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契丹」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契丹</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契丹</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7.itc.cn%2Fimages01%2F20210802%2F5115bc63bba84b2cb8c52d5f954fd0b9.jpeg&refer=http%3A%2F%2Fp7.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7461185&t=ab678902a61c0e3fc509754c8dd16ab2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5%91%E4%B8%B9&step_word=&hs=0&pn=8&spn=0&di=7146857200093233153&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10446115%2C3720506242&os=3096830947%2C2989008292&simid=4206191267%2C564894910&adpicid=0&lpn=0&ln=1782&fr=&fmq=166486918622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p7.itc.cn%2Fimages01%2F20210802%2F5115bc63bba84b2cb8c52d5f954fd0b9.jpeg%26refer%3Dhttp%3A%2F%2Fp7.itc.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7461185%26t%3Dab678902a61c0e3fc509754c8dd16ab2&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gwAzdH3F9balb9a8l_8d88m9dnm&gsm=900000000000009&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Niwx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big> 契丹</big> '''
+
| align= light|
 +
 
 +
中文名称;辽朝
 +
 
 +
外文名称;Liao Dynasty
 +
 
 +
  别名;大辽、大契丹、大中央胡里只契丹国、哈喇 契丹
 +
 
 +
时间范围;907年 至 1125年
 +
 
 +
都城;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
 +
 
 +
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
 
 +
帝王;辽太祖、辽太宗、辽景宗、辽圣宗、天祚帝等
  
|-
+
语种;汉语、契丹语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货币;圆形方孔钱
  
|-
+
开创者;耶律阿保机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国土面积;4890000 km²(1111年)
  
|-
+
宗教;佛教,儒教、萨满教等
  
| align= light|
+
人口数量;约 900 万(12世纪初)
  
 +
主要民族;契丹族、奚族、汉族、阻卜、女真、室韦等
 
|}
 
|}
  
行 23: 行 45: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大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
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 中原]] ,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大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辽末,辽宣宗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亡后,辽德宗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则于1269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地区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1309年被伊尔汗国吞并。
+
 辽末,辽宣宗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亡后,辽德宗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 西辽]] ,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则于1269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地区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1309年被伊尔汗国吞并。
  
 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
+
 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 兴安岭]] 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 民族]] 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
 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 唐朝]] 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概述图来源:<ref>[ ], , --</ref>
+
 概述图来源:<ref>[https://www.zhihu.com/topic/20033804/hot 辽朝], 知乎 , 2020-07-04</ref>
  
 
==国号==
 
==国号==
行 49: 行 71:
 
 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学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学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 契丹]] 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魏。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魏。
行 63: 行 85:
 
 六世纪前期,契丹族尚为部落阶段,于唐初形成部落联盟,君长为大贺氏,八部之间如遇有战事及征兵,诸部在一起召开会议,猎则别部,战则同行。
 
 六世纪前期,契丹族尚为部落阶段,于唐初形成部落联盟,君长为大贺氏,八部之间如遇有战事及征兵,诸部在一起召开会议,猎则别部,战则同行。
  
 唐武德六年(623年)遣使到长安,给唐高祖进贡名马、丰貂,但其政治立场仍趋向于突厥颉利可汗。
+
 唐武德六年(623年)遣使到[[ 长安]] ,给唐高祖进贡名马、丰貂,但其政治立场仍趋向于突厥颉利可汗。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大贺摩会率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唐朝皇帝曾赐给契丹首领旗鼓,后来成为契丹可汗权位的象征。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大贺摩会率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唐朝皇帝曾赐给契丹首领旗鼓,后来成为契丹可汗权位的象征。
行 73: 行 95:
 
 武则天派兵围剿,却被尽忠击败。
 
 武则天派兵围剿,却被尽忠击败。
  
 开元二年(714年),尽忠堂弟李失活与奚族首领李大酺到长安见唐玄宗。四年,玄宗恢复松漠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
 开元二年(714年),尽忠堂弟李失活与奚族首领李大酺到长安见[[ 唐玄宗]] 。四年,玄宗恢复松漠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开元二十年(732年),唐军大破契丹,俘获甚众,可突于逃跑,奚族投降。
 
 开元二十年(732年),唐军大破契丹,俘获甚众,可突于逃跑,奚族投降。
行 91: 行 113:
 
==太祖建国==
 
==太祖建国==
  
 五代时期,随着契丹族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阶段的提高,遥辇氏部落联盟开始向耶律氏转化。耶律阿保机生于唐朝咸通十三年(872年)。
+
 五代时期,随着契丹族[[ 社会]] 的发展和社会阶段的提高,遥辇氏部落联盟开始向耶律氏转化。耶律阿保机生于唐朝咸通十三年(872年)。
  
 
 阿保机任遥辇氏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狘沙里(扈卫官),组建侍卫亲军。阿保机迅速崛起。率领挞马部(扈卫队)战胜了小黄室韦、越兀、乌古、六奚、比沙笰等近邻小部落,阿保机的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仅次于可汗,史称“总知军国事”,高于夷离堇,掌握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的职位,并击溃以蒲古只为首耶律释鲁的部落豪强。相继降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郎君”)。
 
 阿保机任遥辇氏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狘沙里(扈卫官),组建侍卫亲军。阿保机迅速崛起。率领挞马部(扈卫队)战胜了小黄室韦、越兀、乌古、六奚、比沙笰等近邻小部落,阿保机的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仅次于可汗,史称“总知军国事”,高于夷离堇,掌握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的职位,并击溃以蒲古只为首耶律释鲁的部落豪强。相继降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郎君”)。
  
 到了痕德廑可汗时期,耶律阿保机担任夷离堇,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剌哥,进大迭烈府夷离堇。
+
 到了痕德廑可汗[[ 时期]] ,耶律阿保机担任夷离堇,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剌哥,进大迭烈府夷离堇。
  
 
 天复三年(903年),阿保机北攻女真,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今河北北部),升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
 
 天复三年(903年),阿保机北攻女真,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今河北北部),升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
行 101: 行 123:
 
