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维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1 次修訂)
行 1: 行 1:
 +
{{copyedit|time=2019-09-11T11:06:36+00:00}}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杜维明
 
| 姓名    = 杜维明
| 圖像    =  
+
| 圖像    = [[File:杜维明.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3df518c1cc2cbc2f.jpg 原图链接]]]
[[File:杜维明.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3df518c1cc2cbc2f.jpg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 1940 年
 
| 出生日期 = 1940 年
 
| 國籍    =  美国
 
| 國籍    =  美国
行 14: 行 13:
 
}}
 
}}
  
'''杜维明''' 男,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 。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
'''[[ 杜维明]]'''男,1940年生于中国[[ 昆明]] ,祖籍[[ 广东]] 南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 儒家]]<ref>[https://v.qq.com/x/page/v0545c6vvd9.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杜维明:儒家的普世价值 ]</ref>。 文化的重要思想家。[[ 哈佛大学]] 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北京大学]] 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 。
 +
 
 +
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 台湾]] 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 美国]] 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 普林斯顿大学]] [[ 加州大学]] 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领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等。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领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等。
行 22: 行 23:
 
==个人履历==
 
==个人履历==
  
杜维明 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被称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出版英文著作11部,中文著作16部,发表论文数百篇。由于其杰出的贡献,杜维明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荣获第九届国际T'oegye研究奖和联合国颁发的生态宗教奖等奖项。
+
* ''' 杜维明''' 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被称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出版英文著作11部,中文著作16部,发表论文数百篇。由于其杰出的贡献,杜维明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荣获第九届国际T'oegye研究奖和联合国颁发的生态宗教奖等奖项。
 +
 
 +
*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 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76 年加入美国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自1996年开始出任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长至今。1990年借调[[夏威夷]]东西中心担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家讲座"。2010年12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此外,他还担任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
 +
 
 +
==影视==
 +
<center>
 +
{{#ev:youku|XNjA3OTIyMDMy|640|inline|杜维明 |frame}}
 +
 
 +
专访著名学者杜维明 | 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
 
 +
{{#iDisplay: f0529j0pgdy|640|320|qq}}
 +
</center>
  
祖籍广东南海,1940 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76 年加入美国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自1996年开始出任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长至今。1990年借调夏威夷东西中心担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家讲座"。2010年12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此外,他还担任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作为现代新儒家学派的新生代学人,杜维明把自己"看作一个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将儒家文化置于世界思潮的背景中来进行研究, 直接关切如何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接轨,从而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通过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比较多地阐发了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和儒家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勾画了当代新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在东亚和西方世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
* 作为现代新儒家学派的新生代学人,杜维明把自己"看作一个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将儒家文化置于世界思潮的背景中来进行研究, 直接关切如何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接轨,从而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通过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比较多地阐发了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和儒家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勾画了当代新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在东亚和西方世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
 
 +
'''学术发展过程'''
 +
 
 +
* 杜维明自述:"在台湾的中学时代因受周文杰老师的启蒙而走上诠释儒家传统的学术道路,而在东海大学亲炙牟宗三和徐复观的教诲才是促使我体悟探究儒家人文精神的本质理由",尔后负笈哈佛,"以比较思想史为范围集中探索儒学传统的核心价值"。此后,他抱定志向据此为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矢志不渝地探究、注释、传播儒家文化
  
学术 发展过程
+
* [[杜维明]]将自身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学术 起步到七十年代上半期,他决心鼓起心力对[[儒家]]的精神价值作长期的探索,以此作为自己专业上的承诺。他努力诠释儒学传统,主要"反映了当时为推进一种既有群体性又有批判性的自我意识所做的努力"
  
  杜维明自述:"在台湾的中学时 因受周文杰老师 启蒙而走上诠释 儒家传统的学 术道路 而在东海大学亲炙牟宗三和徐复观 教诲才是促使我体悟探究 家人文精神的本质理由" ,尔后负笈哈佛," 以比较思想史为范围集中探索 儒学 传统的 核心价值"。 此后,他抱定志向据此为业,经过了三十多年 风雨兼程,矢志不渝地探究、注释、 家文化。
+
* 第二阶段即1978年至20世纪80年 末,他 关怀重心在阐发[[ 儒家]] 传统的 内在体验和显扬儒 的现代生命力。这一时期 他所关注并拓展 论域有"传统与现代"、" 学创新" "儒学 三期"、"工业东亚"、"东亚 核心价值" 、"轴心文明"等 "我关怀 重心在阐发儒家 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 学的现代生命力"
  
  杜维明将自身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学术起步到七十年代上半期,他决心鼓起心力对儒家的精神价值作长期的探索,以此作为自己专业上的承诺。他努力诠释儒学传统,主要"反映了当时为推进一种既有群体性又有批判性的自我意识所做的努力";第二阶段即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他的关怀重心在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这一时期,他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传统与现代"、"儒学创新"、"儒学三期"、"工业东亚"、"东亚核心价值"、"轴心文明"等。"我关怀的重心在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 第三阶段,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进一步拓展论说领域,更加关注"文明对话"、"文化中国"、"全球伦理"、"人文精神"、"启蒙反思"、"印度启示"、"新轴心文明"等问题。"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以及全球化及本土化交互影响的氛围里,如何为儒学第三期的展开拓展理论和实践的空间,是我近来的思想焦点"。这些论域与"儒学创新"紧密相关。第一阶段是他的思想形成期,第二阶段是其发展成熟期,第三阶段是其进一步发展期。尽管杜维明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但他的思想活动始终关怀着一个主题,即儒学思想的现代命运。
+
* 第三阶段,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进一步拓展论说领域,更加关注"文明对话"、"文化中国"、"全球伦理"、"人文精神"、"启蒙反思"、"印度启示"、"新轴心文明"等问题。"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以及全球化及本土化交互影响的氛围里,如何为儒学第三期的展开拓展理论和实践的空间,是我近来的思想焦点"。这些论域与"儒学创新"紧密相关。第一阶段是他的思想形成期,第二阶段是其发展成熟期,第三阶段是其进一步发展期。尽管杜维明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但他的思想活动始终关怀着一个主题,即儒学思想的现代命运。
  
 
 下面对杜维明的新儒学理论的主要方面作一点简要的介绍。
 
 下面对杜维明的新儒学理论的主要方面作一点简要的介绍。
  
 儒家传统的现代
+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
 
 +
* [[杜维明]]早年以研究宋、明儒学思想而成名。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他讲得最多的是儒家思想所具备的现代意义,和儒学发展的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因此,用"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来形容杜维明的努力,无疑是最贴切不过的。
 +
 
 +
* 五四以来的"工具理性"使 儒家 精神价值、传统中国文化、东方文明顿然成为糟粕,弃之惟恐不及。因此,重新揭示蕴含在儒家传统中的心性 传统的 意义与价值,就成为杜维明著作的中心论题之一;另一方面,"要想从价值根源处寻求扭转此一状况的途径,我们必须深沉反思代表 现代 西方精神的启蒙心态并从其基本的生命取向掌握其论据的来龙去脉"。这是杜维明为新儒学的出路所设计的方向。因此,杜维明的儒学研究,实际上都是这样的一种回应。
 +
 
 +
* 在杜维明的思想核心之中,第三期儒学如何发展的问题,始终是他所关注的主题。对儒学的发展,杜维明是这样分期的:第一期发展是从先秦到汉。汉以后一直到唐代,主要是佛教思想的传播,儒学的发展相对处于低潮;从宋代开始,儒学对佛教思想的挑战,有了一个创造性的回应,因而形成了从宋到明清的第二期的发展,并从某一角度成为整个东亚社会的文化内核;[[鸦片战争]]以后,儒学式微,儒门淡泊,儒学有无第三期发展的可能,取决于它能否对西方文化的挑战有一个创建性的回应。即儒学"吸收西方文 的菁华,最终成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乃至核心内容"。
  
 杜维明 早年以研究宋、明 儒学 思想而成名。但是进入80年代 他讲得 的是 儒家思想所具备 现代意义,和 儒学 发展 第三期 发展 的前景问题。因此,用"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来形容杜维明的努力 无疑是最贴切不过的。
+
* 杜维明 的儒学三期说引入了国际视野,将 儒学 搁置于东亚乃至[[香港]]、[[新加坡]] 及世界各地的华侨之中 ,最 终将世界各国认同儒学观念 非华人也包含在内,这 从世界主义 情怀出发对 儒学 所作 的发展,
  
