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位(status)在社會學人類學上是指一個人於社會上,因其社會階級所得到的榮譽聲望

  • 是人們在組織機構中所處的主屬關係, 以及不同成員之間的等級差別。地位雖系組織內部的主屬關係,但卻是外界人瞭解、評價一個人,和與之交往、處理關係的基礎。
    • 一個人的地位,不僅可以規定一個人的權利,也是建立相應的條件。此外,地位也從衣著表現出來。
    • 一般社會上處於不同地位的人,其著裝也不盡相同,如經理與工人的著裝往往截然不同。
    • 在美國有白領工人與藍領工人之分,前者多為職員,後者多為技術工人,其地位有明顯的不同。
  • 在社會學中,地位或身分的意義:
    • 一是指社會結構中的一個位置(position),例如父親的地位或議員的地位;
    • 二指對一個人或團體的社會評價--以等級、聲望等表示。通常地位或身分用來指一個人、一個家庭,因出生、傳統或成就而得的社會地位。
  • 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往往根據不同的衣著來判別和承認某人的地位;現代社會則以生活方式來區別地位。
    • 在前現代社會,地位往往與出身相等;在當代工商社會,聲望通常與職位的高低相關。
    • 傳統社會是一種封閉性的社會,個人在社會所處的地位是天賦的,雙親或祖先的社會地位會決定子女的社會地位。
  • 在現代社會中,個人的社會地位已不是天賦的,而是獲得的,換句話說,個人的地位受自身教育、職業、財富及對社會貢獻等的影響,而不是由家庭或團體所決定。   

社會地位對人影響

  • 要了解人們如何思考地位一事,不妨看看以下的階梯圖。想像一下,最富有的人站在這道梯子的頂端,擁有最多錢、最好的教育、待遇最優渥的工作。
    • 至於站在梯子底部的則是最貧窮的人,擁有的錢最少、教育程度最低、從事的工作最需要勞力——前提是找得到工作的話。
    • 如果你想和別人比經濟地位,不妨先估量一下,自己屬於哪一個階級?
  • 假如我們曉得一個人的收入、教育程度、職業聲望,應該就能夠準確預測,這個人會把自己放在哪一層梯級上。
  • 一般來說,收入、教育程度、職業聲望較高的人,確實會把自己放在比較高的位置,然而這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
    • 就拿1,000個人的樣本來打比方,有些會把自己放在頂端,也有些人自認位於底部,但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處在中間位置,問題是只有大概20%的人,在自我評量社會地位時,是以收入、教育、職業聲望作為基礎。
  • 傳統的地位象徵,和當事人對地位的主觀知覺之間,關係微薄得令人驚訝,這意謂許多人儘管在客觀標準下堪稱富裕,可是要他們自我評估時,卻把自己放在較低的地位層級。
  • 同理可知,許多人被客觀標準判斷為貧窮,自我評估時卻認為自己在社會階梯上,屬於較高的層級。
  • 對於這樣的落差,經濟分析或許會主張人們的自我觀感,其實十分不著邊際、只不過是噪音,就像無線電臺之間互相流竄的靜電聲響。
    • 如果主觀知覺和客觀衡量標準(例如金錢)牴觸,那麼這些知覺反而弊多於利。
  • 我們必須嚴肅看待對地位的主觀知覺,因為它們透露非常多有關個人命運的訊息。
    • 如果你將自己定位在較低階層,未來歲月中就比較可能罹患憂鬱症、焦慮症和慢性病痛。
    • 一個人所選擇的梯級越低,就越可能相信超自然和陰謀論,也越可能遭遇體重過重、糖尿病、心臟病等問題,壽命也會比別人短。
  • 澄清一下,我的這些話不僅是斷言窮人身上,更容易發生這些心煩事,而是指明那些「自覺貧窮」的人,不管實際收入有多少,都比較容易淪落到上述處境。
    • 人們之所以覺得自己貧窮,原因之一是他們真的窮。**這個理由只占20%,至於其他因素,我們只能追究普通的中產階級,詢問為什麼有些人實質所得並不差,卻仍覺得自己只能勉強餬口,是個存不了錢的月光族,認為鄰居一定藏著什麼致富祕方。
    • 這些人以為如果能多賺一點錢,一切都會有所改善。**想要了解地位階梯,我們不能只檢視銀行帳戶,還要開始檢討人的因素。
  • 貧富的感覺,是以與他人比較的結果作為基礎,由於社會比較總是在背後進行,於是造成若干盲點。
    • 你心目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塑造你這個人的價值觀是什麼? 驅使你的動機有哪些?多年來我拿這些問題問過成千上百人,常見的答案不外乎愛、信仰、忠誠、誠實、正直。
    • 儘管偶爾會聽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不過整體來說,一張名片就足以容納所有的答案。
  • 回答者不分性別、地域、政黨,所提的答案均大同小異,可是從來沒有人提到一樣東西,其實人人心裡都有數,科學研究和主觀意識也都認同它的存在——那就是「我渴望地位」。
    • 其他人也許並未意識到這個願望,可是從他們的行為來看,肯定是存在的。
    • 我們可以由這些人購買的衣服、選擇居住的房子、贈送別人的禮物,觀察到他們的想法。
    •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怎樣才算足夠」——這個不斷改變的標準,體會這種心情。
  • 假如你有幸加薪,誰知道沒過幾個月,還來不及適應新的所得水準,就又開始感覺自己像從前一樣,收入只夠勉強打平支出,也許這樣說你便能感同身受。
    • 隨著成就越高,你的比較標準也跟著提高,但是地位和銀行存摺上那一板一眼的數字不同,是永遠在變動的目標,因為地位是靠與他人不斷比較而定義。
  • 心理學家康絲坦汀.賽迪姬蒂絲(Constantine Sedikides)與同事做過另一項研究,要求受試者評估自己在好幾個方面的表現,結果他們自認比一般人更有道德感、更善良、更值得倚賴、更受到信任、更誠實。**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只不過這些受試者是在監獄中服刑的重刑犯。
    • 他們唯一自認不如的項目是「遵循法律」,即便是這一個項目,分數仍與普通人相當。
    • 有鑑於這些人自我評價的時機是坐監服刑期間,答案看起來似乎有欠客觀。[1]

