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絳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絳縣古稱絳州,為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北端,北靠呂梁山,南依峨嵋嶺,汾、澮二河穿境而過,全縣總面積597.18平方公里,耕地53萬畝,轄8鎮1鄉,210個行政村,總人口34.8萬人。新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鼓樂之鄉、中國澄泥硯之都、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縣、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

歷史沿革

新絳,歷史厚重悠久。春秋時,絳州曾為晉都,戰國時屬魏。南北朝時,北魏置東雍州,北周明帝改為絳州。

隋開皇三年(583)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戰國思想家荀子,唐代傑出詩人王之渙清代儒學家、教育家、《弟子規》作者李毓秀等文化名人皆出於此地。

1949年底,屬運城專署。1958年,屬晉南專署。

1971年,屬運城地區。

2000年,新絳縣所屬的運城地區改稱運城市。

行政區劃

至2014年,新絳縣轄8個鎮、1個鄉、1個區,分別是:龍興鎮三泉鎮、澤掌鎮、北張鎮、古交鎮、萬安鎮陽王鎮、泉掌鎮、橫橋鄉、商貿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絳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地區北部,東臨侯馬市,西接稷山縣,南連聞喜縣,東北與襄汾縣接壤,西北與鄉寧縣相鄰。縣境輪廓呈不規則四邊形,總面積593平方公里,南北最長41公里,東西最寬處25公里。

地貌特徵

轄區南北高中間低,縣境北部為呂梁山區,南部為峨眉嶺丘陵區,中部為汾河高低階地構成的沖、湖積平原區。總的地形是南北兩側高,中間低,東部高,西部低。全縣一般海拔為400~600米,最高處為縣西北的姑射山峰,海拔1438.4米。最低處為萬安鄉的趙村渡,海拔為381.9米。根據地質構造、地貌特點,岩性及成因類型,全境可分為四大地貌單元[2]

水文流域

境內有汾河、澮河等兩條主要河流。汾河屬過境河流,自縣境東北南梁村入境,流經店頭、柳泉、城關、橫橋、古交、萬安等6鄉鎮39村,至縣西周流村出境,境內長22.5公里,河床寬200米左右,多年平均流量48.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達15.4億立方米;澮河屬過境河流,於縣境南中村北入境,西北流至縣城西三林鎮東匯入汾河,境內長11.5公里,河床寬30米左右,年徑流量0.83億立方米,積水面積0.34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710立方米/秒,最高洪峰為396.9米(1958年),1959年上游澮河水庫落成後,常年斷流。

氣候特色

新絳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8℃;年平均降水量為496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649.3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7℃;年積溫4838.6℃;無霜期為194天。1949年以來,降水最多為946.9毫米(1958年),降水量最少為305.8毫米(1997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5℃(1990年7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為﹣21.3℃(1990年2月1日)。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本縣北部呂梁山區以華靈廟為軸心,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2公里,有東、西、北3個鐵礦帶。儲量約46.5萬噸,品位50%左右。柳泉鄉中村南、東柳泉一帶,也有鐵礦,儲量約7萬噸。

天然高嶺土:產於三泉鎮九原山一帶,較為豐富,已開採利用。

石灰石:產於北張鄉西莊、三泉鎮古堆村、柳泉鄉中村南、東西柳泉等地。儲量約200萬立方米。

石膏:產於澤掌鎮吳嶺莊、澗西、喬溝頭等地。儲量約30萬噸。

鉀長石:產於北張鄉北董坡與柳泉鄉柳泉溝。

重晶石:石英砂產於北張鄉北董坡一帶。

生物資源

植物種類

喬木類已查明27科,92種。

灌木類已查明23科,41種。

本縣藥材資源豐富,可利用的有200多種。主要有:遠志、知母、丹參、蒼朮、連翹、柴胡、地骨皮、茜草、葶藶子、茵陳、透骨草、天冬、敗醬草、五倍子、菟絲子、扁蓄、蘆根、五味子等。引種的有地黃、川芎、白朮、附子、白芍、牡丹、半夏、元參、枸杞、白芷、桔梗、菊花、紅花、薏米、荊芥、牛夕、黨參、黃芪、板蘭根金銀花、山芋肉、天麻、當歸、元胡、木香、白扁豆、蘇子、破故紙、木瓜百合等。