  五四以来的"工具 性"使儒家精神价值、传统中国文化、东方文明顿然成为糟粕,弃之惟恐不及。因此 重新揭示蕴含在 儒家 传统中 心性传统 意义与价值 就成为 杜维明 著作 中心论题之 ;另一方面 " 想从价值根源处寻求扭转此一状况 途径 必须深沉反思代表现代西方精神 启蒙 态并从其基本的生 取向掌握其论据 来龙去脉" 。这是 杜维明为新 儒学的 出路 设计 方向。因此 杜维明 研究 实际上都 是这 一种 回应。
+
* 论上看 ,儒家的 第三期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哲学 重建,除此以外 ,杜维明 提出还要从三个层次上回应西方文化 挑战。第 是超越的层次 是指[[基督]]教传统。儒家对于基督教所提出 问题 尤其是对于他 对超越 理解和身 之学应有创造性 回应 第二是社会政治的层次, 一层次有多方面的挑战,主要 [[马克思主义]]。他非常希望 儒学 和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 对话,并在其中找到结合点。第三个层次是 "深度[[心理学]]" 如[[佛洛伊德]] 的学 特别 关于人性阴暗面的理论。他以为存在主义等思想和 种深度心理学也有某种联系。他深知儒家对人性阴暗面 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期望在人性论上能 回应 深度心理学的挑战
  
  杜维明 的思想核心之中, 第三期 儒学如何 发展的问题, 始终 他所关注的主题。 对儒 学的发展,杜维明是这样分期的:第 展是从先秦到汉 汉以后一直到唐代,主要 思想的传播 ,儒 学的发展相对处于低潮;从宋 开始, 学对佛教 思想的 挑战 有了 个创造性 回应 因而形成了从宋到 第二期的发展 并从某 角度成 整个东亚社会 文化内核;鸦片战争以后,儒 式微 ,儒 门淡泊,儒学有无第三期发展 可能,取决 它能否 西方文化的挑战有一个创建性的回应。即 儒学"吸收西方文化 菁华,最终成为世界文明 组成部分乃至核心内容"
+
* 杜维明 自述:他提出和探讨儒学 第三期发展的 前景 问题, "针 列文森在《 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断定儒家传统业已死亡 结论而 "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历史系 他在三卷本巨著《 教中国及其现 命运》中认为: 思想"在产生它并需要它 社会开始瓦解之后 它成为一片阴影,只栖息在 些人 心底 无所为地只在心底像古玩般地被珍爱着"。杜维 认为,列文森 观念很有代表性 因为"这是 许多治现代中国思想史 的学 者所遵循的思路"。显然 家思想的现代命运及其未来走向 论断必定是基 于对 于历史上 思想特质及其真髓 理解和把握
  
  杜维明 的儒学三期 说引入了国际视野 儒学 搁置于 东亚 乃至香港、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 华侨之中 最终将世界各国认同儒学观念 非华人也包含 ,这 是从世界主义 情怀出 发对儒学 作的发展
+
* 中国文化要想获得彻底 复兴, 儒学 三期 发展必须经过相当曲折的道路 ,儒学 必须面临[[美国]]文化、[[欧洲]]文化、 东亚 文化(即工业东亚)  挑战 把它真正 内涵 一个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展示出来 并在 些文化中播种生根,然后才能以康庄 姿态回到中国,健康地 展。他自称"对此相当乐观"。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的两极张力下,杜维明 对儒学 第三期复兴的前景 出了展望。他要以儒学 "文法"理解和讲述西方文化,或者用现代西方文化的"词汇"来丰富和润泽儒家传统,再以按这种方式达到第三期 发展 的儒家传统重新涵盖中国文化。这就是他的结论。
  
从理论上看, 家的第三期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哲学的重建,除此以外,杜维明提出还要从三个层次上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第一是超越的层次,主要是指基督 传统。儒家对于基督教所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他们对超越的理解和身心性命之学应有创造性的回应。第二是社会政治的层次,这一层次有多方面的挑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他非常希望儒学和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对话,并在其 找到结合点。第三个层次是所谓的" 深度心理学" ,如佛洛伊德的学说,特别是关于人性阴暗面的理论。他以为存在主义等思想和这种深度心理学也有某种联系。他深知 家对人性阴暗面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期望在人性论上能回应深度心理 的挑战。
+
'''" 儒教中 " "儒学 传统'''
  
 杜维明 自述:他提出 探讨 儒学 第三期发展的 景问题,乃 是" 针对列文森在《 中国及其现代 命运》一书 断定 儒家传统 业已死亡一结论而发"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加州大学伯克莱 校历史系教授, 他在三卷本巨著《儒教 中国 及其现代命运》中认为: 儒家 想" 在产生它并需要它的社会开始瓦解之后 它成为 片阴影 只栖息在 些人 心底 无所为 只在心底像古玩般 被珍爱着"。 杜维明认为 列文森 观念很有代表性, 因为" 这是一条为许多治 现代中国 思想史 学者 遵循 思路"。 显然 家思想 的现代 命运及其未来走向的论断必定 基于对于历史上 儒家学 思想特质及其真髓的理解和把握。
+
* 杜维明 分疏了"儒教中国" " 儒学 传统"两个概念。 是" 以政治化的 家伦理为主导思想的 中国 传统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及其 现代 文化中各种曲折的表现",人们通常所说的封建遗毒是指儒教 国而言,而 儒家传统 则是" 使得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泉源活水;它 塑造中 知识 子那种涵盖天地的气度和胸襟的价值渊源;也是培育 中国 农民那种坚韧强毅的性格和素质的精神财富。"前者的主体是"政权化的 儒家",后者的主体是"以人文理 转化政权的儒家", 两者"既不属于同 类型的历史现象 又不属于同 层次的价值系统"。后者代表了儒家之道 "自觉反省 主动 批判 创造人文价值" 的真精神 "儒家传统和儒教中国既不属于同一类型的历史现象 又不属于同一层次 价值系统" 。近 现代中国 文化 悲惨命运是由儒教中国 导致 的" 文化全面政治化和政治过程的一体化"的必然恶果 因而 ,儒 的现代 转化应 是儒家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7061505/?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杜维明:“儒教中国”和“儒 传统”——必须背 ...]</ref>
  
中国 文化 要想获得彻底的复兴 ,儒学 第三期发展必须经过相当曲折 道路 儒学必须面临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东亚文化(即工业东亚)  挑战 真正 在一个多元 的文 化背景中展示出来,并在 化中播 生根, 后才能以康庄 姿态回到中国 健康地发展。他自称" 对此相当乐观"。 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 两极张力下 杜维明对儒学第三期复兴的前景作出了展望。他 以儒学 的" 文法" 解和讲述西方文 ,或者用 代西方文化的"词汇"来丰富和润泽儒家传统 再以按 种方式达 第三期发展 的儒家 传统重新涵盖中国文化。这就是他 结论
+
* "儒家传统"是一个体现"终极关切"的精神文明:在最坏的客观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人性光辉;具有可贵的抗议精神--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儒家 文化 不是超越而外在,而是超越而内在。因此 " 儒学 基本 精神方向 是以人为主 的, 所代表 是一种 盖性很强 主义。 种人 主义,和西方那 反自 、反神学 人文主义有很大不同 它提倡"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 这种人文主义,是入世 的,要 参与现实政治,但又不是现实政权势力 一个环节,它" 有着相当深刻的批判精神, 即力图通过道德 想来转 化现 实政治 ,这 就是所谓'圣王'的思想。从圣 王是儒学 真精神", 儒家 思想 核心体现在"百姓日用而不知"
  
"儒 教中国" "儒 学传统"
+
* 此外,儒家还具有强烈的[[宗教]]情怀。" 我认为,不仅[[孔子]],包括[[孟子]]、[[荀子]],都有相当强烈的宗教情操。 家基本上是一种[[哲学]]的人类学,是一种人文主义,但是,这种人文主义既不排斥超越的层面'天'也不排斥自然。所以,它是一种涵盖性比较大的"人文主义""儒 家的性命天道虽不代表一种特定的宗教[[信仰]],却含有浓厚的宗教意义。不过儒家的宗教性并不建立在人格上帝的神秘气氛中,而表现在个人人格发展的庄严性、超越性与无限性上"
  
