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金 Bakin),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基本信息

巴金(李尧棠)
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
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本名: 李尧棠
别名: 巴金
字: 芾甘
笔名: 佩竿、极乐、黑浪、春风、壬平、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04年11月25日 出生地点: 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
逝世日期: 2005年10月17日 逝世地点: 上海
毕业院校: 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职业: 作家、翻译家
代表作: 《家》《寒夜》《随想录》等
荣誉称号: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984年被国际笔会第47届大会推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2003年获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人物介绍

  巴金(1904年11月25日 - 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并参加了《半月》杂志的工作和一些进步社会活动。1922年2月在《文学旬刊》上发表诗歌《被虐(待)者底哭声》12首,从此开始了辉煌的文学创作生涯。1922年冬,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3年到上海求学,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5年高中毕业后在上海从事社会活动和编译工作。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思念着苦难中的国家和人民。他怀着这份深厚的感情,写下了反抗黑暗势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内外的普遍关注。1928年12月,他从法国回到上海。在这期间,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托尔斯泰的《丹东之死》、高尔基的《草原的故事》等大量外国文学、思想文化作品;随后,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写下了长篇小说《家》、《春》、“爱情的三部曲”、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出版了《复仇集》、《光明》等多部短篇小说集。1933年参与《文学专刊》的工作。1934年至1935年在日本学习日文。回国后在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支持许多进步作家的创作,为发展进步文艺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报》的编委,并和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其间写下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文。1938年后,他在广州上海昆明重庆桂林、成都等地从事出版工作,并发表了宣传抗战的小说《火》(三部曲),完成了长篇小说《秋》、《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的创作。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继续在文化生活出版社从事出版和翻译工作。1949年7月,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作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

  新中国成立后,巴老历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1993、1998、2003年当选为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2001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届委员会主席。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2]

  巴金,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译家、卓越的编辑家、出版家。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他是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他先后创作了《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火》、《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长篇、中篇小说以及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散文、报告特写、游记、童话等等。他通晓英、法、俄、德、世界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翻译了十几部世界名著。《家》对中国封建专制家庭罪恶的强烈控诉与反抗,曾经引起无数青年的共鸣,激励他们走出封建牢笼,参加革命和社会进步运动。《寒夜》反映抗战最困难时期底层知识分子及其家庭的悲惨命运,为被践踏被蹂躏的小人物申诉,表达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良知。1958年至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巴金文集》,这是他解放前创作成就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革命老区体验生活,两次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创作了大量的报告特写、散文随笔,出版了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根据他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在观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他与靳以创办、主编了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是国内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之一,数十年间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年近八旬的时候,仍克服巨大的病痛,用坚强的毅力写完了五卷《随想录》,使他的散文创作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90年代后又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他以一部部饱含激情的作品和一颗挚爱祖国人民的赤子之心饮誉海内外,他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他的许多作品先后被译成英、俄、日、法、德、意、瑞典朝鲜和世界语等近30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巴金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全国解放后,他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多次出国访问,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1950年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1961年4月,出席亚洲作家东京紧急会议,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1962年8月,率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以后又多次去日本访问。1979年4月,他率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问法国,在巴黎掀起了一股“巴金热”,极大地促进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1981年春,他率代表团出席在瑞典召开的世界语代表大会。同年参加了国际笔会里昂——巴黎大会。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他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海内外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1982年获意大利卡森蒂诺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前苏联最高荣誉勋章──“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还获第一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3年4月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同年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巴金和以巴金为主席的中国作家协会特别奖。1994年4月,首届文学界为纪念其90华诞举行了“巴金与二十世纪研讨会”和《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大型图片展览。1998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巴金星”。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3年获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9年,法国的沙多-吉里市确定2009年为“巴金年”。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巴金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人物图片

