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镇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镇源

图片来自台南一中校友会

台湾学者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15年12月4日 日治台湾台南厅楠梓坑支厅仕隆区桥仔头庄(今高雄市桥头区
逝世 2001年11月1日(2001岁-11岁-01)(85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中正区台大医院
籍贯 台湾台南县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15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01年)
政党 建国党

个人资料

经 历

李镇源(英语:Chen-Yuan Lee),生于(1915年12月4日-2001年11月1日),台湾高雄桥头人,药理学家,以和蛇毒相关的研究知名。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国际毒素学会最高荣誉雷迪奖得主,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国际毒素学会会长。1990年代以后,开始走出研究室,踏进台湾社会,不遗馀力地参加各项民主运动和台湾独立运动,曾经领导成立“100行动联盟”、“台湾医界联盟基金会”,并担任主张台湾独立建国之建国党的第一任党主席。

早年事迹

李镇源出生于1915年在日治台湾台南厅楠梓坑支厅仕隆区桥仔头庄(今高雄市桥头区),父亲李海和母亲庄絮都是台南人。由于父亲在其十岁的时候就因疟疾而过世,而且,其八位兄弟姊妹当中,也有三人还没满十岁便因传染病而去世,因此,年幼的李镇源立志“行医救人、减少人世间痛苦”。

李镇源生长在台南,学校的课业表现非常杰出。台南州立第二中学(今台南一中)四年级的时,就被保送进入台北高等学校理科乙类。高等学校毕业后,李镇源又于1936年顺利考进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成为台北帝大第一届的医学生。

一进入医学部,李镇源就迷上了基础医学研究,并在第一年的暑假就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胎儿骨骼成长过程的研究》,在台湾医学杂志上刊出。1940年从医学院毕业以后,李镇源放弃了热门的临床医学,决定继续留在学校里,担任杜聪明的助手以从事基础医学的研究。当时整个医学部只有杜聪明一个人是台湾籍的教授,李镇源认为:“为了替台湾争气、为了台湾人的尊严,本来有几位日本教授邀请我去他们的研究室担任助手,但我还是选择跟杜先生。因为我认为杜先生是我们自己人,我们应该帮忙他。”

研究生涯

李镇源追随杜聪明从事药理学研究的启蒙时期,曾因“苦参子治疗下痢”的药理研究,而发现到苦参子中的糖甘类可以杀死阿米巴原虫,因而揭开了几千年来中药苦参子治疗痢疾的谜。1945年,李镇源发表了《锁链蛇蛇毒的毒物学研究》这篇论文,是世界医学界第一篇解开锁链蛇蛇毒致死原因的论文,由于这项优异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台北帝大医学博士的学位,也开启了他往后将近半世纪与蛇毒研究为伍的岁月。

1952年,李镇源获得美援会的赞助,前往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深造,这是他第一次出国留学。李镇源本来想学习血液循环的研究方法,但因期限太短,只有一年,其指导老师史密特(Carl F. Schmidt)建议他改研究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的相关机制。结束宾州大学的研究后,李镇源转往位在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到医学院生理学科的西格斯(Walter H. Segeers)教授实验室访问两个月,也发表了一篇小论文。

李镇源返台后,由于他的启蒙恩师杜聪明辞职离开台大,李因此开始真正全权担负起台大药理学研究室的领导工作。越战期间,由于美军越南沼泽森林中经常会碰到毒蛇,美国陆军研究发展部便特别委托李镇源,专门针对沟牙科蛇毒进行研究。1963年,李镇源化学背景的张传烱合作,首度分离出雨伞节蛇毒中致死的两种神经毒素,而揭开了过去医界无法理解的蛇毒神经毒素的作用机制,使神经生物学获得重大突破。他们的发现可谓由过去的“未知其然”,跃进到“知其所以 然”,因此,该研究成果引起了全世界药理学界的震撼。

李镇源历年来发表的论文达百馀篇,不仅领导台湾药理学研究,也是国际知名的蛇毒研究权威。1970年,他获选为中央研究院生物组的院士。1972年起,他开始担任台大医学院的院长一职。1976年,他荣获国际毒物学会(英语: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oxinology)颁发的最高荣誉雷迪奖。1979年,李镇源应德国Springer出版社编辑委员会的邀请,主编一本多达一千多页的《实验药理学-蛇毒》专书,奠定其在蛇毒研究的国际地位。1985年,他更被选为“国际毒素学会”会长,成为台湾学者出掌国际学术界领导地位的少数案例之一。

事实上,台湾的蛇毒研究是享誉国际的基础科学研究,而将台湾“蛇毒研究”推到世界舞台的,正是李镇源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 在《台湾蛇毒传奇》这本书的序中这样写道:“他曾经问过生命科学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在台湾生命科学里,有哪一位的研究是被世界公认的?’古德斯坦毫不犹豫地回答:‘李镇源是被国际公认的’”。

退休生涯

李镇源在1986年从台大医学院退休,并立刻被任命为医学院的名誉教授。1990年3月,台湾爆发野百合学运,上万名的学生以“解散国民大会、废除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拟定政经改革表”四大诉求,在中正纪念堂绝食、静坐抗议;将近八十高龄的李镇源首次走出研究室,陪著学生静坐,并为学生打气。

1991年,李镇源又与十多位医学院同仁到土城看守所探视被以中华民国刑法“预备叛乱罪”拘禁的李应元郭倍宏。这两位都是台湾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台独联盟的重要干部。之后,李镇源深感“惩治叛乱条例”与“中华民国刑法第一百条”一直是中国国民党打压政治异己的统治工具,也严重阻碍台湾的民主发展与宪政运作。因此,他于1991年9月领导成立“100行动联盟”,主张废除中华民国刑法第100条。他以中研院院士的身分走入静坐人群,在镇暴警察的驱赶和包围中,带领100行动联盟达成废除对人权缺乏保障的“预备阴谋内乱罪”条文。

1996年10月,主张台湾独立建国的建国党成立,“我想以有生之年贡献给台湾这片土地,希望眼睛尚未阖上之前能够见到台湾独立建国成功,这是我的梦!”当时已年届81高龄的李镇源,抱持著这样的想法,接下了该党第一任主席的重担。

2000年4月7日,李镇源建国党创党元老23人召开记者会,以建国党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为由,宣布集体退出建国党李镇源说,独派支持的陈水扁吕秀莲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当选正副总统,建国党已完成阶段性任务,他们无必要留在建国党内,以免受“台湾人分裂不能作伙”之讥;今后他将与包括陈水扁政府在内之朝野各界为台湾前途团结一致,抗拒中国并吞,保卫台湾主权;过去他就没加入民主进步党,未来他也没想过要加入民进党;如果陈水扁要他出任总统府资政国策顾问,为了国家的将来,他会接受。建国党决策委员刘明松与一群建国党支持者前往记者会会场抗议,刘明松等人怒批李镇源等23人“创党也是你们,退党也是你们”、“为何全台串联十几天只串联这些人”,建国党第一任秘书长李胜雄坚持只有记者才能发问,双方僵持不下,记者会草草结束。

2001年5月26日,李镇源因罹患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及气喘等疾病住院。隔日获赖和文教基金会颁发赖和奖特别奖。当时已因病住进台大医院的他,仍坚持坐著轮椅亲自受奖,并用颤抖的声音一再叮咛台湾所有的医师要重视医德,并呼吁学界要让台湾文化重生。该年11月1日,罹患急性白血病的李镇源气喘并发肺炎,于台大医院辞世。

荣誉与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