  杜维明分疏了"儒教中国"和" 儒学传统"两个概念。前者 "以政治 化的 儒家伦理为主导思想的 中国 传统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及其在 现代 中各种曲折 表现",人们通常所说的封建遗毒是指儒教中国而言,而儒家传统则是"使得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泉 源活水;它 塑造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涵盖天地 气度和胸襟的价值渊 ;也是培育中国农民那种坚韧强毅的性格和素质的精神财富 。" 前者的主体是"政权化的 儒家",后者 主体是"以人文理 转化政权的儒 ",两者"既不属于同一类型 历史现象,又不属于同一层次的价值系统"。 后者代表了儒家之道的" 自觉反省,主动地批判地创造人文价值"的 精神。"儒家传统和儒教中国既不属于同一类型的历史现象,又不属于同一层次 价值系统" 。近现代中国文化的悲惨命运 教中国所导致 "文化全面政治化和政治过程 一体化"的必然恶果。因 现代转化应 儒家传统的创造性 转化。
+
* 儒学传统是 认同 基础,不仅是 中国现代化的源 活水 ,而且 全球文明健康发展 内在资 源。 我们应" 真正站在 儒家的 立场上和西方比较杰出的思 想家 进行公平 对话"。 所谓"真 立场"是 家具有超越意义 基础上而言 而儒 终极关怀 自我 转化。
  
"儒家传统"是一个体现"终极关切" 精神 文明:在最坏的客观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人性光辉;具有可贵的抗议精神-- 超越性 现实性的结合;儒家 化不是超越而外在,而是超越而内在。因此,"儒学基本的精神方向,是以人为主的,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涵盖性很强的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和西方那种反自然、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有很大不同,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这种人文主义,是入世的,要参与现实政治,但又不是现实政权势力的一个环节,它"有着相当深刻的批判精神, 即力图通过道德理想来转化现实政治,这就是所谓' 圣王' 的思想。从圣到王是儒学的真精神",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现在"百姓日用而不知"。此外,儒家还具有强烈的宗教情怀。"我认为,不仅孔子,包括孟子、荀子,都有相当强烈的宗教情操。儒家基本上是一种哲学的人类学,是一种人文主义,但是,这种人文主义既不排斥超越的层面' 天'也不排斥自然。所以,它是一种涵盖性比较大的"人文主义""儒家的性命天道虽不代表一种特定的宗教信仰,却含有浓厚的宗教意义。不过儒家的宗教性并不建立在人格上帝的神秘气氛中,而表现在个人人格发展的庄严性、超越性与无限性上"。
+
'''多元 轴心 文明----文明冲突 与文 明对话'''
  
  儒学传统 是文化 认同 基础,不仅 中国现代化 源头活水 而且 全球文明健康发展的内在资源。我们应"真正 站在 儒家 的立场上 和西方比较杰出 思想家进行公平 对话" 所谓" 真正的立场" 儒家具有超 意义的基础上而言的 而儒家 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
+
* 杜维明说,[[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决不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亨氏对 文化的 理解 非常片面 的,是站在 一种狭隘 政治学 立场上 ,反映了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社会一些人 一种不健康 心态 尽管" 文明冲突论" 产生了相当影响,并且这种思想还 发展,但今后它的影响会越来 薄弱 因为它 理据有问题
  
 多 轴心 文明---- 文明冲突 文明对话
+
* 我们认为,冲突不一定存在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之间。在一个文明体系的内部,同样会有冲突。当今世界,很 民族都面临着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破坏之间的冲突、物质生活 提高与精神价值的沦落之间的冲突,等等。这类 文明 体系内部的冲突,在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具有共同性,也就是说很多 文明 体系中都存在着这类 冲突 。这就决定了不同的 文明 体系之间可以、而且应该进行广泛的 对话
  
杜维明说 亨廷顿 提出的"文明 冲突"决不是 今世界 文化 发展 主流 亨氏对文化 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是站在一种狭隘 政治 立场上,反映了冷战结束之后美 社会一些人的一种不健康 心态。尽管"文明冲突论"产生了相当影响,并且这种 思想 还在发展,但今后它 影响会越来越薄弱 因为它 理据有问题 我们认为,冲突不一定存在于 不同的文明体系 之间。在一个文明体系的内部 ,同 样会有冲突。当今 世界 ,很多民族都面临着经济 发展与环境的破坏之间的冲突、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精神价值的沦落之间的冲突,等等 。这 类文明体系内部的冲突,在不同的 文明体系 中具有共同性 ,也就 是说很多 文明体 系中都存在着这类冲突。这就决定 了不同 文明体系之间 可以、而且应该进行广泛 的对话。
+
* 20世纪40年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提出 ,大约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经历了一个极其辉煌 的" 轴心时代":[[中国]]、[[印度]]、[[希腊]]、[[以色列]]都形成了高度的精神 文明 ,产生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以及[[犹太教]]的先知等一批代表 时人类 文化 精华 伟大哲人 以色列 [[犹太教]]、希腊 、中 国的 儒家和[[道家]] 思想 、印度 [[印度教]]和[[佛教]]等 是当时人类文明 几大精神支柱 这些 不同的文明体系 相互沟通 构成了 世界 文化 第一次"轴心时代" 。这 几大 文明体系,也就 成了代表人类一 文明 的几个主要精神传统, 了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对话 、沟通的重要意义
  
20世纪40年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大约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经历了一个极其辉煌的"轴心时代":中国、印度、希腊、以色列都形成了高度的精神文明,产生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以及犹太教的先知等一批代表当时人类文化精华的伟大哲人。以色列的犹太教、希腊的哲学、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等,是当时人类文明的几大精神支柱。这些不同的文明体系相互沟通,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的第一次"轴心时代"。这几大文明体系,也就成了代表人类一文明的几个主要精神传统,体现了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对话、沟通的重要意义。 杜维明说,我们面临21世纪,各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明体系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全球性的"文明对话",乃至"第二次轴心时代的出现"。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各种产物,诸如东亚、南亚地区的印度教、伊斯兰教,还有耆那教;中国的儒家、道家,还有大乘佛教;中东地区的犹太教,西方的基督教;等等,都应该进行广泛的对话 。西方文化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之间,通过对话,完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因此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之间,即使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明冲突",也不能否定文明对话是全球文明发展的主要趋势。也可以说,正因为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文明冲突的可能性,就更有必要进行文明对话。总之,文明之间的对话历来是人类文明创造和谐条件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全球文明发展的重要机制。而当今世界的文明对话,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说,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超过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人类文明的第一次"轴心时代"
+
杜维明说,我们面临21世纪,各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明体系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全球性的"文明对话",乃至"第二次轴心时代的出现"。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各种产物,诸如东亚、南亚地区的[[ 印度教]] [[ 伊斯兰教]] ,还有[[ 耆那教]];中国的[[ 儒家]] [[ 道家]] ,还有[[ 大乘]][[ 佛教]];中东地区的[[ 犹太教]] ,西方的[[ 基督教]];等等,都应该进行广泛的对话。
  
  杜维 认为 儒学 文明 至今仍然具有作为 全球 轴心 文明 组成部分 精神力量 现代价值 世界的文明对话 ,以 儒家 道家和大乘佛家为代表 中华 文明 应该是十分积极 参与者
+
* 西方文化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之间,通过对话,完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因此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之间,即使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 冲突" 也不能否定 文明 对话是 全球文明 发展的主 趋势。也可以说,正因为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文明冲突 可能性 就更 必要进行文明对话。总之,文明之间的对话历来是人类文明创造和谐条件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全球文明发展的重要机制 世界的文明对话, 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说,完全可 以、 而且应该超过[[雅斯贝尔斯]]所说 [[人类]] 文明的 第一次"轴心时代"
  
 杜维明 特地指出 尽管 儒学文明 对于当 人类文明建设 具有 启发意义,却不能单独成 世界文明发展的主导,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正在呈现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明显的多元化格局。儒学在当代的复兴和发展是以 全球文明 多元化为背景 的, 这是我们谈论传统儒学的 现代 意义问题时的基本前提 。在当代 任何一种 文明 体系都不可能单独在全球文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正如"欧洲 心论"已经破产、现代化并不等于西化一样 人类文明发展也并不等于" 化"。说儒学文明在现 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 价值,并不意味着只有儒学文明才有价值,其他 文明 系统同样有各自的重要价值同样 全球多元文明格局 组成部分
+
* 杜维明 认为 ,儒学文明 仍然 具有 为全球 轴心 文明 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力量 具有 现代 价值 。在当代 世界的 文明 对话 中, 家、道家和大乘佛家为 中华 文明 应该 十分积极 参与者
  
