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蕭珊,巴金之妻。作家、編輯、翻譯家。
蕭珊(陳蘊珍) | |
---|---|
巴金妻子 |
基本信息
本名: | 陳蘊珍 | ||
---|---|---|---|
乳名: | 長春 | 筆名: | 陳嘉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917年1月8日 | 出生地點: | 浙江鄞縣(寧波)迎鳳橋 |
逝世日期: | 1972年8月13日 | 逝世地點: | 上海 |
學習院校: | 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 | ||
職業: | 作家、編輯、翻譯家 | ||
代表作品: | 《在傷兵醫院》、《蕭珊文存》、《家書:巴金蕭珊書信集》等 |
人物介紹
蕭珊 (1917年-1972年),巴金之妻,與巴金廝守28年直到逝世。原名陳蘊珍,乳名長春,1917年1月8日出生於浙江寧波鄞縣迎鳳橋。1936年至上海,入愛國女子中學讀書,參加學校戲劇演出,扮演話劇《雷雨》中的四鳳,進而結識進步人士。在上海讀中學期間讀到巴金的作品,喜愛巴金,開始與他通信相識並相戀。並在巴金鼓勵下,開始文學創作,根據抗戰期間參與抗日救亡運動的經歷,創作了處女作散文《在傷兵醫院》,1937年發表於茅盾主編的《烽火》雜誌。隨後,她跟隨巴金一路西行避戰,發表多篇抗戰題材的遊記散文,並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
1942年決定輟學陪巴金籌備文化生活出版社,照顧巴金。1944年5月兩人於貴州花溪結婚,次年生下女兒小林。抗戰後期兩人返回上海,作為女主人照料家事、照顧孩子。1950年兒子小棠出生。在理料家務之餘,蕭珊積極學習俄語,並協助巴金處理出版事務,參加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後為《上海文學》、《收穫》等雜誌義務編稿、組稿,翻譯俄文書籍。著作有《家書:巴金蕭珊書信集》、《蕭珊文存》等,譯作有《阿細亞》(屠格涅夫)、《奇怪的故事》(屠格涅夫)《初戀》(屠格涅夫)《別爾金小說集》(普希金)等作品。
文革期間巴金受到殘酷迫害,蕭珊也因與巴金的關係受到非人待遇。精神受辱、親友隔絕,身心受到摧殘。1972年7月蕭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幹校勞動不被允許探望,蕭珊只得獨自在醫院接受治療,半個月後病逝上海。在蕭珊去世3年之後,巴金才獲許把蕭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將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邊,一直到2005年去世。骨灰於2005年與巴金骨灰摻和,撒入東海。
人物圖片
更多圖片請點擊:蕭珊圖冊
1936年8月,蕭珊寄給巴金的第一張照片[1]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年份 | 事件 |
---|---|
1917 |
|
1930 |
|
1931 |
|
1934 |
|
1936 |
|
1937 |
|
1939 |
|
1940 |
|
1941 |
|
1942 |
|
1943 |
|
1944 |
|
1945 |
|
1949 |
|
1950 |
|
1967 |
|
1968 |
|
1972 |
|
2005 |
|
愛情婚姻
蕭珊由於飾演話劇《雷雨》中的四鳳,並與「進步人士」交往過密而被上海愛國女子中學開除。像那個年代許多熱血但迷惘的年輕人一樣,《家》的出現點燃了蕭珊追求愛情與自由的信念。在蕭珊的眼中,巴金猶如一盞照耀自己生命的航燈,她不停地給巴金寫信,迫切地想從巴金那裡得到人生方向的指點。
由於有着13歲的差距,每次給蕭珊回信,巴金總是稱她為「我的小友」。在巴金的眼裡,蕭珊還是個孩子,這個小女生不過是千萬個給他寫信的讀者中的一員。巴金曾經翻譯過俄國著名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的著作,在四川老家時也參加過反對軍閥劉存厚的請願及集體罷課活動,但他自小生活在一個封建大家庭里,所以,於巴金而言,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年輕人的束縛。並且,在這樣的亂世里,處在革命新思想之風口浪尖上的巴金,也不想在某一時刻,世事出現風吹草動時,連累他人。正因如此,當時的巴金雖然已是32歲,卻依舊孑然一身。
