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廖玉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廖玉蕙.jpg

廖玉蕙(1950年4月14日- ),臺灣臺中人。筆名: 唐生、柳映堤。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中正理工學院文史系講師、副教授,臺北師範學院語教系兼任副教授,世新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任《幼獅文藝》月刊編輯。臺北教育大學語言與創作學系教授,並為全球華人文藝協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1]。 曾獲吳三連文學獎、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五四文藝獎章等。

廖玉蕙散文向以活潑輕快著稱,擅長書寫生活瑣事,傳達情感清新溫潤。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國中課本及各種選集[2]

著有:《像蝴蝶一樣款款飛走以後》、《送給妹妹的彩虹》、《教授別急!──廖玉蕙幽默散文選》、《老花眼公主的青春花園》、《寫作其實並不難》、《古典其實並不遠》、《阿嬤抱抱》、《在碧綠的夏色裡》、《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後來》、《純真遺落》、《大食人間煙火》、《廖玉蕙精選集》、《像我這樣的老師》、《五十歲的公主》、《走訪捕蝶人》,小說集《賭他一生》、《淡藍氣泡》,繪本書《一本燦爛》,及訪談錄《走訪捕蝶人》及學術論著《細說桃花扇》、《人生有情淚沾臆》...等四十餘冊;也曾編寫《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繁花盛景──臺灣當代新文學選本》、《晨讀十分鐘:親情篇》等語文教材多種[3]

生命的陰霾 引路的燈火

自言從求學時代乃至成年以來,和母親的關係一直處在一種複雜的情緒壓力之中。廖玉蕙說,母親結婚的時候只有十五歲,一肩扛起整個大家庭的重擔,練就了她精明待事的強勢態度。 「相反地,我從小生性就迷糊,反應又比較遲鈍,常常她問我一個問題,我還弄不清楚意思,一陣罵就挨了下來。」

「念中學的時候,家裡的家境並不寬裕,可是她仍然堅持幫我轉學,給我受最好的教育。轉到好學校以後,同學裡有許多有錢人家,制服衣鞋都是訂做,我母親雖然買不起這些,可是她每天讓我穿去學校的衣服,都是用熨斗燙得平平整整;需要出席學校活動時,一定穿正式旗袍,像個好教養的人家。」廖玉蕙回憶道。「她從不讓人把我們看輕。」

廖玉蕙回憶幾年前母親過世的那晚,一生強勢行事的母親在病榻上見到了遠道而來的最後一個親人後,便趁眾人不注意時,自己拔管而去。「連死亡也不假手他人。」廖玉蕙說。語氣裡盡是母女一世以來的理解。

也因此,廖玉蕙說,自己對母親的情感是非常糾結的:「三十五歲開始寫作之前,我幾乎沒有自己的意志可言。是寫作使我重新找回整理這段關係的能力,也找到屬於自己說話的聲音。

從中學、大學乃至求職的過程,一路都有母親在前方為她開路,對廖玉蕙而言,母親龐大的身影,既是生命的陰霾,也是引路的燈火[4]

她的著作《在碧綠的夏色裡》寫庭院裡母親生前最愛的一棵櫻樹,在她的照料與盼望下終於開花;「那棵樹在我母親生前從來沒有開過花。所以終於等到它棄械投降、開出第一朵花的那一刻,我幾乎要掉下淚來。」廖玉蕙不無感傷地說。既是生命傳承的象徵,也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隱喻。

作家廖玉蕙(左)與母親。

視頻

20181223《頂真人物》完整版 EP31 | 以幽默為生活佐味的作家 廖玉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