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义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义真(407~424年),字车士,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刘裕次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异母兄弟。[1]

仪貌俊美,神情秀彻,初封桂阳县公。从刘裕北征,平定关中,拜雍州刺史,改扬州刺史,镇石头城。永初元年,封庐陵王,迁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后为徐羡之所诬,贬为庶人。景平二年(424年),死于新安郡徙所,时年十八。宋文帝即位,追赠侍中、大将军,谥号孝献,过继皇五子刘绍嗣位。

生平

初封桂阳县公,食邑千户。年十二,跟随父亲北伐,进驻长安。刘裕平定关中后,将回朝,留义真镇守关中,留下王修等人辅佐。刘义真手下沈田子杀害王镇恶,王修又杀沈田子,刘义真再杀王修,引起诸人不满,人心离散。而且刘义真对诸将赏赐无节制,又不从属下忠告。长安被攻破,刘义真侥幸逃出,说:“今日之事,诚无算略。然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

永初元年,封庐陵王,食邑三千户。宋武帝即位伊始,刘义真意色不悦,说:“安不忘危,休泰何可恃。”谢晦曾经劝说宋武帝,认为东宫刘义符轻佻,不宜为嗣。宋武帝考虑以刘义真为嗣,谢晦亲自造访刘义真。回来后认为他“德轻于才,非人主也。”因此让他出居于外镇。

刘义真美仪貌,神情秀彻,并且聪明爱好文学,但轻动无德业。与谢灵运颜延之、僧人慧琳等交好异常。又与执政徐羡之不和。宋少帝失德,徐羡之等人密谋废立之事,因刘义真是宋武帝次子,按顺序当立他为帝。徐 羡之不欲刘义真即位,利用刘义真与少帝不和睦,奏请废其为庶人,徙新安郡。景平二年六月,徐羡之遣使杀刘义真于徙所,时年十八。无子,元嘉三年,宋文帝刘义隆诛杀徐羡之、傅亮,下诏追赠义真为侍中、大将军,复王爵,以第五子刘绍作为他的后嗣。[2]

《宋书 列传第二十一 武三王》有记载。

历史评价

追复庐陵王义真诏

前庐陵王灵柩在远,国封堕替,感惟拱恸,情若贯割。王体自至极,地戚属尊,岂可令情礼永沦,终始无寄。可追复先封,特遣奉迎,并孙华谢妃一时俱还,言增摧哽。(《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追恤庐陵王义真诏

故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内昭,徽风遐被。遭时多难,志匡权逼,天未悔祸,运钟屯险,群凶肆丑,专窃国柄,祸心潜构,衅生不图。朕每永念雠耻,含痛内结,遵养奸慝,情礼未申。今王道既亨,政刑始判,宣昭国体,于是乎在。可追崇侍中、大将军,王如故。为慰冤魂,少申悲愤。(《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家族成员

父亲:宋武帝刘裕次子,

母亲:孙修华

大哥:宋少帝刘义符

三弟:宋文帝刘义隆

四弟:彭城王刘义康

五弟:江夏文献王刘义恭

六弟:南郡王刘义宣

七弟:衡阳文王刘义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