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州大学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州大学图书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原广州大学(私立),现有馆舍由大学城总馆和桂花岗校区分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桂花分馆)构成,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其中大学城图书馆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使用面积49,361平方米,桂花岗校区分馆3000多平方米,生均馆舍面积近2.3平方米。截止至2012年底,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达280万册,中文报刊3364种4058份,外文、港台报刊223种。

场馆规模

广州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7月随学校调整合并,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师范专科学校和广州教育学院共5所院校的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原五馆馆舍总面积29,050平方米。2005年7月,图书馆整体搬入广州大学城,10月新馆正式启用,大学城图书馆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现使用面积49,36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5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校园单体图书馆。

图书馆馆藏文献拥有量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名列第三,仅次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纸本资源馆藏丰富,电子资源增长迅速。数字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共享,专题文献开发居广东高校图书馆先进水平。

馆藏资源

图书馆现有入库纸质图书262.9万册,未入图书馆中央数据库的学校教师科研经费自购图书以及各学院资料室自有图书计算在内,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达280万册,中文报刊3364种4058份,外文、港台报刊223种。近几年,在注重收藏纸质文献资源的同时,图书馆着力推进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购进了大量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等电子资源,现有光盘2.5万张,声像资料6000多盘,中文数据库21个,外文数据库36个,自建数据库10个,电子图书96万种,中文电子期刊1万种,外文电子期刊2万多种,数字资源总收藏量达到26720GB。图书馆馆藏总量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并且印刷型图书大约以年均10万册的速度增长。

●馆藏文献拥有量在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中名列第3,仅排在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之后。馆藏各种图书2216840册;长期订阅各种期刊[1]8536种。

●中南地区合并高校中最早实现“三通”的图书馆。我馆于2002年率先成功实现各校区图书馆统一管理,通阅、通借、通还的“一统三通”先进管理模式,2004年8月成功联通大学城新校园,实现了各校区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

文献利用率高居广东省高校图书馆榜首。以2002年为例,全省高校图书馆流通率平均为9.2万册/馆,我馆为476,237册,是当年全省馆均数的5.17倍。

●着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步入我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三强”之列。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馆现已拥有中文数据库10个,外文数据库9个。在电子信息的拥有量和使用程度上,我馆与中大、华工图书馆同列省高校图书馆前茅,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设立大学科资料中心,将全校各学院(所)资料室的142742册图书、111424册过刊,501种现刊(其中外文期刊74种)搬入大学科资料中心,并按学科分别设为社会科学、人文与艺术、理工、土木与建筑等四大资料中心。资料中心设专职管理人员,其中心任务就是紧密联系各学院老师,为其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从而完成了学院(所)资料室整合,实现书目数据资源共享。

●与市委外宣办合作,全力打造特色信息产品品牌,我馆建设的“媒体眼中的广州”全文新闻数据库,在广州政法、社会、经济、城建、科教文卫体诸领域的信息拥有量上,成为广东图书馆行业中专题信息库之首,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当中也极为少见,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受到教育部高教司及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多次好评。

机构设置

图书馆现有正式员工91人,其中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27人,中级职称38人,其它20人,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人员占全馆总人数的78%;博士3人,硕士7人,本科50人,66%的馆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图书馆设有办公室、文献资源建设部、流通阅览部、报刊服务部、参考咨询部、技术服务部、信息研究所、广州文献资料中心和桂花岗校区分馆等部门,拥有22个集藏、借、阅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书刊阅览室,可提供阅览座位近3000个,电子阅览室120个机位。

现代化建设

总馆(原广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早于1989年开始实施计算机管理,1993年引进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各项业务工作和书刊借阅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和操作,1997年引进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和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编辑、制作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同年3月,被批准正式建立“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二级站”,成为当时市属高校中唯一建站单位。图书馆拥有较为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图书馆设立的3间电子阅览室可为师生提供多功能、多层次的文献查阅和网络信息服务,着力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成功开发了图书馆网页并顺利挂上学校主页,通过校园网可以和省内外高校图书馆联网。学校对图书馆的发展十分重视,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大,增长幅度喜人,全馆现拥有业务与检索用电脑250多台(套),其中服务器5台,光盘塔1台,各种类型打印机20台(激光打印机13台),扫描仪5台,新近还购买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外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大型数据库,仅《超星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一项,即可使图书馆增加近30万种新书,其它数据库则又使图书馆增加6000余种学术期刊,读者通过校园网就能方便地对上述近30万种图书及6000余种学术期刊进行全文检索、阅览和下载,不必亲自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可节省大量时间、精力。各种数据库的不断购买引进,使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走上新的台阶,为教学、科研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能力大大提高和拓展,也为读者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支持和信息保障。

馆藏管理

图书馆正不断创造条件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现有各种阅览座位2900多个,阅览室开放时间长达84小时。除古籍图书外,馆藏书刊全部实行开架服务,读者查找、借阅文献资料甚为方便。囱图书馆现有的6台复印机设备,全天为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服务,信息咨询方面,读者则可委托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进行必要的课题检索、原文代查、定题服务和查新服务等。

图书馆定期编辑出版《今日报导》(分电子版和印刷版2种形式),定期提供时事、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信息资料,成立文献检索课教研室,有专职教师4人,且全部为副高职称,为在校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帮助他们提高检索、利用书刊资料和电子信息资源等方面能力,设文献检索课教室2个,有工具书检索室1个,自编文献检索课教材2种。

视频

广州大学图书馆 相关视频

广州大学图书馆微电影大赛
广州大学图书馆 2019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