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翰大學 (上海教會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約翰大學 (上海教會大學)
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簡稱聖約翰、約大,誕生於1879年,初名聖約翰書院。
1881年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
1892年起開設大學課程,1905年升格為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
191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49年春,設有文、理、醫、工、神5個學院和附屬中學。
1952年,約大有教職員工234人,在校學生1381人;校園面積達348畝,建有校舍樓館、住宅約50所。
是當時上海乃至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1949年秋,新聞系併入復旦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撤銷,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中文系(部分)、教育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外文系、中文系(部分)、歷史系併入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併入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併入交通大學;
醫學院參與組建上海第二醫學院;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政治系和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附中併入上海市五四中學。
2015年起,聖約翰大學北京、上海、南京校友會先後成為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會的備案組織。[1] ]
簡介
中文名 :聖約翰大學
外文名 :St. John's University
簡 稱: 聖約翰、約大
校 訓: Light&Truth(光與真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創辦時間: 1879年
類 別: 私立教會綜合性大學
知名校友:顧維鈞、宋子文、林語堂、榮毅仁、鄒韜奮、張愛玲、周有光等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
主要院系: 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工學院、神學院
主要獎項 :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
民國時期著名的綜合性大學,有「東方哈佛」之美譽 ,中國第一所頒發學士學位的高等學校
1921年創辦了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新聞專業
卜舫濟為世界上任職時間(53年)最長的校長 撤銷時間 1952年秋 學校原址: 上海市長寧區萬航渡路1575號
於1879年創建,原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S. J. Sekoresehewsky)將聖公會原轄培雅書院(1865年)和度恩書院(1866年)合併而成,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學校於4月14日破土動工,9月1日開學招入第一期學生。最初,為了吸引學生和擴大影響,該校免收學雜費,而且免費提供住宿和其它生活用品。
1881年,聖約翰的美籍英語教師卜舫濟牧師(F. L. Hawks Pott)開始完全用英語教學。
1888年6月,年輕的卜舫濟出任校長,
1941年轉任名譽校長,他主持聖約翰校政長達53年之久,對該校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1884年,美國紐約克拉克遜女士資助興建教堂,後經重建成為該校禮堂兼聖公會教堂。
1894年,該校建造了以創辦人名字命名的中國式教學樓「懷施堂」。
1890年5月,應加拿大籍體育教師李藹門的建議,聖約翰首次舉行了以田徑為主的運動會,由此成為中國體育運動會、田徑運動會的最早舉辦者。
1892年起,正式開設大學課程,並將英語作為最重要的學科教授,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和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
