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糖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橋頭糖廠舊稱為「橋仔頭糖廠」,創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被列為縣定古蹟,現名為高雄糖廠,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創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被列為縣定古蹟,製糖廠、防空洞、日式木屋、防空洞、紅磚水塔等昔日古物保存完好。迴廊與連續拱門仿自歐洲建築風格。
簡介
臺糖高雄廠,舊稱橋仔頭製糖所,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原隸屬於臺灣製糖株式會社。[1]又稱橋頭糖廠、橋仔頭糖廠,現為高雄市定第三級古蹟。
現況
2002年9月經高雄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至今製糖廠、日式木屋、防空洞、紅磚水塔等昔日古物保存完好。糖廠也轉型成為休閒觀光產業,台糖公司於2006年廠區已整建為台灣糖業博物館。將原製糖工廠行政區及辦公區規劃為台灣糖業博物館為高雄糖業文化園區展示館。另有冰品休憩區與進駐藝術創作區。
導覽
橋頭糖場園內,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它著名的紅豆酵母冰,甜甜紅豆味中帶著淡淡酵母味道,再以橋頭糖廠的糖業歷史佐味,嚐起來讓人回味無窮。全區依主題規畫整建了不少休憩場所,附近還有鳳梨園及花卉中心可順道一遊。
館內設施: 糖業文化主題館、製糖工廠設備實體展示館、製糖流程館與農場機具展示場。 假日有行駛觀光五分仔車─橋頭線,橋頭糖廠五分車起站高捷橋頭糖廠站3號出口旁,終點為高雄花卉農園中心,行車時間約12分鐘,途中經過鳳梨園與著名的仿三鐵共構(台鐵、高捷、大台糖小火車)。 館外設施: 鐵道景觀、日式建築群、瑞竹園、蔗田迷官、向日葵花田、雨豆樹劇場、自行車服務、五分車體驗、由舊戲院改建的冰品販賣部與各種由糖廠廢棄設備再生的裝置藝術群。
台灣糖業博物館由台灣糖業公司[2]高雄區處經營管理,高雄區處轄區包括原旗山糖廠、高雄營運處等區域。 現時橋仔頭糖廠分為兩個廠區,一為原製糖工廠行政區,現已整建為台灣糖業博物館,另一部份為冰品休憩區與藝術創作區。
沿革
臺糖高雄廠,又稱橋頭糖廠、橋仔頭糖廠,舊稱橋仔頭製糖所
1900年 由臺灣製糖株式會社設立。並開始勘查、擇址。
1901年 2月動工興建,11月第一製糖所完工
1902年 1月15日第一製糖所正式運轉
1905年 開始擴建宿舍群
1908年 第二製糖所成立
1911年 擴建完畢
1931年 興建神社,取代傳統觀音信仰
於二次世界大戰中多棟建築物被炸毀
1960年代 神社改建為中山堂
1970年代 因國際糖價下跌,停止廠內建設營造
1999年 7月橋頭糖廠正式停工
2002年 9月高雄縣政府將橋頭糖廠指定為縣定古蹟
2006年 台糖公司將橋頭糖廠規劃成立為糖業博物館
2008年 白屋進駐原日式招待所空間
建築
社宅事務所 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採地上架高結構以利通風,迴廊和連續拱門造型則是歐洲傳統建築的移植。 建於1901年,結構融合了木造(屋架、基樁)、磚砌(牆身)、鋼筋混凝土(觀景台四柱),是台灣建築史上重要的工程。 建於1901年,前方原是一片空地,乃是日本武裝部隊的練兵場。建築風格同社宅事務所,為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建築,樣採地上價高結構、迴廊及連續拱門造型。
宿舍區 1940年(昭和15年)建造,做為當時廠長居住之宿舍。廠區內最具代表性的宿舍建築,形式為木造瓦頂平房,有前庭後院,建築形式保留完整。1955年為因應起居需求,內部格局略有改變。
黑觀音像 1902年,鈴木藤三郎社長立此雕像,主要是體恤遠離故鄉且生命受到「抗日份子」威脅的日本技術人員,同時也希望藉此拉近台灣農民對製糖會社的向心力。經考證,此觀音像係仿日本奈良藥師寺東院堂聖觀音像(約鑄造於1902年)是同一風格的作品,為日本佛像雕塑史上的代表作。當初鈴木社長鑄造四尊觀世音菩薩佛像,一尊祀立高雄橋仔頭糖廠,一尊祀立於鈴木社長的故鄉鎌倉別墅,一尊祀立鈴木社長森町的龍山住宅,一尊祀立東京深川日本製糖廠本部,具有不菲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 ↑ 臺灣大百科橫幅,2009-09-24
- ↑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 ↑ 玩全台灣旅遊網
- ↑ 十鼓文創Ten-D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