琳撰,節錄自許雪姬總策畫:《臺灣歷史辭典》,頁1341。

延伸閱讀

專書

  •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1931
  •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台北: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ISBN 986-0045-66-6
  • 王國璠、高志彬與黃哲永主編,《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ISBN 957-8988-91-5

專書論文

  • 廖振富,2005,〈論連橫與櫟社之互動與決裂-兼論櫟社「抗日屬性」之再評估〉,《2005台中學研討會論文集-文采風流》,頁23~77,台中市文化局出版,ISBN 986-003-051-0
  • 廖振富,2004,〈櫟社與鹿港之淵源及其相關作品探析〉,《2004年彰化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鹿港研究論文集》,頁99~126,彰化縣文化局出版,ISBN 957-019-331-X
  • 廖振富,2004,〈日治時期台灣監獄文學探析--以林幼春、蔡惠如、蔣渭水「治警事件」相關作品為例〉,收入許俊雅主編《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頁485~555,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 年11月出版,ISBN 957-739-503-1。又收入謝金蓉編著《蔡惠如和他的時代》,頁121~190,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05年6月,ISBN 986-00-1580-5。

期刊論文

  • 廖振富,〈日治時期台灣古典詩中的劉銘傳-以櫟社徵詩(1912)作品為主的討論〉,《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5卷,2004,頁179~222
  • 顧敏耀,〈創作空間與文學地景——櫟社‧萊園‧梁啟超〉,《臺灣文學評論》,第11卷1期,2011年1月,頁44-56。

研討會論文

  • 廖振富,2006〈皇民化浪潮下的文化抵抗策略-論太平洋戰爭(1941~1945)期間的櫟社活動〉,「皇民化與台灣」台日學術研討會,台南: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日本拓殖大學主辦

引用來源

  1. 林上玉. 豐原聚星觀 溫馨中日情 第二代高橋正男賡續父親心願 昨攜子來台參加普渡以示傳承. 《民生報》. 2003-08-07 (Chinese (Taiwan)). 
  2. 故事編輯部 (2015年1月14日). "連橫為何會被櫟社開除?". 故事. [引用日期 2016年8月28日]. 理事會於3月13日在霧峰林幼春家中舉行,出席成員包括社長傅錫祺、林獻堂、林幼春、陳槐庭、莊太岳、鄭汝南、吳子瑜、王石鵬、蔡子昭、張棟梁等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