1896年,聖約翰形成文科、理科、醫科、神學科及預科的教學格局,為滬上唯一高等學府,對東南地區高等教育的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1898年,聖約翰曾獲得兩江總督劉坤一所贈的200支槍,此後每周組織學生進行操練,是中國最早對學生實行軍訓的大學。1900年成立了同學會,是國內最早成立校友會的大學。1901年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正式的足球隊。
1903年用庚子賠款基金興建「思顏堂」,以紀念第二任校長中國籍牧師顏永京先生。
1906年以後,聖約翰的畢業生還可以進入美國各大學深造,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甚至同意免試招收,所以吸引了大批學生報考。
1905年11月,學校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註冊,正式稱聖約翰大學,設文理學院(後分設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神學院以及一所附屬預科學校(後改設附屬中學),成為獲得美國政府認可的在華教會大學,畢業生可直讀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
1906年,醫科學制改為七年,畢業者授予博士學位,是中國最早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的兩所學校之一。
1911年開始實行學分制、學銜制。191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聖約翰大學後來發展成為一所擁有文、理、醫、工、神、農六大學院17個系的綜合性教會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入讀者許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擁有濃厚的教會背景。
1913年2月1日,卜舫濟邀請孫中山到約大演講,受到師生們熱烈歡迎。
1914年,廣州賓夕法尼亞醫學院與聖約翰醫科合併,成立聖約翰大學賓夕法尼亞醫學院(1947年更名為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約大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達成合作協議,其醫學課程與賓大醫學院相同,且全部用英語教學,醫院實習查房、寫病史亦都用英語,因而在學業、語言方面與美國醫學院完全銜接,很多畢業生赴美接受住院醫師培訓和進一步深造。
1919年聖約翰大學成立40周年之際,校友和學生捐建的中國第一座現代大學體育館「顧斐德紀念體育室」落成啟用(英籍教授顧斐德1894年到約大科學系任
主任,是約大最初體育運動發起者),其中室內游泳池更為當時罕見。
1920年6月9日,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邀請聖約翰大學游泳隊至該會泳池參加游泳比賽,這是上海歷史上的第一次游泳比賽。
1920年創辦了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新聞專業。
1923年,在卜舫濟的積極爭取和早期校友施肇基的資助下,約大獲得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幫助,將早期設立的土木工程系拓展為施肇基土木工程學院(1946年改組為施肇基工學院),同時開設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等課程,除中文必修課外所有課程均使用原版教材,以英文授課。
1936年開始招收女生。
1942年,約大成立建築工程系,是上海高校中第一個建築系,也是中國近代時期最早全面引進現代建築思想的教學機構。
「六三」事件
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後,上海各界紛紛走上街頭。聖約翰大學及附中的師生也組織抗議,但遭到以約大神學科主任、聖公會上海教區主教郭斐蔚為首的校方阻撓。
6月3日,學生553人以及全體華籍教師19人,集體宣誓脫離聖約翰大學。
6月4日,離校師生集會商議自行設校事宜,他們的舉動受到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們的支持,紛紛出錢出地。經過各方協助,
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正式成立了光華大學(校慶日定為6月3日),其1951年與大夏大學合併組建華東師範大學。
1952年6月3日,由華東師大黨委發起,在約大原址(當時是華東師大的分部)舉行了升旗典禮,以紀念「六三」事件。 [2]
1927年聖約翰大學成立校董會,由在美國的董事會、上海教區會、校友會、校務委員會共同派代表組成,校長和會計作為無投票權的成員參加,在有投票權的13位校董中,中國人占9位,其中大部分是校友。
