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施肇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施肇基(Alfred Sao-ke Sze,1877年4月10日-1958年1月3日)[1],字植之,江蘇省蘇州府吳江縣人,笠澤施氏,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2]

青少年時代

施先求學於南京,學習英語一年後因患腳氣病輟學,後於1888年轉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隨同中國駐美國公使楊儒赴美,任翻譯生,入華盛頓市立中心中學學習。1897年,伍廷芳代楊儒為駐美公使,施肇基博士升任隨員,旋辭職入康奈爾大學學習。

1899年,楊儒出任駐俄羅斯公使,將施肇基博士調來聖彼得堡,並委其以參贊身份隨同赴荷蘭海牙出席國際和平會議。其後,施返美繼續學業[3]

外交生涯

步入舞台

施肇基博士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文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後回國(時為1905年),入湖廣總督張之洞幕。1905年,隨同端方、戴鴻慈出使各國考察憲政,回國後被保舉為道員。之後歷任郵傳部、吉林省、外務部各職。辛亥革命爆發後,清駐美公使張蔭棠辭職,施肇基博士被任命為駐美、西班牙和秘魯公使,未及赴任,清廷已垮台。

伊藤博文案

1908年至1910年,施在吉林任職,任內老練妥善地處理了伊藤博文遇刺案[4]。1909年10月,為解決日俄兩國戰後爭端以及共同瓜分中國東北利益,前任日本首相、韓國統監伊藤博文乘火車前往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總長科科夫佐夫談判。26日上午抵達哈爾濱站時,被朝鮮民族主義者安重根槍擊身亡。事發後施肇基立即要求電報局停發所有電報,全面控制消息。同時急電北京外務部,建議在案情調查清楚之前絕不發表任何聲明,「若有人問及此事,政府千萬不可有『保護不周』之道歉語句,貽日人以口實。」施並積極跟進日俄審訊,錄獲安重根供詞之後,親自以英文草擬新聞通稿交由北京英文媒體刊發。待到各報陸續刊登之後,施肇基方才恢復電報局正常發報,從而占據了話語權的先機,令日本人「對我報道無法辯駁,故日方對此案迄無抗議」,為國家化解了一場可能的外交危機。

巴黎和會

1912年3月,施肇基博士入唐紹儀內閣,任交通及財政總長,不久因病辭職。1914年至1920年任駐英國公使,其中並與外交總長陸徵祥顧維鈞(駐美)、王正廷(廣州政府代表)、魏宸組(駐比)等人及秘書朱佛定組成中國代表團出席1919年巴黎和會。會後,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出賣山東的和約上簽字[5]

資深外交官

1921年,施肇基博士赴任駐美國公使,並以首席代表身份率領顧維鈞、王寵惠為全權代表,余日章蔣夢麟為國民代表,朱佛定為秘書的中國代表團出席華盛頓會議。之後至1929年,除了曾於1923年短暫回國代理外交總長之外,一直擔任中國駐美最高使節。1929年至1932年,再次任駐英公使,並任駐國際聯盟中國全權代表。1931年9月21日,九一八事變後第三天,中國駐國際聯盟代表施肇基照會國聯秘書長埃里克·德拉蒙德七世爵士(時譯德蘭孟):「我國軍隊及人民,因遵守本國政府命令,對此強暴行為,並未抵抗,以避免任何可使情勢擴大之舉動。」

1932年至1937年再任駐美公使,1935年兩國外交關係升格後任駐美大使。

1937年辭職回國,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隱居上海。1941年,施赴美,歷任多職,其中包括聯合國中國代表團高級顧問。

晚年生活

1954年,施肇基博士因腦溢血逐漸淡出外交舞台。1958年1月3日病逝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享年81歲。

視頻

施肇基 相關視頻

北京知青在上海參訪聖約翰大學

參考文獻

  1. 施肇基(Alfred Sao-ke Sze,1877年4月10日-1958年1月3日) ,華商智業-weixin.qq.com - 2020-02-03
  2. 字植之,江蘇省蘇州府吳江縣人,笠澤施氏,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 ,林海青蛙-weixin.qq.com - 2020-05-26
  3. 並委其以參贊身份隨同赴荷蘭海牙出席國際和平會議。其後,施返美繼續學業 ,歷史人物傳記-weixin.qq.com - 2020-09-18
  4. 施肇基與伊藤博文被刺案,盛澤絲綢文化旅遊網,2013-9-24
  5. 1919年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為何拒絕簽字?大國形象很重要,騰訊網,20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