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渝”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4个用户的1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李渝'''(1944年1月23日-2014年5月5日),小說家。李渝是前輩畫家[[郭雪湖]]長媳、作家[[郭松棻]]之妻。她1944年生於重慶,5歲來台,台大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求學,獲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等。
+
[[File:李渝.jpg|250px|thumb|右|李渝[https://magazine.chinatimes.com/inkliterary/20100701002779-300608 照片網址]]]
 李渝於台大外文系求學時和助教郭松棻相戀,兩人隨後赴美求學並結為連理。兩人大學時代便發表文學作品,1970年代曾因投入保釣運動擱筆。
+
 
 李渝父親是台大教授,與臺靜農、胡適等大師頗有交情。她從小在聚集大陸來台文人的溫州街長大,曾說「我們家飯桌上進行的就是中國近代史」。
+
'''李渝'''(1944年1月23日-2014年5月5日),[[ 小說家]] 。李渝是前輩[[ 畫家]][[郭雪湖]]長媳、[[ 作家]][[郭松棻]]之妻。她1944年生於[[ 重慶]] ,5歲來台,台大外文系畢業後赴[[ 國]] 求學,獲美國[[ 柏克萊加州大學]] 中國藝術史博士 。李渝的創作始於六○年代,被歸為現代主義的創作者 ,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等。<ref>{{Cite Web|url=https://tmu.pure.elsevier.com/en/publications/鬱的容顏-李渝小說研究|title=鬱的容顏-李渝小說研究|website=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accessdate=2020-02-11}}</ref>
 赴美後,李渝將少女時代的見聞寫成「溫州街的故事」,常被文壇拿來與白先勇的「台北人」相比。郭松棻則長於台灣本土文化搖籃大稻埕,其父郭雪湖畫作「南街殷賑」,是見證大稻埕繁華的文化記憶。
+
 
 曾到紐約採訪兩人的作家廖玉蕙,在訪談上記載,郭家擺了十多副眼鏡。因為李渝成天找眼鏡,郭松棻乾脆為她配十幾副眼鏡,省得她找來找去。
+
==簡歷==
 「她一直放不下大哥(郭松棻)!」郭雪湖二子郭松年說,這十年李渝一直「走不出來」。
+
 
 「郭松棻是李渝所有的生命,包括文學、愛情與人生。」一位曾在兩人紐約家中居住的作家表示,2005年郭松棻過世後,李渝獨居於相守一輩子的家中。郭生前的書房擺設原封不動,她天天對著亡夫照片說話,彷彿他從未離去。
+
 李渝於台大外文系求學時和助教[[ 郭松棻]] 相戀,兩人隨後赴美求學並結為連理。兩人大學時代便發表文學作品,1970年代曾因投入保釣運動擱筆。
 +
 
 +
 李渝父親是台大教授,與[[ 臺靜農]] [[ 胡適]] 等大師頗有交情。她從小在聚集大陸來台文人的溫州街長大,曾說「我們家飯桌上進行的就是中國近代史」。
 +
 
 +
=== 赴美後的生活 ===
 +
 
 +
 赴美後,李渝將少女時代的見聞寫成「溫州街的故事」,常被文壇拿來與[[ 白先勇]] 的「台北人」相比。郭松棻則長於[[ 台灣]] 本土文化搖籃大稻埕,其父郭雪湖畫作「南街殷賑」,是見證大稻埕繁華的文化記憶。
 +
 
 +
 曾到[[ 紐約]] 採訪兩人的作家[[ 廖玉蕙]] ,在訪談上記載,郭家擺了十多副眼鏡。因為李渝成天找眼鏡,郭松棻乾脆為她配十幾副眼鏡,省得她找來找去。
 +
 
 +
 「她一直放不下大哥(郭松棻)!」郭雪湖二子[[ 郭松年]] 說,這十年李渝一直「走不出來」。
 +
 
 +
 「郭松棻是李渝所有的生命,包括文學、愛情與人生。」一位曾在兩人紐約家中居住的作家表示,2005年郭松棻過世後,李渝獨居於相守一輩子的家中。郭生前的書房擺設原封不動,她天天對著亡夫照片說話,彷彿他從未離去 。2014年5月5日上午在[[紐約]]家中自殺身亡,得年70歲 <ref>{{Cite Web|url=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07000493-260115?chdtv|title=憂鬱纏身 作家李渝過世|date=2014-05-07|website=中時電子報|accessdate=2020-02-11}}</ref>
 +
 