 现代人文 主义
+
* 杜维明特地指出,尽管儒学文明对于当今人类文明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却不能单独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主导,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正在呈现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明显的多元化格局。儒学在当代的复兴和发展是以全球文明多元化为背景的,这是我们谈论传统儒学的现代意义问题时的基本前提。在当代任何一种文明体系都不可能单独在全球文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正如"欧洲中心论"已经破产、 现代 化并不等于西化一样, 明发展也并不等于"儒化"。说儒学文明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只有儒学文明才有价值,其他文明系统同样有各自的重要价值同样是全球多元文明格局的组成部分。
  
在全球文化视野的背景中,考察人类的基本价值,从中凸显儒学的现代人文精神。杜维明以"探究真实存在"的本体论方式解析在现代与后 代时 人类生存发展的种种困境,指出儒学心性之学所代表的那种"内在于现实世界并转化之"的 人文 精神能够有助于人类处境的改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 现代人文 主义'''
  
 在 整个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期以来 ,人类 已经在对自己 行为进行反思。特别 得关注、值得欣慰的是,伴随着这种反思,已经出现了一种有别于启蒙以来人文主义思潮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它不赞成狭隘的人类 心主义,反对片面追求物质性、工具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的人文 主义 精神 和这种新人文主义思想在价值取向上是十分契合的 儒家思想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相当深刻的反省,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是一种涵盖性很强 人文主义。它以个人 社会、 人类 与自然、人心与天道 和谐为原则 这也正是新人文主义的精神方向,因此两者可以沟通。而 儒学 尽管经历了两千多年 历史演变,基本宗旨却始终是主张个人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富 人文关怀的深刻见解。例如儒家提出的"忠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就是这样一种见解。这表明,儒学 人文 主义对 文主义具有启发意义 这种启发对于当前 人类 文明 的发展 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就传统儒学来说,它必须实行创造性的现代转换,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人类文明进步 需要
+
* 全球文化视野的背景中 考察 人类的 基本价 值, 凸显 现代 人文精神。 杜维明以" 探究真实存在"的 本体论方式解析在现代 后现代时代 人类 生存发展 种种困境 指出 儒学 心性之学所代表 那种"内 在于 现实世界并转化 之" 人文 精神能够有助 于人 类处境的改善 人类 社会 的发展 做出自己 贡献
  
 杜维明对儒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信念,就是认为它所讲的做人的道理,可以适用于全人类。它的价值取向,在于如何使人深入到身、心、灵、神各个层面进行通盘的反省,在于促进人格的无穷无尽的发展,从个人修身,一直到成圣成贤。杜维明认为,它的意义,绝对不仅仅限于道德实践的范畴,而是有着相当深厚的宗教内涵。圣贤人格作为体现其超越性的最高理想,却可以激励人们进行长期不断的奋斗,成为现实世界中的人体现其生命价值的内在动源。这种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的追求,不排斥宗教,且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和终极信仰,又可以具体地落实到现实世界的日用伦常、外王事功与自我修养上来。这是儒家的"哲学的人学"。儒家的人文主义与宗教精神并不相悖。
+
* 在整个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期以来,人类已经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特别值得关注、值得欣慰的是,伴随着这种反思,已经出现了一种有别于启蒙以来人文主义思潮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它不赞成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片面追求物质性、工具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
 
 +
* 儒家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这种新人文主义思想在价值取向上是十分契合的。儒家思想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相当深刻的反省,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一种涵盖性很强的人文主义。它以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人心与天道的和谐为原则,这也正是新人文主义的精神方向,因此两者可以沟通。
 +
 
 +
* 而儒学尽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基本宗旨却始终是主张个人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富于人文关怀的深刻见解。例如儒家提出的"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就是这样一种见解。这表明,儒学人文主义对于新人文主义具有启发意义,这种启发对于当前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就传统儒学来说,它必须实行创造性的现代转换,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
 
 +
* 杜维明对儒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信念,就是认为它所讲的做人的道理,可以适用于全人类。它的价值取向,在于如何使人深入到身、心、灵、神各个层面进行通盘的反省,在于促进人格的无穷无尽的发展,从个人修身,一直到成圣成贤。
 +
 
 +
* 杜维明认为,它的意义,绝对不仅仅限于道德实践的范畴,而是有着相当深厚的[[ 宗教]] 内涵。圣贤人格作为体现其超越性的最高理想,却可以激励人们进行长期不断的奋斗,成为现实世界中的人体现其生命价值的内在动源。这种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的追求,不排斥宗教,且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和终极信仰,又可以具体地落实到现实世界的日用伦常、外王事功与自我修养上来。这是儒家的"哲学的人学"。儒家的人文主义与宗教精神并不相悖。
  
 
==学术评价==
 
==学术评价==
 杜维明对儒学精神的现代认同与显扬,做了大量艰苦而又颇具开拓性的工作。这集中体现在以《人性与自我修养》,《儒学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中与庸: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容的人文主义"。因此,杜维明极力倡导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决非一种出自个人喜欢的非理性意愿,而是其学术理性在深思熟虑之后自觉创造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绝响30年后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和杜维明的讲学和宣传活动是分不开的。与此相应,80年代也正是新加坡在高中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学,日本文部省支援大专院校从事探讨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化关系十年计划,韩国退溪学会全面展开儒学国际化活动,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开始组织儒学研究队伍的时期。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他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基点上和以更开放的胸襟来看待儒学在当今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及所处的地位等问题的。杜维明对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的区分,对儒学精神与五四精神关系的分析,表明他对儒学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从研究方法来看,他采用了一种"进去--出来"的研究法。所谓"进去",即内在于研究对象的逻辑来掌握它的真理性;所谓"出来"即作为一个旁观者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杜的这一方法既与牟宗三、唐君毅等人过分强调在传统文化研究中需要一种"敬意"与"同情"的主观情感的态度形成对照,也与西方汉学家将中国文化视为一个死物、一种古董的"客观"研究方法完全不同,这些都显示了杜维明的学术特质。
+
* 杜维明对儒学精神的现代认同与显扬,做了大量艰苦而又颇具开拓性的工作。这集中体现在以《人性与自我修养》,《儒学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中与庸: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容的人文主义"。
 +
 
 +
因此,杜维明极力倡导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决非一种出自个人喜欢的非理性意愿,而是其学术理性在深思熟虑之后自觉创造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绝响30年后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和杜维明的讲学和宣传活动是分不开的。与此相应,80年代也正是新加坡在高中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学,日本文部省支援大专院校从事探讨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化关系十年计划,韩国<ref>[http://cul.sohu.com/20060828/n245038457_1.s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杜维明:中国儒学比韩国弱多了]<ref> 退溪学会全面展开儒学国际化活动,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开始组织儒学研究队伍的时期。
 +
 
 +
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他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基点上和以更开放的胸襟来看待儒学在当今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及所处的地位等问题的。杜维明对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的区分,对儒学精神与五四精神关系的分析,表明他对儒学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
从研究方法来看,他采用了一种"进去--出来"的研究法。所谓"进去",即内在于研究对象的逻辑来掌握它的真理性;所谓"出来"即作为一个旁观者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杜的这一方法既与[[ 牟宗三]] [[ 唐君毅]] 等人过分强调在传统文化研究中需要一种"敬意"与"同情"的主观情感的态度形成对照,也与西方汉学家将中国文化视为一个死物、一种古董的"客观"研究方法完全不同,这些都显示了杜维明的学术特质。
  
 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不同的第二点就是,在其以前的现代新儒家学者,大都是试图说明儒家的内圣之学应该而且可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民主与科学的形上基础,认为科学与民主是儒家哲学本身的应有之意,因此这些人一般都致力于说明儒家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同近代的科学民主精神是相融合的,所以,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比附"大于"论证"的倾向。而杜维明则抓住七、八十年代以来,"东亚工业"社会出现的解释,则部分地将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生,归于儒家文化导致的"不期而遇"的结果,体现出一种从儒学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的倾向。
+
* 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不同的第二点就是,在其以前的现代新儒家学者,大都是试图说明儒家的内圣之学应该而且可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民主与科学的形上基础,认为科学与民主是儒家哲学本身的应有之意,因此这些人一般都致力于说明儒家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同近代的[[ 科学]] 民主精神是相融合的,所以,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比附"大于"论证"的倾向。而杜维明则抓住七、八十年代以来,"东亚工业"社会出现的解释,则部分地将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生,归于儒家文化导致的"不期而遇"的结果,体现出一种从儒学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的倾向。
  