更多图片请点击: 巴金图册

人物关系

人物生平

时间 事件[3]
1904 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1岁·成都·[4]
  • 11月25日(农历甲辰年10月19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宦家庭。
  • 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甘棠是一种大树,传说这种树质地坚硬,树龄又长。召伯南巡时曾在甘棠树下憩息,百姓为感念召伯恩德,作歌叫大家不要伤害这种树。父亲是希望婴儿吉祥长寿。)从1928年写完《灭亡》时开始使用笔名“巴金”,沿用至今。
  • 原籍浙江嘉兴。高祖李介庵作为“幕友”从浙江到四川定居。曾祖李王番,著有《醉墨山房仅存稿》。祖父李镛(号皖云),也做过官,后闲居在家,为大家庭的家长,有五子一女(子:李道河、李道溥、李道洋、李道沛、李道鸿;女:李道沆)。他印过一册《秋棠山馆诗钞》送人。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芳。
  • 巴金有同胞两兄、两姊、两弟、三妹:大哥李尧枚(1897—1931),三哥李尧林(1903—1945);二姐李尧桢(1898—1915),三姐李尧彩(1899—1924);十四弟李尧椽(1913—),十七弟李尧集(继母生,1917—);九妹李琼如(1909—),十妹(1910—1917),十二妹李瑞珏(继母生,1916—)。(以上兄弟姊妹均按大排行)。
  • 整个大家庭有长辈近二十人,兄弟姐妹三十余人,男女仆人四、五十人。
1909 1909年(清宣统元年),6岁·成都——广元·
  • 父亲出任四川北部广元县知县,随父母前往。在广元县衙门内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读,先生姓刘。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背诵《古文观止》,并在晚间从母亲学读《白香词谱》中的词。在书房由六十岁的老书僮贾福服侍,生活起居由杨嫂照料,十二、三岁的姑娘香儿陪伴玩耍。
  • 大妹(九妹)琼如生。
1910 1910年(清宣统二年),7岁·广元·
  • 夏二妹(十妹)生。从母亲房里搬出,由女佣杨嫂照护。
  • 12月26日(农历庚戌年11月25日)为庆祝祖父生日敬神,因讨厌礼节不肯磕头,第一次挨母亲的鞭子。
  • 约本年,对父亲坐堂用刑、犯人受刑后叩头谢恩不解,对母亲命人用皮鞭抽打在十妹出痘期间偷吃“发物”黄瓜的奶妈一事,亦产生不快。这期间,初步感觉到世上许多事情的不合理。
  • 约本年,留学日本的二叔李道溥、三叔李道洋回四川。二叔在家开办“律师事务所”,三叔曾任南充县知县。
1911 1911年(清宣统三年),8岁·广元——成都·
  • 上半年,女佣杨嫂久病而死,留下很深的印象,后以她为原型创作了短篇小说《杨嫂》。
  • 父亲辞官,随父母回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先生姓龙(或姓邓),具有“新党”思想。
  • 6月中旬,川汉铁路“保路同志会”成立,四川掀起保路斗争高潮。至7月初,成都保路会开会十余次,群众爱国保路情绪高涨。8月25日起成都罢市,9月7日、8日四川总督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此后,四川各地纷纷发生武装起义。
  • 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 11月22日重庆独立,建立蜀军政府。27日,成都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家中制做大汉旗。
  • 12月8日(农历10月18日)成都发生军队哗变,城中秩序大乱。父亲和大哥留家,母亲带其他儿女到外祖母家避难,翌日回家。22日赵尔丰被军政府捕杀,这消息使龙(邓?)先生高兴,在家里成为大人们许多天的话题。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29日,孙中山在南京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 1912年(民国元年),9岁·成都·
  • 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家中做五色旗。
  • 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告退位。祖父因革命而感悲哀,父亲没有表示什么意见,二叔、三叔颇感幻灭。
  • 本年,大哥进中学。
  • 约本年起,常参加大哥和姐姐、堂姐、表姐们的聚会和游戏,踢毽子、拍皮球、掷大观园图、行各种酒令。还和三哥尧林及其他兄弟组织新剧团,充任配角;他们自己编剧,复写戏票赠人,在家中竹林里演出。他还常到剧场或在家中看川剧、京剧。这一时期,受家庭熏陶,熟知《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
  • 约本年,二姐患病,母亲曾请四圣祠医院的外国女医生来家治疗。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印象颇深。
1913 1913年(民国二年),10岁·成都·
  • 大弟(十四弟)尧椽生。
1914 1914年(民国三年),11岁·成都·
  • 7月(农历)母亲病故,安葬于成都市郊磨盘山。此后,深深感到没有母亲的孩子的悲哀。母亲“爱一切人”的教诲,对巴金有很大影响,后来称母亲为自己的“第一个先生”。
  • 在母亲的允许下,返成都后,常与“下人”在一起,同他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离开成都。在这些人中,得到了近于原始的正义的信仰和直爽的性格。轿夫老周教他真诚地做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后来称他为自己的“第二个先生”。
1915 1915年(民国四年),12岁·成都·
  • 1月15日(农历甲寅年12月1日)二姐尧桢死于肺病。
  • 本年,父亲娶继母(邓景遂) 。
1916 1916年(民国五年),13岁·成都·
  • 大哥尧枚中学毕业,由家庭包办完婚,并到成都商业场股份有限公司当职员。
  • 继母生三妹(十二妹)瑞珏。
  • 约本年,六叔李道鸿、二哥李尧林、香表哥濮季云合办复写的小说杂志《十日》,三个月共出九期,巴金是第一个订户。他对其中千篇一律的哀情小说感不到兴趣,但佩服他们经营杂志的苦心。
1917 1917年(民国六年),14岁·成都·
  • 1月8日陈蕴珍(肖珊)生于浙江鄞县(宁波)迎凤桥。
  • 春成都发生巷战,川军、滇军混战七天。这期间,二叔的两个儿子病死。巴金和三哥也患喉症。战事刚停止,父亲李道河病逝。父亲死后,更感空虚,向书本寻找慰藉,读了《说岳全传》、《施公案》、《彭公案》、《水浒》等许多古典小说。
  • 父亲死后,大哥挑起了长房的生活担子,以忍受和让步来应付其他各房的仇视、攻击,大家庭内的矛盾加剧。
  • 继母生二弟(十七弟)尧集(遗腹子)。
  • 三哥尧林进中学读书。二妹(十妹)病死。
  • 从本年起,利用晚间跟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的香表哥学习英文。香表哥是对巴金的智力的最初发展有帮助的人。
1918 1918年(民国七年),15岁·成都·
  • 秋季进入成都青年会英文补习学校,一月后因病辍止,继续在家跟香表哥学习,持续两年。这期间,第一次直接通过英文阅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史蒂文森的《宝岛》。这两本书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使他受到教益。
1919 1919年(民国八年),16岁·成都·
  •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思潮涌入四川。大哥从成都市内唯一的一家代售新书报的书铺——“华阳书报流通处”买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后来在该处存放一百元专购新书报。巴金得以读到《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等北京、上海出版的许多新刊物,和成都出版的刊物《星期日》、《学生潮》、《威克烈》等,他如饥似渴地接受各种新的思想,并常和兄姊们聚在一起讨论其中论及的各种问题。
  • 本年,曾向留学日本的两个叔叔学过日语,并颇有兴趣地听他们讲日本的一些情况。
1920 1920年(民国九年),17岁·成都·
  • 2月19日(农历已未年12月30日)祖父病故。因祖父逝世,大嫂搬至城外生产。祖父死后,大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倾轧更加剧了,造成的悲剧更多了。
  • 下半年起,读到克鲁泡特金《告少年》中译本,异常激动,给翻印此书的新青年社的陈独秀写信,寻求指导,未接到回信。后又读到廖亢夫的剧本《夜未央》中译本,深受感动。北京大学实社出版的《实社自由录》第一集中刊登的流亡美国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爱玛·高德曼富于煽动性的文章,使他第一次了解到无政府主义的要义,开始有了献身社会革命的明确信仰;后来,称高德曼为“精神上的母亲”。
  • 9月同三哥尧林一道考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从补习班到预科、本科,在该校读书两年半。
  • 冬成都学界为反对军阀刘存厚开展请愿活动和集体罢课,巴金亦参与,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 冬大哥尧枚因在家庭中受刺激患神经病,时有发作。
  • 本年起,开始向成都师范学校学生、朝鲜人高自性学习世界语,不久辍止。
1921 1921年(民国十年),18岁·成都·
  • 2月20日成都《半月》刊第14号出版,读到该刊登载的《适社的旨趣和大纲》后,很感兴趣,写信给《半月》编辑部要求加入。三天后,编辑来访,说明适社在重庆;此后便参与《半月》刊的工作。编辑部的青年朋友吴先忧以实行“自食其力”的行动,教给巴金“自我牺牲”精神,后来巴金称他为自己的“第三个先生”。
  • 4月1日出版的《半月》刊第17号刊载《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这是目前所见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半月》刊17号《本社社员录》中列出他的名字:芾甘。
  • 5月参加纪念“五一”活动,第一次上街散发鼓吹“社会革命”的传单。
  • 参加组织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秘密团体“均社”,并发表《均社宣言》。他们办刊物、通讯、散传单、印书、开秘密会议。自此,开始自称为“安那其主义者”。
  • 7月《半月》第24号于15日出版,因发表文章反对军阀政府禁止女子剪发,被禁止发行。
  • 秋参加《警群》月刊编辑工作,第一期出版后,因与《警群》原筹办者发生争执,原《半月》刊同人联名发表声明,集体脱离该刊,《警群》亦停刊。
1922 1922年(民国十一年),19岁·成都·
  • 上半年参加创办成都无政府主义者联盟主办的《平民之声》周刊,主持编辑事务,通讯处设在自己家中,印一千份。第一期出版后即被警察厅禁止发售,但仍半公开地发行;此后用各种办法对付警察厅检查员的干涉和限制。该刊共出十期。在此期间,结识《学生潮》主编之一袁诗尧。袁当时也信仰无政府主义,后来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被四川军阀杀害。
  • 7月21日,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郑振铎编)第44期上发表新诗《被虐〔待〕者底哭声》(共十二首),这是目前所见到的他最早发表的文学作品。本年及次年,先后在《文学旬刊》、《妇女杂志》发表新诗九题二十首、散文一篇,这是他最早创作的一批文学作品。
  • 8月23日,给《文学旬刊》编者写信,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表示不满。该信署名李芾甘,载9月11日《文学旬刊》第49期“通信”栏,同栏还刊出编者的答复,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1923 1923年(民国十二年),20岁·成都——上海——南京·
  • 4月三姐尧彩出嫁作继室,参加婚礼。
  • 5月和三哥尧林一起,离开成都乘木船去重庆,由重庆沿长江至上海。此时得到大哥的帮助和继母的允许。离开四川的原因,是渴望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投身到新的广阔的天地中去;另一方面,也因无中学毕业文凭,被外专改为旁听生,失去了获得该校毕业文凭的资格。
  • 秋进上海南洋中学。
  • 年底去南京,住北门桥鱼市街21号。进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补习班学习。
1924 1924年(民国十三年),21岁·南京·
  • 5月在广州真社的刊物《春雷》第3期上发表诗作《悼橘宗一》和《伟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荣君之灵》。
  • 秋结束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补习班的半年补习,进入该校高中三年级。
  • 接大哥信,获知三姐尧彩因难产而死。
  • 本年至1925年在课余认真学习世界语,向上海世界语书店函购书籍自修,并开始据世界语翻译文章。
  • 本年,两次回原籍浙江嘉兴,住在一位年过八十仍在家中作私塾老师的伯祖父家中。
  • 本年,发表译文等近10篇。
1925 1925年(民国十四年),22岁·南京——北京——上海·
  • 年初经友人秦抱朴介绍,开始给爱玛·高德曼写信,并收到复信。
  • 6月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后,南京学生开展声援活动,巴金亦参加。这段生活后来写进了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
  • 8月毕业于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随即前往北京,准备投考北京大学。在北京结识曾通信联系的朝鲜流亡青年沈茹秋等,经沈介绍住北河沿同兴公寓。在北京住半月左右,因患肺结核未进考场,在寓中读鲁迅的《呐喊》,得到慰藉。下旬返回上海养病。
  • 三哥尧林进苏州私立东吴大学念书。
  • 9月参与发起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民众》半月刊。发起人共十六人,为:真恒、健民、仲九、三木、培心、惠林、芾甘、禅林、吕千、索非、一波、茹秋、种因、剑波、抱朴、不如。
  • 本年,发表各种译文、论文约二十篇。
1926 1926年(民国十五年),23岁·上海·
  • 在上海住康悌路康益里,后迁法租界马浪路和友人同住,直至次年一月离沪赴法。
  • 1月为纪念被军阀政府杀害的工人领袖黄爱、庞人铨,撰写《黄、庞死后的第四年》。
  • 1月至3月在《时事新报·学灯》、《洪水》等报刊上撰文,就“国家消亡”等问题批评郭沫若。
  • 4月《五一运动史》出版,这本小册子是目前所见的第一本单行出版的书。
  • 上半年曾和法国巴黎《新世纪》发行人、无政府主义者格拉佛通信。
  • 11月译完克鲁泡特金的《面包略取》。
  • 本年,向友人卫惠林学习日语。读斯捷普尼雅克的《地下的俄罗斯》日译本。
  • 本年,发表各种政论文二十余篇。
1927 1927年(民国十六年),24岁·上海——巴黎——沙多·吉里·
  • 1月15日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九人。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
  • 赴巴黎沿途写《海行杂记》三十八则。
  • 2月18日抵达马赛。19日抵巴黎,住Blanville街五号旅馆,后又搬至Tournefrt街的旅馆。
  • 上午常到卢森堡公园散步,晚上去法国文化协会附设的夜校学习法文,不久,家里破产的消息传来,便停止了正式学习。
  • 3月为排遣寂寞心情,写下《灭亡》第一至第四章。
  • 4月与君毅、惠林合写的《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一书,由上海民钟社出版。该书在法国写成寄回上海印行,主要讨论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1930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以“煽惑军队”的罪名查禁。
  • 5月用文言补译李石曾译《狱中与逃狱》(克鲁泡特金著)由广州革新书局出版。该书共52页,后12页原译稿遗失,书局请巴金补译。
  • 5月参加救援凡宰地、萨珂的活动,给狱中的凡宰地写信。凡、萨是流亡美国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被美国当局诬陷犯抢劫、杀人罪判死刑。这件事当时成为轰动欧美的大事件,法朗士、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都参加救援,形成国际性援救活动。
  • 7月上旬收到凡宰地的回信和一包书,11日给凡写第二封信,并在此后几天内,激动地写下《灭亡》第十一章“立誓献身的一瞬间”。
  • 夏初因健康恶化迁至巴黎以东约一百公里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又译作蒂埃里堡)休养,住在拉封丹中学,并学法文,同时根据英文本(参照内山贤次的日译本)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在翻译过程中,阅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斯宾诺莎、叔本华等人的著作和《圣经》等。这时,还系统地研究法国大革命,阅读了大量史料和著作,如《吉隆特的党史》(拉马丁著)、《法国革命》(L马德楞著)、《四个法国妇人》(道布生著)、《大革命史》(J米席勒著)、《1789?804年的法国革命》(W布洛斯著)等。对民众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对马拉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亦极推崇。
  • 开始撰写俄国民粹派女革命者苏菲亚、妃格念尔等的传记,后来编成《俄罗斯十女杰》一书。
  • 这期间获悉一些关于国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就国内政局在《平等》月刊(美国旧金山华侨工人钟时主编的无政府主义刊物)上发表一些短论,批评国民党和其他反动政客,并宣布同赞成“清党”的无政府主义刊物《革命周报》(系李石曾出资创办)断绝关系。
  • 8月上旬在沙多椉锸盏椒苍椎?月23日写的回信。24日,下午从报纸上得知凡宰地、萨珂两人已于22日午夜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查理斯顿监狱中被电椅烧死,整天激动地写信寄往各处,探诉美国政府。此后几天内,连续写下《灭亡》中的若干片断。
  • 11月8日,译完凡宰地的自传。
  • 译作《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 本年,还发表各种政论文章20余篇。
1928 1928年(民国十七年),25岁·沙多·吉里——巴黎——马赛——上海·
  • 1月翻译高德曼的《易卜生的四大社会剧》和《斯特林堡的三本妇女问题剧》。
  • 2月5日收到美国伦敦《自由》杂志主编T.H.Keel寄来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英译本(康·嘉尔纳特夫人译)。
  • 参与编译的《克鲁泡特金学说概要》(柏克曼等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 3月参与翻译的《苏俄革命惨史》(柏克曼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 4月参与翻译的《革命之路》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 译完克鲁泡特金《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上册,同年九月以《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为题出版。
  • 5月由于《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中涉及与国民党合作问题,“四·一二”政变后受到一部分无政府主义者的误解和攻击,因而写《答诬我者书》作自我辩护。
  • 夏收到大哥来信,更深切地意识到自己与大哥在思想上的严重分歧,决定完成《灭亡》,使大哥更了解自己要走的路。
  • 8月经过半个月时间,于月初整理和补写完《灭亡》全书二十一章,并抄写在五大本硬纸面练习簿上。将书稿寄给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周索非,打算自费印刷。在该书稿上第一次署笔名巴金。寄出书稿后从沙多——吉里回到巴黎。
  • 9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 9月翻译托洛茨基的论文《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寄回上海,载于10月18日《东方杂志》第25卷第19号。由于该文发表较《灭亡》早将近三个月,因而,是以马金的署名最早披露于报刊的一篇文章。
  • 10月17日办理回国手续。18日到马赛,因海员工人罢工,滞留十二天,住马赛海滨的美景旅馆,此期间读左拉的《卢贡一马加尔家族》。30日乘船离马赛回国。在船上产生创作描写自己家庭生活的小说的想法,并拟题《春梦》。
  • 本年,在巴黎翻译廖亢夫的剧本《前夜》(即《夜未央》),译稿在寄回上海的邮途中丢失。
  • 在法国期间,常用世界语与朋友通信。
  • 在法国期间,曾与高德曼和柏克曼见面。柏克曼是流亡西欧后加入美国籍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
  • 12月月初回到上海。应友人索非之邀,在鸿兴坊七十五号上海世界语学会住半个月。
  • 12月译作《一个卖鱼者的生涯》(凡宰地自传)出版。
  • 本年,写研究俄国社会运动及革命人物的一些文章,1935年整理后收入《俄国社会运动史话》一书。
  • 本年,还发表论文、译文二十余篇。
1929 1929年(民国十八年),26岁·上海·
  • 1月从鸿兴坊搬至闸北宝山路宝光里十四号,与索非同住一楼。直至1932年1月下旬离开,共住三年。在这里创作了《家》、《雾》、《新生》(第一稿),翻译了《秋天里的春天》等作品。
  • 1月中篇小说《灭亡》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至四月载完,在文坛引起反响。决定发表《灭亡》的是当时《小说月报》的编者叶圣陶。《灭亡》的发表使巴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 1月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号数为317),并任上海世界语函授学校教员,后当选为上海世界语学会执行委员(理事),直至1932年初才离开世界语运动。先后据世界语翻译过许多文章和作品,比较重要的有剧本《过客之花》(意大利亚米契斯著)、《丹东之死》(苏联阿·托尔斯泰著)、《骷髅的跳舞》(日本秋田雨雀著),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匈牙利尤利·巴基著)等。
  • 1月译著《断头台上》出版。
  • 1月开始参加无政府主义者创办的自由书店的编辑工作,以“马拉”之名编辑五期《自由月刊》。自由书店主要出版克鲁泡特金的著作。因书店负责人朱永邦与巴金等意见不合,加之朱赌博造成经济亏空,书店于次年停办。
  • 4月在本月出版的《自由月刊》一卷四期发表文章,就托尔斯泰的评价问题批评钱杏屯。
  • 5月译著《蒲鲁东底人生哲学》(克鲁泡特金著)出版。本月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下册。
  • 春夏之际,在宝光里索非家结识翻译家马宗融,九月下旬见到其未婚妻罗世弥(罗淑)。
  • 6月14日写《克氏〈人生哲学〉之解说》,系统论述克鲁泡特金的道德观。
  • 7月大哥尧枚从成都来上海,住一月左右,闲谈中,巴金提到写《春梦》的想法,得到大哥支持。三哥尧林是时在北平燕京大学念书。
  • 7月译作《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下篇)出版。
  • 8月译作《地底下的俄罗斯》(斯捷普尼雅克著)出版。
