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五代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1],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歐陽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後來獨撰兩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書,原名《五代史記》。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時,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余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彥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稅、呂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體例

《新五代史》其中的列傳實為「類傳」,採用類比方式,最有特色,有:《家人傳》、《臣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唐六臣傳》、《義兒傳》、《伶官傳》、《雜傳》等,然其《死節傳》僅湊得三人,《死事傳》十一人,遠少於《冊府元龜》所載人數;又如《唐六臣傳》皆唐末助朱溫篡唐者,雖名為唐臣,諷刺意味深遠。

《新五代史》改「志」為「考」,因為歐陽脩認為五代的典章制度一無可取,故將「志」刪除,僅有《司天考》、《職方考》二考,相當於《舊五代史》的《天文志》和《郡縣誌》。

《新五代史》新增史料最多的是《十國世家》。十國稱為〈世家〉,並有《十國世家年譜》[2],載有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楚、吳越、閩、南平、東漢等十國。《四夷附錄》相當於《舊五代史》的《外國列傳》。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明令立《新五代史》於學官,從此大行於世,於是「薛史」漸湮不傳。歐陽脩的學生徐無黨曾為《新五代史》作注,多闡述微言大意。但是《新五代史》的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少一些,這主要是歐陽脩在刪繁就簡時,將不少具體資料也一併刪去。另外歐陽脩寫《新五代史》時,踵孔子的《春秋》筆法,為尊者諱,寓褒貶,重議論。並強調君臣倫理思想,史論常用「嗚呼」二字發端,發表感慨議論。

視頻

新五代史 相關視頻

二十四簡史之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最大的特點竟是這個?《舊五代史》則存在很大曲筆

參考文獻

  1. 新五代史簡介,個人圖書館,2016-06-20
  2. 世家·十國世家年譜第十一,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