 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不同的第三点就是,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等人是出入于儒学与佛学之间,或援佛入儒,或由佛归儒,他们的哲学中虽然有西方哲学的背景,但更多的是中国哲学与文化;冯友兰是借用新实在论、实用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的思想来配合中国传统哲学来进行自己哲学体系的架构;牟宗三的一生正如其自己所言是配合著康德的哲学来进行哲学思考;唐君毅是配合著黑格尔的哲学进行哲学探究 。而杜维明在面对世界性的现实经验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的冲突中, 则是广泛地吸纳各种现代思想资源和哲学理念来论证自己的命题和观点,通过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 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不同的第三点就是,[[ 梁漱溟]] [[ 马一浮]] [[ 熊十力]] 等人是出入于儒学与佛学之间,或援佛入儒,或由佛归儒,他们的哲学中虽然有西方哲学的背景,但更多的是中国哲学与文化;[[ 冯友兰]] 是借用新实在论、实用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的思想来配合中国传统哲学来进行自己哲学体系的架构;牟宗三的一生正如其自己所言是配合著康德的哲学来进行哲学思考;唐君毅是配合著黑格尔的哲学进行哲学探究。
杜维明站在人类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线上,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开阔眼光审视传统儒学,力图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这表达了一位海外华裔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留念之情。他"希望中国文化能实现其现代化与世界化, 希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之学'得以发扬",我们深信是有意义的。实际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儒学的"照察"对儒教中国及其命运的分析,对"儒学第三期发展"前景的展望,不乏真知灼见,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
 
  
 儒学传统应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源头活水,而且是全球文明健康发展的内在资源。我们应"真正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和西方比较杰出的思想家进行公平的对话"。所谓"真正的立场"是在儒家具有超越意义的基础上而言的,而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
+
* 而杜维明在面对世界性的现实经验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的冲突中, 则是广泛地吸纳各种现代思想资源和哲学理念来论证自己的命题和观点,通过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
* 杜维明站在人类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线上,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开阔眼光审视传统儒学,力图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这表达了一位海外[[华裔]]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留念之情。他"希望中国文化能实现其现代化与世界化, 希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之学'得以发扬",我们深信是有意义的。实际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儒学的"照察"对儒教中国及其命运的分析,对"儒学第三期发展"前景的展望,不乏真知灼见,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
 +
 
 +
* 儒学传统应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源头活水,而且是全球文明健康发展的内在资源。我们应"真正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和西方比较杰出的思想家进行公平的对话"。所谓"真正的立场"是在儒家具有超越意义的基础上而言的,而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
  
 
==活动年表==
 
==活动年表==
行 170: 行 207:
 
1991年 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迄于1992年。受聘为法国巴黎高深学院(L'Ecole Practique des Haute Etudes)访问教授,讲授儒家哲学。
 
1991年 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迄于1992年。受聘为法国巴黎高深学院(L'Ecole Practique des Haute Etudes)访问教授,讲授儒家哲学。
  
1993年 主持美国艾思本人文中心(Aspen Institute)"全球社群中的华人"研讨会、美国罗德岛大学"威廉 · 奥利弗 · 马丁(William Oliver Martin)讲座"、美国史沃斯摩(Swarth more)学院毕业典礼特邀嘉宾讲座、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杰出人才讲座"。
+
1993年 主持美国艾思本人文中心(Aspen Institute)"全球社群中的华人"研讨会、美国罗德岛大学"威廉 奥利弗 马丁(William Oliver Martin)讲座"、美国史沃斯摩(Swarth more)学院毕业典礼特邀嘉宾讲座、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杰出人才讲座"。
  
 
1994年 参加山东邹城"孟子学术会议"。出席北京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被新成立的国际儒学联合会推选为副理事长。到香港中文大学出席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
 
1994年 参加山东邹城"孟子学术会议"。出席北京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被新成立的国际儒学联合会推选为副理事长。到香港中文大学出席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
行 178: 行 215:
 
1996年 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赖世和讲座"、伯克莱加州大学"弗斯特(Foerster)讲座"、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杜沃(Dural)讲座"讲学。受聘为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人文论丛》学术顾问,并在武汉大学演讲《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
 
1996年 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赖世和讲座"、伯克莱加州大学"弗斯特(Foerster)讲座"、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杜沃(Dural)讲座"讲学。受聘为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人文论丛》学术顾问,并在武汉大学演讲《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
  
1997年 任马来亚大学文明对话中心海外咨询委员。受聘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格林(Green)访问教授"。在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欧金纳 · 伯克(Eugene Burke)讲座"讲学。到日本京都出席"阳明学术研讨会"。到印度讲学。
+
1997年 任马来亚大学文明对话中心海外咨询委员。受聘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格林(Green)访问教授"。在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欧金纳 伯克(Eugene Burke)讲座"讲学。到日本京都出席"阳明学术研讨会"。到印度讲学。
  
 
1998年 任美国哲学学会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理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迄于2000年。在夏威夷大学"陈荣捷讲座"讲学。在第20届世界哲学大学全会作特邀嘉宾发言。代表哈佛大学校长出席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并发表《人文学者的社会责任》的讲话,同时出席北京大学"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并作报告。主持"儒学的人论"学术研讨会并作总结报告。到越南胡志明大学讲学。出席韩国成均馆大学建校600周年大会并发言。到山东济南出席"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并讲话。
 
1998年 任美国哲学学会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理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迄于2000年。在夏威夷大学"陈荣捷讲座"讲学。在第20届世界哲学大学全会作特邀嘉宾发言。代表哈佛大学校长出席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并发表《人文学者的社会责任》的讲话,同时出席北京大学"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并作报告。主持"儒学的人论"学术研讨会并作总结报告。到越南胡志明大学讲学。出席韩国成均馆大学建校600周年大会并发言。到山东济南出席"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并讲话。
行 184: 行 221:
 
1999年 任"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及哲学与儒家研究讲座教授"。到北京出席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被选为第二届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两度到武汉大学,1月,演讲《儒学与自由主义》;10月,主持由武汉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合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致词、演讲。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座"讲学。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第一届"方亨利(Henry Y.H.Fong)中国研究讲座"讲学。应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1999年 任"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及哲学与儒家研究讲座教授"。到北京出席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被选为第二届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两度到武汉大学,1月,演讲《儒学与自由主义》;10月,主持由武汉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合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致词、演讲。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座"讲学。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第一届"方亨利(Henry Y.H.Fong)中国研究讲座"讲学。应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2000年 获"托马斯 · 伯利(Thomas Berry)生态与宗教奖"。获美国礼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之邀,参加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的杰出人士小组"(Group of Eminent Persons for the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在马来亚大学"国际宗教研究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纪念讲座"讲学。在联合国"千禧年世界和平会议"作特邀发言。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寻求东亚研究新方向国际会议"和韩国园光大学"未来社会与宗教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美国肯塔基大学"托马斯 · 克拉克(Thomas Clark)讲座"讲学。在台湾"国策研究所""新世纪文化体系之变迁与挑战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华东师范大学"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上海"21世纪创造教育论坛"作特邀主题发言。在中山大学"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研讨会"上作会议评论。
+
2000年 获"托马斯 伯利(Thomas Berry)生态与宗教奖"。获美国礼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之邀,参加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的杰出人士小组"(Group of Eminent Persons for the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在马来亚大学"国际宗教研究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纪念讲座"讲学。在联合国"千禧年世界和平会议"作特邀发言。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寻求东亚研究新方向国际会议"和韩国园光大学"未来社会与宗教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美国肯塔基大学"托马斯 克拉克(Thomas Clark)讲座"讲学。在台湾"国策研究所""新世纪文化体系之变迁与挑战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华东师范大学"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上海"21世纪创造教育论坛"作特邀主题发言。在中山大学"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研讨会"上作会议评论。
  
 
2001年 获得第九届国际李退溪研究会奖。
 
2001年 获得第九届国际李退溪研究会奖。
行 256: 行 293:
 
 《儒家的幸福之道》(英文),载L.Rouner编《追求幸福》,Notre Dame University出版社1995年版
 
 《儒家的幸福之道》(英文),载L.Rouner编《追求幸福》,Notre Dame University出版社1995年版
  
 《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收入《学术集林》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
 《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202/18/30529733_532328836.s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杜维民: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 ]<ref> 》,收入《学术集林》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作为生活现实的全球社群:开发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源》(英文),载《社会改革与社会进步》,纽约联合国1995年版
 
 《作为生活现实的全球社群:开发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源》(英文),载《社会改革与社会进步》,纽约联合国1995年版
行 354: 行 391:
 