 天祐三年(906年)在钦德死后,阿保机不再从遥辇氏家族选择可汗,而是把旗鼓收归自己所有,自己担任了契丹部的可汗,从此,可汗的选立就转入迭剌部耶律氏家族了。
 
 天祐三年(906年)在钦德死后,阿保机不再从遥辇氏家族选择可汗,而是把旗鼓收归自己所有,自己担任了契丹部的可汗,从此,可汗的选立就转入迭剌部耶律氏家族了。
  
 天祐四年(907年)正月,耶律阿保机当选为契丹大首领,即皇帝位。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萧氏,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皇后为地皇后。
+
 天祐四年(907年)正月,耶律阿保机当选为契丹大首领,即[[ 皇帝]] 位。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萧氏,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皇后为地皇后。
  
 
 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但是随着契丹国家的发展,耶律家族内部为了争取可汗的被选举权,阿保机本家族兄弟们便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诸弟之乱”。梁开平五年(911年)五月,阿保机弟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粘睦姑得知后就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
+
 但是随着契丹国家的发展,耶律家族内部为了争取可汗的被选举权,阿保机本家族兄弟们便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诸弟之乱”。梁开平五年(911年)五月,阿保机弟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粘睦姑得知后就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 兄弟]] ,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
  
 
 梁乾化三年(913年)五、六月,阿保机领兵进击诸弟的第三次谋乱,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巩固了最高统治权。
 
 梁乾化三年(913年)五、六月,阿保机领兵进击诸弟的第三次谋乱,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巩固了最高统治权。
  
 神册元年(916年),群臣为阿保机上尊号为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即辽太祖。
+
 神册元年(916年),群臣为阿保机上尊号为大圣大明天[[ 皇帝]] ,建元神册,即辽太祖。
  
 
 辽太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神册三年(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在军事方面,他于天赞四年(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
 
 辽太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神册三年(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在军事方面,他于天赞四年(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
行 119: 行 141:
 
 天显九年(934年)四月,后唐均王李从珂废弑其主李从厚自立为帝,耶律倍自后唐上书辽太宗耶律德光请求讨伐唐末帝李从珂。
 
 天显九年(934年)四月,后唐均王李从珂废弑其主李从厚自立为帝,耶律倍自后唐上书辽太宗耶律德光请求讨伐唐末帝李从珂。
  
 八月,辽太宗亲自率军南伐。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辽太宗出兵助其反对后唐。
+
 八月,辽太宗亲自率军南伐。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幽云十六州为[[ 条件]] ,乞求辽太宗出兵助其反对后唐。
  
 
 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十一月,辽太宗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即晋高祖。
 
 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十一月,辽太宗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即晋高祖。
行 125: 行 147:
 
 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刘昫、卢重册为辽太宗上尊号为“睿文神武法天启运明德章信至道广敬昭孝嗣圣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会同。同月,后晋使臣献上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献上图籍,至此“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辽太宗下诏,以皇都为上京,改名为临潢府,升幽州为南京。
 
 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刘昫、卢重册为辽太宗上尊号为“睿文神武法天启运明德章信至道广敬昭孝嗣圣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会同。同月,后晋使臣献上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献上图籍,至此“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辽太宗下诏,以皇都为上京,改名为临潢府,升幽州为南京。
  
 割取幽云十六州后,辽太宗将幽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
+
 割取幽云十六州后,辽太宗将幽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 统治]] 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
  
 
 会同五年(942年)石敬瑭养子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会同六年(943年)十二月,辽太宗亲自赴南京,打算率军南下中原讨伐后晋,命赵延寿、赵延昭、耶律安端、解里等由沧、恒、易、定等州分道而进,辽太宗亲率大军跟从。
 
 会同五年(942年)石敬瑭养子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会同六年(943年)十二月,辽太宗亲自赴南京,打算率军南下中原讨伐后晋,命赵延寿、赵延昭、耶律安端、解里等由沧、恒、易、定等州分道而进,辽太宗亲率大军跟从。
行 133: 行 155:
 
 会同十年(947年)正月初一日,辽太宗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于大同元年(947年)二月初一日下诏建国号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
 
 会同十年(947年)正月初一日,辽太宗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于大同元年(947年)二月初一日下诏建国号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
  
   虽然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国的意图,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反抗。不久,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自立为帝,国号汉。
+
   虽然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国的意图,然而因纵兵掠夺[[ 人民]] 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反抗。不久,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自立为帝,国号汉。
  
 
 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后,诸镇和后晋旧将多起兵响应。广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数万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县城,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澶州起义军首领王琼,攻入州城,围击契丹将领耶律郎五;东方起义军攻破宋、亳、密三州。
 
 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后,诸镇和后晋旧将多起兵响应。广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数万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县城,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澶州起义军首领王琼,攻入州城,围击契丹将领耶律郎五;东方起义军攻破宋、亳、密三州。
行 141: 行 163:
 
==帝位之争==
 
==帝位之争==
  
 辽大同元年(947年,后晋开运四年)位于中原开封的耶律吼等将领拥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皇太后述律平想让其第三子耶律洪古(耶律李胡)继承皇位,不同意辽世宗继位。述律太后派耶律洪古与辽世宗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辽世宗打赢了这场战争。在经过大臣耶律屋质的劝阻之下,述律太后才认同辽世宗的帝位。辽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占领中原的期望,多次对中原用兵。然而辽世宗好酒色,喜爱打猎。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天禄五年(951年,后周广顺元年)九月,辽世宗协助北汉攻打后周,行军至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时,由于其他部队未到,先行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最后被耶律察割杀死于梦乡中。
+
 辽大同元年(947年,后晋开运四年)位于中原开封的耶律吼等将领拥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皇太后述律平想让其第三子耶律洪古(耶律李胡)继承皇位,不同意辽世宗继位。述律太后派耶律洪古与辽世宗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辽世宗打赢了这场[[ 战争]] 。在经过大臣耶律屋质的劝阻之下,述律太后才认同辽世宗的帝位。辽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占领中原的期望,多次对中原用兵。然而辽世宗好酒色,喜爱打猎。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天禄五年(951年,后周广顺元年)九月,辽世宗协助北汉攻打后周,行军至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时,由于其他部队未到,先行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最后被耶律察割杀死于梦乡中。
  
 
 辽天禄五年(951年,后周广顺元年)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辽太宗之长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立为帝,即辽穆宗。辽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辽穆宗前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应历二年(952年,后周广顺二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月,政事令耶律娄国、林牙耶律敌烈等谋乱被捕后伏诛。应历三年(953年,后周广顺三年)十月,耶律洪古(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应历十年(960年,北宋建隆元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十月,耶律洪古之子耶律喜隐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耶律洪古,耶律洪古入狱而死。
 
