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复制粘贴而来, (2022年7月2日) |
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1958年,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中央广播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后来在1959年,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升格成北京广播学院,这一名字一直沿用到2004年,2004年,当时,全国各地很多大学都开始进行了改名,所以,北京广播学院也希望进行改名,当时最初的想法是将北京改成华北,或者是将广播改成比较新鲜一点的词,因为当时的广播其实已经不太流行了,但是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校长,却力排众议,准备直接改成中国国字号的大学。后来在这位校长的努力下,最终改成了中国传媒大学,由北京到中国,由广播到传媒,由学院到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把自己的名字完完全全的改了,可谓是改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 [1].。
如今的中国传媒大学,已经成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8万平方米;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被誉为传媒界的黄埔军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海底捞大学”和“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30000余人。
目录
学校信息
中文名 | 中国传媒大学 | 所属地区 | 中国 北京 |
---|---|---|---|
外文名称 |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主要院系 | 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9个学院 |
简称 | 中传、北广、CUC | 国家重点学科 | 2 个 |
校训 |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 硕士点 | 95 个 |
创办时间 | 1954年9月 | 博士点 | 35 个 |
类别 | 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 | 综合类 |
主管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学校属性 | 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 |
现任校长 | 廖祥忠 | 知名校友 | 白岩松、李咏、马思纯、康辉、周涛等 |
博士后流动站 | 6个 | 校歌 | 《年轻的白杨》 |
院校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 ------- | ------- |
大学历史沿革
- 1954年,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成立。
-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 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 2001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 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 2017年9月,入选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北京广播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10月,共有教职工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 两院院士:刘永坦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赵玉明(首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黄升民(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仲呈祥(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胡正荣(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吕锐、胡正荣、胡智锋
北京广播学院学科分类
截至2018年6月,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
- 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
-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
- 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竞专业培养:2017年2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正式开始,新增的培养电竞方向人才的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专业颇受关注,共有近900名考生报考,最终只录取20人。学校在初试时会考核学生新媒体、审美、逻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该专业已有成熟的教学规划,会邀请职业选手和行业专家给学生讲课。
北京广播学院教学建设
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门精品课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
精品课程
整合营销传播 | 整合营销传播 | 传播学名家名著选读 | 传播理论研究 |
传播学概论 | 传播效果分析 | 传播学史 | 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 |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6月,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播音主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部级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媒介音视频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建)
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文化贸易研究所(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
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广电总局高校重点实验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广电总局高校重点实验室)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北京广播学院校级
新媒体研究院
文化发展研究院
艺术研究院
传播研究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
公关舆情研究所
广播产业研究所
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亚洲传媒研究中心
欧洲传媒研究中心
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国际新闻研究所
受众研究所
传媒教育研究中心
网络舆情研究所
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中心
审美文化研究所
艺术传播研究所
戏剧戏曲研究所
电影研究所
艺术学研究所
传播声学研究所
京隆广播技术研究所
广芯数字系统集成研究所
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所
电磁通信研究所
传媒科学研究所
高性能计算中心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党报党刊研究中心
传媒经济研究所
政治传播研究所
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
北京广播学院院级
中国系统经济研究中心
美术传播研究所
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
合作机构
通州科技园
苏州研究院管委会[7]
北京广播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累计拥有纸本图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0多GB,数据库30个。
中国传媒大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出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新闻视野》《新传时报》(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电视人》(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传媒工科生》(信息工程学院记者团),《中传攻略》。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6月,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文化传统
校徽
释义:中国传媒大学标志徽由三个分别为红绿蓝颜色的钢笔尖和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上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标志徽最早时图案外围是三个老式钢笔的笔尖侧面图,代表用笔书写的新闻记者;内部围成一个照相机快门的形状,代表用图像表达的摄影专业;整体类似一个发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术支持的通信专业。文科、艺术、工科,在这个小小的图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校徽虽然一直有着细微的调整,但笔尖、快门和发射塔这三个最基础的创意却一直被延续着。
沿革:1984年秋天,由该校学子钟诚设计的北京广播学院校庆30周年纪念印章诞生。
2014年9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新校徽公布并启用,较之原版,新方案虽然略有变动,但原初的创意却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北京广播学院校训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这是中国传媒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它的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上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校歌
《年轻的白杨》
作词:叶延滨
作曲:刘天礼
领唱:罗京、白岩松、敬一丹、周涛、陈鲁豫、李湘、胡可、赵琳(赵子琪)等知名校友
歌词:
校园里大路两旁
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早晨你披着彩霞
傍晚你吻着夕阳
啊……
年轻的白杨
汲取着大地的营养
汲取着大地的营养
啊……
年轻的白杨
树叶莎莎响
年轻的白杨
你好像对我讲
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北京广播学院知名人物
丁文华: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
周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工程系
王春莉:黑龙江广播电视局总编辑。197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专业
主持人以及媒体人
罗京: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2009年因病辞世。198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2]
张蕾:央视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杨帆:央视综艺频道节目主持人。2000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学习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鲁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研究生
李咏:原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199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海霞: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李梓萌: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200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陈鲁豫:凤凰卫视主播、主持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
叶延滨:《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94年调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任系主任、教授
韩晗:知名人文学者、散文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硕士(2007)
崔永元:原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毕福剑:中国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导演、央视著名主持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导演专业
李湘:著名节目主持人、出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系
刘长乐: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198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