 《徐复观的儒家精神--以"文化中国"知识分子为例》,载李维武编《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徐复观的儒家精神--以"文化中国"知识分子为例》,载李维武编《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儒家发展的宏观透视 · 序》,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版
+
 《儒家发展的宏观透视 序》,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版
  
 
 《寻根的共识》,载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刊《总会三年》,1997年
 
 《寻根的共识》,载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刊《总会三年》,1997年
行 444: 行 481:
 
 《人文学科与公众知识分子》,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1期
 
 《人文学科与公众知识分子》,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1期
  
 《儒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载《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第1期
+
 《儒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ref>{{Citeweb|url=http://www.sohu.com/a/233856113_740471?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title=杜维明:儒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date=2018-06-03 |website=搜狐 |access-date=2019-03-08}}</ref> 》,载《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第1期
  
 《五四 · 普世价值 · 多元文化》,载《开放时代》1999年第2期
+
 《五四 普世价值 多元文化》,载《开放时代》1999年第2期
  
 
 《杜维明访谈》(英文,Anja Steinbauer),载《当今哲学》(英国)1999年春季号
 
 《杜维明访谈》(英文,Anja Steinbauer),载《当今哲学》(英国)1999年春季号
行 466: 行 503:
 
 《孔子;仁的信念的化身》(英文),载《世界与我》1999年11月号
 
 《孔子;仁的信念的化身》(英文),载《世界与我》1999年11月号
  
 《郭店楚墓竹简如何改写中国思想史 · 楚简中的新知》,载《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7日,又载《新华文摘》2000年第2期
+
 《郭店楚墓竹简如何改写中国思想史 楚简中的新知》,载《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7日,又载《新华文摘》2000年第2期
  
 
 《杜维明谈东亚文明的六个特点》,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
 
 《杜维明谈东亚文明的六个特点》,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
行 497: 行 534:
  
 
==社会奖项==
 
==社会奖项==
孔子文化奖
 
  
 在山东曲 阜2009 年9月27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上,首届"孔子文化奖"揭晓,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分别作为个人和机构获此殊荣。"孔子文化奖"由中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设立,主要表彰奖励在儒学研究和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儒学研究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这个奖是中国文化部的最高奖项之一,每年评选一次。杜维明是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哈佛大学等学校,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倡导儒学的现代价值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文明对话。
+
孔子文化奖<ref>{{Citeweb|url=http://www.gov.cn/jrzg/2009-09/27/content_1428210.htm?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title=首届孔子文化奖揭晓 杜维明、孔子基金会获殊荣|date=2009-09-27 |website= 新华社 |access-date=2019-03-08}}</ref>
 +
 
 +
 在[[ 山东]][[ 阜]]2009 年9月27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届[[ 世界儒学]] 大会上,首届"[[ 孔子文化奖]]"揭晓,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分别作为个人和机构获此殊荣。"孔子文化奖"由中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设立,主要表彰奖励在儒学研究和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儒学研究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这个奖是中国文化部的最高奖项之一,每年评选一次。杜维明是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先后任教于[[ 普林斯顿大学]] [[ 柏克莱加州大学]] [[ 哈佛大学]] 等学校,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倡导儒学的现代价值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文明对话。
 +
 
 +
==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
 +
 
 +
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隆重举行。国际钢琴巨星郎朗、国学大师杜维明、在世界各地推广昆曲的白先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篮球巨星姚明等十位个人以及孔子学院总部一个集体,获得首届"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称号。这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文化盛事,更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华人文化精英的文化盛典。<ref>{{Citeweb|url=http://news.cntv.cn/special/zhonghuazhiguang/?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title=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date=2013-01-11 |website= 中国网络电视台 |access-date=2019-03-08}}</ref>
 +
 
 +
==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
 +
 
 +
2018年11月,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举行颁奖盛典,杜维明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ref>{{Citeweb|url=https://guoxue.ifeng.com/a/20181119/60166870_0.s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title=特稿|国学大典完美落幕 杜维明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date=2018-11-19 |website= 凤凰网国学 |access-date=2019-03-08}}</ref><ref>{{Citeweb|url=https://www.toutiao.com/a6625833889220788744/?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title=杜维明先生获颁“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date=2018-11-20 |website= 今日头条 |access-date=2019-03-08}}</ref>
  
== 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
=='''外部连接'''==
  
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隆重举行。国际钢琴巨星郎朗、国学大师 杜维明 、在世界各地推广昆曲的白先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篮球巨星姚明等十位个人以及孔子学院总部一个集体,获得首届"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称号。这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文化盛事,更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华人文化精英 文化盛典。
+
{{Sinaweibo|weimingtu| 杜维明的 博客}}
  
== 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
=='''参考资料'''==
 +
{{reflist}}
  
2018年11月,第三届全球华人 学大典在北京举行颁奖盛典,杜维明荣获全球华 国学终身成就奖。
+
[[Category:哲学家]]
 +
[[Category:美 国人]]

於 2020年4月9日 (四) 17:17 的最新修訂

杜維明
出生 1940 年
雲南省昆明
國籍 美國
民族 漢族
職業 學者

杜維明男,1940年生於中國昆明,祖籍廣東南海。中國當代著名學者,現代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當代研究和傳播儒家[1]。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國際哲學學會名譽院士(代表中國),中華文化促進會學術諮詢委員 。

杜維明15歲起便研習儒家文化,曾師從唐君毅、徐復觀;196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翌年獲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1968年獲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和哲學教授,並曾任該校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東亞語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獲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長,2008、2013年分別當選國際哲學會聯會(FISP)執行委員、國際哲學學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

在各個時期,杜維明的思想和著述重點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詮釋儒家傳統,確立了對儒家精神價值作長期探索的為學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關懷重心是闡發儒家傳統的內在體驗和顯揚儒學的現代生命力;20世紀90年代迄今,所關注並拓展的領域有"文化中國"、"文明對話"、"啟蒙反思"、"世界倫理"等。

2014年1月榮獲"2013中華文化人物"榮譽稱號。

個人履歷

  • 杜維明 的研究以中國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為中心,被稱為當代新儒家的代表,出版英文著作11部,中文著作16部,發表論文數百篇。由於其傑出的貢獻,杜維明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別榮獲第九屆國際T'oegye研究獎和聯合國頒發的生態宗教獎等獎項。
  • 杜維明祖籍廣東南海,1940 年生於雲南昆明市。1961 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後獲得哈佛-燕京獎學金赴美留學,在哈佛大學相繼取得碩士博士學位,1976 年加入美國籍。先後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1981年始任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和哲學教授並曾擔任該校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東亞語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獲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自1996年開始出任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長至今。1990年借調夏威夷東西中心擔任文化與傳播研究所所長。1995年應印度哲學委員會之邀,在南亞五大學府發表"國家講座"。2010年12月20日,被北京大學聘為人文講席教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此外,他還擔任長江商學院名譽教授、長江人文委員會主席。

影視

杜維明

專訪著名學者杜維明 | 一脈相承的中國哲學與醫學


學術研究

  • 作為現代新儒家學派的新生代學人,杜維明把自己"看作一個五四精神的繼承者",將儒家文化置於世界思潮的背景中來進行研究, 直接關切如何使傳統文化與中國的現代化問題接軌,從而自20世紀80 年代以來通過借鑑哲學人類學、文化人類學、比較文化學、比較宗教學、知識社會學等跨學科研究的方法,比較多地闡發了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和儒家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勾畫了當代新儒學理論的基本構架,在東亞和西方世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學術發展過程

  • 杜維明自述:"在台灣的中學時代因受周文杰老師的啟蒙而走上詮釋儒家傳統的學術道路,而在東海大學親炙牟宗三和徐復觀的教誨才是促使我體悟探究儒家人文精神的本質理由",爾後負笈哈佛,"以比較思想史為範圍集中探索儒學傳統的核心價值"。此後,他抱定志向據此為業,經過了三十多年的風雨兼程,矢志不渝地探究、注釋、傳播儒家文化。
  • 杜維明將自身思想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學術起步到七十年代上半期,他決心鼓起心力對儒家的精神價值作長期的探索,以此作為自己專業上的承諾。他努力詮釋儒學傳統,主要"反映了當時為推進一種既有群體性又有批判性的自我意識所做的努力"
  • 第二階段即1978年至20世紀80年代末,他的關懷重心在闡發儒家傳統的內在體驗和顯揚儒學的現代生命力。這一時期,他所關注並拓展的論域有"傳統與現代"、"儒學創新"、"儒學三期"、"工業東亞"、"東亞核心價值"、"軸心文明"等。"我關懷的重心在闡發儒家傳統的內在體驗和顯揚儒學的現代生命力"
  • 第三階段,指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進一步拓展論說領域,更加關注"文明對話"、"文化中國"、"全球倫理"、"人文精神"、"啟蒙反思"、"印度啟示"、"新軸心文明"等問題。"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以及全球化及本土化交互影響的氛圍里,如何為儒學第三期的展開拓展理論和實踐的空間,是我近來的思想焦點"。這些論域與"儒學創新"緊密相關。第一階段是他的思想形成期,第二階段是其發展成熟期,第三階段是其進一步發展期。儘管杜維明的思想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中,但他的思想活動始終關懷着一個主題,即儒學思想的現代命運。

