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駿(南朝宋孝武帝) (430年-464年),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第三子,宋明帝劉彧異母兄。南朝劉宋第五位皇帝(453年-464年在位)。[1]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寵,屢鎮外州,先後統軍討平雍州群蠻、參與北伐、平定縁江蠻和西陽蠻,屢立功勳,獲諸將推戴。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殺宋文帝之後,劉駿親率大軍討伐,很快便將其擊潰,奪取了皇位。[2]

在位政績

劉駿在位期間,政治上,推行了系列改制舉措,削弱士族權力,大力提拔寒門,並通過改置州鎮和設立典簽,加強對地方和宗室的控制,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他推行土斷,赦免奴婢和軍戶,抑制兼併,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始行檢籍,設立台使,改革稅制,並改鑄錢幣;軍事上,他於大明二年(458年),以顏師伯為青州刺史,又重用殷孝祖、卜天生等將領,擊潰魏軍,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戰的勝利,收復了濟水以北的失地,並進行了軍制改革;文化上,他尊孔崇佛,恢復禮樂。

埋下隱患

在位期間,劉駿擔心各藩王會對自己不利,先後將宗室南郡王劉義宣,南平王劉鑠朔、竟陵王劉誕、武昌王劉渾、海陵王劉休茂等殺害,劉宋勢力更加削弱。 劉駿統治末年,大興土木、濫用民力、奢侈無度,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勢出現好轉的劉宋,在其執政末年又走向衰敗。同時為鞏固帝位,他大肆削弱劉宋宗室,為其死後十幾年間劉宋宗室進一步內鬥,直到滅亡埋下隱患。

孝武昏庸 卻有詩文之才

大明八年(464年)五月,劉駿病逝,年三十五,在位十二年。廟號世祖,諡號孝武皇帝,葬於景寧陵。 劉駿文章華敏,其組織的「大明文學詩壇」,打破了士庶門閥界標,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才藻甚美,所作詩文菁華璀璨,著有文集三十五卷。 孝武帝劉駿做皇帝昏庸無道,慘施暴政,但是詩文造詣相當高,王夫之評價劉駿《登作樂山》說:"得之於悲壯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氣。" 《全宋文》錄其文二卷。可見劉駿其實也有內心深處的另一面。《文心雕龍·時序》稱"孝武多才,英採雲構"。他的樂府詩寫得清新自然,有《樂府詩集》 、《玉台新詠》、《丁督護歌》等。如《丁督護歌》 "聞歡去北征,相送直瀆浦。隻有淚可出,無復情可吐。"

有人說他開創了帝王寫民歌的先河。劉駿的賦今存數篇,如在《傷宣貴妃擬漢武帝李夫人賦》中寫道:"流律有終,心情無歇。徙倚雲日,徘徊風月。"其情之深,其意之切,足令天下文人折服。可見劉駿其實也有內心深處的另一面。當然,並不是因為他詩寫得好,就減輕了人們對他恣意妄為的譴責。

登作樂山詩 劉駿

修路軫孤轡。竦石頓飛轅。遂登千尋首。表裹望丘原。屯煙擾風穴。積水溺雲根。

漢潦吐新波。楚山帶舊苑。壤草凌故國。拱木秀頹垣。目極情無留。客思空已繁。[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