  • 10月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单行本由微明学社编、开明书店出版。此书1934年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发卖。
  • 年底,创作第一个短篇小说《房东太太》。
  • 本年,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托索非请丰子恺题写书名。
  • 本年,还发表各种译作、文章四十余篇。其中《〈工女马德兰〉之考察》、《〈党人魂〉及〈火榴〉之考察》、《〈黑暗之势力〉之考察》等文,是他最早的文艺评论文章。
1930 1930年(民国十九年),27岁·上海——杭州——泉州——上海·[5]
  • 1月根据世界语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话剧《过客之花》,重译《夜未央》(廖亢夫著)。
  • 2月参考《世界语史》及其它材料写成的《世界语创作文坛概况》,连载于《绿光》第7卷1月号至3月号。
  • 3月29日代表上海世界语学会接待来访的日本世界语者长崎。30日出席上海世界语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
  • 译作《骷髅的跳舞》(秋田雨雀著)出版。
  • 春写作《死去的太阳》(原名《新生》),寄《小说月报》,被退回。
  • 4月2日(农历3月4日)大哥尧枚从成都来信,十分赞成他写“以我家人物为主人翁”的小说《春梦》。
  • 4月,《俄罗斯十女杰》出版。译作《一个革命者的回忆》(即《克鲁泡特金自传》)出版。重译本《前夜》(即《夜未央》)出版。
  • 7月据柏克曼的《安那其主义ABC》编写的理论著作《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托名美国三藩市平社出版。译作《丹东之死》出版。同月修改《死去的太阳》。本月的一天,突然半夜中醒来,写成短篇小说《洛伯尔先生》。
  • 7月据有关材料写成的《世界语文学论》连载于《绿光》第7卷第7月号至10月号。
  • 夏与友人到杭州游西湖,并商量无政府主义宣传工作。参加者有卫惠林、卢剑波、郑佩刚等十余人。会后决定由巴金、卫惠林编辑《时代前》杂志(共出六期五册)。
  • 8月—9月乘船由上海到福建泉州。途中在鼓浪屿厦门酒店住三天,与作家、世界语学者王鲁彦结识。在泉州(晋江)住黎明高级中学。黎明高级中学是当时福建的无政府主义者的一个重要的活动据点,创办于1928年秋,共办了五年左右。巴金的一些朋友如吴克刚、卫惠林、陈范予等均在这所学校里教过书。这次旅行,和林憾庐、丽尼(郭安仁)等结识。在学校住学生宿舍,有时到办公室帮忙处理校务。还在陈范予的指点下学习生物知识。在泉州还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了爱罗先珂的童话集《幸福的船》。
  • 本年,大哥李尧枚到上海,住一个月,兄弟之间的友爱仍如旧,但思想差异却更为显著。
  • 本年,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世界语杂志《绿光》。
  • 本年,创作短篇小说12篇。
1931 1931年(民国二十年),28岁·上海—杭州—上海—苏州—上海—无锡—上海—浙江长兴—上海·
  • 1月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出版,此书一九三五年三月被国民党当局以“鼓吹革命”的罪名查禁。
  • 年初,到杭州,曾和友人一起游西湖。
  • 春开始为《时报》写连载小说。初拟名《春梦》,写好“小引”(即“总序”)后决定改名为《激流》(后易名为《家》),写三四章送报馆一次。同时还写作《新生》(第一稿)、《雾》。
  • 4月13日下午出席上海世界语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
  • 18日《时报》开始连载长篇小说《激流》,同一天大哥尧枚在成都服毒自杀,19日接到电报。
  • 4月译作《草原故事》(高尔基著)由上海马来亚书店出版。
  • 5月中旬与毛一波等友人游苏州。
  • 6月大哥遗书寄到。本月到杭州一次。
  • 8月中篇小说《新生》(第一稿)结稿。第一短篇小说集《复仇》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 9月游无锡。
  • 10月中篇小说《雾》开始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十二月登完。
  • 初冬应在浙江长兴煤矿任科长的朋友李少陵邀请,乘车到煤矿作客,住一周左右,并冒险下井观看,体验生活,为后来创作中篇小说《雪》积累了素材。
  • 年底,《激流》结稿。译完世界语的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匈牙利巴基著)。开始创作中篇小说《雨》,至翌年5月完成。
  • 本年,与复旦大学学生章靳以结识,日后成为编辑工作的最好合作者和关系密切的朋友。
1932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29岁·上海-南京-上海-泉州-上海-青岛-北平-天津-上海·
  • 1月和缪崇群相识,结下友谊。中篇小说《雨》开始在南京《文艺月刊》上连载,至六月载完。
  • 约24、25日,应在南京的友人陈范予的邀请,由上海去南京。是时,友人吴克刚已从河南到南京,卫惠林在南京研究院工作。此次去宁,主要是友人相聚。
  • 赴南京之前,开始构思中篇小说《海的梦》,并写三页。
  • 28日乘车由南京回上海,行至丹阳,因“一·二八”事变再返南京。日军炮轰闸北,商务印书馆焚于战火,《新生》原稿连同刊载该稿的《小说月报》均化为灰烬。
  • 2月3日乘“武昌号”轮离南京回上海,4日出南京港,5日到达上海外滩。住陕西南路步高里五十二号友人家约一个月。
  • 2月上旬在《中国著作者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上签名,在该宣言上签名的还有丁玲、戈公振、陈望道等一百二十九人。
  • 3月2日闸北落入日本侵略军手中。几天手,执通行证到闸北家中取书籍、用具,愤慨地目睹日军暴行。住法租界环龙路花园别墅舅父家的二楼,直至次年春天。
  • 月底,《海底梦》结稿,同年5月至7月在《现代》杂志上连载。
  • 4月和友人第二次到福建旅行。在船上写《雨》第五章前半部分。途中游鼓浪屿。到泉州住平民中学友人家中,写《雨》第五章后半部分。在泉州住三周,曾访问盛产荔枝和龙眼的延陵乡和青蒙乡,还在友人沈一叶陪同下,访问一位被封建婚姻制度逼迫发疯的姑娘。
  • 5月回上海,一周内创作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23日起在《时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雾》出版。第二个短篇小说集《光明》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 6月中篇小说《砂丁》结稿。
  • 7月以“我要来试验我底精力究竟是否会被那帝国主义的爆炸弹所克服”的决心,两个星期内把在“一·二八”中被烧掉的《新生》重新写出,增加约一万字。《砂丁》开始在《申报月刊》上发表。
  • 8月《海的梦》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 夏到青岛。在山东大学国文系任教的沈从文家住一个星期,在这里创作了短篇小说《爱》。
  • 9月到北平,曾住缪崇群家。回上海途中,去天津看望在南开中学任教的三哥尧林。
  • 9月,开明书局出版《新生》,中篇小说《砂丁》在《申报月刊》发表,一九三三年一月由开明书局出版。
  • 10月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和译作《秋天里的春天》出版。
  • 本月,开始整理一九二七年赴法途中写的日记,结集为第六本散文集《海行》,12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 12月9日,应《读书》杂志约,写《我的写作生活》一文,回顾自己1927年以来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状况。1935年10月改作,题为《写作生活的回顾》。
  • 本年,和何其芳初识。
1933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30岁·上海-台州-上海-杭州-南京-上海-广州-泉州-上海-普陀-上海-天津-北平·
  • 1月年初随生物学家朱洗去台州,住朱洗家四、五天。
  • 1月初,开始创作中篇小说《萌芽》,随即在《大中国周报》上连载。
  • 1月《砂丁》、《雨》出版。
  • 2月短篇小说集《电椅》出版。《新生》(第二稿)开始在《东方杂志》发表,至六月登完。
  • 春三哥尧林从天津来沪看望。兄弟俩同去杭州。然后送尧林到南京浦口乘车回津。
  • 4月短篇小说集《抹布》出版。
  • 5月《家》由开明书店出版。中篇小说《萌芽》结稿。本月,和友人一同乘“济南”号轮南下旅行,到厦门后曾去泉州住一周左右,在黎明高中和陆蠡相识,这是第三次到泉州。再乘“太原号”轮经香港至广州。
  • 6月—7月在广州。这期间曾到广东一个乡村学校住了五天。开始写《旅途随笔》中的一些散文,10日到18日陆续写出《机器的诗》、《朋友》、《捐税的故事》、《鸟的天堂》等。
  • 7月离开广州回上海。返沪后又与朱洗偕游普陀一周,经舟山回上海。
  • 8月月初,出席傅东华举办的庆祝《文学》创刊的宴会。在席上,第一次同鲁迅、茅盾见面。
  • 16日,与鲁迅、胡愈之、茅盾等一百零五人联合发表《中国著作家欢迎巴比塞代表团启事》,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四省,拥护九月初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反战会议。
  • 8月《萌芽》由现代书局出版。随即被国民党当局查禁。改名为《雪》载于1934年1月出版的《文学》月刊,旋被检查机关抽去;同年八月将书中人物姓名改换,易书名为《煤》,但仍不准印行。1935年9月又改题为《雪》,自费印刷,托名为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秘密发行,直到1936年11月方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公开出版。
  • 9月去天津、北平,在北平住沈从文家。《新生》出版。
  • 初冬应燕京大学心理学讲师夏斧心邀请,到燕京大学住了一个时期。
  • 12月4日,在北平图书馆和日本无政府主义者石川三四郎相遇。本月,曾在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家住三周时间。
  • 12月中篇小说《电》结稿。
  • 12月和靳以、郑振铎创办《文学季刊》,任编委。
  • 12月经靳以介绍,和曹禺相识,不久看到《雷雨》原稿,推荐在《文学季刊》1卷3期(1934年7月1日)上发表。
  • 本年,与黎烈文相识,1936年后半年相熟到无话不谈。
1934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31岁·北平——上海——日本横滨·
  • 1月年初回上海。
  • 1月国民党正式实行图书检查,《文学》2卷1号早在1933年底即被检查,抽去巴金的《电》,以及欧阳山、夏征农等的短篇小说,同期《新年试笔》中巴金的名字被勒令改署为比金。
  • 约三月到北平,先住沈从文家,后应章靳以之邀,搬至《文学季刊》编辑部(三座门大街十四号),在编辑部和李健吾、曹葆华、蹇先艾、卞之琳、曹禺、肖乾等常常见面。
  • 4月《电》改名为《龙眼花开的时候一九二五年南国的春天》,署名欧阳镜蓉,在《文学季刊》上开始连载。次年三月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改题《电》,为《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
  • 7月从北京回上海。
  • 8月散文集《旅途随笔》和短篇小说集《将军》出版。
  • 这期间经友人吴郎西、伍禅等相劝,决定前往日本,想进一步学好日语。
  • 10月6日晚上,《文学》社友人在南京饭店设宴为巴金饯行,鲁迅亦参加。
  • 10月《水星》在北平创刊,和卞之琳任主编,具体编务由卞之琳负责。该刊只发表创作,不发表论文和译作。
  • 10月短篇小说集《沉默》出版。
  • 11月《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利娜》始连载于《水星》。
  • 21日,乘“浅间丸”轮前往日本,24日到横滨,经友人吴朗西、张晓天介绍,住横滨牧町小山上一个高等商业学校教汉语的副教授武田博家,化名黎德瑞。武田博是个信佛教的人,巴金据此创作了短篇小说《神》、《鬼》。
  • 本年,鲁迅、茅盾应伊罗生之托,编选现代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草鞋脚》,选入巴金的《将军》,在鲁迅、茅盾商定,由茅盾执笔写的作者简介中说:“《将军》作者巴金是一个安那其主义者,可是近来他的作品渐少安那其主义的色彩,而走向realism了。”
1935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2岁·横滨——东京——叶山——横滨——上海——北平——天津——上海·
  • 2月由横滨到东京,住神田路中华青年会宿舍,白天学日语。这期间观看留日学生排练曹禺的话剧《雷雨》。
  • 3月中篇小说《电》、散文集《点滴》出版。
  • 春赴叶山看望作家梁宗岱、沉樱夫妇。
  • 4月5日夜,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被带往警察所关押至翌日。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一日记》,未能发表,后据此改为短篇小说《人》。
  • 月底,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观看中国旅日青年正式演出和话剧《雷雨》,观后写了谈该剧及其演出的书信和文章。到东京郊外千寿村看望石川三四郎。
  • 5月吴朗西、伍禅、丽尼等人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巴金的名义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
  • 8月由东京到横滨,乘“加拿大皇后”轮归国。回上海后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 9月9日,和吴朗西一起同黄源商量出版《译文丛书》事务。15日出席黄源在南京饭店举办的宴会,同席有鲁迅、许广平、茅盾、胡风、黎烈文、吴朗西、傅东华等人。席上向鲁迅约稿。
  • 下旬,将《俄国社会运动史话》、《狱中记》托黄源转赠给鲁迅。
  • 10月收到鲁迅的《故事新编》稿,编入《文学丛刊》第一集。
  • 11月去北平住三周,帮靳以办理《文学季刊》停刊工作。30日离北平,在天津下车看望三哥尧林,住两天。
  • 11月短篇小说集《神·鬼·人》出版。
  • 12月4日,回上海,住狄思威路麦加里友人索非家中。
  • 12月重新修改《海的梦》,增加《给一个女孩的童话》,次年1月出版。
1936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33岁·上海·
  • 2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一集)出版。
  • 3月短篇小说集《沉落》、散文集《生之忏悔》由商务印刷书馆出版。
  • 春光乾自天津赴上海,筹办《大公报》沪版。初抵上海时,由巴金介绍,与鲁迅会晤。
  • 4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 由开明书店出版。《爱情三部曲》(及《雾》《雨》《电》) 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 26日,赠鲁迅《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一集、第二集两册。
  • 5月译作《门槛》(屠格涅夫等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6月与靳以一起创办《文季月刊》。是时上海福州路436号三楼为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址,北四川路良友图书公司为《文季月刊》编辑室,每日往返两地,主持编辑事务。
  • 15日,和鲁迅、曹禺、靳以、黎烈文等七十七人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在《作家》、《译文》、《文季月刊》、《文学丛报》、《现实文学》等刊同时发表)。该宣言由巴金和黎烈文分头起草,由黎烈文在鲁迅家中合并成一份。
  • 6月,开始创作《春》。
  • 7月1日,蔡元培、孙科、柳亚子、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等一百四十人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学的意见》,巴金也签了名。
  • 8月散文集《忆》、译作《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斯捷普尼雅克著,即为《地底下的俄罗斯》改版本)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9月《大公报》举行全国性征文,巴金和杨振声、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靳以、李健吾、林徽音、沈从文、凌淑华等十位作家应邀为裁判委员。
  • 15日,发表《答徐懋庸并谈西班牙的联合战线》。
  • 10月1日,和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二十一人签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主张全国文学界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救国。
  • 19日,鲁迅逝世。20日到鲁迅家参加治丧事务。21日守灵,22日参加葬礼,为抬棺者之一。
  • 12月20日由赵家璧编辑的《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出版,内收巴金所选短篇小说三篇:肖红的《手》、芦焚的《迷茫》、丁玲的《团聚》。
  • 12月《文季月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 短篇小说集《发的故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冬搬至拉都路敦和里21号,为去广西的马宗融、罗世弥夫妇看家。继续写《春》。
  • 收到杭州一位姓王的陌生姑娘请求援助的长信,约王鲁彦、靳以同往杭州。这位姑娘是巴金作品的读者,因失恋带发修行,陷入虎口,巴金冒充“舅父”,帮助她脱离了危难。
  • 年底,在王鲁彦家初识冯雪峰,留下鲠直、真诚、善良的印象。
  • 本年,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肖珊)结识。陈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
  • 本年,增订《支加哥的惨剧》并易名《自由血》出版。
  • 是年下半年或次年上半年,日本横滨的武田博来上海,在文化生活出版社以“黎德瑞”之名相见。
1937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34岁·上海——杭州——上海·
  • 1月重新校改廖亢夫的《夜未央》,次月出版。
  • 3月和靳以编辑《文丛》月刊(自二卷起改为半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
  • 童话集《长生塔》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4月在《中流》、《大公报》等报刊上撰文就“眼泪文学”和翻译等问题与朱光潜论争。
  • 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8月3日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8日,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13日淞沪抗战爆发,文化生活出版社业务停止,工作人员继续撤走。22日,由《文学》、《译文》、《中流》、《作家》四家刊物联合出版的《呐喊》周刊(第三期改名为《烽火》)在上海出版。茅盾、靳以为编辑,巴金为发行人,不久因茅盾离开上海由巴金编辑。
  • 24日,《救亡日报》创刊,编委名单中列入巴金。
  • 10月,译著《西班牙的斗争》(洛克尔著),托名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
  • 10月19日,《鲁迅先生纪念集》出版,携十册赶送到当天举行的上海文艺界“鲁迅先生周年纪念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郭沫若、胡愈之、王统照、汪馥泉等,大会决定组织“文艺界救亡协会”,巴金和郭沫若、陈望道、汪馥泉、欧阳予倩等十一人被选入临时执行委员会。
  • 21日,《烽火》出至12期,被上海租界当局禁止,被迫停刊(后迁广州继续出版)。
  • 23日,文艺界救亡协会举行第一次临时执委会,决定由巴金起草对前方将士慰劳书。
  • 译作《西班牙的斗争》(洛克尔著),托名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
  • 11月杂文集《控诉》由烽火社出版。
1938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5岁·上海-广州-上海-香港-广州-汉口-广州-梧州-柳州-桂林·
  • 年初住霞飞路霞飞坊五十九号三楼一个朋友家里,写《春》后半部。
  • 1月译作《告青年》(克鲁泡特金著)由平明书店出版。
  • 2月译作《叛逆者之歌》(普希金等著)由平明书店出版。写完《春》。
  • 3月长篇小说《春》由开明书店出版。同月与靳以一起经香港到广州。
  • 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选出理事四十五人。巴金不在汉口,但仍被选为理事,并被推为桂林分会筹备员之一。
  • 3月月初在广州得知友人罗淑于二月底在成都去世的消息,四月写纪念文章,六月编成罗淑的短篇小说集《生人妻》,并作《后记》。
  • 5月1日,经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编辑者巴金,发行人茅盾。
  • 5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火》第一部。
  • 6月23日夜离开广州回上海。
  • 7月月初到沪,住约两个星期,修改《爱情三部曲》。16日乘“太古号”轮赴广州。
  • 月末,肖珊高中毕业后也来到广州。
  • 8月住广州惠新东街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负责出版事务。
  • 这期间茅盾常从香港来广州,住爱群旅社,巴金前往看望多次,商量《烽火》等事宜。
  • 自本月起,至次年春,先后编选、编译多种关于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画册、书籍,如《西班牙的血》、《西班牙的黎明》和《战士杜鲁底》、《一个国际志愿兵的日记》等。
  • 8月在香港为田涛编小说集《荒》并作《后记》。
  • 9月月初到汉口。10日左右出席《自由中国》社同人举行的招待会,月底返广州。
  • 9月散文集《梦与醉》由开明书店出版。
  • 10月11日,《烽火》出至二十期,在日军炮火轰炸下,难以保证正常出版,被迫停刊。
  • 20日,日军飞机轰炸广州,在广州陷落前夕,与肖珊一起乘木船离广州,26日到达梧州,和林憾庐等《宇宙风》杂志社同人相遇,是时林为《宇宙风》主编。在梧州住五日,即和林憾庐、肖珊等十人乘船到不龙转往柳州,住三日,改乘汽车前往桂林。
  • 11月10日左右到桂林,寄住漓江东岸福隆街林憾庐处。在桂林与艾芜、丽尼等人相遇。应邀到广西大学讲演。
  • 28日,广西临时参议会议长李任仁等招等来桂文化界著名人士,巴金和鹿地亘夫妇、胡愈之、陶行知等出席。
  • 30日,从广州、汉口等地撤退到桂林的几十名文艺工作者,汇聚于倚虹楼开座谈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巴金、夏衍等人被推选为分会理事。
  • 12月29日,桂林受到日寇第四次大轰炸,市区大火延至深夜。轰炸时,到月牙山七星岩避难。
1939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6岁·桂林——金华、温州——上海·
  • 3月散文集《旅途通讯》由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3月—4月同肖珊离开桂林返上海,经金华、温州返沪后,住霞飞路霞飞坊,在巨籁达路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部工作。

