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爰(394年—475年)本名瑗,字長玉,南琅琊開陽(今屬江蘇)人,寒門出身,南朝劉宋著名大臣、史學家、文學家。

  • 徐爰早年最初只是東晉琅琊王大司馬府中的一位不起眼的中典軍,後來參加劉裕北伐,因思維縝密,很會講理,被劉裕知曉。宋武帝時,入侍太子左右。宋文帝元嘉年間,獲得文帝任用,先後擔任過殿中侍御史、南台侍御史、始興王劉浚的後軍參軍、員外散騎侍郎。文帝北伐時,任命徐爰到前線傳授和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和中旨。
  • 孝武帝即大位前,徐爰被任命為太常丞,為孝武帝制定朝章和儀注。孝武帝對他委寄尤重,朝廷大體儀注,非徐爰議不行。孝建初年(454年),徐爰補為尚書水部郎,轉為殿中郎,兼尚書右丞。孝建三年(457年),參與孝武帝朝邊境防禦之策的討論。不久升遷為尚書左丞。大明六年(462年),領著作郎,編著國史。大明七年(463年),遷游擊將軍,兼尚書左丞、著作郎如故。
  • 前廢帝即位後,以徐爰為黃門侍郎,領射聲校尉,著作如故。封吳平縣子,食邑五百戶。宋明帝劉彧即位,為太中大夫,徐爰因執權日久,劉彧在藩時就看不慣他,同時在劉彧受前廢帝各種屈辱時,徐爰對他禮敬甚簡。泰始三年(467年),劉彧命有司以「事君無禮」之罪,將徐爰發配交州。劉彧逝世後,才得以回京,擔任南濟陰太守、中散大夫。元徽三年(475年),病卒,年八十二。
  • 徐爰著有文集百餘卷,多亡佚。有《宋書》、《繫辭》、《禮記音》、《家儀》、《釋問》、《釋疑略》等行於世,抄合《皇覽》,今亡。

基本信息

姓名    徐爰  
字號    字長玉      
民族    漢族      
官職    南濟陰太守、中散大夫  
出生地   南琅琊開陽
出生時間  394年   
去世時間   475年 
所處時代   南北朝   
主要作品   《宋書》、《繫辭》、《禮記音》等,抄合《皇覽》。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 徐爰,字長玉,南琅琊開陽人也。本名瑗,後來,因為與傅亮的父親同名,所以改為爰。徐爰最初僅是東晉琅邪王大司馬府中的中典軍,參加劉裕的北征。徐爰因思維縝密,很會講理,為劉裕所知。劉義符在東宮為太子的時候,他入侍劉義符的左右。 [1]

元嘉為官

  • 宋文帝元嘉初期,徐爰又被文帝親任,因為多年擔任吏職的資歷,被文帝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435年),轉南台侍御史,始興王劉浚的後軍參軍。不久,又復侍太子於東宮,遷員外散騎侍郎。宋文帝每次對外出軍行師,總會懸授兵略。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書》誤作二十九年),宋文帝遣王玄謨等北伐,同時配徐爰五百人馬,隨軍向碻磝,銜中旨,臨時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2]