1929年12月,約大舉行了50周年校慶活動,同時慶賀卜舫濟擔任校長40周年。國民政府實業部長孔祥熙、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吳貽芳、基督教平民教育促進會會長晏陽初等人都專程趕來參加慶典。時任財政部長的約大校友宋子文在慶典上被授予了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1938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後,聖約翰大學遷往南京路的公共租界,與滬江大學、東吳大學、之江大學等校組成上海基督教聯合大學,後又於1939年遷回原校址。
1950年12月,聖約翰大學正式宣布與美國聖公會脫離關係,改由國人自辦,政府予以補助。
1950年起,約大黨支部的工作重點就是結合抗美援朝運動,對群眾進行反美愛國的宣傳教育,為此後的思想改造運動打好基礎。
1951年10月,一支由二三十位幹部組成的思想工作隊入駐約大,工作為期一年左右,任務主要是領導肅清美國文化侵略對約大師生員工的影響。
1952年3月,約大成立了黨委,崔毅任黨委書記,學校開始對師生進行「思想改造」,為院系調整作準備。
1951年秋,大同大學文學系併入。
1952年,約大有教職員工234人,其中教員115人,在校學生1381人。
1952年秋,聖約翰大學撤銷,在院系調整中被拆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所在地現為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長寧區萬航渡路1575號)。約大辦校70餘年,畢業學生6500人,肄業學生4282人。 [1] [3] 1965年,台灣的聖約翰大學校友為了延續聖約翰精神,原本打算在台復校,但受到當時國民黨政府教育政策的影響,私人僅能開辦專科學校,遂由上海聖約翰大學、聖瑪利亞女校在台校友會與基督教台灣聖公會共同創辦新埔工業專科學校。1993年新埔工商專科學校。1999年改制為新埔技術學院。 2003年更名為聖約翰技術學院,並將《光與真理》定為三首校歌之首。2005年改制為聖約翰科技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未來將以恢復「聖約翰大學」為本校努力爭取之最終目標。
1997年,海外的聖約翰校友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支持下於該校設立了專為研究生而設的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聖約翰學院繼承了聖約翰大學自由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流的傳統,成為一個不同文化和學術背景的人溝通與建立聯繫之論壇,為UBC的研究生、新任教授、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員提供住所,並在校園內舉辦各種學術活動。 [4]
上海最早的大學
上海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有一個名字是繞不過去的,它就是聖約翰。這所由美國聖公會傳教士於19世紀中葉創辦的學校是上海基督教教會大學中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所高等學校。
舊中國,聖約翰以優異的教學質量而著名,人稱「東方的哈佛」。
1913年,聖約翰大學開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聖約翰又開始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
約大學費昂貴,每學期學費高達兩百多銀元。所以考入聖約翰大學的都是富家子弟,每到周末,接學生回家的汽車便會在聖約翰校門口排起長龍,這在舊上海也是一個奇觀。當然,聖約翰對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會給予免費或一定的補助,每年約30個名額。由於是教會學校的緣故,資助名額在神學院中占較大比重。
雖然聖約翰學生中多為富家子弟,被時人視為培養買辦的學校。但約大也有光榮的歷史,它有許多活躍的左派學生團體,曾積極參與了五四運動等政治活動。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約大學生參加遊行示威,懸半旗紀念死難同胞,校長卜舫濟把學生集會時升在旗杆上的中國國旗降下,引起軒然大波。19名教職員及553名學生因對學校當局不滿而離開聖約翰大學,自組光華大學。
1927年,國民革命軍兵臨上海,約大除神、醫兩院外宣布停辦,部分教職員在校外賃屋上課,名丁卯(當年為農曆丁卯年)補習班。補習班辦理一年,翌年約大重開,學生轉回聖約翰繼續學習。此後,原來把持校務的外國傳教士不得不順應高漲的民主主義思潮,於1928年設立校董會,吸納中國籍校董,將部分行政權交於中國人。
「約大」培養出的名人
近百年的辦校歷程中,出現過許許多多的中外著名人物。聖約翰的首任校長施若瑟便是其中之一。施若瑟是美國傳教士,1859年來華傳教。
1860年,施若瑟任虹口聖公會救主堂會長。
1877年在美國被祝聖為上海教區主教。
1878年,施若瑟從美國返回上海,即着手創辦聖約翰書院。
1879年,聖約翰書院成立,施自任校監(校長)。
為紀念這位聖約翰的奠基者,約大校友曾集資在校園內建造一座「懷施堂」,這是一幢中式建築,用以表達對這位學貫中西、溝通中外學者的思念。