1936年的大上海,年僅32歲的巴金在文學創作和翻譯兩方面已是聲譽卓著,尤其是他的長篇小說《家》,深深喚醒了青年一代。當時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卻沒看上任何人。在給他寫信的愛國學生中有一女孩的信給巴金留下了特別的印象,他們通信達大半年之久,卻未見過面。最後,還是女孩在信中寫道:「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希望李先生能答應我的請求……」信中不僅約了時間、地點,還夾着一張她的照片。
按信中的約定,那天上午,巴金懷着好奇的心情,來到約定的飯店。一會兒,一位梳着學生頭、身着校服的女生用那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看着巴金,文雅、快活地笑着說:「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輕多了。」不善言語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許多拘束,開心地說道:「你比我想象的還像個娃娃呀!在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於是,18歲的蕭珊開始介紹自己。兩人開始了8年的戀愛。
姑娘的摯愛幫助巴金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巴金為維持生計拚命地寫書、譯書、編書,他不能被經濟問題所困擾,更不能影響自己的創作心境與創作質量。1944年5月,戀愛八年之後,與巴金在貴陽共結連理。
生活軼事
- 筆力出色的翻譯家
作為巴金先生的夫人,蕭珊女士常年以照顧家庭、協助巴金先生處理出版事務為重,她的文學功底、翻譯水平常常被低估甚至忽視。蕭珊女士抗戰時期的隨筆作品《在傷兵醫院中》《在孤軍營中》《滬港途中》《在海防》《滇越路上》等,記下與民族共艱危的經歷,文字里洋溢着堅定、樂觀的精神。又如1960年代的散文《幸福的會見》《在劉胡蘭烈士的故鄉》、描寫藥店營業員勞模事跡的散文《親人》等,反映了她主動融入社會生活的經歷,她以富有個性的筆調寫出自己對新社會的理解。
巴金故居的餐廳里有一架鋼琴,是蕭珊用自己第一部翻譯作品《阿細亞》的稿費購買、贈送給女兒小林的禮物。在蕭珊1952年8月25日致巴金的信中記錄了翻譯的緣起,蕭珊寫道:「我不知道你會不會笑我,我想譯屠氏的《阿細亞》,我有了一本俄文的、但不知英文的你放在哪只書櫃,我知道你要譯這本書的,但還是讓我譯罷,在你幫助下,我不會譯得太壞的。」譯文不僅有《阿細亞》,還有蕭珊譯《初戀》《小姐——鄉下姑娘》《別爾金小說集》等作品。巴金曾這樣評論蕭珊的譯筆:「我很喜歡她翻譯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說。雖然譯文並不恰當,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風格,它們卻是有創造性的文學作品,閱讀它們對我是一種享受。」
- 傾心付出的妻子和母親
作為武康路113號的女主人,這座庭院的每個角落都留有蕭珊女士的足跡,她與巴金相濡以沫、忠貞不貳的愛情,她對子女傾情奉獻的母愛,她美麗端莊的形象、生活中的點滴都在展覽中呈現。從活潑鮮麗的青年到沉穩端莊的中年,再到凝重疲憊的1960年代,多幅蕭珊的珍貴歷史照片配以同時代作家描述她的文字展示。照片牆上,集中組合了各個時代巴金一家的合照。蕭珊當年使用的上海公交月票、手包、穿過的外套、「上海」牌手錶、幫助巴金批覆讀者來信的信封及病後申請醫療費用的報告,讓觀眾接觸到一個真實立體的蕭珊。
巴金與蕭珊的愛情生活在二人的信件中可窺端倪。「我的心裡永遠有你。……在任何情況下我要做一個值得你的愛的人。」(1952年巴金致蕭珊)「當我寂寞的時候,當我想念你的時候,你會特然的站在我的前面。」(1952年蕭珊致巴金)他們的愛情,轉化為家事的安排、對孩子的叮嚀、在工作上的交流,融於整個家庭生活,化於無形。蕭珊1960年代的就診記錄旁,是巴老《懷念蕭珊》的手稿,淡藍色的筆跡記錄着兩人經歷的風雨,抒寫對亡妻的深情,不禁使人動容。冰心曾這樣評價巴金:「他最可佩服之處,就是他對戀愛和婚姻的態度上的嚴肅和專一。……他對蕭珊的愛情是嚴肅、真摯而專一的,這是他最可佩處之一。」
- 受歡迎的女主人
蕭珊天性活潑,待人熱情真誠,朋友們都喜歡她。黃裳在《瑣記》中回憶:「當時巴金住在霞飛坊(今淮海坊),他家來往的朋友多,兼職就像一座文藝沙龍。女主人蕭珊殷勤好客,那間二樓起坐室總是有不斷的客人。……蕭珊有許多西南聯大的同學,如汪曾祺、查良錚、劉北汜也不時來做。談天遲了,就留下晚飯……」全家搬至武康路後,蕭珊的個性依然為她獲得許多友情。為刊物義務編稿、組稿時,她「又熱情,又撒嬌」地向冰心催稿「你再不來稿,我就要上吊了」;為朋友沏茶待客時,她「濯器、熾炭、注水、淋壺、篩茶」,使汪曾祺寫道「印象深刻」;1972年身心疲憊時期收到沈從文來信時,她「拿着五張信紙反覆地看,含着眼淚地說:『還有人記得我們啊!』」