  • 编艾芜的短篇小说集《逃荒》,并作《后记》。
  • 5月编毕奂午的短篇小说集《雨夕》,并作《后记》。修改校订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
  • 6月编选罗淑短篇小说集《地上的一角》,并作《后记》。
  • 夏肖珊赴昆明上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学习。
  • 7月有关抗战的杂文集《感想》由烽火社出版。
  • 8月编屈曲夫的短篇小说集《三月天》,并作《后记》。
  • 8月三哥尧林由天津来上海养病。
  • 10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秋》。并翻译赫尔岑回忆录片断。
  • 10月散文集《黑土》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0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7岁·上海——昆明——重庆——江安——重庆·
  • 3月改译克鲁泡特金的《面包略取》,易名为《面包与自由》,8月由平明书店出版。
  • 5月《秋》结稿,未在报刊发表,边写边发排,7月由开明书店出书。
  • 6月修改克鲁泡金的《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易名为《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941年6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7月月初,乘“怡生”轮离开上海去海防,三哥、陆蠡到码头送行。中途因风在福州湾停留一天。到海防后往河内,乘滇越路火车经老街、河口抵昆明,与肖珊见面。由开明书店昆明分社负责人卢芷芬安排,寄住在武成路开明书店的一所栈房里。
  • 8月译作《一个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短篇小说集《利娜》均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9月,重译凡宰地自传《我的生活的故事》(即《一个卖鱼者的生涯》)均由为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9月《火》第一部结稿。
  • 9月—11月吴天将《家》改编为五幕话剧。该剧于次年二月由上海剧艺社在上海辣斐剧场首次演出。
  • 10月开始译屠格涅夫的《处女地》。
  • 下旬乘飞机前往重庆,在重庆住沙坪坝友人吴朗西夫妇办的互生书店里。
  • 12月7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举行的欢迎来渝作家茶会,出席的还有茅盾、冰心、老舍、郭沫若、田汉、艾青等七十余人,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茶会,这是巴金首次见到周恩来。
  • 中旬,由重庆至江安和曹禺见面,是时曹禺在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在江安住一周左右。16日为曹禺的剧本《蜕变》写后记。
  • 12月《火》第一部出版。
  • 月底回重庆。
1941 1941年(民国三十年),38岁·重庆——成都——重庆——昆明——桂林·
  • 1月月初回成都住五十天,扫罗淑墓。
  • 1月,五叔死。重回故乡的感触促使巴金后来创作了《憩园》,书中杨老三即以五叔为原型而创造的。
  • 2月下旬回到重庆,仍住沙坪坝互生书店内,同友人田一文等住一起。从田一文那儿了解前线情况,特别是战地文工团的工作,据此构思《火》第二部。
  • 4月编罗淑小说、散文集《鱼儿坳》,并作《后记》。
  • 29日,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火》第二部。
  • 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举办的欢迎周恩来大会,听周讲话,并握手致意。
  • 5月23日《火》第二部结稿。次年一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 6月友人陈范予死,17日撰文悼念。
  • 6月杂文集《无题》由烽火社出版。
  • 7月从重庆到昆明,与肖珊见面,住肖珊和同学所租房子的三楼。
  • 8月编《龙·虎·狗》集,寄给留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陆蠡。
  • 9月8日和肖珊、友人王文涛一起由昆明到桂林,建立文化生活出版社桂林办事处。住桂林东江路福隆街,与王鲁彦相邻。
  • 月底,肖珊返回昆明上课。
  • 12月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举行第二届年会,出席者五十余人,巴金等十五人当选为分会理事。
  • 12日,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三届一次理事会。
  • 15日,桂林汉民中学在本校图书馆举办“文艺写作展览”,有巴金手书的文稿展出。
1942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9岁·桂林——贵阳——重庆——成都——重庆——桂林·
  • 1月散文集《龙·虎·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在重庆、上海同时出版。《火》第二部出版。
  • 1月王西彦主编的大型文艺刊物《文艺杂志》在桂林创刊,巴金在此刊上发表不少作品。
  • 1月—2月写《还魂草》和《废园外》。
  • 3月从桂林途经河地到贵阳。开始翻译王尔德的童话。
  • 在贵阳逗留六天,月底返渝。
  • 4月由重庆至成都。
  • 4月短篇小说集《还魂草》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4月“五四”时期在成都一起办刊物的朋友施居甫病死,撰文纪念。
  • 6月散文集《废园外》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 7月由成都至重庆,住民国路三号三楼。
  • 夏曹禺将改编剧本《家》送来过目。
  • 10月14日由重庆至桂林,仍住东江路福隆街与林憾庐相邻。
  • 12月3日,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召开第四届会员大会上再次当选为理事。
1943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40岁·桂林·
  • 2月林憾庐因肺炎在桂林去世,参加葬礼。
  • 3月译完屠格涅夫《父与子》,同年7月出版。
  • 4月月初,始创作长篇小说《火》第三部,至九月结稿。
  • 4月散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7月,译文集《父与子》(屠格涅夫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9月译完德国作家史托姆的短篇小说集《迟开的蔷薇》,11月出版。
  • 10月20日《广西日报》副刊《漓水》读书俱乐部联合“自学杂志社”召开座谈会,座谈茅盾《霜叶红于二月花》,巴金出席。
  • 11月译完屠格涅夫的《处女地》。 11月,译文集《迟开的蔷薇》(史托姆著),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年底至翌年初在《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上与赖诒恩神甫就中国人的道德和生活问题展开论争。写《一个中国人的疑问》、《什么是较好的世界质赖诒恩神甫》、《谈谈两个标准》等文。参加论争的还有其他人。
1944 1944年,41岁·桂林——贵阳——重庆·
  • 春在桂林遇美国归来的林语堂。靳以由福建回重庆途经桂林时在巴金处住数天。
  • 4月《火》第三部第三章以《田惠世》为题发表。
  • 5月月初,与肖珊从桂林出发至贵阳。8日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结婚。
  • 中旬,送肖珊到四川旅行。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
  • 下旬,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室,作矫正鼻中隔等手术,共住院十几天。据这段时间对医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后来创作了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 6月上旬出院。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十多天后住郊外花溪对外营业招待所。
  • 离开贵阳到达重庆,住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部,与冯雪峰邻近,经常来往。
  • 6月下旬译作《处女地》(屠格涅夫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7月《憩园》结稿。
  • 8月获知王鲁彦去世,作《写给彦兄》。
  • 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偕巴金至曾家岩“周公馆”拜访周恩来同志。
  • 10月《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初冬开始创作《寒夜》,不久辍止。
  • 12月月底,出席重庆文艺界座谈会,周恩来参加并讲话。
1945 1945年,42岁·重庆——上海——重庆·
  • 1月18日获知友人缪崇群于14日去世,急至北培墓前吊唁,4月作《纪念一个善良的友人》。
  • 2月和老舍、茅盾等三百人在重庆《新华日报》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
  • 5月4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曹家巷文化会堂举行的抗协成立七周年暨第一届文艺节纪念会,郭沫若、胡风、老舍、邵力子、王平陵等百余人到会。
  • 5月开始创作《第四病室》。译作《散文诗》(屠格涅夫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6月24日,郭沫若、老舍、叶圣陶、洪深、陈白尘、巴金等二十四人发起的沈雁冰五十寿辰庆祝会在重庆西南实业大厦举行。
  • 29日,柳州克复。
  • 7月27日,桂林克复。
  • 7月《火》第三部由开明书店出版。
  •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
  • 打电报到上海与三哥尧林联系。
  • 28日,毛泽东到重庆,初次见到毛泽东。
  • 抗战胜利初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委员会由老舍、夏衍、巴金等18人组成,任务是负责调查背叛祖国,投靠日伪的汉奸文人的罪行。
  • 10月10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文协”)。
  • 21日,文协在重庆张家花园会所举行会员联欢晚会,和郭沫若、胡风、叶圣陶、冯雪峰等人出席。周恩来应邀参加,宣讲毛泽东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介绍延安的文艺活动情况。
  • 初冬重新开始创作《寒夜》,写一部分。
  • 11月1日,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肖珊因怀孕留在重庆。
  • 在上海和生病的三哥尧林与索非同住霞飞路霞飞坊五十九号三楼。
  • 12月8日,和郭沫若、茅盾等十八人联名致电昆明各校师生,悼念因国民党特务和军队袭击捣毁学校而遇害的师生。
  • 三哥尧林病故,亲自安排入殓、安葬。三天后回重庆。
  • 16日,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在重庆宽二医院出生了。为纪念刚刚离去的三哥,巴金为孩子取名小林。
  • 17日,上海文艺界聚会,成立文协上海分会,巴金虽未出席,仍被选为分会理事。
  • 12月建国前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6 1946年,43岁·重庆——上海·
  • 1月20日,和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信中呼吁废止文化政策,确立民主的文化建设政策。
  • 1月中篇小说《第四病室》由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
  • 4月10日,散文集《旅途杂记》出版。
  • 月底,肖珊和女儿返上海。
  • 4月和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
  • 5月5日,出席全国文协在张家花园召开的庆祝文艺节大会。11日,出席文联社发起的文艺座谈会。21日,离开重庆到上海。
  • 6月和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
  • 这期间负责文化生活出版社全部社务,并开始编辑《文学丛刊》第八、九、十集。
  • 7月16日,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 8月《寒夜》开始在“文协”上海分会的刊物《文艺复兴》上连载,在这之前曾在《环球》画报上刊载一些章节。
  • 12月31日,长篇小说《寒夜》结稿。这是建国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次年三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7 1947年,44岁·上海——台湾——上海·
  • 3月《寒夜》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 6月为亡友鲁彦编辑《鲁彦短篇小说集》,并作《后记》。
  • 7月19日,和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胡风等十三人致电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控诉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罪行。
  • 下旬,到台湾旅行,住台北黎烈文家。
  • 8月从台北到基隆,乘船回上海。
  • 8月散文集《怀念》由开明书店出版。
  • 9月编辑自选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风书店出版。
  • 11月参加编辑“文协”主办的《中国作家》杂志。
1948 1948年,45岁·上海·
  • 3月译作《快乐王子集》(英国王尔德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4月开始翻译妃格念尔的回忆录。
  • 5月31日写信给法国学者明兴礼,谈及自己所接受的西欧政治思想和文学的影响。
  • 6月译作《笑》(奈米洛夫等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7月为亡友缪崇群编辑出版散文集《碑下随笔》,并作《后记》。
  • 8月改订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二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9月译完妃格念尔的回忆录中的第二卷《狱中二十年》,次年2月出版。继续翻译第一卷,但未能出版。
  • 9月散文集《静夜的悲剧》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9 1949年,46岁·上海——北京——上海——北京——上海·
  • 3月开始译鲁多夫·洛克尔的《六人》,10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4月上旬参加马宗融公葬仪式。
  • 5月25日,上海解放。下午与黄裳到文化生活出版社察看,然后走到南京路上看解放军入城。
  • 夏文化生活出版社协商增加董监事人数,提名巴金、朱洗、吴朗西、毕修勺、章靳以为常务董事,朱洗为董事长,康嗣群为总经理,巴金为总编辑。
  • 6月从上海到北平。
  • 7月2日,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写《我是来学习的》。19日大会闭幕,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 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当选为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 8月初回上海。
  • 9月1日起将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务交康嗣群。
  • 9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体会议。
  • 10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 11月译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蒲宁与巴布林》,12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2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契诃夫》,次年1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1950 1950年,47岁·上海——北京——苏联、波兰——北京——上海·[6]
  • 1月4日,出席在上海锦江饭店召开的讨论柳青《种谷记》的座谈会。
  • 2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4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3月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常务董事职。
  • 4月24日,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董事职。
  • 5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7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7月24日,在上海解放剧场参加上海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大会历时六天,29日闭幕,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
  • 28日,儿子小棠生。
  • 8月25日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职务。
  • 8月译完巴甫罗夫斯基的《回忆屠格涅夫》,同月出版。
  • 9月译高尔基短篇小说四篇,连同旧译稿一篇,新编为《草原集》,1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 10月30日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临行前,代表团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 10月译完迦尔洵的短篇小说集《红花》。11月由上海出版社出版。
  • 11月9日到达莫斯科,13日到达华沙,16日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开幕,22日闭幕。这期间访问了奥斯威辛和克拉科城。29日参加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从华沙到莫斯科,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西伯利亚等地。
  • 12月18日离开苏联的奥特波尔回国,21日返抵北京。
  • 24日出席北京各界庆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胜利,欢迎和大代表团返国大会,朱德、宋庆龄、李济琛、沈钧儒等出席。
  • 12月返回上海。
1951 1951年,48岁·上海——山东、江苏——上海·
  • 2月编选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3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编译《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将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的血》和《西班牙的苦难》二书合编改名为《西班牙的血》。均于3月出版。
  • 3月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当选为理事。
  • 3月译完迦尔洵的《一件意外的事》,6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 6月散文集《慰问信及其他》结集,7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7月《巴金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 25日参加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华东分团,任副团长。同行的还有靳以、方令孺等。在一个多月里,访问了济南、沂南、镇江、扬州、盐城、兴化等城镇,八月底结束。
  • 11月译完迦尔洵的《癞虾蟆和玫瑰花》,次年1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1952 1952年,49岁·上海——北京——朝鲜——北京——上海·
  • 1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2月在北京筹备全国文联组织的“朝鲜战地访问团”,任团长。该团有文学、艺术工作者十八人。自10日起开始进行入朝前学习。
  • 3月7日启程离京,15日到达安东,16日过鸭绿江,20日到达朝鲜前线,22日会见彭德怀司令员。25日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28日彭德怀看过文章后复信巴金,提出修改意见。31日到达平壤。
  • 4月1日和其他二十位作家联名发表控诉书,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4日受到金日成接见,并参加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举行的座谈会,然后去开城前线。
  • 10月1日在开城附近和志愿军一同过国庆节。
  • 10月从朝鲜回国。
1953 1953年,50岁·上海——北京——朝鲜——北京——上海·
  • 1月1日参加华东话剧工作者新年联欢。
  • 2月关于朝鲜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出版。
  • 3月24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通过茅盾、周扬、柯仲平、老舍、巴金等二十一人为全国文协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 3月—7月《新生》、《海的梦》、《雾·雨·电》、《家》、《憩园》、《旅途随笔》、《还魂草》以及《父与子》(新译本)陆续重新修订出版。
  • 上半年在上海写《英雄的故事》集中的短篇小说,9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8月再度入朝访问。
  • 15日,在沙里院市参加黄海道五万四千人的群众大会,纪念朝鲜解放八周年。
  • 9月2日,在开城。
  • 23日到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因在朝鲜未能出席,写了《衷心的祝贺》一文。
  • 10月1日,在开城前线前沿阵地和志愿军一起庆祝国庆。
  • 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同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组为中国作家协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主席。
  • 这期间,在朝鲜写成《保卫和平的人们》集中的散文、特写。
  • 11月6日,华东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巴金未能出席大会,当选为理事。
  • 12月离开朝鲜回国。26日,由巴金等十五人组成华东作协创作委员会,组织委员学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等。
1954 1954年,51岁·上海——北京——莫斯科——北京——华沙——北京——上海·
  • 1月14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第二次扩大会议,讨论1954年工作计划。
  • 6月译著《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修改本出版。
  • 7月13日到达莫斯科,应邀参加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14日参加契诃夫纪念馆的开幕典礼,法国小说家勃赖德尔、罗马尼亚诗人别纽克同车前去。与苏联作家费定第一次见面。15日上午到“新圣母修道院”公墓为契诃夫扫墓;晚,在工会大厦出席“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作《向安东·契诃夫学习》的发言。16日晚在莫斯科文化艺术剧院看《万尼亚舅舅》。17日下午,在高尔基公园露天剧院参加“纪念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晚会。18日在瓦赫坦坷夫剧院看《海鸥》。21日起前往雅尔达、罗士托夫城、大冈罗格、斯大林格勒等地访问参观。
  • 8月4日,离开莫斯科回国。
  • 9月4日,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四川代表)。15日至29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
  • 9月编选《巴金短篇小说选集》并写《自序》,次年3月出版。
  • 编选《巴金散文选》并写《前记》,次年5月出版。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出版。
1955 1955年,52岁·上海——北京——新德里——北京——上海——南京——上海·
  • 2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 3月11日,在全国各人民团体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上被推选为出席亚洲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郭沫若任团长。
  • 4月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5日,出席印度文化界举行的欢迎会,在会上致词。6日大会开幕,10日闭幕。
  • 4月经昆明回国。
  • 5月随笔集《谈契诃夫》出版。
  • 2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同月写书评《谈别有用心的〈洼地上的战役〉》。
  • 6—7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 8月1日,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的情况。
  • 10月9日,与孔罗荪等欢迎法国作家萨特和德·波伏瓦来上海访问,并在寓所接待。
  • 11月6日,参加上海市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八周年大会,为主席团成员。
  • 参加在南京举行的授军衔、授勋章的典礼。
  • 12月2日出席上海纪念《草叶集》出版一百周年和《堂·吉诃德》出版三百五十周年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永远属于人民的两部巨著》的报告。
  • 18日?4日,出席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56 1956年,53岁·上海-北京-柏林-上海-成都-上海-新德里-北京·
  • 1月5日,偕周立波从北京启程前往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9日抵达柏林,10日——14日开会,16日闭幕,当晚参加文化部部长贝歇尔举行的宴会。本月回国。
  • 2月本月7日至3月6日,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会议期间与茅盾、老舍、曹禺受毛泽东主席接见。周扬在会议报告中指出:“作家茅盾、老舍、巴金、曹禺、赵树理都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
  • 5月1日,参加上海市人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6日至20日参加作协上海分会二次会员大会,在会上作《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报告。
  • 5月,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身份在上海市视察工作。
  • 6月15日——30日,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 7月全国整风开始,写《“鸣”起来吧》、《“独立思考”》等杂文,均署名余一。
  • 8月编成散文集《大欢乐的日子》,次年3月出版。
  • 10月14日,参加鲁迅新墓迁葬仪式,和金仲华一起把复制的“民族魂”旗帜献盖在灵柩上。
  • 11月与文化界人士一道在龙华机场迎接中日友协理事长内山完造。
  • 12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10日,出席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并作有关创作的报告。在成都,见到青年时的朋友吴先忧,并到正通顺街的老家观看。下旬,去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23日开幕,28日闭幕。
1957 1957年,54岁·上海——北京——上海——北京——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上海·
  • 3月在北京参加作协创作规划会议。与赵丹、方纪等受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泽东主席说,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爱国的,是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又说,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写文章都是以理服人,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这些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 4月27日,会见《文汇报》记者,批评上海有关部门不重视话剧。
  • 5月16日,参加上海市委召开的第二次作家座谈会,在会上发言,对文艺界出版工作提出意见。
  • 5月开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 6月26日——七月26日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返沪前一天与冯雪峰长谈一次。
  • 7月1日,大型刊物《收获》创刊,巴金、靳以任主编。
  • 8月16日——九月3日,参加上海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大会以反右为中心。会上与周而复、柯灵、靳以、郭绍虞等人作联合发言,批判孙大雨等。
  • 9月16日——17日,在北京参加作协党组扩大会议最后一次会议,会上与靳以联合发言,批判冯雪峰、丁玲、艾青。
  • 11月3日,参加去苏联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活动的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受周总理接见。4日启程赴莫斯科,7日参加庆祝观礼。12日到列宁格勒访问。15日返莫斯科。20日到基辅。28日回国。
  • 12月7日,在上海作协举行的全体会员大会上,传达周恩来总理对下乡、下厂的作家所作的报告。29日下午,在上海作协举行的大会上,代表主席团宣布第一批深入生活的作家名字,并致贺词。
1958 1958年,55岁·上海——北京——苏联——上海——成都——上海·
  • 1月主持作协上海分会举行的会议并作报告,介绍1957年上海分会创作概况。
  • 2月1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为主席团成员。
  • 26日下午,主持上海作协召开的创作座谈会。
  • 这期间还同三十多位作家一道访问上海机床厂。
  • 3月《巴金文集》第一卷、第二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13日,写《法斯特的悲剧》,发表于《文艺报》第11期,引起指责和批评。5月19日给《文艺报》编辑部写信,表示接受批评。
  • 20日,参加上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社会主义自我改造促进大会,为主席团成员。
  • 4月《巴金文集》第三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5月《巴金文集》第四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8月5日去医院看望因公烧伤的邱财康同志,8日修改完成报告文学《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
  • 8月《巴金文集》第五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10月4日到苏联塔什干参加亚非作家会议。会议7日在纳沃伊剧场开幕,12日闭幕。住郊外杜尔明别墅。14日搬进城里住塔什干旅馆。15日乘飞机去撒马尔汗访问,并参加乌兹别克作家代表大会。16日到费尔刚纳,安集匹等地访问。18日回塔什干。19日乘飞机到莫斯科,下旬回国。
  • 17日,友人郑振铎因飞机失事遇难。返上海后撰文悼念。
  • 10月开始,《中国青年》、《文学知识》、《读书》等杂志开展对巴金建国前作品的批判和讨论。
  • 10月《巴金文集》第六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11月在成都观看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余演出队的演出。
  • 12月月底返回上海。
1959 1959年,56岁·上海——新安江——北京——上海·
  • 3月月底,到上海郊区公社参观。
  • 4月编完散文集《新声集》,9月出版。
  • 5月编完散文集《友谊集》,9月出版。
  • 6月去浙江新安江水库工地访问四天,肖珊同行。《巴金文集》第七卷、第八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25日,在北京与周扬等参加首都诗人座谈会。
  • 8月在上海。去郊区公社参观。
  • 9月与肖珊合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出版。
  • 10月《巴金文集》第十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11月7日靳以逝世,巴金为治丧委员会成员。同日参加上海各界人民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大会。
  • 10日,参加公祭靳以大会,致悼词。
1960 1960年,57岁·上海-昆明-个旧-上海-杭州-上海-北京-北戴河-上海-成都·
  • 2月13日,出席上海市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酒会。
  • 14日晚出席苏联驻上海领事馆举行的庆祝会。