下面對杜維明的新儒學理論的主要方面作一點簡要的介紹。

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

  • 杜維明早年以研究宋、明儒學思想而成名。但是進入80年代以來,他講得最多的是儒家思想所具備的現代意義,和儒學發展的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因此,用"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來形容杜維明的努力,無疑是最貼切不過的。
  • 五四以來的"工具理性"使儒家精神價值、傳統中國文化、東方文明頓然成為糟粕,棄之惟恐不及。因此,重新揭示蘊含在儒家傳統中的心性傳統的意義與價值,就成為杜維明著作的中心論題之一;另一方面,"要想從價值根源處尋求扭轉此一狀況的途徑,我們必須深沉反思代表現代西方精神的啟蒙心態並從其基本的生命取向掌握其論據的來龍去脈"。這是杜維明為新儒學的出路所設計的方向。因此,杜維明的儒學研究,實際上都是這樣的一種回應。
  • 在杜維明的思想核心之中,第三期儒學如何發展的問題,始終是他所關注的主題。對儒學的發展,杜維明是這樣分期的:第一期發展是從先秦到漢。漢以後一直到唐代,主要是佛教思想的傳播,儒學的發展相對處於低潮;從宋代開始,儒學對佛教思想的挑戰,有了一個創造性的回應,因而形成了從宋到明清的第二期的發展,並從某一角度成為整個東亞社會的文化內核;鴉片戰爭以後,儒學式微,儒門淡泊,儒學有無第三期發展的可能,取決於它能否對西方文化的挑戰有一個創建性的回應。即儒學"吸收西方文化的菁華,最終成為世界文明的組成部分乃至核心內容"。
  • 杜維明的儒學三期說引入了國際視野,將儒學擱置於東亞乃至香港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的華僑之中,最終將世界各國認同儒學觀念的非華人也包含在內,這是從世界主義的情懷出發對儒學所作的發展,
  • 從理論上看,儒家的第三期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哲學的重建,除此以外,杜維明提出還要從三個層次上回應西方文化的挑戰。第一是超越的層次,主要是指基督教傳統。儒家對於基督教所提出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他們對超越的理解和身心性命之學應有創造性的回應。第二是社會政治的層次,這一層次有多方面的挑戰,主要是馬克思主義。他非常希望儒學和馬克思主義進行深入的對話,並在其中找到結合點。第三個層次是所謂的"深度心理學",如佛洛伊德的學說,特別是關於人性陰暗面的理論。他以為存在主義等思想和這種深度心理學也有某種聯繫。他深知儒家對人性陰暗面的理解比較膚淺,因此期望在人性論上能回應深度心理學的挑戰。
  • 杜維明自述:他提出和探討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乃是"針對列文森在《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一書中斷定儒家傳統業已死亡一結論而發"。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歷史系教授, 他在三卷本巨著《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中認為:儒家思想"在產生它並需要它的社會開始瓦解之後,它成為一片陰影,只棲息在一些人的心底,無所為地只在心底像古玩般地被珍愛着"。杜維明認為,列文森的觀念很有代表性, 因為"這是一條為許多治現代中國思想史的學者所遵循的思路"。顯然,對儒家思想的現代命運及其未來走向的論斷必定是基於對於歷史上儒家學說的思想特質及其真髓的理解和把握。
  • 中國文化要想獲得徹底的復興,儒學第三期發展必須經過相當曲折的道路,儒學必須面臨美國文化、歐洲文化、東亞文化(即工業東亞) 的挑戰,把它真正的內涵在一個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展示出來,並在這些文化中播種生根,然後才能以康莊的姿態回到中國,健康地發展。他自稱"對此相當樂觀"。全球意識與尋根意識的兩極張力下,杜維明對儒學第三期復興的前景作出了展望。他要以儒學的"文法"理解和講述西方文化,或者用現代西方文化的"詞彙"來豐富和潤澤儒家傳統,再以按這種方式達到第三期發展的儒家傳統重新涵蓋中國文化。這就是他的結論。

"儒教中國"和"儒學傳統

  • 杜維明分疏了"儒教中國"和"儒學傳統"兩個概念。前者是"以政治化的儒家倫理為主導思想的中國傳統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及其在現代文化中各種曲折的表現",人們通常所說的封建遺毒是指儒教中國而言,而儒家傳統則是"使得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泉源活水;它是塑造中國知識分子那種涵蓋天地的氣度和胸襟的價值淵源;也是培育中國農民那種堅韌強毅的性格和素質的精神財富。"前者的主體是"政權化的儒家",後者的主體是"以人文理想轉化政權的儒家",兩者"既不屬於同一類型的歷史現象,又不屬於同一層次的價值系統"。後者代表了儒家之道的"自覺反省,主動地批判地創造人文價值"的真精神。"儒家傳統和儒教中國既不屬於同一類型的歷史現象,又不屬於同一層次的價值系統"。近現代中國文化的悲慘命運是由儒教中國所導致的"文化全面政治化和政治過程的一體化"的必然惡果。因而,儒學的現代轉化應是儒家傳統的創造性轉化。[2]
  • "儒家傳統"是一個體現"終極關切"的精神文明:在最壞的客觀條件下表現出最好的人性光輝;具有可貴的抗議精神--超越性與現實性的結合;儒家文化不是超越而外在,而是超越而內在。因此,"儒學基本的精神方向,是以人為主的, 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涵蓋性很強的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和西方那種反自然、反神學的人文主義有很大不同,它提倡"天人合一、萬物一體"。這種人文主義,是入世的,要參與現實政治,但又不是現實政權勢力的一個環節,它"有着相當深刻的批判精神, 即力圖通過道德理想來轉化現實政治,這就是所謂'聖王'的思想。從聖到王是儒學的真精神",儒家思想的核心體現在"百姓日用而不知"。
  • 此外,儒家還具有強烈的宗教情懷。"我認為,不僅孔子,包括孟子荀子,都有相當強烈的宗教情操。儒家基本上是一種哲學的人類學,是一種人文主義,但是,這種人文主義既不排斥超越的層面'天'也不排斥自然。所以,它是一種涵蓋性比較大的"人文主義""儒家的性命天道雖不代表一種特定的宗教信仰,卻含有濃厚的宗教意義。不過儒家的宗教性並不建立在人格上帝的神秘氣氛中,而表現在個人人格發展的莊嚴性、超越性與無限性上"。
  • 儒學傳統是文化認同的基礎,不僅是中國現代化的源頭活水,而且是全球文明健康發展的內在資源。我們應"真正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和西方比較傑出的思想家進行公平的對話"。所謂"真正的立場"是在儒家具有超越意義的基礎上而言的,而儒家的終極關懷是自我轉化。