 辽天禄五年(951年,后周广顺元年)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辽太宗之长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立为帝,即辽穆宗。辽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辽穆宗前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应历二年(952年,后周广顺二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月,政事令耶律娄国、林牙耶律敌烈等谋乱被捕后伏诛。应历三年(953年,后周广顺三年)十月,耶律洪古(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应历十年(960年,北宋建隆元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十月,耶律洪古之子耶律喜隐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耶律洪古,耶律洪古入狱而死。
  
 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强盛的后周。应历九年(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发动北伐,辽朝宁州(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投降。周军随后攻克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当时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最后周世宗因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归后周领有,而辽军加强防御,不敢南下。由于辽穆宗本人喜好杀戮,经常亲手杀人。同时又爱好打猎到“竟月不视朝”,最后于应历十九年(969年,北宋开宝二年)二月被侍人所弑。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改元为保宁。
+
 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 政策]] ,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强盛的后周。应历九年(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发动北伐,辽朝宁州(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投降。周军随后攻克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当时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最后周世宗因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归后周领有,而辽军加强防御,不敢南下。由于辽穆宗本人喜好杀戮,经常亲手杀人。同时又爱好打猎到“竟月不视朝”,最后于应历十九年(969年,北宋开宝二年)二月被侍人所弑。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改元为保宁。
  
 
==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
  
 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北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辽乾亨元年(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宋太宗乘胜进攻幽州,辽朝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
+
 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北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辽乾亨元年(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 刘继元]] 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宋太宗乘胜进攻幽州,辽朝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
  
 乾亨四年(982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病逝,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尊母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北宋开宝三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契丹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
+
 乾亨四年(982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病逝,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尊母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北宋开宝三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 地位]] 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契丹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
  
 
 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业。
 
 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业。
  
 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防止高丽与北宋结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统和十一年(993年,北宋淳化四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开城。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赠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势。
+
 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防止高丽与北宋结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统和十一年(993年,北宋淳化四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开城。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 宰相]] 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赠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势。
  
 
==兴道衰落==
 
==兴道衰落==
  
 契丹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宋天圣九年)辽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生母萧耨斤(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重元为帝。耶律重元把这一事告诉辽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重熙三年(1034年,北宋景祐元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皇后。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辽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
+
 契丹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宋天圣九年)辽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生母萧耨斤(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重元为帝。耶律重元把这一事告诉辽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重熙三年(1034年,北宋景祐元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 皇后]] 。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辽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重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重元。皇子耶律洪基(即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重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重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重元。皇子耶律洪基(即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 皇太子]] ,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重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重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重熙十一年(1042年,北宋庆历二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此即重熙增币。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生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
+
 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重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重熙十一年(1042年,北宋庆历二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此即重熙增币。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 条件]] 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生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
  
 辽道宗继位后,清宁九年(1063年,北宋嘉祐八年)七月耶律重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重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并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相信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
+
 辽道宗继位后,清宁九年(1063年,北宋嘉祐八年)七月耶律重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重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 怨声载道]] 。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并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相信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
  
 辽大康五年(1079年,北宋元丰二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耶律延禧,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大康九年(1083年,北宋元丰六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寿昌七年(1101年,北宋建中靖国元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当时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辽天祚帝于乾统五年(1105年,北宋崇宁四年)将一个族女耶律南仙提升为公主嫁给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北宋对西夏和谈。
+
 辽大康五年(1079年,北宋元丰二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耶律延禧,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大康九年(1083年,北宋元丰六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 武器]] 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寿昌七年(1101年,北宋建中靖国元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当时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辽天祚帝于乾统五年(1105年,北宋崇宁四年)将一个族女耶律南仙提升为公主嫁给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北宋对西夏和谈。
  
 
==走向灭亡==
 
==走向灭亡==
  
 辽天庆二年(1112年,北宋政和二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故址在今内蒙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宝石镇境内),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九月,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天庆四年(1114年,北宋政和四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但是所有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天庆五年(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金收国元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同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定都会宁。
+
 辽天庆二年(1112年,北宋政和二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故址在今内蒙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宝石镇境内),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九月,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天庆四年(1114年,北宋政和四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 威胁]] ,但是所有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天庆五年(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金收国元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同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定都会宁。
  
 同年秋天,金军攻下辽朝黄龙府,辽朝受到严重的打击。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东京也发生高永昌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天庆六年(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金收国二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月女真借机占领了辽东京和沈州。
+
 同年秋天,金军攻下辽朝黄龙府,辽朝受到严重的打击。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 东京]] 也发生高永昌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天庆六年(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金收国二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月女真借机占领了辽东京和沈州。
  
 天庆十年(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金天辅四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到保大元年(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金天辅五年)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辽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投降金朝。保大二年(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正月,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
+
 天庆十年(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金天辅四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到保大元年(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金天辅五年)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辽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投降[[ 金朝]] 。保大二年(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正月,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
  
 由于位于辽南京的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们拥立耶律淳为帝,即天锡帝,史称北辽。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朝,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当年十一月,辽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死守居庸关,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着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被天祚帝诛杀。
+
 由于位于辽南京的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们拥立耶律淳为帝,即天锡帝,史称[[ 北辽]] 。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朝,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当年十一月,辽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死守居庸关,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着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被天祚帝诛杀。
  
 保大三年(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金天辅七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叛金,八月平定。保大四年(1124年,北宋宣和六年,金天会二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首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金天会六年(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海滨王耶律延禧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辽朝共历时210年(包含契丹国时期),历经9位帝王。
+
 保大三年(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金天辅七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叛金,八月平定。保大四年(1124年,北宋宣和六年,金天会二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首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 希望]] 了。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金天会六年(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海滨王耶律延禧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辽朝共历时210年(包含契丹国时期),历经9位帝王。
  
 
==余部续国==
 
==余部续国==
行 185: 行 207:
 