  • 17日担任上海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是日,到机场迎接苏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当晚参加会见代表团的活动。
  • 25日,参加作协上海分会会员大会,致开幕词。
  • 3月中旬,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身份到昆明及锡城个旧视察访问。
  • 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
  • 5—6月去杭州,住金湖宾馆。此行主要准备在第三次文代会上的发言稿。
  • 7月下旬赴北京,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作题为《文学要走在时代的前头》的发言。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
  • 8月13日,第三次文代会闭幕。同期参加全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继续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会后曾游北戴河。
  • 8月返回上海。
  • 10月从上海到成都,由成都市市长李宗林安排在学道街省委招待所住了四个月。这期间修改《寒夜》等小说。
  • 在成都见到少年时期教自己学英语的香表哥(濮季云),不久濮因患肺结核病逝。
1961 1961年,58岁·成都-上海-东京-杭州-黄山-上海-广州、海南岛-上海·
  • 2月从成都回上海。
  • 4月任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18日启程,24日到达东京。27日大会开幕,30日闭幕。
  • 在日本约一个月时间,访问了东京、京都、镰仓、箱根等地。结识了中岛健藏、青野吉季、木下顺二等作家。回国前一天,在告别酒会上见到《骷髅的跳舞》的作者秋田雨雀。
  • 5月中旬回国。
  • 6月到杭州,住花港招待所,写访日的散文。
  • 7月20日创作短篇小说《团圆》。这篇小说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
  • 8月,到黄山。在这里编成短篇小说集《李大海》,12月出版。
  • 9月返回上海。25日参加上海各界纪念鲁迅诞生八十周年大会,作《鲁迅仍然和我们在一起》的讲话。
  • 10月《巴金文集》第十、十一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 11月《巴金文集》第十二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 12月《巴金文集》第十三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 年底去广州和海南岛海口市,游海瑞墓。
1962 1962年,59岁·上海——北京——上海·
  • 年初香港一出版社拟出《巴金选集》,复信表示同意,同时表示不要版税或稿费。
  • 偕肖珊及孩子到广州过春节。
  • 5月8日,上海第二次文代会召开,致开幕词《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几天后,在会上作《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的讲话。
  • 7月月底,率领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会期为两个星期。
  • 8月11日,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告别会,15日回到北京。
  • 8月《巴金文集》第十四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汇集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 12月24日,李人逝世。25日致唁电,26日列名于治丧委员会。
1963 1963年,60岁·上海——北京——越南——上海——东京——上海·
  • 4月去北京参加全国文联第三次扩大会议。
  • 6月10日,和李束为到越南访问,为期五个星期。
  • 6月访日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出版。
  • 7月初,从海防到达下龙湾,住五天,返回河内,又访问义安市、贤良江等地,在紧靠十七度线的永灵住了3天。15日左右回国。
  • 12月5日,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达东京访问,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藏原惟人曾接见。本月回国。
1964 1964年,61岁·上海——大寨——上海——北京·
  • 6月编选访越散文集《贤良桥畔》,9月出版。
  • 8月去大寨参观访问,回上海后写报告文学《大寨行》。
  • 12月21日,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65 1965年,62岁·北京——上海——越南——上海·
  • 1月继续在北京参加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4日闭幕。
  • 6月8日,以上海文联主席身份观看日本话剧团在上海举行的告别演出,并会见话剧团成员。10日到车站欢送日本话剧团。
  • 7月15日,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访越前与肖珊一起去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
  • 7月第二次访越。访问了奠边府、海防市等地,20日受胡志明主席接见。
  • 12月在上海参加周恩来总理为斯特朗八十岁生日举行的宴会。
1966 1966年,63岁·上海——北京——上海·
  • 6月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任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
  • 7月10日,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市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会上见到老舍,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同月在武汉、杭州,继续参加亚非作家会议,月底去杭州参加亚非作家“湖上大联欢”。
  • 8月1日,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上海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晚上出席盛大欢送会。2日下午,出席亚非作家常设局秘书长希普里耶·森纳亚克和夫人举行的招待会;晚,到机场欢送部分外宾。
  • 8月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被关在上海文联资料室的“牛棚”里。
  • 下旬感到大祸临头,将保存了四十几年的大哥尧枚的信件全部烧掉,共一百多封。包括1923——1931年之间的来信及大哥自杀前写的绝命书的抄本等。
  • 9月10日,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 这期间,肖珊也频遭批斗。
1967 1967年,64岁·上海·
  • 1月上海“一月革命”后,外地来沪的造反派增多,挨斗更频。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称为“小牛棚”。
  • 5五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 9月18日,被“红卫兵”带到复旦大学,关在学生宿舍六号楼近一个月。26日开批判会。
  • 10月“造反派”在上海作协旧址批斗前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被拉去陪斗。
  • 本年,上海市红代(筹)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1968 1968年,65岁·上海·
  • 1月下旬,批斗陈丕显、石西民时被带去陪斗。
  • 2月26日,《文汇报》发表长篇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
  • 6月18日——21日,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分别以《斗倒批臭文艺界反动“权威”巴金》和《彻底斗倒批臭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棗巴金》为通栏标题发表多篇批判文章。
  • 20日,被押至人民杂技场参加上海文化系统召开的“斗争巴金电视大会”。
  • 9月随作协迁移到石门路一座大楼,受监督略为放松。不久工宣队、军宣队进驻作协。
  • 9月到松江县辰山公社参加“三秋”劳动,挨过几次“田头批判”。
  • 10月回到石门路“大牛棚”。
1969 1969年,66岁·上海——松江·
  • 2月随作协迁回钜鹿路旧址。
  • 不久被允许参加“革命群众”的“学习会”。
  • 5月又去松江辰山公社参加“三夏”劳动,一直延续到次年春节。这期间常受批判。
  • 8月《文汇报》发表《批臭巴金,批臭无政府主义》、《彻底批判大毒草〈家〉〈春〉〈秋〉》等文章。
  • 本年,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神曲·地狱篇》,至1972年7月抄到第九曲。
1970 1970年,67岁·松江——奉贤·
  • 1月2月继续留在辰山劳动。
  • 2月春节后被编入上海文化系统某团第四连,到奉贤县“五七”干校从事搬运稻草、抬粪水、种菜、喂猪、搓绳等劳动。其间经常被押回上海,到工厂、学校游斗。
1972 1972年,69岁·奉贤——上海·
  • 6月月初,从干校回家度假。肖珊病重,请假回家看护不批准,只得重返干校。
  • 6月参加市、区召开的“宽严大会”。
  • 7月中旬允许留在家中,肖珊已住进中山医院,将近二十天里,每天在医院陪着肖珊。
  • 8月13日,肖珊病故。此后留在上海作协。
1973 1973年,70岁·上海·
  • 本年在钜鹿路作协上班,读书学习,写笔记。
  • 7月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王洪文、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和“常委”冯国柱、金祖敏六人作出决定,对巴金的问题处理是:“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 这期间埋头重译屠格涅夫的《处女地》。
1974 1974年,71岁·上海·
  • 9月抄完《处女地》重译稿。
  • 开始译赫尔岑的多卷本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6 1976年,73岁·上海·
  • 10月“四人帮”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看大字报。
1977 1977年,74岁·上海·
  • 4月《往事与随想》第一、二卷译成。
  • 5月18日写《一封信》,恢复了写作的权利。23日,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
  • 25日,《一封信》在《文汇报》上发表。27日写《第二次的解放》,发表于6月11日《解放日报》。这两篇文章发表后,到本年底为止,《文汇报》收到一百五十余封要求转交巴金的读者来信。
  • 5月何其芳写信给巴金,表示看到他的文章后,自己一定要多学一种外文。
  • 8月为《家》重印本写《后记》,认为“我的作品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该版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9月接待来访的日本朋友中岛健藏夫妇、井上靖等。
  • 26日,为法译本《家》写序。
  • 10月《上海文学》复刊,短篇小说《杨林同志》在该期发表。
  • 12月25日至30日,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同时举行。参加会议。
  • 10月在《人民日报》编辑部举办的座谈会上,作《除恶务尽》的书面发言。
  • 本年,沙汀专程从四川到上海相会。叶圣陶从北京寄赠诗一首:“诵君文,交不浅,五十年。平时未必常晤叙,十载契阔心怅然。今春《文汇》刊书翰,识与不识众口传。挥洒雄健犹往昔,蜂虿于君何有焉。杜云古稀今曰壮,伫看新作涌如泉。”
1978 1978年,75岁·上海——北京——上海·
  • 2月25日在北京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同月,《处女地》新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3月5日,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回上海。
  • 4月审定上海师大中文系鲁迅著作注释组访问纪录稿《〈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起草经过及其它》。
  • 5月27日到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三届第三次(扩大)会议。
  • 6月3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老舍的追悼会。
  • 5日,文联三届三次(扩大)会议结束,在会上作《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的发言,提出“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的口号,会后回上海。18日在北京参加郭沫若的追悼大会。
  • 7月开始写创作回忆录。
  • 8月13日开始写《怀念肖珊》。本月《巴金近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10月译作《文学写照》(高尔基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
  • 11月散文集《爝火集》编成,收录了建国以来各个阶段的散文。16日在序中说:“去年八月我写的《家》重印后记,我说这部小说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今天我知道自己错了”。
1979 1979年,76岁·上海——北京——法国——北京——上海·
  • 1月16日,写完《怀念肖珊》。
  • 3月12、13日参加作协上海分会召开的座谈会,22日参加《人民日报》文艺部在沪召开的座谈会,在会上发言。
  • 3月在北京茅盾寓所看望茅盾,谈话近一小时。
  • 4月24日,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抵达巴黎访问,这是自1928年离开法国后的第一次重访。在法国访问了尼斯、马赛、里昂、沙多棗吉里等城。并参加多次座谈会、问答会。
  • 5月13日离法回国。
  • 6月18日——七月1日在北京参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和五届政协二次会议。
  • 7月汇集巴金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生活的小说散文集《英雄的故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8月8日,写《纪念雪峰》,对反右作深刻检讨。
  • 10月14日在上海寓所会见香港《八方》文艺丛刊编委李黎。
  • 10月译作《往事与随想》(赫尔岑著)第一册出版。
  • 31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 11月16日,在文代会上被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7日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副主席。是日大会闭幕。周扬在报告中指出,巴金是现代文艺史上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巨匠之一。
  • 12月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致闭幕词。
  • 12月《随想录》(第一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爝火集》出版。
1980 1980年,77岁·上海——北京——日本——上海——瑞典——上海·
  • 2月被《小说月报》聘为该刊名誉顾问之一。
  • 3月下旬抵北京,参加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发奖大会。22日,在中国作协会见意大利留学生、意大利文本《家》的译者玛尔格丽达·彼阿斯科,回答了她提出的问题。
  • 3月《巴金选集》(上下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4月1日,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东京访问。2日,受大平首相接见。4日,在东京朝日讲堂讲演会上作《文学生活五十年》讲话。
  • 11日在京都“文化讲演会”上作《我和文学》的讲话。18日返沪。在日本期间,还访问了广岛、京都、奈良、德岛、长崎等地。
  • 17日,中国笔会中心在北京成立,当选为主席。
  • 5月16日,刘少奇同志治丧委员会组成,为委员之一。
  • 22日,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夫妇到家作客。
  • 6月《巴金中篇小说选》上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7月月初生病住华东医院,赵丹亦在此住院。
  • 8月《巴金中篇小说选》(下卷)出版。
  • 4日至10日,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去瑞典参加第六十五届世界语大会。12日会见瑞典科学院秘书拉尔斯·居伦斯顿,下午回国,17日返抵上海。
  • 8月30日——九月10日在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10月10日赵丹去世。11日至13日写纪念文章《赵丹同志》。
  • 11月下旬在上海寓所带病会见以意大利作家工会总书记德·雅科等六位意大利作家、汉学家。
  • 12月10日在上海寓所会见访华的日本女作家山崎朋子。
  • 27日,在《关于〈激流〉》一文的末尾提出创办: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议,表示“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出现”。28日,又在《〈创作回忆录〉后记》中再次表示:希望现代文学资料馆“早日建立起来”。
  • 12月,《创作回忆录》结稿。《巴金近作》第二集出版。
1981 1981年,78岁·上海-北京-上海-莫干山-上海-北京-里昂-上海-北京-上海·
  • 1月由孙道临、叶丹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灭亡》发表。
  • 3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创作回忆录〉后记》并附编者《后记》,十分重视巴金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巴金的倡议得到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等的赞成和支持。罗荪、臧克家、曹禺、周而复等撰文表示响应。该馆筹备委员会于本年12月在北京成立,巴金、谢冰心、曹禺等九人为委员。
  • 4月月初在杭州小住六天,9日由上海赴北京,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参加茅盾追悼大会。13日出席《收获》编辑部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以主编身份作了即席发言。
  • 20日,出席中国作协主席团扩大会议,当选为主席团代理主席。会议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由巴金任主任委员。会议讨论了筹建现代文学馆的问题,巴金提出,他准备献出稿费十五万元作建馆基金,并愿捐出自己的全部手稿和有关资料。
  • 21日,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邓颖超,巴金等九人任副主任委员。
  • 春写信给泉州原黎明高中、平明中学等学校的旧同事,表示赞成创建“黎明学园”。
  • 4月黎明学园董事会成立,被选为名誉董事长。
  • 4月《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 5月5日,在上海寓所会见南斯拉夫作家代表团团长伊万·伊瓦尼,伊瓦尼赠巴金一只珍贵的南斯拉夫民间乐器的模型。
  • 2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优秀作品发奖大会”上以中国作协代主席的身份作书面发言。
  • 29日,宋庆龄逝世,为治丧委员会委员。
  • 5月在上海接受日本《朝日新闻》驻上海特派员的采访。
  • 5月至8月编选《序跋集》,次年3月出版。该书稿费全部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
  • 6月19日,参加上海市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
  • 7月24日,出席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等举行的座谈会,交流学习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重要文献的体会,在会上作《学好〈决议〉,继续清‘左’的流毒》的发言。
  • 8月到莫干山疗养。
  • 9月11日,在北京主持中国笔会中心会员大会。
  • 15日,率中国笔会中心、中国上海笔会中心、中国广州笔会中心代表团(一行九人)启程赴法国,参加第四十五届国际笔会大会。大会21日在里昂开幕,25日在巴黎闭幕。在会上讲话。29日在巴黎中国城饭店和其他先行回国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告别。30日前往瑞士访问。
  • 9月《创作回忆录》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 10月7日结束对瑞士的访问,离开苏黎世回国。
  • 11日在上海会见南斯拉夫作家代表团。
  • 13日在北京主持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会议决定年内举行第二次中国作协理事会全会;恢复胡风的作协会藉;确定“茅盾文学奖”首届评奖的范围;听取筹备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报告。
  • 10月担任全国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委员。
  • 11月1日参加上海市五届政协第十一次常委会,担任上海市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去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12月决定将自己多年苦心搜集、珍藏的大量外文书刊,在六年内分批捐赠给北京图书馆。第一批619册本月由上海运抵北京。
  • 6日,“世界语之友会”在北京成立,出席成立大会。该会由楚图南、胡愈之、巴金、赵朴初、谢冰心等十人发起。
  • 12月在北京会见南斯拉夫作家勃朗科·潘道夫斯基等,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 18日——22日,出席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22日会议一致选举巴金为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周扬在会上讲话,指出:“巴金同志在文学界的声望和贡献,是中外公认的。几十年来,他的作品就以其歌颂光明、揭露黑暗的力量,引导着许多人走向革命。他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
  • 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会见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中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而无文,肯定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大家看中国近代的大文豪,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老舍、赵树理,等等,哪一位不是语言艺术的大师?”
1982 1982年,79岁·上海——杭州——上海·
  • 1月1日,在《光明日报》和上海《文汇报》分别发表短文,祝新的一年文学创作取得新成就,向从事创作实践的中青年作家致意。
  • 13日,编选毕纪念亡故的亲人、友人的散文集《怀念集》,同年12月出版。
  • 2月15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因故未出席。
  • 3月15日,意大利驻华大使塔马尼到上海寓所宣布:1982年“但丁国际奖”将授与巴金。意大利“但丁·亚利基里学会”会员费尔南多代表学会,赠送新印的《神曲》精装本四册,巴金转赠自己的《家》、《春》、《秋》和《随想录》一、二集。
  • 4月2日,在佛罗伦萨举行“但丁国际奖”授奖仪式,委托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杨清华代为领奖。上海和全国各地文艺界人士纷纷致电、致信、撰文表示祝贺。将此奖颁发给巴金是为了表彰他在文坛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 8日,捐赠北京图书馆第二批外文书刊,计二千余册。
  • 19日,由中国作协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召开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未能到会,写书面发言由冯牧代读。
  • 4月下旬,在寓所热情接待来访的旅美女作家沉樱。
  • 4月《巴金近作》第三集《探索与回忆》出版。
  • 5月下旬,右背患囊肿,动小手术。
  • 3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为建社三十周年召开纪念座谈会,因病未出席,写纪念文章由黄宗英代读。
  • 6月9日,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阳友鹤到寓所拜访。
  • 7月23日,在寓所会见旅美学者董鼎山兄弟。
  • 7月经巴金审定的《巴金散文选》上下册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 7月自己选编的十卷本《巴金选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一次出版,该集收入1927年至1981年的主要作品,是继《巴金文集》之后规模最大的选集。本书的稿费全部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
  • 8月25日,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日本笔会会长井上靖致信;9月2日复信。双方共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
  • 10月初,右背脊囊肿再次动手术,到杭州养病半月。
  • 15日,与北京通话,对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的成立表示高兴。16日,该处在北京西郊万寿寺西院正式成立。
  • 下旬,电视片《奔腾的激流——记作家巴金》摄制组从四川来到上海,到家中录像。
  • 10月给瑞士女作家德兰·桑契复信,回答她访问上海时留下的信,谈中国文坛近几年的变化,以及如何看待西方作品的影响等问题。
  • 10月《随想录》第三集《真话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 11月7日,因连日整理藏书过累,晚上在家中二楼书房里跌跤,造成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住上海市华东医院治疗。得到党和政府领导人,全国文联、作协以及各地作家、广大读者的深切关心。
  • 20日,在医院委托女儿打电话祝贺郭绍虞执教著述七十周年。
  • 23日,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到医院看望。
  • 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因病未出席。为主席团成员、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
  • 12月12日,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武兆堤等到医院看望,并征求对《寒夜》改编为电影的意见。
  • 15日,“茅盾文学奖”首届授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在病榻上写来书面发言《祝贺与希望》,由冯牧代读。
  • 25 日,在病房会见日本作家野间宏。
1983 1983年,80岁
  • 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获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章”。
  • 上海文艺出版社续编《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巴金应邀撰写小说卷序言。
  • 是年《巴金论创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新编《巴金散文选》由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1984 1984年,81岁
  • 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被国际笔会第47届大会推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 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 患“帕金森氏综合症”,在两手发抖情况下在病床上一笔一画写出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
1985 1985年,82岁
  • 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 3月26日北京西郊万寿寺中国现代文学馆(旧馆)落成开馆,巴金主持开馆典礼。
  • 8月,写信祝贺青海《现代人》文艺双月刊创刊,加紧创作长篇小说《一双美丽的眼睛》。
1986 1986年,83岁
  • 《巴金六十年文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 本人亲自整理、编订并撰写序言的《巴金全集》自本年度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1987 1987年,84岁
  • 11月“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活动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
1988 1988年,85岁
  • 4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巴金》。
  • 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老友沈从文去世,抱病写作《怀念从文》,从批评国内新闻界没有及时报道沈从文死讯开始,回顾了与死者40多年的深厚友情。
1990 1990年,87岁
  • 获前苏联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市颁发的“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1 1991年,88岁
  • 致信在四川举行的巴金学术研讨会,申明“我提倡讲真话,并非自我吹嘘我在传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说明过去我也讲过假话欺骗读者,欠下还不清的债。因为病……以后我很难发表作品了。但是我不甘心沉默。我最后还是要用行动来证明所写的和我所说的到底是真是假,说明我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句话,我要用行为来补写我用笔没有写出来的一切。”
  • 写下《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993 1993年,90岁
  • 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1994 1994年,91岁
  • “巴金与二十世纪研讨会”和《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大型图片展览隆重举行。
  • 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十六卷本《巴金全集》全部出齐;
  • 着手进行《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工作,因工作劳累造成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华东医院。
1996 1996年,93岁
  • 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 《巴金七十年文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 1997年,94岁
  • 十卷本《巴金译文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8 1998年,95岁
  • 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杰出贡献奖。
1999 1999年,96岁·上海·
  • 2月8日春节期间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送华东医院抢救成功,但因年高体弱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
  •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0 2000年,97岁·上海·
  • 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在北京朝阳区安苑东路落成,馆前巨石屏风刻录巴金题词:“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2001 2001年,98岁·上海·
  • 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2002 2002年,99岁·上海·
  • 11月25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度过虚岁九九诞辰,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陈良宇前往看望并转达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的祝贺。
2003 2003年,100岁·上海·
  • 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 获选《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为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005 2005年,102岁·上海·
  • 10月17日19时6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婚姻家庭

