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洛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风洛克(英语:Typhoon Roke,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8W,国际编号:1115,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nyok)为201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5个被命名的风暴,第10个强热带风暴和第6个台风,亦是该年第27个由日本气象厅监控的热带气旋。“洛克”一名乃由美国提供,是查摩洛男人的名字。。
洛克是一个强大且生命长久的热带气旋,和早前的另一个热带气旋一同影响日本,为日本带来了暴雨和狂风。
发展过程
9月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开始监控在关岛阿加尼亚东北大约935公里的一个热带扰动。该热带扰动有着杂乱无章的对流。卫星图像显示,该热带扰动有着一个发展中的低层环流中心。同日该热带扰动开始发展,并且沿着亚热带高压脊的西南侧逐渐向西移动。9月9日,该系统受亚热带高压脊的影响继续向西移动。同日,日本气象厅的报告显示该热带扰动已经发展成一个热带低气压。系统在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它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前巩固了它的低层环流中心,并继续向西移动。
9月10日,该热带低气压在西移的过程中持续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9月11日,随着其底层环流中心持续巩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其为热带低气压18W。随着该热带低气压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责任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给予该热带低气压菲律宾本地名字“Onyok”。但该低气压如同热带风暴玫瑰,仅6小时就离开了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责任范围。之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称,洛克的中心最少有多两个关联的涡旋,产生藤原效应[1]。9月13日,该热带低气压受益于良好的水温以及低垂直风切变,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洛克”。
9月14日,一道位于系统西侧大约5经度的热带对流层上部槽(TUTT)带来的强烈下沉气流的影响,系统转趋减弱,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底层环流中心严重外露,对流散尽。不过,依旧得益于良好大气环境的洛克重新开始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再次升格其为热带风暴。9月16日,原本一度外露的底层环流中心重新被深对流覆盖,虽然底层环流中心温度偏低,不过洛克仍是一个拥有暖心结构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洛克有可能被锋面侵入而转化为一个亚热带气旋。 随着洛克继续朝西偏北方向移动,洛克的速度开始下降到每小时3.7公里,受干空气影响,洛克的对流几乎散尽,且底层环流中心外露。不过受中层暖距平异常影响,洛克迟迟没有转化为亚热带气旋。此时洛克转向西南,虽然对流没有显著增强,但是其巩固了底层环流中心,令原本具有季风低压特性的弱底层环流中心更加强大和具有组织性。此时热带对流层上部槽开始减弱,并且从ASCAT风场扫描显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洛克正在加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取消了之前认为洛克会转化为亚热带气旋的判断。
9月1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称洛克开始在中心的深对流区构建一个细小的风眼,且在西南侧发展出强烈而巨大的螺旋雨带。此时,洛克位于嘉手纳空军基地以东大约310公里。由于该地风速开始超过每小时110公里,因此,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但是,洛克开始受到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东北象限遭到拉扯而变长,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太久,洛克很快又开发出了良好的赤道方向流出通道,并继续增强。之后,洛克受益于良好的海温和较低的垂直风切变,洛克开始出现快速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其为一级台风,1分钟平均风速每小时130公里。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此后的报告中显示,洛克出现“爆发性增强”,是一种比快速增强较极端的情况,中心气压在爆发性增强的每个小时里下降了2.5毫巴,并持续最少12小时。在此期间洛克打开了一个直径19公里的风眼,且打开了良好的极地方向流出通道。协调世界时9月21日上午5时(日本标准时间下午2时),洛克在日本静冈县滨松市登陆[2]。
之后,洛克开始减弱,其云顶温度开始上升,风眼直径开始缩小。但是其仍保持着不错的极地方向流出,从而在迅速减弱过程中保持了不错的形态。虽然洛克的最高强度已经过去,但是其仍有较强的实力以至于对日本造成巨大威胁。当洛克集结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西南大约610公里时,洛克加速至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向东北移动,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洛克下调至相当于三级台风,1分钟平均风速每小时190公里。此时洛克遭到斜压位能入侵,开始温带气旋转化过程。此时陆地的摩擦也导致洛克强度急跌至一级台风下限,1分钟平均风速每小时130公里。6小时后,洛克继续减弱,并加速至每小时57公里的速度向东北移动,对流急剧消散且被强烈垂直风切变切至底层环流中心之东北侧。最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因为洛克已经转化为一股温带气旋。
视频
台风洛克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互相吸引,就像双台风的藤原效应!,腾讯网,2018-09-13
- ↑ “洛克”袭击日本(组图),中国天气网,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