卜舫濟也是美國傳教士,生於紐約,
1886年,22歲的卜舫濟受美國聖公會差會派遣到中國。來華後,卜舫濟即任聖約翰書院英文教師,2年後便被委為聖約翰書院主任,
1896年書院升格為大學,卜舫濟即任聖約翰大學校長,他還兼管附屬中學。卜舫濟穿中國衣服,仿中國習慣,還娶了中國籍的妻子。他致力於基督教的學校教育,為了發展聖約翰大學,畢生擘畫經營,把一所校舍簡陋、課程僅為中學程度的學校辦成為占地數百畝、校產幾百萬美元、擁有醫學院、神學院、文學院和理學院的著名高等學府。卜舫濟主張教育與政治分離,反對以學校為基地從事政治運動,為此曾與愛國學生發生數次衝突事件。他還頑固抵制私立學校向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註冊的規定,致使聖約翰大學直至1947年才完成向中國政府立案的手續。
1939年,在約大任職50餘年的卜舫濟退休,但仍任名譽校長,1941年回美國,1946年再次來華,次年3月在上海去世。
還有一位華籍牧師,他就是顏永京。顏永京祖籍山東,後移居上海。
1854年,顏永京被聖公會送往美國留學,
1862年學成回國,曾任上海英國領事館與公共租界工部局翻譯。
1878年,顏永京協助施若瑟創辦聖約翰書院,
1881年任校長。他曾安排容閎帶出國的留美幼童歸國來校任教。後來聖約翰大學為紀念顏永京的功績,將男生宿舍樓命名為「思顏堂」。
1881年和1885年,顏永京曾兩次致信工部局,抗議不准中國人遊覽外灘公園的規定。
聖約翰大學擁有許多著名的校友,他們多活躍於中國商界、政界、外交界、教育學術界和醫務界,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便是約大的校友。其他知名校友包括外交家施肇基、顧維鈞;作家林語堂、鄒韜奮;科學家周有光;教育家張伯苓、孟憲承;實業家劉鴻生、經叔平;建築學家陳從周;宗教人士丁光訓;著名建築師貝聿銘也是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之畢業校友。
最後歲月
(1948-1952年)
政治氣候和學生狀況
1945年到1949年,國內政局跌宕變幻,全國幾乎所有高校的青年學生都自願或不自願地捲入到政治運動中來
1947年春,以學生為主力軍的「反飢餓大遊行」席捲全國,成千上萬的學生走上街頭,反對政府的獨裁腐化,以及因無休止的內戰而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這一時期,受時局影響,聖約翰大學的教師不再諱言政治,在面對學生的尖銳提問時,他們很樂意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有時這種交流還會在課堂上進行,當然沒有人會認為他們有黨派之分。
實際上,在當時像潘世茲教授這樣的愛國知識分子,他們並不具有黨派背景,只是對國民黨當局失望之極才發出傾向共產黨的言論。
1949年建國以後,潘世茲由於不改自己直言敢言的秉性,而在隨後一系列政治運動中常常遭到批判,經歷了難以名狀的人格屈辱和苦痛。
1948年年中,聖約翰大學發生了「六三事件」②。事件起因於美國聖公會授意校方強行沒收進步學生在校園內陳列的反美反戰展品。
①潘世茲,廣東南海人。
193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碩士學位。歸國後在聖約翰大學任教,先後擔任聖約翰大學歷史政治系主任、教導長、代理校長。
1950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2年調入復旦大學外文系併兼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革」中遭誣陷坐牢7年多。
著有《中國簡明歷史》,漢譯英《三字經》等。
②1948年5月25、26兩日,約大學生積極配合「上海市學生反對美國扶植日本搶救民族危機聯合會」的運動,在校園的交誼室走廊中張貼圖片、標語並陳列展品,通過辦展覽會的形式來譴責美帝國主義。
1948年5月27日,在教會方面授意下,校方以學生擅自行動為由,橫加干涉,收走展品。這一舉措加深了學生和校方的對峙。學生會隨即展開交涉,索回了展品,並向校方提出繼續舉行展覽會的請求。
1948年5月31日,約大五個學生團體聯合發起紀念五卅慘案的活動,並邀請校外人士來演講。校方對此做出激烈反應,6月2日學校召開緊急校務會議,宣布即日起學校停課一周,提前在6月9日舉行大考,並給予學生會主席史久餘、陳文涵停學一學期的處分。6月3日,學術會在學校南草地集會抗議校方決定,但會場遭人為破壞,史久餘等10餘名學生被打傷。這就是聖約翰大學校史上的「六三事件」。
事件發生後不久,在校內外種種壓力之下,涂羽卿校長①被迫辭職。這一時期,國民黨特務時常在各高校中抓捕進步青年,許多學生遭到逮捕或是莫名其妙地失蹤。好在聖約翰大學從未發生過類似事件,不過還是有不少約大學生被特務列上黑名單。他們中許多人為了保存實力,從家裡或是學校宿舍中逃走,像政治難民般東躲西藏,有的還離開了上海。而許多右翼分子也在這一時期消失,多年以後,人們才知道他們原來是隨着國民黨當局撤離到了台灣。