 参见:西辽
 
 参见:西辽
  
 此后,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金天会八年(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天会十年(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西辽(西方称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鲁朵。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皇统三年(1143年,南宋绍兴十三年),在耶律大石死后,西辽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与屈出律的统治。最后兴定二年(1218年,南宋嘉定十一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国凡87年。其后,后裔迁至今伊朗一带,建立了后西辽国。
+
 此后,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金天会八年(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天会十年(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西辽(西方称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鲁朵。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皇统三年(1143年,南宋绍兴十三年),在耶律大石死后,西辽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与屈出律的统治。最后兴定二年(1218年,南宋嘉定十一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 军队]] 灭亡,立国凡87年。其后,后裔迁至今伊朗一带,建立了后西辽国。
  
 崇庆元年(1212年,南宋嘉定五年),辽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韩州(吉林省梨树县)一带起军反抗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称王,国号辽,史称东辽。贞祐四年(1216年,南宋嘉定九年)初,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厮不叛变,在澄州称帝,史称后辽。耶律厮不之后被部下所杀,众推耶律乞奴为监国。同年秋,木华黎率蒙古军东下,耶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族越过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不久契丹诸贵族自相残杀,后辽最后于兴定四年(1220年,南宋嘉定十三年)灭亡。耶律留哥建国后依然归附大蒙古国,成为其藩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南宋咸淳五年)元世祖撤藩,东辽正式灭亡。
+
 崇庆元年(1212年,南宋嘉定五年),辽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韩州(吉林省梨树县)一带起军反抗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称王,国号辽,史称东辽。贞祐四年(1216年,南宋嘉定九年)初,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厮不叛变,在澄州称帝,史称后辽。耶律厮不之后被部下所杀,众推耶律乞奴为监国。同年秋,木华黎率蒙古军东下,耶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族越过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不久契丹诸贵族自相残杀,后辽最后于兴定四年(1220年,南宋嘉定十三年)灭亡。耶律留哥建国后依然归附大[[ 蒙古国]] ,成为其藩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南宋咸淳五年)元世祖撤藩,东辽正式灭亡。
  
 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涿州、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辽史]]》称“幅员万里”。
+
 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 海河]] 、河北省霸县、涿州、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辽史]]》称“幅员万里”。
  
 辽朝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与渤海国。契丹会同元年(938年,后晋天福三年)辽太宗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统和二十四年(1005年,北宋景德二年)辽圣宗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最后确定了与宋的边界。
+
 辽朝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与渤海国。契丹会同元年(938年,后晋天福三年)辽太宗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 中原]] 。统和二十四年(1005年,北宋景德二年)辽圣宗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最后确定了与宋的边界。
  
 漠北地区于天显六年(931年,后唐长兴二年)设立“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统和二十三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建成了镇州、防州、维州三边防城(皆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西南),以镇州(又称可敦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达桑东北古回鹘城)为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并驻军镇戍,开辟屯田。西北路招讨司是辽西北边疆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负责镇守西北边疆地区,管辖阻卜等部落。辽咸雍四年(1068年,北宋熙宁元年)设置乌古敌烈都统军司为统辖两部的最高机构,其最高长官为统军使(有时仍称都详稳),由契丹人担任。僻处今鄂嫩河及贝加尔湖东南面的萌古部,在大康十年(1084,北宋元丰七年)向辽廷遣使进贡,其酋长接受了辽廷封授的部族官称号令稳、详稳,成为辽的属部,例如,成吉思汗的五世族祖,海都次子察剌哈宁昆(又译察剌孩领忽)受有辽朝的“令稳”(即领忽,小部族官)官号,四世族祖必勒格被辽廷升号“详稳”(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继任辽属部官。
+
 漠北地区于天显六年(931年,后唐长兴二年)设立“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统和二十三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建成了镇州、防州、维州三边防城(皆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西南),以镇州(又称可敦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达桑东北古回鹘城)为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并驻军镇戍,开辟屯田。西北路招讨司是辽西北边疆[[ 地区]] 的最高军政机构,负责镇守西北边疆地区,管辖阻卜等部落。辽咸雍四年(1068年,北宋熙宁元年)设置乌古敌烈都统军司为统辖两部的最高机构,其最高长官为统军使(有时仍称都详稳),由契丹人担任。僻处今鄂嫩河及贝加尔湖东南面的萌古部,在大康十年(1084,北宋元丰七年)向辽廷遣使进贡,其酋长接受了辽廷封授的部族官称号令稳、详稳,成为辽的属部,例如,[[ 成吉思汗]] 的五世族祖,海都次子察剌哈宁昆(又译察剌孩领忽)受有辽朝的“令稳”(即领忽,小部族官)官号,四世族祖必勒格被辽廷升号“详稳”(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继任辽属部官。
  
 辽代也筑有长城,称为辽代长城(辽边壕)。
+
 辽代也筑有长城,称为辽代[[ 长城]] (辽边壕)。
  
 
== 参考来源 ==
 
== 参考来源 ==
 +
<center>
 +
{{#iDisplay:o0811yspfq9|480|270|qq}}
 +
<center>契丹族曾占据中国半个江山,盛极100年,为何56个民族中没有它?</center>
 +
</center>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Category: ]]
 

於 2022年10月4日 (二) 15:53 的最新修訂

契丹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遼朝

外文名稱;Liao Dynasty

別名;大遼、大契丹、大中央胡里只契丹國、哈喇契丹

時間範圍;907年 至 1125年

都城;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

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帝王;遼太祖、遼太宗、遼景宗、遼聖宗、天祚帝等

語種;漢語、契丹語

貨幣;圓形方孔錢

開創者;耶律阿保機

國土面積;4890000 km²(1111年)

宗教;佛教,儒教、薩滿教等

人口數量;約 900 萬(12世紀初)

主要民族;契丹族、奚族、漢族、阻卜、女真、室韋等

遼朝(907年—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

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開封),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大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大遼」。1125年被金朝所滅。

遼末,遼宣宗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遼朝亡後,遼德宗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遼朝宗室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和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則於1269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地區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1309年被伊爾汗國吞併。

遼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

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後吸收農耕技術,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分開管理,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

遼朝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概述圖來源:[1]

國號

國號作為國家或王朝的標誌,通常具有命名的鮮明性與使用的穩定性。有遼一代則不然,曾多次反覆用「遼」、「契丹」為國號。

後梁貞明二年(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據《新五代史》《東都事略》等中原史料記載,後晉天福三年(938年)改號大遼。

