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縣圖書館
相關信息
延津縣圖書館登上《人民日報》!
延津縣圖書館內,小讀者們在一起閱讀
本報記者 畢京津攝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今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但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低、資源配置不合理、服務效能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公共文化服務如何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權益、適應人民改善生活品質新期待、補齊文化發展短板弱項?一座縣城圖書館提升了人氣、一個小城建設多個博物館保護文物、一個圖書漂流櫃延長了閱讀半徑……本版今起推出「會後探落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系列報道,關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創新做法,尋覓公共服務發展中的文化力量。
——編 者
周末,河南省延津縣圖書館裡,來來往往的讀者比平日裡更多。人們戴着口罩排着隊,保持安全距離進進出出,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來回忙碌。
「在延津,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日漸流行的休閒方式。2019年,來縣圖書館借閱、參觀的讀者達到23萬多人次,圖書外借近35萬冊次,而全縣總人口才51萬人。」談起這些,延津縣圖書館館長范偉如數家珍:「這就是我們的人氣嘛!」
延津縣以農業為主,雖然在公共文化服務上的財政投入有限,但服務創新的力度無限。以延津縣圖書館為例,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激活了公共圖書館的活力,延伸了閱讀服務的半徑,在當地營造了越來越濃厚的全民閱讀氛圍。延津縣圖書館也先後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和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這個「縣城小館」有怎樣的秘訣?
休閒悅讀,從「庫房」變為新文化地標
「原來的縣圖書館就是個小倉庫,放不了多少書,更沒有給讀者留下閱讀的地方。」談起過去,范偉感慨頗多,「這樣的條件,堅持來看書的讀者能有多少?」
2007年,延津縣決定修建新的圖書館,范偉也道出多年來的觀察和思考:「很多人覺得,圖書館不就是個藏書、借書、讀書的地方嗎,還能有啥服務?這忽略了人們對舒適、溫馨的需求,圖書館要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
2010年,延津縣圖書館新館建成。建設伊始,延津縣圖書館就在全省公共圖書館界率先提出「休閒閱讀」概念,設立了兩個休閒閱覽室,內設90多個休閒座席和40多個座椅,室內光線柔和,特定時間還會播放輕音樂,也配備了空調、暖氣,環境溫馨舒適。
「圖書館過去像個『庫房』,夏天熱冬天冷,借到書就想急着走,天氣一不好就乾脆不去了。」延津縣第一高級中學的退休教師劉秋堂是個「書蟲」,「如今我卻在這裡待不夠,累了小憩、醒了讀書,隔一段時間站起來活動活動,好不愜意!」劉秋堂說。
為了方便借閱,延津縣圖書館還開通了數字圖書館[2]業務、安裝自助借還設備,並且建立了3D立體書屋,幫助孩子們體驗立體式實景閱讀。在專門設置的老年人和少兒閱覽室里,則配備了不同高度和類型的桌椅,以適應不同年齡段讀者的生理特點。盲人書架有專人打理,方便盲人借閱。
「閱讀應該成為一種享受。」范偉說,圖書館新館建成後,「已經成了延津縣的一個新文化地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閱讀、休閒。為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有利於推廣閱讀。俗話說愛屋及烏,我們這是『愛館及書』。」
送書上門,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共享
「圖書館不能被動地等讀者上門。」新館建成後,范偉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充分地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實現更大範圍的閱讀資源共享。
平日裡,范偉特別喜歡觀察讀者、和讀者交流。大約6年前,一名少年引起了她的注意,「高中生模樣,每周末都拿着五六個借書證來,背一大包書回去。」
這個高中生名叫許同傑,在縣城讀書,家住25公里外的石河村。小許愛讀書,他同村的很多孩子也喜歡看書,但由於距離太遠不方便來借閱,小許就利用周末時間給小夥伴們統一借書。
范偉隨後去石河村調研,被孩子們真摯的眼神和對閱讀的渴望打動了。2015年8月18日,石河村「螢火」小書屋作為縣圖書館的服務點之一正式成立,就設在小許家二層西側的房間裡。650本書全部由縣圖書館提供,都是為青少年「量身定製」的文學名着、歷史知識和百科類書籍等。小許成了管理小書屋的志願者,負責借還書和登記造冊。如今,許同傑已經上大學,小書屋由他的母親打理。
「村小學離我家不遠,一到放學或者放假,很多孩子來這裡讀書。」許同傑說,縣圖書館工作人員會定期來更換圖書,累計更換達4000多冊次,還多次在村里舉辦讀書活動,「很好地解決了村里孩子『讀書難』的問題,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讓閱讀「走出去」的服務點不止一處。「2012年起,我們和縣財政局合作,成立了延津縣圖書館首個服務點,如今已建成的37個服務點覆蓋了縣內全部鄉鎮和街道。每個服務點都有統一的借閱和管理制度,配備圖書500到2000冊不等,並根據讀者反饋定期更新。」范偉介紹,各服務點和縣圖書館一樣全部免費借閱。
「『螢火』小書屋是我們直接在村里建立服務點的嘗試,受經費和藏書數量的限制,還沒辦法大規模推廣,但我們向基層、向農村延伸服務的方向不會變。」范偉說。
融入日常,開展多樣互動的讀書活動
2019年4月,延津縣圖書館和縣婦聯、縣教育體育局合作舉辦了面向全縣中小學生的「給媽媽的一封信」活動。「本來以為現在寫信的人不多,結果收到了600多封信。」范偉說。
緊接着,延津縣圖書館組織了一場朗誦會,讓孩子們自己誦讀書信,將信中故事搬上舞台。活動當天,有800多名家長和孩子到場參加。14歲的留守兒童田小愛(化名)因父母離異多年,與母親關係緊張,通過這場誦讀會,母女倆說出了彼此的心聲,田小愛也因此更加喜愛閱讀和寫作。
「如何讓閱讀融入日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僅僅有書籍和場地是不夠的,還應該有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范偉說,延津縣圖書館每年舉辦的科普展覽、學術講座以及勵志教育等活動不下100場。
「我懂得了老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小朋友要多關心老師。」翻看兒子小龍的「閱讀存摺」,家長馬麗娟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長。
范偉說:「縣圖書館每年會舉辦百日閱讀活動,孩子會領到一本『閱讀存摺』,閱讀夠一定時長,就登記一筆『存款』,活動結束時,縣圖書館會根據『存款』獎勵一本到一套不等的青少年讀物。」馬麗娟帶着兩個孩子連續參加了3屆活動,孩子們的閱讀量、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我們要積極開展寓教於樂的各種讀書活動,引導讀者崇尚閱讀、堅持閱讀,讓閱讀成為悅讀。」范偉說,塑造人的精神氣質,也是在塑造一個地區的文化風尚。
視頻
延津縣圖書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乾貨|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的五大方向和六大重點,搜狐,2017-07-07
- ↑ 數字圖書館解決方案?數字化圖書館系統,數字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整體方案?,搜狐,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