個人作品
文章 | |||||
---|---|---|---|---|---|
出版時間 | 作品 | 作品類別 | 閱讀 | 出版社 | 備註 |
1937.10.31 | 在傷兵醫院中 | 散文 | 《烽火》雜誌第九期 | 署名:慧珠 | |
1939.6.16 | 在孤軍營中 | 散文 | 《宇宙風》雜誌 | 署名:陳嘉 | |
汽車中 | 散文 | 閱讀 | 《現代人》雜誌 | 署名:陳嘉 | |
滬港途中——旅途雜記一 | 散文 | 閱讀 | 《宇宙風》雜誌 | 署名:陳嘉 | |
1939 | 在海防——旅途雜記二 | 散文 | 《宇宙風》雜誌 | 署名:陳嘉 | |
1939 | 滇越路上——旅途雜記三 | 散文 | 《宇宙風》雜誌 | 署名:陳嘉 | |
1940.12.1 | 在昆明的一個女生宿舍 | 散文 | 閱讀 | 《中國與世界》第5期 | 署名:陳嘉 |
蕭珊自述 | 散文 | ||||
幸福的會見 | 散文 | ||||
親人 | 散文 | ||||
1943.5 | 輓歌——願在天之靈安寧 | 新詩 | 《宇宙風》雜誌第131期 | 悼念友人林憾廬 | |
1966.6.22 | 在劉胡蘭烈士家鄉 | 散文 | 文匯報 | ||
合集 | |||||
1998.9 | 《探索人生》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蕭珊和巴金的合集 | ||
2009.3 | 《蕭珊文存》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1994.10 | 《家書——巴金蕭珊通信集》 | 書信 | 浙江文藝出版社 | 李小林編 | |
譯著 | |||||
出版時間 | 譯文 | 作品類別 | 著作者 | 出版社 | 備註 |
1953.6 | 《阿細亞》 | 中短篇小說 | 屠格涅夫 | 平明出版社 | |
1954.5 | 《初戀》 | 中短篇小說 | 屠格涅夫 | 平明出版社 | |
1954.11 | 《奇怪的故事》 | 中短篇小說 | 屠格涅夫 | 平明出版社 | |
1954.12 | 《別爾金小說集》 | 中短篇小說集 | 普希金 | 平明出版社 | |
1959.6 |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選》 | 中短篇小說集 | 屠格涅夫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與巴金合譯 |
1982.11 | 《黑桃皇后及其它》 | 中短篇小說集 | 普希金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與巴金合譯 |
未刊稿和未完成稿 | |||||
1960年代 | 《蕭珊自傳》 | ||||
1960年代 | 《王平和蘇強》(又名《兩個男孩的故事》) | ||||
1960年代 | 《外婆的故事》 | ||||
1960年代 | 《我懷念城門公社》 |
作品評價
巴金在1964年12月24日致蕭珊的信中說:「剛才曹葆華來,他患心臟病,在休養,用俄文對照讀了你譯的《初戀》,大大稱讚你的譯文。」
曾經協助魯迅主編《譯文》的黃源曾對巴金說:「她的清麗的譯筆,也是我所喜愛的她譯的屠格涅夫的作品,無論如何是不朽的,我私心愿你將來悉心地再為她校閱、加工,保留下來,後世的人們依然會喜閱的。」
穆旦曾經寫信給巴金:「不久前有兩位物理系教師自我處借去《別爾金小說集》去看,看後盛讚普希金的藝術和譯者文筆的清新,她的努力沒有白費,我高興至今她被人所讚賞。」穆旦精通俄羅斯文學翻譯,我想在這裡他不僅僅是在轉述兩位讀者的看法,也代表着他內心的評價。
黃裳對蕭珊譯文的評價是:「她有她自己的風格,她用她特有的女性纖細靈巧的感覺,用祖國的語言重述了屠格涅夫筆下的美麗動人的故事,譯文是很美的。」他還說:「我希望,她的遺譯還會有重印的機會。」
人物評價
「我自己最親愛的朋友,一個普通的文藝愛好者,一個成績不大的翻譯工作者,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淚和血。」巴金先生在《懷念蕭珊》中這樣形容妻子蕭珊,她也作為巴金先生一生的愛人被我們熟知。作為一個頗有靈氣的翻譯家,一個思想進步敢做敢為的現代女性,她的靈魂有着多面的色彩。
人物紀念
時間 | 文章 | 作者 |
---|---|---|
1978年 | 懷念蕭珊(上)(下) | 巴金 |
1984年 | 再憶蕭珊 | 巴金 |
一雙美麗的眼睛 | 巴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