草本植物有:黃花苜蓿、蘆葦甘草、白草、馬唐、稗草等。

動物品類

獸類有狐狸、獾、兔、野貓、黃鼠狼、松鼠、野羊、蝙蝠等。

禽類有雕、雁、燕、鴿、貓頭鷹、喜鵲、布穀鳥、啄木鳥、鵪鶉、畫眉、黃鶯、鷺鷥等。

蛇蟲類有青蛙、蛇、壁虎、螞蚱、蜻蜓、螳螂、蟋蟀、蝴蝶、土蜂,螞蟻、蠍子等。

水生類有鯉魚、鯽魚、鰱魚、鯿魚、黃鱔、鱉、蚌、蝦、蟹、鱅魚、魴魚、羅非魚等。

水利資源

轄區2007年全年降水總量32008萬立方米,平均降水深523.0毫米,相應頻率47.2%,屬平水年。全縣地表水資源量為2062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5721萬立方米,兩者總量567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7216萬立方米。年取水總量8019.70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122.70萬立方米,泉水656萬立方米,河水1241萬立方米。用水類別為農田灌溉取水量6822萬立方米,工業取水量599.45萬立方米,農村人畜生活用水384.25萬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及其它214萬立方米。

地熱資源

新絳縣有豐富的地熱資源。主要地熱點有:

北池地熱區,位於陽王鎮的北池、董村一帶,面積約20平方公里,熱儲層埋深130~180米,水位埋深80~130米,水溫30~82℃,單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

西馬地熱區,位於萬安鄉西馬村一帶,熱儲層埋深40~300米,水位埋深10~20米,水溫26~45℃,分布面積約60平方公里,單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

城關地熱區,分布於城關鎮西關、段家莊、橋東一帶,面積120平方公里,熱儲層埋深700~800米,水溫40~45℃,單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水壓噴水可高出地表5~50米。

古堆地熱區,分布於九原山一帶,井口溫度23~24℃。

人口統計

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347891人,比上年末增加1029人。男女性別比101.88(以女性為100)。全年出生人口2681人,出生率為7.72‰;死亡人口1652人,死亡率為4.76‰;自然增長率為2.96‰。城鎮化率達到45.75%,比上年提高1.05個百分點。

經濟生產

新絳,產業基礎良好。一產有特色,全縣蔬菜播種面積達3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15萬畝,年產量達14.2億公斤,是全省首批「一縣一業」蔬菜基地縣。

二產有基礎,全縣形成了焦炭、化工、冶金、水泥、紡織、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精密鑄造等八大產業。小微企業呈現出「群星燦爛」的發展態勢,全縣共有十大「雙創」基地,其中輕紡園和浩源「雙創」基地分別被認定為首批省級示範基地和省級「雙創」基地。2018年12月,新絳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省政府批覆設立,為新絳工業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台。

三產有潛力,「新絳古城」被列為運城市「二十個品牌景點」之一,依託隋代園林、唐代府衙、宋代文廟、元明清三樓等資源優勢,大力創建絳州署4A級景區[3]

交通運輸

新絳,地理區位優越。新絳位於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地處運城和臨汾中間,距離兩地均不到100公里,到太原西安鄭州各300公里左右,緊靠大西高鐵侯馬西站,已經融入到太原、西安、鄭州2小時交通圈內。京昆高速、108國道、侯西鐵路橫貫東西,大運高速、232省道、新鄉公路縱穿南北。便利的交通設施條件有利帶動了商貿物流產業的發展,汾河灣市場是晉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之一,西曲蔬菜批發市場是首批國家級農產品龍頭企業。

文化事業

新絳,文化產品眾多。歷史上,新絳小手工業發達,民間就有「七十二行城」和「南絳北代」的讚譽,共有澄泥硯、雲雕、木版年畫等傳統民間工藝品25大類1800餘種。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省級14項、市級21項。

國家級5項非遺分別是:絳州鼓樂、絳州澄泥硯、絳州麵塑、絳州剔犀、梅花點舌丸;絳州鼓樂走進央視春晚舞台,走出國門敲遍世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新絳縣是中國18個木版年畫傳統產地之一。絳州木版年畫[4]製作始於宋、成熟於明清,興盛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藝術價值極高,其中《春牛圖》被中國美術全集收輯。