  巴金与夫人萧珊的爱情是浪漫而又令人感动的。巴金在萧珊去世后曾写道:“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连在一起。”

一见倾心

  1936年,巴金遇到了萧珊。萧珊同当时许多少男少女一样,爱读巴金的作品,并从中受到鼓舞。巴金是她心目中同旧家庭、旧社会斗争的英雄。初次约会她对巴金说,她想离开自己守旧的家庭,到社会上去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巴金恳切的分析打消了萧珊离家出走的念头。巴金平易近人的态度,也拉近了这位大作家和中学生之间的距离。

  他们靠鸿雁传书来往交流,拉近了界限。直到32岁,巴金还没谈过恋爱,更没动过结婚的念头。萧珊的出现,让他的心出现了波动。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

三天“蜜月”

  恋曲奏响了,一直进行了八年。1944年5月,他们决定结婚了。巴金和萧珊去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度了三天蜜月,没有添置一件家具和新衣。从此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二十八年。

  1945年12月16日,他们的女儿在重庆宽二医院出生了。为纪念刚刚离去的三哥,巴金为孩子取名小林。1950年7月28日,萧珊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巴金为他取名小棠。

分担苦难

  文革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66年年底,随着批判巴金的开始,萧珊也被勒令到作协参加运动。萧珊没有消沉,她分担着巴金的痛苦,还给了他不少安慰和鼓励。但由于长期的惊吓、忧虑和劳累,身体每况愈下。1972年7月萧珊因患肝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在萧珊去世的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

人物轶事

带病入书

  幼年多病的巴金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因书得爱

  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嗜书如命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笔名趣谈

  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用文学扫除心灵垃圾[7]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是巴金对文学的见解。巴金多次说明他不是为当作家而提笔的,他只是“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他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他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们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感情。”

用翻译拥抱整个世界

  巴金作为一个翻译家的身份经常被人们忽视。他懂得英文、法文、俄文、日文、德文等多种语言,还有世界语。从1922年根据英译本翻译俄国人迦尔洵的小说《信号》开始,翻译一直伴随着他的创作。他的译文全集足足有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中尤以俄国作品居多。学者李辉认为,“巴金的翻译是世界性的,在翻译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等人著作的同时,他也翻译了历来被认为是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童话,还有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以及散文诗、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等等,这凸现出巴金浓厚的文化兴趣与独特的艺术鉴赏力,表现出他在文化创造上的丰富性。”

用出版举荐文坛新人

  从1934年创办《文学季刊》到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再到1957年创刊的《收获》,巴金以决不惟利是图的严肃出版理念、以杰出的文化判断力和认真的编辑态度、以真诚、热情的友谊,把一大批作者吸引在他的周围。当年,曹禺、萧乾、鲁彦、刘白羽、何其芳、卞之琳、严文井、荒煤……一批作家的处女作或代表作,都是由巴金发表和出版。八十年代,从维熙、谌容、张洁、沙叶新、张一弓、张辛欣等不少在新时期走上文坛的年轻作家,同样得到了巴金的扶持、鼓励和保护。

用真话敲打麻木不仁

  巴金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在1978年12月开始动笔,历时八年完成了150篇。合订结集的《随想录》出版后,在思想界和读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誉为是一部“讲真话的书”,巴金先生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是因为有了《随想录》,巴金才完成了他的人生追求,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格才最后以这种方式得以定型,并且与他早年希望成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而做出的那些未能实现的努力,有意无意之间形成一个完美的连接。

个人作品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5月初版、《春》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3月初版、《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9月初版
《爱情三部曲》: 《雾》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6年1月版、《雨》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3年1月初版、《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3月初版
《抗战三部曲》: 《火》之一至之三,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2月—1945年7月版
《人间三部曲》之一: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中篇小说:
《灭亡》 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10月初版 《死去的太阳》 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初版
《海的梦》 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里的秋天》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0月初版
《砂丁》 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1月初版 《萌芽》 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 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人间三部曲》之二:《憩园》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人间三部曲》之三:《第四病室》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短篇小说集:
《复仇集》 上海新中国书局1931.8初版 《光明集》 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12版 《电椅集》 上海新中国书局1933.2初版
《抹布集》 北京星云堂书店1933.4初版 《将军集》 上海生活书店1934.8初版 《沉默集》 上海生活书店1934.10初版
《神·鬼·人》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12版 《沦落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3初版 《发的故事》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2版
《长生塔》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3初版 《小人小事》 成都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6初版 《还魂草》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12版
《英雄的故事》 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9初版 《明珠与玉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4版 《李大海》 作家出版社1961.12初版
散文合集:
《海行》 1932新中国书局 《旅途随笔》 1934生活书局 《点滴》 1935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 1936商务印书馆 《短简》 1937良友图书公司 《控诉》 1937重庆烽火社
《梦与醉》 1938开明书店 《感想》 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 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龙·虎·狗》 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无题》 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废园外》 1942重庆烽火社
《旅途杂记》 1946上海万叶书店 《怀念》 1947开明书店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 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1951平明出版社 《慰问信及其他》 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 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欢乐的日子》 1957作家出版社 《坚强的战士》 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友谊集》 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 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倾吐不尽的感情》 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贤良桥畔》 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 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1974上海人民出版社 《烟火集》 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想录》(5卷,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1979-1986
《序跋集》 1982花城出版社 《忆念集》 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愿化泥土》 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控诉集》 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 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再思录》 1995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传记忆作:
《忆》 1936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 1981年 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自传》 1995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
理论作品:
《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1年4月《半月》17号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 《时事新报·学灯》1925年12月21日
《列宁论》 《时事新报·学灯》1925年12月29日 《马克思主义卖淫妇》 《时事新报·学灯》1926年1月19日
《芝加哥的惨剧》 旧金山平社1926年5月初版 《革命的先驱》 上海自由书店1928年5月初版
《断头台上》 上海自由书店1929年1月初版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 上海自由书店1930年7月初版
《俄罗斯十女杰》 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年10月初版 《俄国社会运动史话》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9月初版
文学译著:
《薇娜》 上海开明书店1928.6初版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 上海新宇宙书店1929.10初版
《骷髅的跳舞》 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版 《丹东之死》 上海开明书店1930.7版
《草原故事》 上海马来亚书店1931.4初版 《秋天里的春天》 上海开明书店1932.10初版
《过客之花》 上海开明书店1933.6初版 《门槛》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5初版
《叛逆者之歌》 平明书店出版 《夜未央》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3初版
《迟开的蔷薇》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1初版 《父与子》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7初版
《处女地》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快乐王子》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3初版
《笑》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6初版 《六人》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9初版
《红花》 上海出版公司1950.11初版 《癞蛤蟆与玫瑰花》 上海出版公司1952.1初版
《木木》 上海平民出版社1952初版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6初版
传记译作:
《狱中与逃狱》 广州革新书局1927年5月初版 《地底下的俄罗斯》 上海启智书店1929年8月初版
《我的自传》 上海启明书店1930年4月初版 《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
《狱中记》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4月初版 《我的生活故事》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8月初版
《蒲宁与巴布林》 上海平民出版社1949年12月初版 《狱中十二年》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l2月初版
《回忆契诃夫》 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1月初版 《回忆托尔斯泰》 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4月初版
《回忆屠格涅夫》 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8月初版 《回忆录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5月初版
《一个家庭的戏剧》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往事与随想》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0月初版
理论译作:
《面包略取》 上海自由书店1927年1月初版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 海自由书店1928-1929年初版
《蒲鲁东底人生哲学》 上海自由书店1929年初版 《西班牙的斗争》 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4月初版
《万人的安乐》 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5月初版 《告青年》 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6月初版
《西班牙的血》 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黎明》 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7月初版
《战士杜鲁底》 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8月初版 《西班牙的曙光》 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3月初版
《西班牙》 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 《一个国际志愿兵的日记》 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
《西班牙的日记》 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 《巴塞罗那的五月事变》 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
《面包与自由》 上海平民书店1940年8月初版 《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6月初版
主编刊物:
《自由月刊》 1929年1月—4月 《时代前》 1931年1月—7月 《文学季刊》 1934年4期 《文学丛刊》 1935年—1949年
《文化生活丛刊》 1935年—1952年 《文季月刊》 1936年6月—12月 《烽火》 1937年—1938年 《文丛》 1937年—1939年
《文学小丛刊》 1939年—1948年 《文季丛书》 1939年—1951年 《文艺月报》 1953年—1956年 《上海文学》 1960年—1963年
《收获》 1957年—2005年

作品年表

1921年-1929年:
1921年[8][9]
发表时间 作品 类别 发表/出版社
1921.4.1 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短论 成都《半月》刊第17号
1921.4 五一纪念感言 短论 重庆《人声》杂志第2号
1921.5.15 世界语之特点 短论 成都《半月》刊第20号
1921.6.1 IWW与中国劳动者 短论 成都《半月》刊第21号
1921.9 爱国主义与中国人到幸福的路 短论 成都《警群》月刊第1期
1922年
1922.3 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学说 评论 成都《平民之声》周刊:第4期至第?期
1922.7.21 被虐者底哭声(共12首) 新诗 《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
1922.9.11 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 书信 《文学旬刊》第49期“通讯”栏,原无题
1922.9.11 路上所见 《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9期
1922.11.1 可爱的人 散文 《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54期
1922.11.21 梦、疯人、惭愧、丧家的小孩 《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56期
1923年
1923.1.20 诗一首(含四题:1.哭2.沉没3.锣声4.母亲) 成都《草堂》第2期
1923.1.20 旗号 短篇小说 成都《草堂》第2期;俄国迦尔间作
1923.5.5 诗四首 成都《草堂》第3期
1923.10.1 一生、寂寞、黑夜行舟 《妇女杂志》第9卷第10号
1924年
1924.5 悼橘宗一 广州真社《春雷》第3期
1924.5 伟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荣君之灵 广州真社《春雷》第3期
1924.5 东京安那其主义者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的报告 报告 广州真社《春雷》第3期:东京安那其主义者作
1924.5 大杉荣著作年表 年表 广州真社《春雷》第3期;编译
1924.5 芾甘启事 启事 广州真社《春雷》第3期
1924 一九二三年日本大震灾中日本政府军阀及反动党对于安那其

