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參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刺参科[1] [2],(學名:Stichopodidae),或作刺海參科,是楯手目之下一個海参纲棘皮动物的科。
簡介/常見種類
一些常見的「刺參」,如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花刺參(Stichopus variegatus),糙刺參,綠刺參(S. chloronotus),則是刺參屬的。另外還有一種顏色鮮艷刺目,體型巨大的梅花參(Thelenota ananas),在中國南海比較常見,也是可食用的美味。
- 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
- 花刺參(學名:Stichopus variegatus):
- 糙刺參:
- 基本特徵
- 動物為黃綠色,體型長可達30公分,寬5-7公分,身體的橫切面略呈方形。體背粗糙,背上肉刺狀疣足非常發達,沿著背中線兩側及體側略呈4縱列,每一個肉刺上,並且有3-4圈細褐色環圍繞,頂端有一黑色刺。肉刺間呈黃褐色,且由深褐色周邊劃分為不規則小斑塊。
- 腹部偏平,腹部兩側突出。管足集中於腹面,排成3縱列,中間一列較寬大。口偏於腹面,楯狀觸手20隻。動物為夜行性,白天躲在岩石之下,晚上出來覓食。
- 一般生活在潮間帶的潮池中,吞食珊瑚沙,以其中的有機物為食。受干擾時很容易自割,將背部體壁剝落或溶解。
- 生態習性:底食性,吞食珊瑚沙,以其中有機物為食。夜行性,多在潮池中活動。
- 全球分佈:墾丁珊瑚礁海域的萬里桐偶而可發現,澎湖海域數量較多,多在石滬區出現。馬爾地夫地區,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夏威夷群島。
- 基本特徵
刺参科特徵
- 本科物種的個體主要為大型或中型,有方形的橫切面。长20~40厘米,最大的可达1米。
- 体壁厚而柔软,背面疣足发达,呈肉刺状。其口部有20條楯形的触手圍繞着,基部有坛囊。
- 生殖腺2束,位于背悬肠膜的两侧。
- 呼吸道通过异网与消化道相连,石管常与体壁相连,无居维氏器。
- 骨片多为桌形体和杆状体,常有C形体,个别的有扣状体。
- 全世界约有30种,中国已知有3属7种,均为食用佳品。
刺参科分類
屬
截至2018年10月24日[update],世界海洋物种目录(WoRMS)紀錄本科包括下列各屬:
- 仿刺参属 Apostichopus Liao, 1980 (8 species, North Pacific)
- genus Astichopus Clark, 1922 (1 species, Caribbean)
- genus Australostichopus Levin in Moraes et al., 2004 (1 species, New Zealand and southern Australia)
- genus Diploperideris Brandt, 1835 (1 species, nomen dubium )
- genus Eostichopus Cutress & Miller, 1982 (1 species, Caribbean)
- genus Isostichopus Deichmann, 1958 (3 species, warm East Pacific and Atlantic)
- genus Neostichopus Deichmann, 1948 (1 species, South Africa)
- genus Parastichopus Clark, 1922 (2 species, Atlantic and North Pacific)
- 刺参属 Stichopus Brandt, 1835: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包括13個物種;
- 梅花参属 Thelenota Brandt, 1835: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包括3個物種。
常見物種
參考文獻
- ↑ 仿刺參,是山珍海味,還是徒有虛名?,每日頭條,2016-06-29
- ↑ 刺参科,海生館
- ↑ http://museum.ioz.ac.cn/topic_detail.aspx?id=2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