社會地位的重要性

  • 社會地位分先賦性地位和自致性地位兩種。
    • 前者取決於性別、年齡、家庭關係等,後者往往與所受的教育、職業和婚姻狀況等有關。
  • 所謂社會地位,簡言之,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享受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對社會貢獻的位置。
    • 從這個概念中不難看出,社會地位是一個人參與社會活動的結果。
  • 一個未成年人不能做為獨立的個體參與社會生產關係,自然談不上社會地位。
  • 一個有依賴人格,不夠成熟、獨立的成年人,想要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幾乎不可能。
    • 因為依賴人格的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斷向他人、社會索取而不想付出,更談不上貢獻。
  • 有的人因為理想的社會地位與自己的能力存在很大落差,於是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壓力。**依賴性人格的人,則往往通過歪門左道向他人、社會索取所需,甚至漸漸喪失良知走向犯罪的深淵。
    • 不斷培養、塑造獨立的人格,是獲取想要的社會地位的必要條件。
  • 在階級社會中,由生產關係所決定的人的階級地位是一個人的基本社會地位。
  • 每個人所結成的社會關係很複雜,可能有多重社會地位,比如職業地位、階級地位、教育地位、經濟地位、聲望地位等等,各種地位高低不平,但是,往往有一個主要的社會地位支撐著其他的社會地位,決定他的總體社會地位水平。
  • 與人們社會生產活動最密切的當屬職業,因此,職業地位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中非常重要。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提高了他的職業地位,那麼,他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高,甚至包括階級地位。
  • 馬雲堪稱典範。隨著他事業局面的打開,他的經濟地位一躍而上,階級地位也隨之赫然。
  • 自由從業者不計其數,有教育領域、商業領域……他們因為職業地位的提升一躍而成為政協要員,甚至走上了國際平台。
  •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而不是盲從,對任何問題都有辨證的思維,否則,只是一個生產工具而已,終究會生鏽腐化。
    • 獨立的思考能力,需要從小培養,長大後也可通過閱歷、學習獲得。[2]

參考來源

  1. 鳴人選書. 對社會地位的自覺:為什麼人總「自我感覺良好」?. 聯合線上公司. 2018-07-30 [2020-11-26] (中文). 
  2. 心理原. 這麼做,你能獲得想要的社會地位. 每日頭條. 2019-01-29 [2020-11-2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