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弯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弯龙属
图片来自moabgiants

弯龙属学名Camptosaurus)意为“可弯曲的蜥蜴”,是一植食性、有喙状嘴的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北美洲英国。由于当弯龙以四足站立时,它的身体形成一个拱形,故取此名。

发现及物种

于1879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原先命名弯龙为Camptonotus(意为“可弯曲的背”),但因此名已被一种蟋蟀所有,故于1885年才更名为弯龙(Camptosaurus)。

于1879年,马什从怀俄明州科摩崖附近的13号矿场中所得的化石,命名了模式种全异弯龙C. dispar)及C. amplus。在1880年代至1890年代,他继续从13号矿场发现了标本,并命名了另外两个物种C. medius及侏儒弯龙(C. nanus)。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 Gilmore)在1909年重新描述马什的化石时,再额外的命名了两个物种,称为布朗氏弯龙(C. browni)及扁平弯龙(C. depressus)。莫里逊组发现的弯龙化石,都集中于第2到第6地层带。犹他州恐龙国家保护区发现一个弯龙的胚胎,长9吋,也来自莫里逊组。

于1980年,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及H.P. Powell在重新描述普莱斯特维奇弯龙(C. prestwichii)的时候,认为侏儒弯龙、C. medius及布朗氏弯龙,其实是全异弯龙的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性别,所以只有全异弯龙是有效的物种。他们亦将由马什及吉尔摩尔命名为C. amplus头颅骨,改为属于全异弯龙。吉尔摩尔曾参考此头颅骨来描述弯龙的头颅骨,但近年有科学家发现这个标本并非属于弯龙,于是独立为众神花园龙属

在1800年代末至1900年代初期,当马什在描述北美洲的弯龙物种时,在欧洲也有大量的被认为是弯龙的物种,包括有C. inkeyi、霍格氏弯龙(C. hoggi)、利氏禽龙(C. leedsi)、普莱斯特维奇弯龙、凡登弯龙(C. valdensis)。C. inkeyi及利氏禽龙只是一些碎片而被认为是疑名。凡登弯龙于1977年被建立为新属,荒漠龙。霍格氏弯龙原先由理察·奥云(Richard Owen)于1874年命名为霍格氏禽龙Iguanodon hoggi),于2002年被改为是弯龙的一种;在2009年,霍格氏禽龙被建立为新属,欧文齿龙[1]

其他的欧洲物种,普莱斯特维奇弯龙是从英格兰牛津郡发现。约翰·霍克于1880年将它命名为普莱斯特维奇禽龙,而于1888年,哈利·丝莱(Harry Govier Seeley)将它重新命名为Cumnoria。于1889年,理查德·莱德克(Richard Lydekker)将他改为是属于弯龙[2]正模标本仍然是欧洲弯龙中最完整的骨骼。

在2008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与Y. Wilson命名了新种C. aphanoecetes,化石发现于犹他州恐龙国家保护区。这个新种与全异弯龙的差别在下颌、较短的颈椎、较直的坐骨与小型末端。

古生物学

最大的成年弯龙多于7.9公尺长,臀部达2.0公尺高,体重约1公吨[3]。平均身长为6公尺,平均体重为785到874公斤。弯龙属很可能是禽龙科鸭嘴龙科祖先的近亲,体型比同时代的橡树龙德林克龙奥斯尼尔洛龙更大。与莫里逊组的其他鸟脚类恐龙相比,弯龙的牙齿排列更为紧密。牙齿的两侧、锯齿边缘有明显的棱脊,比橡树龙的更明显。弯龙的牙齿常发现大范围的磨损,显示它们以坚硬的植物为食。

虽然它们的身体重型,由化石足迹来判断,它们除了以四肢来步行外,亦能够以双足步行。它们可能以它鹦鹉般的喙嘴来吃苏铁科植物。叶状牙齿位于嘴部后段,拥有骨质次生颚,使它们进食时可以同时呼吸。灵动的颌部关节,使颊部可前后移动,上下颊齿便可产生研磨的动作。眼窝中有块眼睑骨罕见地横突者[4]

如同其他鸟脚类恐龙,弯龙脊椎骨神经棘侧边的筋腱呈交错型态,可协助强化脊柱并使背部硬挺。荐椎有5、6节,弯龙与禽龙的每节荐椎间都有特殊的桩窝关节,可进一步强化脊柱。骨盘下部的骨头朝后,可容纳更大的肠道。

弯龙的手部有五根指头,前三根有指爪。拇指最后一节是马刺状的尖状结构,与禽龙的笔直尖爪不同。从化石足迹显示,弯龙的手指间没有肉垫相连,这点与禽龙不同。数根腕骨互相固定,可强化手部结构以支撑重量。弯龙的第一趾爪小型,向后反转不触地。

参考文献

  1. Galton, Peter M. Notes on Neocomian (Late Cretaceous) ornithopod dinosaurs from England - Hypsilophodon, Valdosaurus, "Camptosaurus", "Iguanodon" – and referred specimens from Romania and elsewhere. Revue de Paléobiologie. 2009, 28 (1): 211–273. 
  2. Benton MJ, Spencer PS. Fossil Reptiles of Great Britain. Chapman & Hall. 1995. ISBN 978-0-412-62040-9. 
  3. Erickson, Bruce R. Dinosaurs of the 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 St. Paul, Minnesota: The 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 2003: 33. ISBN 978-0-911338-54-6. 
  4.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