主义者的攻击

广州《惊蛰》月刊第1期:东京劳动运动社作
1924.8.1 大杉荣年谱 《民钟》第1卷第9期
1925年
1925.1.1 “欠夹”——布尔雪维克的利刀 杂文 《民钟》第1卷第10期
1925.1.1 玛丽亚·司披利多诺瓦的迫害事件 《民钟》第1卷第10期;美国高德曼作
1925.2.18 柏克曼传记 传记 北京《国风日报·学汇》载1925.2.18至?日
1925.2.20 列宁——革命的叛徒 杂文 北京《国风日报·学汇》
1925.2.24 克龙士达暴动纪实 北京《国风日报·学汇》载1925.2.24至?日
1925.3.29 日本劳动运动同志的来信 书信 北京《国风日报·学汇》
1925.4.7 无政府主义与暴行棗无政府主义者暴行的心理 短论 北京《国风日报·学汇》
1925.7.1 俄罗斯的悲剧 论文 《民钟》第1卷第12期;美国柏克曼作
1925.7.1 《俄罗斯的悲剧》译后 序跋 《民钟》第1卷第12期
1925.8.11 赤俄监狱中之革命者 报告 《晨报副刊》:1247 1248号:约翰·杜尔纳作
1925.9.15 支加哥的惨剧 史话 《民钟》第1卷:13期;初版1926三藩市平社
1925.9 财产是什么? 论文 《民钟》第1卷:13、14、15期;蒲鲁东作
1925.10.22 评陈启修教授之《劳农俄国之实地考察》 论文 《时事新报·学灯》第7卷第10册:22-24号
1925.12.16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 论文 《时事新报·学灯》第7卷第12册:16号-18号
1925.12 英国总同盟罢工 《民众》半月刊第6期;译文
1925.12.29 列宁论 理论 《时事新报·学灯》第7卷第12册:29 30号
1925 科学的无政府主义之战略 论文 阿里资作
1926年
1926.1 东京的殉道者 传记 《民钟》第1卷第14期
1926.1.17 黄、庞死后的第四年 杂文 《上海黄庞四周年纪念大会特刊》
1926.1.17 俄国虚无党人的故事棗社会革命党左派的介绍 传记 《国闻周报》第3卷第3期
1926.1.19 马克思主义卖淫妇 杂文 《时事新报·学灯》第8卷第1册第19号
1926.1 近代劳动运动中的议会活动观 论文 《民钟》第1卷第14期;德国若克尔作
1926.1 科学的无政府主义 论文 《民钟》第1卷第14期;阿利兹作
1926.4.1 《俄罗斯革命中的妇女》补 补正 《新女性》月刊第1卷第4号
1926.4.5 答郭沫若的《卖淫妇的饶舌》 论文 《时事新报·学灯》第8卷第4册第5号
1926.4.16 法国虚无党人的故事 传记 《洪水》半月刊第2卷第15、16期
1926.4.16 洗一洗不白之冤 书信 《洪水》半月刊第2卷第15期
1926.4.28 《五一运动史》 史话 民众社;第一本单行出版的书
1926.5 《芝加哥的惨剧》 理论 旧金山平社5月初版
1926.6 无政府主义之社会学的基础 论文 《民钟》第1卷第15期;阿里资作
1926.6 《讨论进行的两封信》附记 序跋 《民钟》第1卷第15期;格拉佛、君毅致巴金的信
1926.6 杂感 杂感 《民钟》第1卷第16期
1926.7.1 妇女解放的悲剧 论文 《新女性》月刊第1卷:7号;美国高德曼作
1926.10.1 无政府主义岛的发现 杂感 上海《民众》半月刊第14、15期合刊
1926.10.1 “无政府主义与工团主义”附识 序跋 上海《民众》半月刊第14、15期合刊
1926.11 访克鲁泡特金 访问记 上海《民众》半月刊:16期;美国高德曼作
1926.11 谈时局 杂感 上海《民众》半月刊第17期
1926.12.15 无政府主义的阶级性 论文 《民钟》第1卷第16期
1926.12.15 科学与无政府主义 论文 《民钟》第1卷第16期:意大利马拉铁司达作
1926 公开信 书信 北京《高丽青年》;据1936巴金《关于〈发的故事〉》
1927年
1927.1 克鲁泡特金学说概要 译文 《民锋》第11期、第12期合刊
1927.1 断头台上 传记 《民钟》第2卷:1.2.4.5期合刊,6.7期合刊
1927.4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第二节 论文 上海民钟社《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
1927.5 《狱中与逃狱》 回忆录

广州革新书局;俄国克鲁泡特金作;
节译《克鲁泡特金自传》第五章,译文系文言
李石曾译前40页,李芾甘译后12页

1927.7.15 无政府主义与恐怖主义棗复太一同志的一封信 书信 《民钟》第2卷第6、7期合刊
1927.7.15 死囚牢中的六年棗萨珂与凡宰地果然会被杀么? 杂感 《民钟》第2卷第6、7期合刊
1927.8.1 中国无政府主义与组织问题 短论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2期
1927.8.1 空前绝后的妙文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2期
1927.8.1 无政府主义党并不同情于国民党的护党运动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2期
1927.8.1 理想是杀得死的吗?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2期
1927.8.1 反共与反动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2期
1927.8.1 李大钊确是一个殉道者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2期
1927.10 法律下的大谋杀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4期
1927.10 俄国革命的十周年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4期
1927.10 不要瞎做劳资妥协的梦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4期
1927.10 死者与生者——杂记之一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4.11.12期
1927.11 《面包略取》 论著 上海自由书店;克鲁泡特金作;单行出版的第1本译著
1927.11 《面包略取》译者序 序跋 上海自由书店版(1926.12.1作)
1927.12.18 寄《革命周报》编者的信 书信 《革命周报》第34、35期:载1927.12.18日、25日
1928年
1928.1 马克斯的无产阶级专政 论文 《马克斯主义的破产》上海自由书店版
1928.1 From a chinese Comrade(一个中国同志的来信) 书信 《Jhe Roacl to Frecdom》第4卷:6号
1928.2 一封公开的信(给钟时同志) 书信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8期“通信”栏
1928.2 俄国革命党人眼中的克鲁泡特金 编译 《克鲁泡特金学说概要》上海自由书店版
1928.3.5 易卜生的四大社会剧 论文 《一般》月刊第4卷3月号;美国高德曼作
1928.3 《工女马得兰》译本序 序跋 开明书店版
1928.3 工人的实力 杂文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9期
1928.3 法律——《穷人的话》之二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9期
1928.3 裁判 散文 《平等》月刊第1卷第9期;俄国亚历德拉作
1928.3 俄国左派社会革命党运动略史 史话 《平等》月刊第1卷:9.12期;俄国司太恩堡作
1928.4.1 斯德林堡的三本妇女问题剧 论文 《新女性》月刊第3卷:4期;美国高德曼作
1928.5 《革命的先驱》 理论 上海自由书店5月初版
1928.5 支加哥无政府主义者殉道后的四十年 史话 初收《革命的先驱》
1928.5 一个无产阶级的生涯底故事 自传 《革命的先驱》自由书店;意大利凡宰特作
1928.5 萨珂与凡宰特之死 杂感 《革命的先驱》上海自由书店版
1928.5 无政府主义与工团主义 论文 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10、12期;克鲁泡特金作
1928.5 答诬我者书 书信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10期
1928.5 感谢国民党人铮铮君代登广告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10期
1928.5 左派国民党在那里?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10期
1928.5 勿为我们杞忧 杂感 美洲三藩市《平等》月刊第1卷第10期
1928.5 非勒 传记 《革命的先驱》自由书店;美国高德曼作
1928.6 工人,组织起来 短论 美洲三藩《平等》月刊第1卷第11期
1928.6 巴黎公社与克龙士达脱暴动纪念日 短论 美洲三藩《平等》月刊第1卷第11期
1928.6 《薇娜》 短篇小说 开明书店;波兰廖抗夫作
1928.7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呢?——答CA同志的第一信 书信 美洲三藩《平等》月刊第1卷第12期
1928.8 巴枯宁底无政府主义 短论 美洲三藩《平等》月刊第1卷第13期
1928.8 怎样做法(讨论之一节) 书信 美洲三藩《平等》月刊第1卷第13期
1928.9.9 脱落斯基的托尔斯泰论 论文 苏联托洛斯基作
1928.9.16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编) 论著

上海自由书店;俄国克鲁泡特金作
1940年修订,改题为“伦理学的起原和发展”

1928.9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译者序 序跋
1928.9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例言
1928.10.10 怎样做法(讨论之一节) 书信 《东方杂志》第25卷第19号
1928.10 ENLA MALLUMA NOKTO(暗夜中) 对话 《绿光》月刊第5卷第10-12期合刊
1928.12 编者的几句话 序跋 《一个卖鱼者底生涯》上海自由书店版
1928.12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凡宰特著自叙传)》 自传 上海自由书店;意大利凡宰特作
1929年
1929.1 苏菲亚·柏罗夫斯加亚的生涯 传记 《断头台上》上海自由书店版
1929.1 遗言 《断头台上》自由书店;美国柏尔森斯作
1929.1 呈献给“吾师”凡宰地 序跋 《断头台上》上海自由书店
1929.1 说明改编本书的几句话 序跋 《断头台上》上海自由书店
1929.1 载赃 杂感 三藩市《平等》月刊第2卷第1期(总14期)
1929.1 无的放矢 杂感 三藩市《平等》月刊第2卷第1期(总14期)
1929.1 殉道者的遗书 书信 《断头台上》自由书店,萨珂、凡宰地作
1929.1 《断头台上》 理论 上海自由书店1月初版
1929.1.20 替巴枯宁洗一洗不白之冤 书信 《革命周报》第79、80号合刊
1929.1.30 说几句开场话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1期,署名马拉
1929.1.30 马克斯主义批判 论文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1期,柴尔凯索夫作
1929.1.30 俄国虚无党人运动史 史话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1期,司特普尼克作
1929.1.30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1期,法国左拉作
1929.1-4 灭亡 中篇小说 《小说月报》第20卷1-4号;初版1929.10开明
1929.2 无政府主义的原理棗为克鲁泡特金八年祭而作 短论 三藩市《平等》月刊第2卷第2期(总15期)
1929.2.10 读《木偶奇遇记》 书评 《开明》第1卷第8号;署名一切
1929.2.10 茶房也是一个人 故事 《开明》第1卷第8号;波兰高尔塔克作
1929.2.25 编者的话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2期,署名马拉
1929.2.25 克鲁泡特金八年祭 短论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2期,署名编者抄
1929.2.25 母亲之死 回忆录 《自由月刊》第1卷:2期;赫尔岑作,署名P.K;
1929.2.25 吕西·德木南 《自由月刊》第1卷:2期;埃马纽埃尔·德·埃萨尔作
1929.2.25 《工女马得兰》之考察 书评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2期
1929.3 萨珂与凡宰特是无罪的人 短论 三藩市《平等》月刊第2卷第3期(总16期)
1929.3 分治合作与无政府主义 短论 三藩市《平等》月刊第2卷第3期(总16期)
1929.3 我的心 散文 三藩市《平等》月刊第2卷第3期(总16期)
1929.3.25 《党人魂》及《火榴》之考察 评论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3期
1929.3.25 寄西伯利亚的音信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3期,普希金作
1929.3.25 答普式庚 《自由月刊》第1卷:3期;俄国十二月党人作
1929.3.25 凡尔加,凡尔加 民歌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3期,俄国民歌
1929.3.25 郭沫若的堕落 杂感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3期
1929.3.25 郭沫若的周刊 杂感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3期
1929.3.25 《浮士德》里的妙句 杂感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3期
1929.4.25 随便写几句话答复钱杏?先生 杂感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4期
1929.4.25 现代文坛上最有力的批评家之真面目 杂感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4期
1929.4.25 我的答复 杂感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4期,署名甘
1929.4.25 Morxism与绿林英雄 杂感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4期
1929.4.25 失去的万尼亚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4期,A.S.Rappot作
1929.4.25 《黑暗之势力》之考察 书评 上海《自由月刊》第1卷第4期
1929.5 蒲鲁东底人生哲学 论文

《蒲鲁东底人生哲学》;克鲁泡特金作
1940年改译,题为《蒲鲁东的道德学说》

1929.5 《革命》的性质 短论 三藩市《平等》月刊第2卷第4、5期合刊
1929.7.10 爱情 故事 《开明》第2卷第1号;日本民间故事,署:一切
1929.7 《人生哲学 :其起源及其发展(下编)》 论著

上海自由书店;俄国克鲁泡特金作;
1940年改题为《伦理学的起原和发展》

1929.7 克氏《人生哲学》之解说 论文

《人生哲学:其起源和发展》下编;
1940年改为《克鲁泡特金〈伦理学〉之解说》

1929.7 《中天底来信》答复 书信 《人生哲学:其起源和发展》下编(自由书店)
1929.7 读八太舟三氏底《人生哲学》新译本 书评 《人生哲学:其起源和发展》下编(自由书店)
1929.8 《地底下的俄罗斯》 特写集

上海启智书局;俄国司特普尼亚克作
1936年改为《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

1929.8 译者小言 序跋 《地底下的俄罗斯》海启智书局
1929.9.10 老客秋的梦 短篇小说 《开明》第2卷第3号;Ninoshvili作
1929.9.10 读者的交通 随笔 《开明》第2卷第3号;署名B.B
1929.9.10 两个质问 随笔 《开明》第2卷第3号;署名B.B
1929.10 《争自由的儿女》序 序跋 《争自由的儿女》(梅子著)上海出版合作社版
1929.10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 短篇小说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蒲列·鲁克尔作
1929.10 三十九号 短篇小说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司特普尼亚克作
1929.10 《灭亡》序 序跋 《灭亡》开明书店版
1929.10 《灭亡》 中篇小说 开明书局1929年版1953年版
1929.12 不能死的人 短篇小说 上海《一般》第9卷:4期;苏联高尔基作
1929 蒲鲁东和赫尔岑 论文 《蒲鲁东底人生哲学》上海自由书店版
1930.1.10 房东太太 短篇小说 《小说月报》第21卷第1号
1930.4 《俄罗斯十女杰》绪言 序跋 《俄罗斯十女杰》上海太平洋书店版
1927年-2009年出版书目:
出版时间 作品 类别 出版社 备注 试读
1927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 理论 上海民钟社 与他人合著
1929.10 《灭亡》 中篇小说 开明书店
1930.4 《俄罗斯十女杰》 理论 上海太平洋书店
1930.7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 理论 美国三藩市平社
1931.1 《死去的太阳》 中篇小说 开明书店 原名《新生》
1931.8 《复仇》 短篇小说集 新中国书局 巴金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932.5 《雾》 中篇小说 新中国书局 “爱情的三部曲”之一
1932.5 《光明》 短篇小说集 新中国书局 巴金第二部短篇小说集
1932.8 《海的梦》 中篇小说 新中国书局
1932.9 《新生》 中篇小说 开明书局
1932.10 《春天里的秋天》 中篇小说 开明书店
1932.12 《海行》 散文集 新中国书局 又名《海行杂记》
1933.1 《雨》 中篇小说 良友图书公司 “爱情的三部曲”之二
1933.1 《砂丁》 中篇小说 开明书局
1933.2 《电椅》 短篇小说集 新中国书局
1933.4 《抹布》 短篇小说集 北平星云堂书店
1933.5 《家》 长篇小说 开明书局 “激流三部曲”之一
1933.9 《萌芽》 中篇小说 现代书局 又名《雪》、《煤》
1934.8 《旅途随笔》 散文集 生活书局
1934.8 《将军》 短篇小说集 生活书局
1934.10 《沉默》 短篇小说集 生活书店
1934.11 《巴金自传》 传记 第一出版社
1935.3 《电》 中篇小说 良友图书公司 “爱情的三部曲”之三
1935.3 《点滴》 散文集 开明书店
1935.9 《俄国社会运动史话》 理论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初版
1935.11 《神·鬼·人》 短篇小说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1942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 短篇小说集 开明书店