李瑞英: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198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李修平:198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康辉: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姚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解说。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1983年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刘纯燕:著名主持人、配音演员,塑造经典形象“金龟子”。199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欧阳夏丹: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孙小梅: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王雪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文清: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
周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秦方: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以重庆文科状元身份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王蓉:中国内地著名女歌手。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段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系
张腾岳: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李雨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
梁冬:原凤凰卫视主持人,现百度公司市场副总裁。199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方向)专业
张丹丹:湖南卫视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
王卯卯:网络人气形象兔斯基的作者。2007年毕业于该校动画专业
郭镇之:著名传播学者、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该校新闻专业
王廷信:著名文艺评论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2003年毕业于该校戏剧戏曲学博士后流动站
杜宪:原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郎昆:央视戏曲·音乐部主任,该校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该校新闻专业
贺红梅: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3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董浩:央视少儿节目著名主持人,1982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郏捷:艺名小鹿姐姐,央视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胡可:主持人、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梁云昌:中央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杨柳: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0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郭志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1996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李霞:著名娱乐节目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刚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2000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涂经纬: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2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苏晓康:著名导演、作家,纪录片《河殇》的制作人。1986年毕业于该校文艺系
孙骁骁:湖南卫视主持人。2007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金越:著名导演、曾导演多次春节联欢晚会。1990年毕业于该校电视新闻专业
何劲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台长助理,1983年毕业于该校新闻专业
张栗坤:北京电视台《身边》等多个栏目主持人,2005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潘奕霖: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节目制片人、主持人。
胡蝶:央视主播,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主持人,2005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程鹤麟:凤凰卫视主持人、时政评论员、1982年毕业于该校电影系
孙曾田:著名纪录片导演、中国中央电视台摄影导演。1983年毕业于该校文艺系
方静: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0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慕林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
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杨央;阳光姐姐,主持人段黄巍;演员、歌手马启光;歌手、主持人王蓉;著名歌手顾斌;主持人田源;
湖南卫视主持人,毕业于该校表演导演专:杨蕊;演员马及人;
重庆电视台国家二级导演,电视方言栏目剧创始人,重庆卫视《雾都夜话》栏目制片人、总编导:任曦
歌手、主持人、演员、模特:张绍刚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老师,天津卫视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广西卫视身份识别类节目《猜的就是你》主持人:萧钰洪
香港子棋影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肖氏联星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州联星电影电视协会会长,联星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共中央贵州民进委员,中国道教协会贵州分会副会长:马思纯
演员:柴璐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9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史小诺,王宁(男),管彤,春妮
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严于信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周宇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1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维妮娜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马跃
央视主持人:付蓉
艺名“蓉儿”,济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主持人:董贞
中国仙侠风音乐才女歌手:芮格
主持人:刘宝寅
浙江传媒学院知名学者、浙江卫视新闻主持人知名演员:赵子琪
中国著名影视演员、节目主持人,曾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胡可
中国内地女演员:邓家佳
中国内地青年系女演员,毕业于该校表演专业:孙茜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张可佳内地新生代女演员,有“小刘亦菲”的称号,毕业于该校表演专业
央吉玛:《中国梦之声》人气选手,并被其他选手称为“女神
特色专业
尼泊尔语
非通用语种群是中国传媒大学较好的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国际关系与外交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
作为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开展新闻教育的院系之一下设的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各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管理机构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写作、编辑、评论、主持、策划等工作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人才本。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有机会进入电视系特色班、出镜记者班学习。专业主要为各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培养专门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动画
动画专业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创作室四千余平米,软硬件资金投入超过数千万元,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动画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广泛吸纳国内外动画教育资源,与知名国际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合作项目。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创作、制作于一体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基地。
新闻学
新闻学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开展新闻教育的院系之一下设的专业,主要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工作的新闻传播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
本专业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为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毕业生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
广播电视工程
这个专业是非常好且有特色的专业,每年招收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工学院非常受重视。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应用、系统支持、视音频节目制作等方面工作。
广告学
这个专业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报考,分别为新媒体广告方向和品牌传播方向。主干课程为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广告学概论等。主品牌传播方向要就职去向为媒介、企业及专业品牌传播机构。新媒体广告方向就业为各种新媒体、企业及各类新兴媒体传播公司。
录音艺术
录音艺术专业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音响、扩声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以及录音和扩声艺术创作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音响系统工程、扩声系统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
传播学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的系统理论和网络传播知识和应用技能。毕业生主要是在媒体、网站、政府宣传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信息的相关工作。
文化产业管理
本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影视艺术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策划运营、媒体管理、影视剧和电视栏目制片等工作。
泰米尔语
非通用语种群是中国传媒大学较好的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国际关系与外交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
斯瓦西里语
非通用语种群是中国传媒大学较好的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国际关系与外交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
孟加拉语
非通用语种群是中国传媒大学较好的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国际关系与外交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
参考资料
- ↑ 从北京广播学院到中国传媒大学,这个学校可能是改名最成功的大学 .百度网 [2020-01-08]
- ↑ 李咏因癌去世 罗京方静等主持人都被癌症夺走生命 .网易 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