遼大同元年(947年,後晉開運四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占開封滅後晉,並在開封登基,「改晉國為大遼國」。

遼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北宋太平興國八年),又改稱大契丹;遼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復號大遼。

關於契丹首次改國號為「遼」的時間,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種說法。關於遼改國號的次數,一般學者都認同這樣的見解,即遼太宗時改國號為遼,遼聖宗時復號契丹,至遼道宗時復改國號為遼。從眾多遼代墓誌中在契丹或遼的國號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樣來看,到遼道宗時,儼然以中國自居了。

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遼曾九改九復國號,也就是說,遼曾改國號達18次之多。

「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認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有學者研究「遼」與契丹語「遼」的內涵,強調遼「雙國號制」的意義。也有學者主張契丹是改「晉」為「大遼」,而非改「契丹」為「大遼」。

契丹之名,始見於北魏。

而漢文記契丹事,以《資治通鑑》為最早,東晉義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襲契丹」。契丹稱號見於朝鮮《三國史記》更早,東晉太元三年(378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麗「北邊,陷八部落」。早期契丹居於潢水(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之南,黃龍(今遼寧朝陽)之北,

分為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

契丹族日益興盛,並向南發展。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四年(553年)親率大軍攻擊南下的契丹部落,俘獲十餘萬人、數十萬頭牲畜,契丹部族損失慘重。

後又受到突厥的侵擾,因而「部落離散,非復古八部矣」。隋初又分別臣附於隋朝與突厥,逐漸得到恢復,遊牧於遼西地區,諸部落各自逐寒暑,隨水草畜牧。隋大業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營州(今遼寧朝陽)地區時,又遭到在隋將主使下突厥的襲擊,四萬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創。

六世紀前期,契丹族尚為部落階段,於唐初形成部落聯盟,君長為大賀氏,八部之間如遇有戰事及徵兵,諸部在一起召開會議,獵則別部,戰則同行。

唐武德六年(623年)遣使到長安,給唐高祖進貢名馬、豐貂,但其政治立場仍趨向於突厥頡利可汗。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大賀摩會率部落聯盟背棄突厥,歸附唐朝。唐朝皇帝曾賜給契丹首領旗鼓,後來成為契丹可汗權位的象徵。

又於貞觀三年(629年),以室韋、契丹族人置師州。契丹與唐朝之間,既有朝貢、入仕和貿易,也有戰爭和擄掠。後唐太宗以契丹人為松漠都督府(在今赤峰、通遼一帶),以大賀窟哥為松漠都督,賜姓李氏。

武則天執政時,契丹於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李盡忠與其妻弟孫萬榮反,攻陷營州,殺營州都督趙文翽,盡忠自立為無上可汗,這是契丹人首次稱汗。

武則天派兵圍剿,卻被盡忠擊敗。

開元二年(714年),盡忠堂弟李失活與奚族首領李大酺到長安見唐玄宗。四年,玄宗恢復松漠府,以失活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衛大將軍。

開元二十年(732年),唐軍大破契丹,俘獲甚眾,可突於逃跑,奚族投降。

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滅亡,契丹投降唐朝,唐玄宗賜漢名李懷秀,拜松漠都督,封崇順王,賜以靜樂公主。半年後,懷秀不堪安祿山欺凌,殺公主與奚一起反唐。之後,與安祿山多次交戰,勝負參半。

  天寶五載(746年),唐朝封胡剌可汗遙輦楷落為恭仁王,代松漠都督,楷落在位至安史之亂結束,唐朝與契丹之間大規模戰爭基本結束。

蘇可汗時契丹依附回紇,自蘇可汗開始唐朝不再冊封契丹首領為松漠都督。鮮質可汗時曾七次遣使至長安朝貢唐朝,昭古可汗時遣使四次。

會昌二年(842年)唐朝破回鶻,耶瀾可汗遙輦屈戍內附。咸通年間,可汗習爾之遣使者到長安朝貢之後,契丹部落在一百年的低谷後又逐漸強大。

唐末,痕德廑可汗遙輦欽德時契丹征服了奚、室韋,多次入侵幽州、薊州,結果遭割據勢力劉仁恭報復。

痕德可汗死於天祐三年(906年)十二月。迭剌部的耶律氏家族興起,世代擔任契丹部夷離堇,權威日盛。

太祖建國

五代時期,隨着契丹族社會的發展和社會階段的提高,遙輦氏部落聯盟開始向耶律氏轉化。耶律阿保機生於唐朝咸通十三年(872年)。

阿保機任遙輦氏痕德堇可汗的撻馬狘沙里(扈衛官),組建侍衛親軍。阿保機迅速崛起。率領撻馬部(扈衛隊)戰勝了小黃室韋、越兀、烏古、六奚、比沙笰等近鄰小部落,阿保機的伯父被殺後,阿保機繼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僅次於可汗,史稱「總知軍國事」,高於夷離堇,掌握聯盟的軍事和行政事務,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宰相)的職位,並擊潰以蒲古只為首耶律釋魯的部落豪強。相繼降小黃室韋,破越兀、兀古、六奚諸部,被國人譽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語「郎君」)。

到了痕德廑可汗時期,耶律阿保機擔任夷離堇,專事征伐,大破室韋、於厥及奚帥轄剌哥,進大迭烈府夷離堇。

天復三年(903年),阿保機北攻女真,南取河東、懷遠軍,略地薊北(今河北北部),升于越,總知軍國事,成為部落聯盟的實際操縱者。

天祐三年(906年)在欽德死後,阿保機不再從遙輦氏家族選擇可汗,而是把旗鼓收歸自己所有,自己擔任了契丹部的可汗,從此,可汗的選立就轉入迭剌部耶律氏家族了。

天祐四年(907年)正月,耶律阿保機當選為契丹大首領,即皇帝位。尊母蕭氏為皇太后,立皇后蕭氏,群臣上尊號曰天皇帝,皇后為地皇后。

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並且握有蒙古地區的產鹽區,在軍事與經濟方面都十分強盛。

但是隨着契丹國家的發展,耶律家族內部為了爭取可汗的被選舉權,阿保機本家族兄弟們便首先起來反對他,由此發生了「諸弟之亂」。梁開平五年(911年)五月,阿保機弟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策劃謀反,安端的妻子粘睦姑得知後就報告了阿保機,阿保機不忍心殺掉這些兄弟,就和他們登山殺牲對天盟誓,然後赦免了他們。