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馮驥才先生到新絳考察後認為:「絳州木版年畫品種繁多,手法齊全,雕版技術精湛、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是一項完整的民間文化遺產。」

新絳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總序號 分序號 公布批次 類別 文物名稱 年代 備註
38 1 7 古墓葬 馮古莊墓地 西周
144 89 7 古建築 絳州文廟 明至清
145 90 7 古建築 北池稷王廟 明至清
146 91 6 古建築 白台寺 金至清
147 92 7 古建築 泉掌關帝廟
148 93 4 古建築

旅遊事業

新絳,文物古蹟眾多。悠久的歷史為新絳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名勝景觀和人文古蹟。文物資源豐富,全縣經公布的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693處,其中國保15處、省保9處、市保2處。創建於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的「絳守居園池」,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時間最早的官家園林[5];創自於唐代的「絳州大堂」,昔日曾是大唐名將張士貴的「帥府堂」,是堂進深五間,面闊七間,為全國州府大堂之最;龍興寺內的「唐代寶塔」,其迭澀而出,直指藍天,塔頂曾多次騰煙,青雲直上,一連數日,千年來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這個謎,時下尚未能解開。作為晉南唯一的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絳州大堂絳州三樓(鐘樓、鼓樓、樂樓)、絳守居園池等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開發建設的絳州署核心景區初具雛形。

絳州州衙

絳州大堂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絳州大堂、絳州二堂、絳州三樓、絳守居園池組成,位於新絳縣城的新絳中學園內,是絳州州府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唐代,為歷代州府理事之所,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張士貴在此設帳募軍,故又名「帥正堂」。「薛仁貴從軍」等故事即源於此。

新絳文廟

新絳文廟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內四府街,占地面積10670平方米,創建年代待考。現存建築中軸線依次為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殿、西廂房數間等。其明倫堂、尊經閣、樹齡數百年的柏樹等在解放前和「文革」中遭到毀滅性破壞。

白台寺

白台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西北20公里的光馬村西南。寺院建在雨水沖刷的溝壑的中間台地上,寺院創建年代不詳,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重修。金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璟大定、明昌年間(公元1161~1190年)亦有重修。元、明、清皆有補修。現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東西耳殿、釋迦殿、後大殿及西廂房等。

福勝寺

福勝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澤掌鎮光村北。該寺為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敕建,金大定三年賜名「福勝院」,宋、元兩代曾予補葺,明弘治十六年又加以重修。中軸線有山門、天王殿、彌陀殿、後大殿等四進院落,鐘鼓二樓雄峙兩側,並襯以廂房、配殿,排列進然有序。天王殿、娘娘殿等建築尚存,但彩塑已全毀,清代建有義學小牌樓一座。

稷益廟

稷益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西南部的陽王鎮。現存舞台、正殿為明代建築。舞台五間,正殿五間,殿內東南西三面滿布壁畫,面積130平方米,壁畫保存基本完好,東西兩壁以台階式布局,寬8.23米,最高處達6.18米。

龍興寺

龍興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龍興路北端高阜之上。始建於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咸亨元年改稱龍興寺。宋時,太祖趙匡胤寓居於此,改寺為宮,後僧人占居,恢復龍興寺之名。

新絳天主教堂

新絳天主教堂為運城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正平街中段北部,占地面積1560平方米。1937年原絳州教區荷蘭籍傳教士孔昭明監牧出資,於1943年落成。正面歐洲哥特式建築,兩邊高約43米的鐘樓對峙,中間三角屏風,教堂內無支柱,代之為高22米跨度25米的九道巨型拱券,與上海廣州青島教堂並稱中國四大哥特式教堂[6]

視頻

新絳縣相關視頻

山西省新絳縣宣傳片 文化名城 大美新絳

參考資料

  1. 新絳縣為三晉名城之一,被譽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閃爍燦爛光輝,騰訊網,2019-1-14
  2. 地理環境,新絳縣政府網
  3. 新絳縣情,新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9-06-17
  4. 我的最美家鄉——新絳縣 ,搜狐網,2017-03-25
  5. 絳守居園池是國內現存最早的花園,新浪博客 , 2017-6-14
  6. 【絳州旅遊】新絳旅遊景點,絳州 ,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