1936.2第1卷;1936.4第2卷
1942.6第3卷

1936.3 《生之忏悔》 散文集 商务印书馆
1936.3 《沉落》 短篇小说集 商务印书馆 又名《沦落》
1936.4 《爱情的三部曲》 长篇小说 良友图书公司 《雾》《雨》《电》合集
1936.8 《忆》 回忆录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12 《发的故事》 短篇小说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7.3 《长生塔》 童话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7 《雷》 短篇小说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7 《短简》 散文集 良友图书公司
1937.11 《控诉》 散文集 重庆烽火社
1938.3 《春》 长篇小说 开明书店 “激流三部曲”之二
1938.9 《梦与醉》 散文集 开明书店
1939.3 《旅途通讯》 散文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9.7 《感想》 散文集 重庆烽火社
1939.10 《黑土》 散文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0.7 《秋》 长篇小说 开明书店 “激流三部曲”之三
1940.8 《利娜》 中篇小说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0-1945 《火》 长篇小说 开明书店

共三部,“抗战三部曲”
1940.12第1部;1942.1第2部
1945.7第3部

1941 《星》 中篇小说 香港齿轮编辑社 英汉对照
1941.6 《无题》 散文集 烽火社
1942.1 《龙·虎·狗》 散文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2.4 《还魂草》 短篇小说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2.6 《废园外》 散文集 重庆烽火社
1943.4 《小人小事》 短篇小说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4.10 《憩园》 中篇小说 文化生活出版社 “人间三部曲”之二
1946.1 《第四病室》 中篇小说 良友图书公司 “人间三部曲”之三
1946.4 《旅途杂记》 散文集 上海万叶书店
1947.3 《寒夜》 长篇小说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人间三部曲”之一
1947.8 《怀念》 散文集 开明书店
1948.9 《静夜的悲剧》 散文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51.3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 散文集 平明出版社
1951.3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 散文集 平明出版社
1951.7 《巴金选集》 短篇小说、散文 开明书店
1951.7 《慰问信及其他》 散文集 平明出版社
1953.2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散文通讯合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于朝鲜的第1本散文集
1953.9 《英雄的故事》 短篇小说、散文 平明出版社
1954.11 《保卫和平的人们》 散文、通讯合集 中青
1955.3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 短篇小说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5 《巴金散文集》 散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5 《谈契河夫》 理论 平明出版社
1957.3 《大欢乐的日子》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
1957 《坚强的战士》 散文集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7.4 《明珠和玉姬》 儿童短篇小说集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8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 报告文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8-1962 《巴金文集》(1—14卷) 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3第1.2卷;1958.4第3卷
1958.5第4卷;1958.8第5卷
1958.10第6卷;1959.6第7.8卷
1959.10第9卷;1961.10第10.11卷
1961.11第12卷;1961.12第13卷
1962.8第14卷

1959 《巴金选集》 短篇小说、散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9 《新声集》 散文、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9 《友谊集》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
1959 《猪与鸡》 短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
1960.4 《赞歌集》 散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1.12 《李大海》 短篇小说集 作家出版社
1963.6 《倾吐不尽的感情》 散文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64.9 《贤良桥畔》 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
1965 《大寨行》 散文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74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散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1980 《巴金近作》(第1、2集) 散文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8.8第1集;1980.12第2集
1979 《海的梦》 中短篇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12 《爝火集》 散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12 《随想录》(第一集) 散文集 香港三联书店
1980.3 《巴金选集》(上下卷) 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 中短篇小说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6上册;1980.8下册
1981.4 《探索集》 散文集 香港三联书店 《随想录》第2集
1981 《巴金选集》 散文、短篇小说 香港昭明出版社
1981.9 《创作回忆录》 回忆录 香港三联书店
1982.3 《序跋集》 散文集 花城出版社 稿费全部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
1982.4 《探索与回忆》 散文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3集
1982.7 《巴金选集》(1—10卷) 小说、散文等 四川人民出版社 收入1927-1981年的主要作品
1982.7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 散文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2.10 《真话集》 散文集 香港三联书店 《随想录》第3集
1982.12 《怀念集》 散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3 《巴金论创作》 理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3 新编《巴金散文选》 散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
1983 《文学回忆录》 回忆录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与老舍等合著
1984 《病中集》 散文集 香港三联书店 《随想录》第4集
1984 《童年的回忆》 回忆录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4 《愿化泥土》 散文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5 《控诉集》 散文集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6 《心里话》 散文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4集
1986 《十年一梦》 散文集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6 《巴金六十年文选》 散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1994 《巴金全集》(1—26卷) 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无题集》 散文集 香港三联书店 《随想录》第5集
1986 《巴金》 短篇小说、散文 香港三联书店
1986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 杂文集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7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 书信集 少儿出版社
1987 《雪泥集》 书信集 三联书店
1987 《巴金书简·新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7 《随想录》 散文集 三联书店
1991 《巴金散文精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 《巴金书信集》 散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域外小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 《忆》 回忆录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4 《短简》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家书——巴金萧珊通信集》   浙江文艺出版社 李小林编
1995 《再思录》 散文集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1995 《巴金自传》 回忆录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 《十年一梦》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 《巴金七十年文选》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探索人生》 江苏文艺出版社 萧珊和巴金的合集
2001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 作品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 作品集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随想录选集》 作品集 三联书店
20019 《随想录》 作品集 作家出版社

出版译文书目:

出版年 译文 作品类别 著作者 出版社 备注 试读
1927 《科学的社会主义》 理论 阿里斯 民钟社
1927.1 《面包略取》 理论 克鲁泡特金 上海自由书店 又名《面包与自由》
1927.5 《狱中与逃狱》 回忆录 克鲁泡特金 广州革新书局 与李石曾合译
1928.6 《薇娜》 短篇小说、剧本 廖·抗夫 开明书店 与李石曾合译
1928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编) 理论 克鲁泡特金 上海自由书店
1929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下编) 理论 克鲁泡特金 上海自由书店
1929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 理论 克鲁泡特金 上海自由书店
1929.8 《地底下的俄罗斯》 斯捷普尼雅克 上海启智书店
1929.10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 短篇小说集 普利洛克等 上海新宇宙书店
1929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 传记 凡宰特 上海自由书店
1930 《前夜》 剧本 廖·抗夫 上海启智书局
1930.3 《骷髅的跳舞》 秋田雨雀 上海开明书店
1930.4 《一个革命者的回忆》 克鲁泡特金 上海启明书店 即《克鲁泡特金自传》
1930.7 《丹东之死》 剧本 苏联A·托尔斯泰 开明书店
1931.4 《草原故事》 短篇小说集 高尔基 上海马来亚书店
1932.10 《秋天里的春天》 中篇小说 匈牙利尤利·巴基 开明书店
1933.6 《过客之花》 剧本 意大利阿美契斯 开明书店
1933 《自传》 传记 克鲁泡特金 上海新民书店
1935 《狱中记》 传记 美国柏克曼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5 《门槛》 短篇小说集 屠格涅夫等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8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 史话 斯特普尼亚克 文化生活出版社 《地底下的俄罗斯》改版本
1937.3 《夜未央》 剧本 波兰廖·抗夫 文化生活出版社 重译1930《前夜》
1937 《告青年》 理论 克鲁泡特金 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1937.10 《西班牙的斗争》 理论 洛克尔 旧金山平社
1938.2 《叛逆者之歌》 普希金等 平明书店出版
1938.5 《万人的安乐》 理论 克鲁泡特金 上海平明书店
1938.7 《西班牙的血》 画集 加斯特劳 上海平明书店 巴金编、加斯特劳绘
1938.7 《西班牙的黎明》 画集 西班牙辛门 上海平明书店 巴金编、辛门绘图
1938.8 《战士杜鲁底》 理论 高德曼等 上海平明书店
1939.3 《西班牙的曙光》 画集 西班牙辛门 上海平明书店 巴金编、辛门绘图
1939.4 《西班牙》 理论 德国A·苏席 上海平明书店
1939.4 《一个国际志愿兵的日记》 理论 瑞士A·米宁 上海平明书店
1939.4 《西班牙的日记》 理论 C·罗塞利 上海平明书店
1939.4 《巴塞罗那的五月事变》 理论 德国A·苏席 上海平明书店
1940.8 《面包与自由》 理论 克鲁泡特金 平明出版社 又名《面包略取》
1940.8 《一个家庭的戏剧》 传记 俄国赫尔岑 文化生活出版社 又名《家庭的戏剧》
1941.6 《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理论 克鲁泡特金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1.8 《我的生活故事》 意大利凡宰特 文化生活出版社 即《一个卖鱼者的生涯》
1943.7 《父与子》 长篇小说 屠格涅夫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3.11 《迟开的蔷薇》 短篇小说集 德国斯托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4.6 《处女地》 长篇小说 屠格涅夫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5.5 《散文诗》 散文诗集 屠格涅夫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8.3 《快乐王子集》 童话、散文诗 英国王尔德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8.6 《笑》 奈米洛夫等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9.9 《六人》 鲁多夫·洛克尔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9.12 《蒲宁与巴布林》 屠格涅夫 上海平民出版社
1949.2 《狱中十二年》第二卷 回忆录 妃格念尔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50.1 《回忆契诃夫》 回忆录 高尔基 上海平民出版社
1950.4 《回忆托尔斯泰》 回忆录 苏联高尔基 上海平民出版社
1950.7 《回忆布罗克》 回忆录 高尔基 平明出版社出版
1950.8 《回忆屠格涅夫》 回忆录 巴甫罗夫斯基 上海平明出版社
1950.11 《红花》 短篇小说集 迦尔洵 上海出版公司
1950.11 《草原集》 短篇小说集 苏联高尔基 上海开明书店
1951.6 《一件意外的事》 迦尔洵 上海出版公司
1952.1 《癞蛤蟆与玫瑰花》 迦尔洵 上海出版公司
1952.5 《木木》 屠格涅夫 上海平明出版社
1959.5 《高尔基选集 回忆录选》 回忆录 高尔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 曹葆华 译
1959.6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 中短篇小说集 屠格涅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与肖珊合译
1962 《一个家庭的戏剧》 赫尔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10 《往事与随想》第一册 赫尔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巴金译文全集》十卷本 译文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

之后出版

时间 书名  出版社 备注
2018 《随想录绘本》 海豚出版社 戴逸如 图;巴金故居 编[10]
2019.1 《出访日记》 四川文艺出版社 由巴金故居、巴金研究会主持整理[11]

荣誉奖项

时间 荣誉奖项
1982年 获意大利卡森蒂诺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国际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8年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巴金》
1990年

获前苏联最高荣誉勋章──“人民友谊勋章”

获第一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

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

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巴金和以巴金为主席的中国作家协会特别奖

1998年 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
1999年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3年 获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9年 法国的沙多-吉里市确定2009年为“巴金年

人物影响

  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

  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作品风格

创作题材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 、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 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一,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二,反映农民 工人 知识分子 小公务员 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其三,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 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五,描写 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其六,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说集中。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语言风格

  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如作品《春天里的秋天》中:“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这一句并没有使用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

  从《憩园》开始,巴金则逐渐把感情“隐藏”起来,放在文字之外,情节以内,不再像前期的《激流》一般直接吐露内心的情感,而是转而开始大量运用冷性色彩词隐晦、冷静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做到动人而不致“引人注目”,以《寒夜》为例,整部小说所用的色彩词汇除了灰黑,就是昏黄、惨白,从心理上给我们以沉重的压抑感,加重了对作品的悲剧感受。而晦暗的语言色调作品语言的旋律迟缓,音调低沉,从而与作品的题材和抒情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得作品的悲剧感顿生,调子也更加悲哀、忧郁。

文学思想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后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火》对抗战的直接描写,《第四病室》对社会底层黑暗的揭露,《憩园》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寒夜》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于是他也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

  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因为巴金不同于茅盾等作家完成作品时所具有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故而他的作品唯求“真”,以“真”动人,以“真”取胜。在巴金前期的创作中,他致力于青年对家长的对抗情绪的感受,作家的真实就在于对这种感受的发掘和提炼,正如他在《激流·总序》中所说的,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二十几个寒署。”“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石碎山中间。”作家以其二十多岁的青年的眼睛所看到的生活的激流,所感觉到的爱恨痛苦,通过巴金式的真实的感受体现在里面,这就是青年的真实感受。在这里,违反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假的,适应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真的,就会被巴金体现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后期创作,这种真实观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在于其理性选择的加入,即对40年代中国社会的思索及对这种思索的感受。《寒夜》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寒夜》的深刻性在于其真实性,这种真实可以说是残酷的真实,即以好人对好人的残忍来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制造了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悲剧。

笔名由来

  作家巴金,已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摘自《读书时报》)

自我评价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寻找出路。”

  “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今天回顾过去说不到什么失败,也谈不到什么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巴金

社会评价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后人评论巴金为中国的良心》

  曹禺先生说:“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数十年前,曹禺先生书下此言,赞美巴金,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正是以自己全部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并且长达数十年之久,无人可以替代,没人可以撼动。

  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

  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沈从文:“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后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

  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金庸:“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

  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

  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

  贾平凹:“巴老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毕淑敏:“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正直、光辉,包括他提议建文革纪念馆,让整个民族反思、自省,都让我们敬佩。我要向巴老学习,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学习他是一种精神的星火传承。”

  草婴:“巴老最热烈的感情,就是对劳动人民最真挚的爱,特别是对下层人民深深的同情。”

  1983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来我国访问,又亲自在上海展览馆宴会厅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致辞:“我很荣幸地以法国政府的名义授予您荣誉军团勋章。我的国家在此推崇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家》、《寒夜》、《憩园》的不朽作品的作者,艺术不倦的创作者。您的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使您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您就是中国形象本身,一个经过若干世纪的考验所锤炼的,并且不断从自身产生复兴动力的、兄弟般的中国形象本身。”

人物纪念

  成都巴金故居坐落于四川省成都正通顺街98号,是一所深宅大院,又称李家院子。1904 年巴金出生在这里。除有两年随父亲去广元县外,巴金在这里居住到十九岁,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1923年春天,巴金离开这里去南京读书。这座故居是小说《家》中高公馆的原型。1971年因故成都故居被拆除。2013年。成都市政府在原址设立“巴金故居原址”供旅游人士参观。

  上海徐汇区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庭院里种满了白玉兰,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

  巴金文学院创建于1983年,新馆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北干道。旨在发现、培养青年作家,并为文艺界人士提供交流学习场所,于2003年巴金先生百岁华诞前夕正式建成,院名由著名作家冰心先生亲笔题写。巴金文学院是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基地,是研究巴金先生的重要资料库与学术基地,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巴金在世时十分关注文学院青年作家的成长,多次过问文学院的创作情况。

  巴金纪念馆坐落于四川成都龙泉驿区巴金文学院内,是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巴金而建造的。巴金纪念馆在巴金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开馆,为二层楼,面积400多平方米。纪念馆“天地家春秋”纪念展分为9个部分,前6个部分介绍巴金的文学创作、翻译和社会工作,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巴金的生平事迹;后3个部分主题为“乡情、友情、亲情”,记录了巴金与家乡、与亲友的故事。

  1944年5月4日巴金与萧珊女士来到花溪,在现在花溪公园内的“东舍”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度过了新婚最美丽的时光。小憩三日后离去。尔后,巴金在离开贵阳之前又特意来到花溪,在这里小住几日,并开始着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在花溪短暂的日子里,完成了《憩园》这部文学作品。之后这里开辟出巴金纪念馆,改建后,建成完全的“巴金陈列馆”。

人物编入

简明巴金词典 汉英中国文学词典 五四以来历史人物笔名别名录 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
中国当代文学辞典 中国伦理大辞典 小说大辞典 中外关系史辞典
中国现代文学词典·小说卷 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 百年国士·四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周恩来大辞典 邓小平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人物别名词典
科技编辑大辞典 文学百科大辞典 二十世纪中华文学辞典 伦理百科辞典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中国小说辞典

以上来源:[1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