梁乾化三年(913年)五、六月,阿保機領兵進擊諸弟的第三次謀亂,經過三次平叛,阿保機基本消滅了本家族的反對勢力,鞏固了最高統治權。

神冊元年(916年),群臣為阿保機上尊號為大聖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冊,即遼太祖。

遼太祖收留因河北戰亂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風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們。並且任用韓延徽、韓知古、康默記與盧文進等漢人為佐命功臣。神冊三年(918年)遼太祖建皇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羅城)。兩年後創建契丹大字並推行之。在軍事方面,他於天贊四年(925年)東征渤海國,於舊地建立東丹國以統治渤海遺民,冊立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遼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圖

,然而於攻滅渤海後的隔年,在回師途中病倒,最後去世。他的妻子述律皇后(述律平)宣布攝政,以皇次子耶律德光總攬朝政,屠殺政敵數百人以穩定政權。天顯二年(927年,後唐天成二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皇后的支持下即位,即遼太宗。天顯五年(930年,後唐長興元年),東丹王耶律倍南逃後唐,遼太宗統一了契丹。

南下中原

天顯九年(934年)四月,後唐均王李從珂廢弒其主李從厚自立為帝,耶律倍自後唐上書遼太宗耶律德光請求討伐唐末帝李從珂。

八月,遼太宗親自率軍南伐。天顯十一年(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稱子、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乞求遼太宗出兵助其反對後唐。

遼太宗遂親率5萬騎兵,在晉陽城下擊敗後唐軍,冊立石敬塘為後晉皇帝。十一月,遼太宗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即晉高祖。

會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劉昫、盧重冊為遼太宗上尊號為「睿文神武法天啟運明德章信至道廣敬昭孝嗣聖皇帝」。大赦天下,改元會同。同月,後晉使臣獻上幽、薊、瀛、莫、涿、檀、順、媯、儒、新、武、雲、應、朔、寰、蔚十六州,並獻上圖籍,至此「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遼太宗下詔,以皇都為上京,改名為臨潢府,升幽州為南京。

割取幽雲十六州後,遼太宗將幽雲十六州建設成為進一步南下的基地。遼太宗採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南北兩面官制度,分治漢人和契丹。

會同五年(942年)石敬瑭養子晉出帝石重貴即位,他不願向契丹臣服,上表稱孫不稱臣。遼太宗趁機率軍南下,意圖一統中國。會同六年(943年)十二月,遼太宗親自赴南京,打算率軍南下中原討伐後晉,命趙延壽、趙延昭、耶律安端、解里等由滄、恆、易、定等州分道而進,遼太宗親率大軍跟從。

會同九年(946年),後晉統帥杜重威挾眾將降契丹,契丹攻入開封,晉出帝被迫投降,後晉滅亡。

會同十年(947年)正月初一日,遼太宗以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東京汴梁,於大同元年(947年)二月初一日下詔建國號為「大遼」,改會同十年為大同元年。

  雖然遼太宗有意長久經營中國的意圖,然而因縱兵掠奪人民財物,以及不讓諸位節度使返回鎮地,招來中原人民的反抗。不久,原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自立為帝,國號漢。

劉知遠在晉陽稱帝後,諸鎮和後晉舊將多起兵響應。廣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數萬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縣城,殺死契丹任命的官吏。澶州起義軍首領王瓊,攻入州城,圍擊契丹將領耶律郎五;東方起義軍攻破宋、亳、密三州。

可見契丹在中原的統治難以維持。四月,遼太宗被迫引軍北返,最後在河北欒城病逝。

帝位之爭

遼大同元年(947年,後晉開運四年)位於中原開封的耶律吼等將領擁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為帝,是為遼世宗。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的皇太后述律平想讓其第三子耶律洪古(耶律李胡)繼承皇位,不同意遼世宗繼位。述律太后派耶律洪古與遼世宗在遼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戰,最後遼世宗打贏了這場戰爭。在經過大臣耶律屋質的勸阻之下,述律太后才認同遼世宗的帝位。遼世宗在位期間,一直不忘占領中原的期望,多次對中原用兵。然而遼世宗好酒色,喜愛打獵。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興封賞降殺,導致朝政不修,政治腐敗。天祿五年(951年,後周廣順元年)九月,遼世宗協助北漢攻打後周,行軍至歸化(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時,由於其他部隊未到,先行駐紮在火神淀。其間喝酒、打人、打獵,眾將很是不滿。最後被耶律察割殺死於夢鄉中。

遼天祿五年(951年,後周廣順元年)耶律察割發動政變,殺遼世宗並自行稱帝,遼太宗之長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質等率兵殺死耶律察割後,被立為帝,即遼穆宗。遼穆宗雖討厭女色,而無所出,但卻經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長時期不理朝政,國人稱之為「睡王」。遼穆宗前期,朝廷內部不穩,離心離德,大臣經常發生叛亂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應歷二年(952年,後周廣順二年)六月,蕭眉古得欲叛遼南奔後周,陰謀敗露,被殺。七月,政事令耶律婁國、林牙耶律敵烈等謀亂被捕後伏誅。應歷三年(953年,後周廣順三年)十月,耶律洪古(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謀反,事情被察覺後被捕。應歷十年(960年,北宋建隆元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楚阿不等人謀反,事敗伏誅。十月,耶律洪古之子耶律喜隱謀反,事敗被捕,因供詞牽涉耶律洪古,耶律洪古入獄而死。

由於政局動盪不安,迫使遼穆宗停止了遼太宗、遼世宗一貫執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復因長期戰事而消損的國力,與南唐、北漢聯合對抗遂漸強盛的後周。應歷九年(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發動北伐,遼朝寧州(今河北青縣)刺史王洪舉城投降。周軍隨後攻克益津關、瓦橋關,莫州、瀛州刺史劉楚信、高彥暉也舉城投降。當時周世宗欲一鼓作氣,直取幽州,遼穆宗甚至有意放棄燕雲十六州。最後周世宗因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歸後周領有,而遼軍加強防禦,不敢南下。由於遼穆宗本人喜好殺戮,經常親手殺人。同時又愛好打獵到「竟月不視朝」,最後於應歷十九年(969年,北宋開寶二年)二月被侍人所弒。耶律賢被推舉為帝,即遼景宗,改元為保寧。