多元的軸心文明----文明衝突與文明對話

  • 杜維明說,亨廷頓提出的"文明衝突"決不是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流。亨氏對文化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是站在一種狹隘的政治學立場上,反映了冷戰結束之後美國社會一些人的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儘管"文明衝突論"產生了相當影響,並且這種思想還在發展,但今後它的影響會越來越薄弱,因為它的理據有問題。
  • 我們認為,衝突不一定存在於不同的文明體系之間。在一個文明體系的內部,同樣會有衝突。當今世界,很多民族都面臨着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破壞之間的衝突、物質生活的提高與精神價值的淪落之間的衝突,等等。這類文明體系內部的衝突,在不同的文明體系中具有共同性,也就是說很多文明體系中都存在着這類衝突。這就決定了不同的文明體系之間可以、而且應該進行廣泛的對話。
  • 20世紀40年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大約從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人類文明經歷了一個極其輝煌的"軸心時代":中國印度希臘以色列都形成了高度的精神文明,產生了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以及猶太教的先知等一批代表當時人類文化精華的偉大哲人。以色列的猶太教、希臘的哲學、中國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印度的印度教佛教等,是當時人類文明的幾大精神支柱。這些不同的文明體系相互溝通,共同構成了世界文化的第一次"軸心時代"。這幾大文明體系,也就成了代表人類一文明的幾個主要精神傳統,體現了不同文明體系之間的對話、溝通的重要意義。
  • 杜維明說,我們面臨21世紀,各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明體系之間應該有更多的溝通、交流,形成一種全球性的"文明對話",乃至"第二次軸心時代的出現"。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各種產物,諸如東亞、南亞地區的印度教伊斯蘭教,還有耆那教;中國的儒家道家,還有大乘佛教;中東地區的猶太教,西方的基督教;等等,都應該進行廣泛的對話。
  • 西方文化與包括中國文化在內的東方文化之間,通過對話,完全可以相互取長補短,求得共同發展,因此西方文化與非西方文化之間,即使在某種意義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明衝突",也不能否定文明對話是全球文明發展的主要趨勢。也可以說,正因為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文明衝突的可能性,就更有必要進行文明對話。總之,文明之間的對話歷來是人類文明創造和諧條件的一個重要機制,是全球文明發展的重要機制。而當今世界的文明對話,就其廣度和深度來說,完全可以、而且應該超過雅斯貝爾斯所說的人類文明的第一次"軸心時代"。
  • 杜維明認為,儒學文明至今仍然具有作為全球軸心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精神力量,具有現代價值。在當代世界的文明對話中,以儒家、道家和大乘佛家為代表的中華文明應該是十分積極的參與者。
  • 杜維明特地指出,儘管儒學文明對於當今人類文明建設具有啟發意義,卻不能單獨成為世界文明發展的主導,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正在呈現出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明顯的多元化格局。儒學在當代的復興和發展是以全球文明多元化為背景的,這是我們談論傳統儒學的現代意義問題時的基本前提。在當代任何一種文明體系都不可能單獨在全球文明發展中居於主導地位。正如"歐洲中心論"已經破產、現代化並不等於西化一樣,人類文明發展也並不等於"儒化"。說儒學文明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並不意味着只有儒學文明才有價值,其他文明系統同樣有各自的重要價值同樣是全球多元文明格局的組成部分。

現代人文主義

  • 在全球文化視野的背景中,考察人類的基本價值,從中凸顯儒學的現代人文精神。杜維明以"探究真實存在"的本體論方式解析在現代與後現代時代人類生存發展的種種困境,指出儒學心性之學所代表的那種"內在於現實世界並轉化之"的人文精神能夠有助於人類處境的改善,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 在整個20世紀、特別是20世紀下半期以來,人類已經在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特別值得關注、值得欣慰的是,伴隨着這種反思,已經出現了一種有別於啟蒙以來人文主義思潮的"新人文主義"思想,它不贊成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反對片面追求物質性、工具性、技術性和實用性。
  • 儒家的人文主義精神和這種新人文主義思想在價值取向上是十分契合的。儒家思想對於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有着相當深刻的反省,它提倡天人合一,萬物一體,"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是一種涵蓋性很強的人文主義。它以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人心與天道的和諧為原則,這也正是新人文主義的精神方向,因此兩者可以溝通。
  • 而儒學儘管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演變,基本宗旨卻始終是主張個人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富於人文關懷的深刻見解。例如儒家提出的"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就是這樣一種見解。這表明,儒學人文主義對於新人文主義具有啟發意義,這種啟發對於當前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就傳統儒學來說,它必須實行創造性的現代轉換,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
  • 杜維明對儒學的一個最基本的信念,就是認為它所講的做人的道理,可以適用於全人類。它的價值取向,在於如何使人深入到身、心、靈、神各個層面進行通盤的反省,在於促進人格的無窮無盡的發展,從個人修身,一直到成聖成賢。
  • 杜維明認為,它的意義,絕對不僅僅限於道德實踐的範疇,而是有着相當深厚的宗教內涵。聖賢人格作為體現其超越性的最高理想,卻可以激勵人們進行長期不斷的奮鬥,成為現實世界中的人體現其生命價值的內在動源。這種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的追求,不排斥宗教,且具有深刻的宗教內涵和終極信仰,又可以具體地落實到現實世界的日用倫常、外王事功與自我修養上來。這是儒家的"哲學的人學"。儒家的人文主義與宗教精神並不相悖。

學術評價

  • 杜維明對儒學精神的現代認同與顯揚,做了大量艱苦而又頗具開拓性的工作。這集中體現在以《人性與自我修養》,《儒學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中與庸:論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等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容的人文主義"。
  • 因此,杜維明極力倡導的儒學第三期發展決非一種出自個人喜歡的非理性意願,而是其學術理性在深思熟慮之後自覺創造的結果。從一定意義上說,"現代新儒學"在中國大陸絕響30年後重新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和杜維明的講學和宣傳活動是分不開的。與此相應,80年代也正是新加坡在高中大力推行儒家倫理教學,日本文部省支援大專院校從事探討儒家倫理與東亞現代化關係十年計劃,韓國引用錯誤:缺少 <ref> 標籤的結束標籤 </ref>》,載《中華文化論壇》1999年第1期

《五四•普世價值•多元文化》,載《開放時代》1999年第2期

《杜維明訪談》(英文,Anja Steinbauer),載《當今哲學》(英國)1999年春季號

《回應與創新--就"哈佛儒學研討會"訪問杜維明先生》(李明華),載《求是學刊》1999年第4期

《從人文學看宗教研究》,載《宗教哲學》(台灣)1999年4月號

《家庭、國家與世界:新儒學對全球倫理的探索》,載《社會語義學》1998年8月號;中譯載《國外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收入朱漢明等編《杜維明:文明的衝突與對話》,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人文學--哈佛燕京學社的學術事業》,1999年6月8日

《全球倫理的儒家詮釋--東亞現代性的儒家含義》,"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研討會論文,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9年7月刊印

《21世紀中國文化教育的展望》,"21世紀中國與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研討會"論文(美國,華盛頓),1999年9月3-5日

《儒家的人文精神與文明對話--杜維明千年學府報告會》,收入朱漢明等編《杜維明:文明的衝突與對話》,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孔子;仁的信念的化身》(英文),載《世界與我》1999年11月號

《郭店楚墓竹簡如何改寫中國思想史•楚簡中的新知》,載《中國青年報》1999年11月7日,又載《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

《杜維明談東亞文明的六個特點》,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動態》

2000年

《郭店楚簡的人文精神》,載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與西方的複雜聯繫》(英文),收入M. Tobias等編《心靈的議會:新千禧年的哲學》,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儒家人文精神與文明對話--在湖南大學演講》,載《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第4卷),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新軸心時代的文明對話--兼論二十一世紀新儒家的使命》,載《南洋商報》2000年1月1日

《傳承與創新》,載《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1期,2000年3月

《多元現代化:儒家東亞的啟示》,在哈佛大學"回儒對話會議"上的演講,2000年5月21-23日

《儒家人文精神的宗教涵義》,載《哲學動態》2000年第5期

《知識分子的通權達變--初會丸山真男的斷想》,載《當代》2000年9月號

《儒家人文精神與文明對話》,載《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儒家人文精神與宗教研究》,載《台灣宗教研究》第1卷第1期,2000年10月

《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談全球化與文明對話》(專訪),鳳凰衛視中文台,2000年12月

《儒教東亞興起的涵義》(英文),載《代達魯斯》2000年冬季號

社會獎項

孔子文化獎[3]

山東曲阜2009年9月27日下午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儒學大會上,首屆"孔子文化獎"揭曉,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和中國孔子基金會分別作為個人和機構獲此殊榮。"孔子文化獎"由中國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於2009年設立,主要表彰獎勵在儒學研究和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儒學研究者、機構和非政府組織。這個獎是中國文化部的最高獎項之一,每年評選一次。杜維明是第三代新儒學代表人物之一,先後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哈佛大學等學校,獲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杜維明倡導儒學的現代價值以及東西方文化的文明對話。

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由國家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中央電視台共同主辦的《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評選》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台新台址隆重舉行。國際鋼琴巨星郎朗、國學大師杜維明、在世界各地推廣崑曲的白先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籃球巨星姚明等十位個人以及孔子學院總部一個集體,獲得首屆"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稱號。這是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文化盛事,更是一場匯集了全球華人文化精英的文化盛典。[4]

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

2018年11月,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在北京舉行頒獎盛典,杜維明榮獲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5][6]

外部連接

杜維明的博客的新浪微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