 
 李渝生前為郭松棻整理六、七十萬字的遺稿,印刻出版社表示,將按原訂計畫出版。
 
 李渝生前為郭松棻整理六、七十萬字的遺稿,印刻出版社表示,將按原訂計畫出版。
 
<ref> [http://john680073.pixnet.net/blog/post/366250886-%E5%8D%81%E5%B9%B4%E8%B5%B0%E4%B8%8D%E5%87%BA%E5%96%AA%E5%A4%AB%E7%97%9B-%E4%BD%9C%E5%AE%B6%E6%9D%8E%E6%B8%9D%E8%87%AA%E6%AE%BA%E8%BA%AB%E4%BA%A1  痞客邦_李渝]</ref>
 
<ref> [http://john680073.pixnet.net/blog/post/366250886-%E5%8D%81%E5%B9%B4%E8%B5%B0%E4%B8%8D%E5%87%BA%E5%96%AA%E5%A4%AB%E7%97%9B-%E4%BD%9C%E5%AE%B6%E6%9D%8E%E6%B8%9D%E8%87%AA%E6%AE%BA%E8%BA%AB%E4%BA%A1  痞客邦_李渝]</ref>
  
 +
==代表作品==
 +
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岸》、《夏日踟躇》、《賢明時代》,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藝術評論《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畫家評傳《任柏年──清末的市民畫家》;譯有《現代畫是什麼》、《中國繪畫史》等。
  
==  引用 文獻 ==  
+
== 視頻==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CWnddk-gA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46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20190327 書香不滅!已故文學家郭松棻伉儷萬書贈台大}}
 +
 
 +
== 參考 文獻 ==  
 
{{Reflist}}
 
{{Reflist}}
 +
 +
[[Category:台灣作家]]
 +
[[Category:小说家]]

2020年5月14日 (四) 20:34的最新版本

李渝(1944年1月23日-2014年5月5日),小说家。李渝是前辈画家郭雪湖长媳、作家郭松棻之妻。她1944年生于重庆,5岁来台,台大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求学,获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李渝的创作始于六○年代,被归为现代主义的创作者,著有小说集“温州街的故事”、长篇小说“金丝猿的故事”等。[1]

简历

李渝于台大外文系求学时和助教郭松棻相恋,两人随后赴美求学并结为连理。两人大学时代便发表文学作品,1970年代曾因投入保钓运动搁笔。

李渝父亲是台大教授,与台静农胡适等大师颇有交情。她从小在聚集大陆来台文人的温州街长大,曾说“我们家饭桌上进行的就是中国近代史”。

赴美后的生活

赴美后,李渝将少女时代的见闻写成“温州街的故事”,常被文坛拿来与白先勇的“台北人”相比。郭松棻则长于台湾本土文化摇篮大稻埕,其父郭雪湖画作“南街殷赈”,是见证大稻埕繁华的文化记忆。

曾到纽约采访两人的作家廖玉蕙,在访谈上记载,郭家摆了十多副眼镜。因为李渝成天找眼镜,郭松棻干脆为她配十几副眼镜,省得她找来找去。

“她一直放不下大哥(郭松棻)!”郭雪湖二子郭松年说,这十年李渝一直“走不出来”。

“郭松棻是李渝所有的生命,包括文学、爱情与人生。”一位曾在两人纽约家中居住的作家表示,2005年郭松棻过世后,李渝独居于相守一辈子的家中。郭生前的书房摆设原封不动,她天天对著亡夫照片说话,仿佛他从未离去。2014年5月5日上午在纽约家中自杀身亡,得年70岁。[2]

李渝生前为郭松棻整理六、七十万字的遗稿,印刻出版社表示,将按原订计画出版。 [3]

代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温州街的故事》、《应答的乡岸》、《夏日踟躇》、《贤明时代》,长篇小说《金丝猿的故事》,艺术评论《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画家评传《任柏年──清末的市民画家》;译有《现代画是什么》、《中国绘画史》等。

视频

20190327 书香不灭!已故文学家郭松棻伉俪万书赠台大

参考文献

  1. 郁的容颜-李渝小说研究.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2020-02-11]. 
  2. 忧郁缠身 作家李渝过世. 中时电子报. 2014-05-07 [2020-02-11]. 
  3. 痞客邦_李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