全盛時期

遼景宗勤於政事,重用賢臣如室昉、郭襲,使遼朝出現一陣清明。遼景宗對遼穆宗時謀反的皇族采比較寬鬆的政策,因而謀亂者少,上層比較穩定。遼景宗對外政策仍采不主動南伐中原、僅援北漢的方針。遼景宗前期,遼朝與北宋聘史往還,互賀節日。宋太宗趙光義統一江南後,於遼乾亨元年(979年,北宋太平興國四年)親征北漢,遼朝派數萬兵支援北漢。三月,遼軍在白馬嶺與宋軍交戰,被擊潰,遼將耶律敵烈等人戰死。六月,北漢主劉繼元降宋。遼朝改變戰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薊。宋太宗乘勝進攻幽州,遼朝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名將率軍與宋軍大戰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成功擊敗宋軍,宋太宗僅以身免。由於遼景宗體弱多病,有時無法上朝,軍國大事大多由皇后蕭綽協助處理。

乾亨四年(982年,北宋太平興國七年)遼景宗病逝,遼聖宗耶律隆緒繼位,尊母蕭綽為皇太后,並由蕭太后攝政。當時蕭太后30歲,遼聖宗12歲,而蕭太后之父蕭思溫於保寧二年(970年,北宋開寶三年)被害,無嗣,使得蕭太后也沒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自重,控制朝廷,對蕭太后及遼聖宗構成了莫大的威脅。蕭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軫、韓德讓參決大政,南面軍事委派給耶律休哥,撤換一批大臣,並下令諸王不得相互宴請,要求他們無事不出門,並設法解除他們的兵權。在這些行動後,遼聖宗和蕭太后的地位才穩定下來。蕭太后攝政二十七年,在她執政期間進行改革,並且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少賦稅,整頓吏治,訓練軍隊,使遼朝百姓富裕,國勢強盛。契丹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遼聖宗親政後,遼朝已進入鼎盛,基本上延續蕭太后執政時的遼朝風貌,反對嚴刑峻法,並且防止貪污事件。

在文教方面,遼聖宗實行科舉,編修佛經,佛教極為盛行。在位其間四方征戰,對宋戰爭屢屢獲勝,俘獲號稱楊無敵的宋朝名將楊業。

北宋立國之初即有意要收復燕雲十六州,先後於979年、986年兩度北伐,皆為遼軍所擊敗。遼聖宗為了防止高麗與北宋結盟,進而威脅遼朝東部。於統和十一年(993年,北宋淳化四年)發動高麗契丹戰爭以降服高麗,於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東征時最遠攻入高麗開城。之後為了解決遼宋之間的長期對抗,以及避免契丹貴族威脅皇權,蕭太后與遼聖宗於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堅持而親至澶州(今濮陽)督戰。宋軍士氣大振,擊敗遼軍前鋒,遼將蕭撻凜戰死。遼軍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主和的宋真宗於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協定宋每年贈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騷擾,成為兄弟之邦,此即澶淵之盟,從此兩朝和好達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後遼聖宗結好西夏,而西夏也搖擺於宋、遼之間以圖存,形成遼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勢。

興道衰落

契丹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宋天聖九年)遼聖宗去世,長子耶律宗真即位,即遼興宗。遼興宗生母蕭耨斤(即法天太后)自立為皇太后並攝政,並把遼興宗的養母齊天皇后蕭菩薩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遼聖宗時代被裁示永不錄用的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遼興宗因無權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結怨。法天太后對遼興宗並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重元為帝。耶律重元把這一事告訴遼興宗。遼興宗怒不可遏,於重熙三年(1034年,北宋景祐元年)用武力廢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慶陵」,大殺太后親信。七月,遼興宗親政。修建陵園安葬齊天皇后。而後,把法天太后接回來,並與她保持十里的距離,以防不測。遼興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終沒有填平。

遼興宗在位時,遼朝勢已日益衰落。而有遼興宗一朝,奸佞當權,政治腐敗,百姓困苦,軍隊衰弱。面對日益衰落的國勢,遼興宗連年征戰,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納歲幣。但是這些反而使遼朝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遼興宗還迷信佛教,窮途奢極。遼興宗曾與其弟耶律重元賭博,一連輸了幾個城池。他對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時答應百年之後傳位給耶律重元。皇子耶律洪基(即為後來的遼道宗),也未曾封為皇太子,只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而已。這種下了遼道宗繼位後,耶律重元父子企圖謀奪帝位的惡果。

宋夏戰爭後北宋內外交困之際,使得遼朝趁機侵宋。在徵求張儉的意見後,一面派其弟耶律重元和蕭惠在邊境製造欲攻宋的聲勢,一面派蕭特末(漢名蕭英)和劉六符於重熙十一年(1042年,北宋慶曆二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橋關南十縣地。宋朝派富弼與遼方使節談判,此即重熙增幣。雙方於九月達成協議,在澶淵之盟規定贈遼歲幣基礎中,再增加增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以了結這次索地之爭。遼興宗還再次使宋爭得一個「納」字,即歲幣是宋方納給遼方的,不是贈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應允,而條件是遼朝須約束西夏與宋和談。因此,在遼宋和好之後,遼夏關係惡化並發生戰爭。遼興宗兩次親征西夏,均遭失敗,而西夏最後願意向遼朝稱臣進貢。

遼道宗繼位後,清寧九年(1063年,北宋嘉祐八年)七月耶律重元聽從兒子的勸說,發動叛亂,自立為帝,不久被遼道宗所平,耶律重元自盡,史稱灤河之亂。遼道宗在位期間,遼政治腐敗,國勢逐漸衰落。道宗並沒有進行改革圖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這時地主官僚急劇兼併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聲載道。遼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並聽信耶律乙辛的讒言,相信皇后蕭觀音與伶官趙惟一通姦而賜死皇后。而同時耶律乙辛為防太子登基對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並將其殺害,史稱十香詞冤案。後來,一位姓李的婦女向遼道宗進「挾谷歌」遼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兒女接進宮。

