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薇甘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小花蔓泽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Kunth),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平滑至具多柔毛;茎圆柱状,有时管状,具棱;叶薄,淡绿色,卵心形或戟形,渐尖,茎生叶大多箭形或戟形,具深凹刻,近全缘至粗波状齿,或牙齿,长4.0-13.0厘米,宽2.0-9.0厘米。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复花序聚伞状分枝;头状花序小,花冠白色,喉部钟状,具长小齿,弯曲;瘦果黑色,表面分散有粒状突起物;冠毛鲜时白色。

简介

小花蔓泽兰为生长迅速之多年生攀缘藤本植物。在肥沃度、有机物、土壤湿度与空气湿度都高的地方,生长得最好。它借由拦截光线,损害或者杀死其他植物使它们窒息,生长数十年的树木,只要被覆盖几个月就可能枯死。小花蔓泽兰是中美洲南美洲原生植物[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引入印度,用来伪装飞机场,是太平洋的区域最广泛分布的杂草

特征

小花蔓泽兰茎多分枝而细长。叶对生,叶为心形或者三角形,叶渐尖,基底成阔心型。树叶约是4至13公分长,阔度约为2至9公分,边缘为浅波状圆锯齿。叶尖渐尖而叶基为楔形。花长3至5公分,伞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为白色至白绿色,四或五朵管状小花聚生成簇为一细小的头状花序,花柄成四数排列,每一头状花序有由4至5板绿色苞片组成的外环将中央的4朵花围绕。种子黑色五棱形,1,000粒仅约重1公克,大约2毫米长。每种子顶端有帮助散布的白色冠毛,借由风或黏附在动物皮毛上传播,每平方公尺可产约17万粒种子。

散播

附着在动物身上,或利用风力传播

危害

由于小花蔓泽兰具有向旋光性,喜欢生长于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旦攀上树木就会缠绕全株植物,阻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令寄主因缺少养分而枯死[2],严重破坏多元化原生生态系统

小花蔓泽兰繁殖力强,既可无性繁殖,也可有性繁殖来长出种子。其蔓茎的每个节除了可长出新芽外,而节及节之间都能长出不定根。它一天可生增长达24公分长度,单是一株薇甘菊就可在数个月之内覆盖约25平方公尺面积植物,有“一分钟一英里”之称,故此难以彻底铲除。

小花蔓泽兰族群一旦建立,即以惊人的速率散布,攀附缠绕任何直立支撑物,如作物、灌丛乔木、围墙、绿篱。据报导,其茎一天可生长达27毫米。

此外,小花蔓泽兰亦与其他植物竞争水份及养份,以及释放出化学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小花蔓泽兰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茶园,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橡胶园是三大杂草之一。其入侵萨摩亚亦造成了可可椰子裁植废弃。使面包树致死,造成油棕香蕉、森林作物和牧场造成严重损害。

清除方法

2002年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尝试使用农药森草净,发现此药能有效使小花蔓泽兰枯萎;然而直接喷洒此药可同时杀害其宿主,因此未能广泛使用。目前为止,还未找到效率高的方法清除小花蔓泽兰,只能依靠人手清除。小花蔓泽兰即使遭割除,其茎节仍会长出新根,因此清理后必须妥善弃置,否则反而会助长其繁殖蔓延。

由2007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与渔农自然护理署合作研究,项目名为“无间道行动”。于2008年8月在大埔丫洲的实地考察,发现寄生植物田野菟丝子会使用吸盘插入小花蔓泽兰的茎干以吸收水份及养份,能有效降低小花蔓泽兰的开花繁殖能力,但未能完全杀灭。同时亦研究使用寄生植物金灯藤,以比较两者对清除小花蔓泽兰的效用。

其实也都喜欢吃小花蔓泽兰,如果家里刚好有足够的土地,小花蔓泽兰就成为这些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

近似名字

小花蔓泽兰的英文名称Mile-a-minute Weed(中译为一分钟可生长一英里的野草)与另一种攀缘植物扛板归的英文名称相同,但两者的学名并不相同。

视频

薇甘菊 相关视频

薇甘菊的危害是什么?
江门薇甘菊防治宣传走进校园,这些学生首次认识这个”植物杀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