輔助孝武

  •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殺宋文帝自立。不久,武陵王劉駿率軍討伐劉劭,兵至新亭。此時大將軍、江夏王劉義恭向南奔跑逃走,而徐爰被劉劭困在殿內,徐爰以三寸不爛之舌,誆騙劉劭讓自己追擊劉義恭,他因此得以趁機逃走,直奔新亭。當時劉駿將在新亭即大位,但軍府造次,不知曉朝章。而徐爰素諳其事,徐爰一到新亭,新亭的文武官員都很喜悅,於是劉駿任命徐爰太常丞,撰立儀注。 [3]
  • 孝建初年(454年),補尚書水部郎,轉為殿中郎,兼尚書右丞。
  • 孝建三年(456年),孝武帝詔問群臣邊境防禦之策,徐爰針對孝武帝詔旨,分別提出了各項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徐爰認為勞師遠征,耗費巨大,且距離遙遠,羽林救援不及。提出加強對淮北各邊鎮的軍事部署的經營,加強邊境各軍事重鎮及其周邊地區的建設,認為「威虜之方,在於積粟塞下」,提議在邊鎮施行屯戍結合、兵民合一、農戰並修、耕戰結合的軍事組織與訓練,並認為這是固本之道。同時認為守可抵禦北魏侵擾,若攻則需協同反擊,認為「為立之方,擊之為要」。當年,徐爰升任為尚書左丞。
  • 大明六年(462年),早在元嘉年間,宋文帝就使著作郎何承天草創國史。孝武帝即位初年,又使奉朝請山謙之、南台御史蘇寶生踵成之,但他們任史職的時間都很短,因此並未完成。大明六年,孝武帝以徐爰領著作郎,讓他全部完成這項工作,全面編修國史。徐爰雖然參考前面的這些人的著作,但最後的所著,卻不失為一家之書。徐爰上表說:"起元義熙,為王業之始;載序宣力,為功臣之斷。"也就是將國史的元年,即劉宋王業的肇始,界定為東晉義熙元年(405年)開始。於是孝武帝命內外大臣討論和商議這個問題。太宰、江夏王劉義恭等三十五人贊同徐爰的提議,認為應當以義熙元年為斷。而散騎常侍、巴陵王劉休若、尚書金部郎檀道鸞二人則認為應該以元興三年(404年),即劉裕起兵討滅桓玄的那年為始。太學博士虞和認為應該以開國為宋公元年。最後,孝武帝同意徐爰之議,下詔說:"項籍、聖公(劉玄)的傳記,就曾編錄在兩漢的國史中,前史已有這樣的先例。桓玄的傳記也應該收錄在宋書中。其他相關事項,就按徐爰的提議來。" 
  • 大明七年(463年),徐爰遷游擊將軍。其年,孝武帝南巡,徐爰暫時以本官兼任尚書左丞,車駕還宮,罷左丞之職。
  • 大明八年(464年),又兼任尚書左丞,著作兼如故。不久,孝武帝病逝,朝廷營建景寧陵,徐爰以本官兼任將作大匠負責景寧陵的營建工作。
  • 徐爰為人世故圓滑,懂得怎樣取悅他人,也涉獵過很多詩書史傳,尤其知曉朝議。自從元嘉初年,他就進入皇宮做皇帝的左右侍從,參加商議決斷朝廷的一些事務,他既長於附和逢迎,而且又能用一些經典的詞句來裝飾自己,因此,很受宋文帝的信任。孝武帝時,對他更為信任,朝廷大體儀注,如果不是徐爰的見議往往都不能行。孝武帝架崩,公除後,晉安王劉子勛侍讀博士諮詢徐爰應不應該習業?徐爰回答道:"居喪讀喪禮,習業何嫌。"過了幾日,始安王劉子真的侍讀博士又用同樣的問題諮詢徐爰,徐爰說:"小功廢業,三年喪何容讀書。"其專斷乖謬皆如此。[4]

明哲保身

  • 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凶暴無道,大肆誅殺內外大臣,當時宮廷、朝廷里的舊人大多被誅殺或被放逐,人人自立不安,只有徐爰一人工於心計,能言善辯,巧於迎合,自始至終沒有忤逆過皇帝,因此得以保全自身。誅滅群公後,前廢帝以徐爰為黃門侍郎,領射聲校尉,著作如故。封吳平縣子,食邑五百戶。前廢帝對他十分優厚,其他臣屬沒有誰能趕得上他。前廢帝每次出行,經常和沈慶之及山陰公主乘坐在同一輛輦車上,徐爰也往往是其中之一。
  • 宋明帝即位後,削減徐爰的封號和官爵,將徐爰以黃門侍郎改領長水校尉,兼尚書左丞。明年,擔任太中大夫,著作並如故。[5]

被貶交州

  • 徐爰秉權日久,當初劉彧在藩時,就很看不慣他。景和年間,劉彧在前廢帝劉子業面前屈辱卑約,徐爰因此對劉彧更加不以禮相待,劉彧一直記恨在心。泰始三年(467年),劉彧下詔令,以「事君無禮」之罪為起點,一條條編制出徐爰奸詐諂媚的罪狀,然後將他貶謫到交州。
  • 徐爰已經出發去交州,可能是徐爰先前一直都善於結交朝廷內外的各方勢力,為人世故圓滑的原因,應該是很多人在劉彧面前為徐爰求情,所以劉彧才又下詔說,可以讓徐爰擔任廣州轄境內的某一個郡的太守。有司奏請他為廣州的宋隆太守。任命既下,可是徐爰已經離開了廣州,抵達了交州。當時,正值交州刺史張牧病卒,交州土人李長仁作亂,大肆誅殺向北來的流放和寓居的人,幾乎沒有人倖免。李長仁素聞徐爰大名,徐爰趁機以智計誑誘李長仁,所以才沒事。久之,李長仁居然放徐爰回去,徐爰因此得以北返,只留在南康郡擔任南康郡丞。[6]

晚年還京

  •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劉彧病逝,徐爰因此得以返回京都,朝廷以徐爰為南濟陰太守,復除中散大夫。
  • 元徽三年(475年),徐爰病卒,時年八十二歲。[7]

人物作品

  • 徐爰著有文集百餘卷,其所著的《宋書》、《繫辭》、《禮記音》、《家儀》、《釋問》、《釋疑略》等頗行於後世,其所上的禮儀和典章相關的奏文常為後世史籍所引用,另曾抄合《皇覽》,今已亡佚。其中,影響較大的是他編的《宋書》(異於沈約編的《宋書》),記述了上自東晉義熙元年(405年),下訖劉宋大明八年(464年)止的歷史。後來沈約就是在徐爰舊作的基礎上,修改和添加,並增補了孝武帝之後的十六年的劉宋的歷史事跡,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宋書》,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宋書》。《隋書·經籍志》著錄徐爰宋書六十五卷,可見他的書曾和沈約的宋書並行,現在《太平御覽》等類書中,還保存了徐爰宋書的殘篇零段,今其文集大多已亡佚,僅存一些殘篇零段。

