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平行预备线(糖铁)
简介
台糖糖铁的南北平行预备线,是于台湾在日治时期由台糖公司接收日本人的所遗留各糖厂,均有其762mm轨距铁道网,但未全部相连。
南北线起源于1950年,施工衔接各糖厂铁路,在1952年8月完成[3],今已废线。
2018年,由文化部与经济部、交通部及各县市政府共同推动“南北平行预备线”整体性保存与活化。进行“南北平行预备线”基础背景资料说明,同时邀请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洪致文教授、中华民国铁道文化协会许乃懿监事、纵贯线铁道保存协会黄文镇会长针对后续南北平行预备线的保存及活化策略研商讨论并与各界关心南北平行预备线的公民交流讨论。
由来
糖铁兴建原本是以糖厂为中心,向外辐射,且因河川阻隔,故而多以东西向为主,各厂并未相连,且需接驳台铁纵贯铁路方能运至高雄港出口。
- 1951年因应战备考虑,计画兴建“南北平行预备线”,希望将各糖厂原有辐射状铁道网南北连贯起来,
- 至1953年北接彰化溪洲糖厂水尾线、南接虎尾糖厂西螺车站的西螺大桥通车,作为纵贯线的预备线的糖铁南北线全通---由台中至高雄,并衔接高屏溪桥达屏东、南州。
- 然而1960年代后期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快速发展、台湾糖业开放进口、制糖工业渐趋没落、城市开发建设严重冲击等因素影响下,
- 1990年代各糖厂快速关闭,许多铁道开始废除,
- 2001年蒜头糖厂淹水停闭,2002年新营糖厂关闭,从此不再有列车行驶南北线。
- 至今只剩下虎尾糖厂、善化糖厂仍维持制糖运转,原料线则只有虎尾=马公厝线仍有铁道运输。原有糖铁轨道与周边站点亦因缺乏整体规划而多处遭受拆毁或闲置。
- 近来因西港外环道路拓宽涉及南北线西港旗站历史资产损害的议题,使得南北平行预备线的历史与文化资产价值重获重视与讨论,亦有铁道团体文化路径保存与活化的倡议。
- 2007年千里步道即与地方文史人士、铁道专家等,策画以保存虎尾糖厂与马公厝线营运之“骑铁马追火车—两铁并行、古迹活化”,举办“百年糖铁风云”线上影像展等,十年后,糖铁营运110周年之际,更进一步于国发会“绿道网路建构”刍议中,倡议“糖铁国家级绿道”,以衔接西部平原的共同历史记忆,让更多人前来认识这条文化路径的历史价值。
选线
由于嘉南平原地形的关系,河流多半为东西走向,原有各台湾糖业铁路(糖厂铁路)则受阻于河流,南北线的主要工程即为跨越各大溪流的桥梁,甚至便宜行事、采用铁路道路并用桥(铁公路并用桥)。
也因为若以后里区或大甲区为起点,势必需要跨越大甲溪之大桥,故在最后决定以台中车站为起点。
另外,南北线虽有平行之名,但事实上路线与台铁纵贯线仍有数处立体交叉。终点为高雄篱仔内车站。
全线试车
西螺大桥在1953年元月28日正式通车后,南北线也实现全程贯通目标,但台糖公司当时并未立即举行全线试运转,即让列车从台中一路驶往高雄及屏东,该项工作延至同年4月25日才付诸执行[4]:121。
1953年4月25日,台糖公司调用2辆汽油车联挂,7时11分自台中站鸣笛出发,搭载87名参加者,包含台糖公司袁梦鸿协理、李学诒副主任、各糖厂铁道课组长、台湾铁路管理局调度处李永康副处长和其他机关代表人员等。试车列车行经太平、南投、二水、大林、南靖、新营、厂前、学甲、萧垄、三崁店、桥头等站,于18时35抵达终点屏东站,历时11小时又24分钟。由于试车列车曾在南靖脱轨,故抵达屏东站时误点15分[5][6]。
关于土库延长线
新营=土库延长线: 乌树林糖厂长短树线北端透过周行桥而衔接南靖糖厂长短树线,南端则与新营总厂土库联络线相连,此即土库线延长区间,惟后者详细施工状况不明[4]:115。
台糖反共抗俄列车
南北线竣工后,中国国民党文宣部门利用其深入乡间的特性,于1955年5月在该路线上开行“台糖反共抗俄列车”,作为其政令宣导的工具。
南北线的修筑原为国防考量,然而对台糖最大的贡献是将西部各厂连结起来,使各厂得以互相支援,实质上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贡献。
历史纪事
- 1947年,基于运输管理改进,台糖公司计划连接各区分公司铁路,以利各分区间之交通与运输[7]。此观点虽未提及南北线之名,但已揭示修筑南北线的概念[4]:103。
- 1950年,基于军事战备考量,中华民国国防部指示台湾糖业公司延伸或新建线路,将后里或大甲至屏东之间各糖厂的路线接轨,修筑一条“与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平行的路线,防止战时南北交通中断”。
- 1953年1月28日,西螺大桥通车。
- 1953年4月25日,西螺大桥上并设铁路线亦使南北线宣告竣工并全程试车,北自台中车站,南至高雄篱子内(高雄市前镇区)。各线区分别由各地糖厂管辖调度。兼营客货运及军事用途。
- 1959年,八七水灾重创台湾中部桥梁,台中县乌溪大桥尤为甚,南北线改以二水为起点。此外溪州糖厂和南投糖厂分别于1954年和1968年结束营业。
- 1973年,二水线无业务价值和配合铁路电气化改建桥梁,决定废线,改以员林为起点。
- 1979年,西螺大桥改建,台湾省公路局认为铁公路并用桥梁有碍交通安全,起点又改为斗南。
- 1984年,台糖外销业务已大幅减少,南端的终点从糖铁高雄站改为凤山站。
- 1990年,高屏大桥 (糖铁)(高屏大桥)遭洪水冲毁,列车无法驶及,凤山站形同废站。
- 1994年,台糖拆除西港大桥上的路线后,终点北移至佳里。
- 1998年,各糖厂停止运输糖蜜至新营副产品加工厂,南北线已名存实亡,最后在国防部同意下才废止南北线。
路线
南北线由十数条线路相衔而成。依铁路兴建时间可区分战前既有路线及新设的路线。
车站一览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 ↑ 糖铁南北平行预备线的历史文化与活化愿景,环境资讯中心,2019-03-20
- ↑ “南北平行预备线”整体性保存与活化,中央社,2018-04-12
- ↑ 张季熙编著,《台湾糖业复兴史》,页86~87。
- ↑ 4.0 4.1 4.2 李方宸. 〈台湾西部第二纵贯铁路系统初探—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南北平行预备线之展筑与首次全程试运转〉,《台湾风物》第54卷第4期. 台湾风物杂志社. 2004年12月31日.
- ↑ 杰,〈南北线全线试车通行〉、〈试车花絮〉,台湾糖业(股)公司编,《台糖通讯》第12卷13期,页19。
- ↑ 蒋杰,〈中屏试车记〉,台湾糖业(股)公司编,《台糖通讯》第12卷14期,页11~12。
- ↑ 陈乃东,〈铁路运输在台糖所占之地位及其技术上初步改进之研讨〉,台湾糖业有限公司编《台糖通讯》第1卷第13期,台北市,1947年9月1日,页2~4。
- 《台湾的铁道》,戴震宇,台北,远足文化,2003年出版 ISBN 986801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