遼大康五年(1079年,北宋元豐二年)七月,耶律乙辛乘遼道宗遊獵的時候意圖謀害皇孫耶律延禧,遼道宗接納大臣的勸諫,命皇孫一同秋獵,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陰謀。大康九年(1083年,北宋元豐六年),遼道宗追封故太子為昭懷太子,以天子禮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圖帶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難,事敗被誅。壽昌七年(1101年,北宋建中靖國元年)正月,遼道宗去世,皇孫耶律延禧繼位,即天祚帝。當時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擊一再向遼求援,並求天祚帝女尚公主為妻。最後遼天祚帝於乾統五年(1105年,北宋崇寧四年)將一個族女耶律南仙提升為公主嫁給夏崇宗,並派使者赴宋,勸北宋對西夏和談。

走向滅亡

遼天慶二年(1112年,北宋政和二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故址在今內蒙突泉縣突泉鎮西北約60公里的寶石鎮境內),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長來朝,宴席中醉酒後令諸位酋長為他跳舞,只有完顏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為意,但從此完顏阿骨打與遼朝之間不和。九月,完顏阿骨打不再奉詔,並開始對其他不服從他的女真部落用兵。天慶四年(1114年,北宋政和四年)春,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一開始天祚帝並未將完顏阿骨打當作一個重大威脅,但是所有他派去鎮壓完顏阿骨打的軍隊全部戰敗。天慶五年(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金收國元年)天祚帝為了解決女真的威脅,下令親征,但是遼軍到處被女真軍擊敗。與此同時遼朝國內也發生叛亂,耶律章奴在遼上京叛亂,雖然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遼朝內部。同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大金,年號收國,定都會寧。

同年秋天,金軍攻下遼朝黃龍府,遼朝受到嚴重的打擊。此後位於原渤海國的東京也發生高永昌叛亂自立。這場叛亂一直到天慶六年(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金收國二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月女真藉機占領了遼東京和瀋州。

天慶十年(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金天輔四年)金軍攻克遼上京,守將蕭撻不也投降,到保大元年(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金天輔五年)遼朝已經失去一半的領土。而內部又發生因為皇位繼承問題而爆發的內亂,最後遼天祚帝殺他的長子耶律敖魯斡而結束,但是這使得更多的遼軍投降金朝。保大二年(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金天輔六年)正月,金軍攻克遼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夾山。

由於位於遼南京的耶律大石與李處溫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們擁立耶律淳為帝,即天錫帝,史稱北遼。天錫帝降天祚帝為湘陰王,並遣大使奉表於金朝,乞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遼德妃稱制,改年號為德興。此時遼臣李處溫父子覺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貫,欲劫持遼德妃納土於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內應。後她發現他們罪行而賜死之。當年十一月,遼德妃五次上表給金朝,只要允許立耶律定為遼帝,其他條件均答應。金人不許,她只好派兵死守居庸關,十一月居庸關失守,十二月遼南京被攻破。遼德妃帶着隨從的官員投靠天祚帝,被天祚帝誅殺。

保大三年(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金天輔七年)正月,在上京的回離保(蕭干)叛金,八月平定。保大四年(1124年,北宋宣和六年,金天會二年),天祚帝已經失去了遼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兒子和家屬大多數被殺或被俘,雖然他還打算收復首府燕州和雲州,但是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希望了。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遼天祚帝在應州被為金人完顏婁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白城子),被金太宗降為海濱王。金天會六年(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海濱王耶律延禧病故,遺臣蕭術者對故主行人臣之禮。遼朝共歷時210年(包含契丹國時期),歷經9位帝王。

餘部續國

參見:西遼

此後,遼朝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殘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金天會八年(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由於受到金兵的壓迫,耶律大石決定放棄蒙古高原,率部西征。天會十年(1132年,南宋紹興二年),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西方稱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魯朵。西遼曾一度擴張到中亞,成為中亞強國。皇統三年(1143年,南宋紹興十三年),在耶律大石死後,西遼經歷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魯古與屈出律的統治。最後興定二年(1218年,南宋嘉定十一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立國凡87年。其後,後裔遷至今伊朗一帶,建立了後西遼國。

崇慶元年(1212年,南宋嘉定五年),遼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省農安縣)、韓州(吉林省梨樹縣)一帶起軍反抗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稱王,國號遼,史稱東遼。貞祐四年(1216年,南宋嘉定九年)初,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廝不叛變,在澄州稱帝,史稱後遼。耶律廝不之後被部下所殺,眾推耶律乞奴為監國。同年秋,木華黎率蒙古軍東下,耶律乞奴等不敵,率九萬契丹族越過鴨綠江進入高麗境內。不久契丹諸貴族自相殘殺,後遼最後於興定四年(1220年,南宋嘉定十三年)滅亡。耶律留哥建國後依然歸附大蒙古國,成為其藩屬,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南宋咸淳五年)元世祖撤藩,東遼正式滅亡。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涿州、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史》稱「幅員萬里」。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契丹會同元年(938年,後晉天福三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占有中原。統和二十四年(1005年,北宋景德二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漠北地區於天顯六年(931年,後唐長興二年)設立「轄戛斯國王府」,隸屬上京道;統和二十三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建成了鎮州、防州、維州三邊防城(皆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西南),以鎮州(又稱可敦城,今蒙古鄂爾渾河上游哈達桑東北古回鶻城)為西北路招討司駐地,並駐軍鎮戍,開闢屯田。西北路招討司是遼西北邊疆地區的最高軍政機構,負責鎮守西北邊疆地區,管轄阻卜等部落。遼咸雍四年(1068年,北宋熙寧元年)設置烏古敵烈都統軍司為統轄兩部的最高機構,其最高長官為統軍使(有時仍稱都詳穩),由契丹人擔任。僻處今鄂嫩河及貝加爾湖東南面的萌古部,在大康十年(1084,北宋元豐七年)向遼廷遣使進貢,其酋長接受了遼廷封授的部族官稱號令穩、詳穩,成為遼的屬部,例如,成吉思汗的五世族祖,海都次子察剌哈寧昆(又譯察剌孩領忽)受有遼朝的「令穩」(即領忽,小部族官)官號,四世族祖必勒格被遼廷升號「詳穩」(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繼任遼屬部官。

遼代也築有長城,稱為遼代長城(遼邊壕)。

參考來源

契丹族曾占據中國半個江山,盛極100年,為何56個民族中沒有它?

參考資料

  1. 遼朝,知乎 , 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