人物軼事

  • 徐爰被劉彧發配交州,後來很多人為徐爰求情,所以劉彧最後又下了一道,讓他返回擔任廣州的宋隆太守的詔令。並對徐爰的兒子徐希秀說:"此當令卿父還"。 但是,詔令下達的時候,徐爰已經到了交州。而當時,交州因刺史張牧病卒,李長仁占據交州作亂,大肆誅殺向北來的流放和寓居的人,幾乎無人倖免。李長仁因為一向聽聞徐爰的大名,徐爰又再次發揮了他極會講理、巧言善辯的過人本領,以智計誑誘李長仁,所以才沒事。不久,李長仁居然又被徐爰說動了,才得以返回廣州。[8]

人物評價

  • 王鳴盛:徐爰本儒者,長於禮學,又修《宋書》,仕至顯位。考其生平,敭歷內外,無大過惡。沈約乃入之《恩幸傳》,與阮佃夫、壽寂之、李道兒輩同列,此必沈約一人之私見。約撰《宋書》,忌爰在前,有意污貶,曲成其罪,正與魏收強以酈道元入《酷吏》相似。李延壽最喜改舊,乃於此種大乖謬處則仍而不改,惟於所載爰諸奏議痛加刊削而已。 [9]

史籍記載

  • 《宋書.卷九十四.列傳.第五十四.徐爰》
  • 《南史.卷七十七.列傳.第六十七.徐爰》

參考資料

  1. 《宋書.徐爰傳》:「徐爰,字長玉,南琅邪開陽人也。本名瑗,後以與傅亮父同名,改為爰。初為晉琅邪王大司馬府中典軍,從北征。微密有意理,為高祖所知。少帝在東宮,入侍左右。」
  2. 《宋書.徐爰傳》:「太祖初,又見親任,歷治吏勞,遂至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轉南台侍御史,始興王浚後軍。復侍太子於東宮,遷員外散騎侍郎。太祖每出軍行師,常懸授兵略。二十九年,重遣王玄謨等北伐,配爰五百人,隨軍向確磝,銜中旨,臨時宣示。」
  3. 《宋書.徐爰傳》:「世祖至新亭,大將軍江夏王義恭南奔,爰時在殿內,誑劭追義恭,因得南走。時世祖將即大位,軍府造次,不曉朝章。爰素諳其事,既至,莫不喜說,以兼太常丞,撰立儀注。」
  4. 《宋書.徐爰傳》:「爰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頗涉書傳,尤悉朝儀。元嘉初便入侍左右,預參顧問,既長於附會,又飾以典文,故為太祖所任遇。大明世,委寄尤重,朝廷大體儀注,非爰議不行。雖復當時碩學所解過人者,既不敢立異議,所言亦不見從。世祖崩,公除後,晉安王子勛侍讀博士咨爰宜習業與不?爰答:"居喪讀喪禮,習業何嫌。"少日,始安王子真博士又咨爰,爰曰:"小功廢業,三年喪何容讀書。"其專斷乖謬皆如此。」
  5. 《宋書.徐爰傳》:「太宗即位,例削封,以黃門侍郎改領長水校尉,兼尚書左丞。明年,除太中大夫,著作並如故。」
  6. 《宋書.徐爰傳》:「爰既行,又詔曰:"八議緩罪,舊在一條;五刑所抵,耆必加貸。徐爰前後釁跡,理無可申,廢棄海埵,實允國憲。但蚤蒙朕識,曲矜愚朽,既經大宥,思沾殊渥。可特除廣州統內郡。"有司奏以為宋隆太守。除命既下,爰已至交州,值刺史張牧病卒,土人李長仁為亂,悉誅北來流寓,無或免者。長仁素聞爰名,以智計誑誘,故得無患。久之聽還,仍除南康郡丞。」
  7. 《宋書.徐爰傳》:「元徽三年,卒,時年八十二。」
  8. 《宋書.徐爰傳》:「爰既行,又詔曰:"八議緩罪,舊在一條;五刑所抵,耆必加貸。徐爰前後釁跡,理無可申,廢棄海埵,實允國憲。但蚤蒙朕識,曲矜愚朽,既經大宥,思沾殊渥。可特除廣州統內郡。"有司奏以為宋隆太守。除命既下,爰已至交州,值刺史張牧病卒,土人李長仁為亂,悉誅北來流寓,無或免者。長仁素聞爰名,以智計誑誘,故得無患。久之聽還,仍除南康郡丞。」
  9.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十八.徐爰不當入恩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