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初堪稱多事之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於此際發生。隨着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淮海戰役的失敗,美國教會人員開始為撤離做準備,沒有人會知道聖約翰大學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只有為數不多的人因為家庭的支持而有一個相對順利的開始。1949年及1950年初離開的學生還是幸運得多。他們多數如今已是約大海外校友會的骨幹,並且分享了經由他們不懈努力而保留下來的約大永久資源。
結束
建國之初,約大的日常教學還是採用英語授課,但是到1950年,政治氣候的變化預示着這一傳統到了得改一改的時候了。隨着朝鮮戰爭的爆發,所有中國人都視美國這個帝國主義國家為新中國的頭號敵人。聖約翰大學由於和美國有緊密的關聯,因此被貼上「黑學校」、「帝國主義大學」的標籤。
特別讓它「聲名狼藉」的是在毛澤東主席親自敲定的國民黨戰犯名單中,聖約翰大學的校友赫然在列。包括宋子文,這位前行政院院長(相當於西方國家的總理)也是頭號戰犯蔣介石的小舅子。還有曾任國民黨當局的財政部長的孔祥熙,他娶了蔣夫人的大姐,其子女也都在聖約翰大學就讀。
1951年,約大的校園裡還有幾位外國教師。等到1951屆學生畢業時,畢業證的樣式開始有所改變,證書不再用英文印製而是全部採用中文,這使它看上去和別的高校沒有什麼不同。儘管這有悖於聖約翰的傳統,但是沒有人會認為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頒發文憑有何種不妥。當全國所有大學的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時,約大師生開始抱有一種樂觀的看法,他們認為至少這對於清除他們身上的「帝國主義」歷史有積極作用。 事實上,聖約翰大學的過去給約大學生帶來了相當沉重的負擔。數十年以後,一位1951年畢業的學生回憶他參加工作之初的經歷: 畢業後,我被安排到了一個偏遠地區的省份擔任基層文秘工作。在我報道的第一天,單位人事科通知我去談話,我進去時,一位人事幹部正在翻閱一份材料,很明顯那就是我的檔案。看到我進來,他抬起頭來問道:「你是那所大學畢業的?」我小心翼翼地回答「聖約翰大學」。「哦,就是那所帝國主義黑校了?」他反問道。當時我頗感窘迫,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低下頭一言不發。我想他肯定在通知我進來前就已經很詳細地查閱過我的檔案了,對我的教育背景應很了解。他之所以故意那麼提問,顯然是警告我最好規矩一點,老老實實地接受改造。
那是在1952年,新中國政府開始對高等院校院系進行調整,所有的教會大學在這次調整中被裁撤。實際上,私人教育機構在當時已不復存在。在這次調整中,聖約翰大學的院系被併入到其它大學。此外,約大附中與大同大學附中(1912年創建)合併,命名為上海市五四中學。
校園內不少的特色建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作為「根除」帝國主義宗教影響的一項措施,禮拜堂首先被拆除。校園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之一的懷施堂,
為紀念聖約翰的創始人施約瑟而將其命名為懷施堂。1951年3月懷施堂改名為韜奮樓,以紀念該校1921年畢業生鄒韜奮。因該樓在華東政法學院校舍中排列在四十一位,故又被稱作四十一號樓。
1992年,經由約大校友會聯合努力,在原址上得以重建。曾輝煌一時的交誼室成為儲存後勤物資的地方,大樓的地基在不斷下陷,成為了一座危樓。 聖約翰大學最重要的象徵莫過於那棵大樟樹,而它也在1960年代消失了。據說大樟樹是因樹齡太老自然死亡的,然而,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文革」中被砍掉作了木材。不管是怎樣,當1952年聖約翰大學遭裁撤之際,大樟樹實際上在精神上已經死亡了。
1980年代,中國政府開始實行經濟改革及對外開放政策以後,留在中國大陸的約大校友才開始擺脫教育背景長期帶來的困擾。一些劫後餘生的約大校友逐漸獲得社會尊敬,他們當中不少人甚至成為了政府的高級官員。對他們來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們都為自己作為聖約翰大學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視頻
聖約翰大學校歌
參考資料
- ↑ 關於「聖約翰大學校友口述史」項目成員招募啟事 ,華東師範大學校友會 ..2017-06-06[引用日期2019-08-14]
- ↑ 聖約翰大學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學生之四:從愛國青年到大學校長——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副校長姚紀梅訪談錄 ,新浪[引用日期2016-09-15]
- ↑ 院校沿革,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引用日期2018-12-08]
- ↑ 聖約翰學院簡史),St.John's College UBC[引用日期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