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馮理達

於 2019年11月14日 (四) 14:18 由 一路奔跑吧涛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冯理达 |圖片 = File:冯理达.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馮理達
出生 1925年1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免疫學專家
知名於 海軍總醫院原副院長。3次獲軍隊科技進步獎

目錄

馮理達

馮理達(1925.11~2008.2.8),女,安徽省巢湖人,海軍總醫院原副院長。新中國第一批留蘇學生之一,是著名免疫學專家。1947年參加工作,1973年3月入伍,1975年12月入黨,專業技術2級。

馮理達,主編學術專著8部260萬字,3次獲軍隊科技進步獎。她組建了新中國第一個消毒研究室和我軍第一個免疫學研究中心,29次帶隊赴傳染病疫區和地震災區指導防疫治療工作,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早期歸國定居專家」。並追授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頒發「白求恩獎章」。


中文名 馮理達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巢湖 --- ---
出生日期 1925年11月 逝世日期 2008年2月8日 職 業 免疫學專家 主要成就 海軍總醫院原副院長。3次獲軍隊科技進步獎


人物簡介

馮理達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和新中國第一任衛生部部長李德全的長女,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系,赴前蘇聯留學並獲醫學副博士學位。生前曾任全國政協第八屆常委和第七、九、十屆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先後兼任全國中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顧問、全軍中醫學會副會長等職。


人物生平

1946年至1948年在美國學習並擔任其父馮玉祥秘書,做愛國華僑和愛國學生工作。

1949年至1958年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學習並教中文。

1958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其間曾在蘇聯列寧格勒衛生局中國針灸班講學。

1958年後回國,任中國醫學院流行病微生物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70年至1973年任李德全同志秘書。

1973年任海軍總醫院主任醫師。

1983年後,任海軍總醫院副院長兼免疫研究中心主任、主任醫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91年,她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為「有突出貢獻的早期歸國定居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併入選英國劍橋大學名人傳記中心20世紀和21世紀世界500名人、世界2000名傑出科學家。

是新中國第一批留蘇學生之一;她是國內外著名免疫學專家,主編學術專著8部260萬字,3次獲軍隊科技進步獎。


將門之後

將門出虎子 家風毓俊秀

馮理達的父親馮玉祥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親歷、主持了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如灤州起義、推翻袁世凱、挫敗張勳復辟、驅逐末代皇帝、誓師北伐、邀請孫中山北上、五原誓師等等,身經兩朝(清、民國)數代(從光緒、宣統至蔣介石),是中國近代軍閥黑暗統治中出現的一位難得的追求光明和進步的歷史人物。他不僅是一員豪邁的戰將,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他對家人的愛與對祖國的愛同樣熾熱。馮理達晚年常說,父親一直活在自己心中。

馮理達的母親李德全出身窮苦,1911年,她考入北京貝滿女中,1915年進入京師女子協和大學。畢業後,回到母校貝滿女中任教,並任青年會總幹事,是個豪爽、潑辣、剛毅、質樸的女子。1924年2月19日,馮玉祥李德全結婚。婚後,李德全用寬容和愛心為馮玉祥挑起家庭的重擔,精心照顧好他已故前妻留下的孩子們。她總穿藍布大褂,不施脂粉,吃的是粗茶淡飯,安於簡樸的生活,作風與當時的官太太、闊小姐全然不同。他們夫婦生了5個子女:女兒理達、穎達、曉達,兒子洪光、洪達。兒子洪光1927年在上海走失,後來再也沒有找到。

1925年,馮理達這個可愛的小天使降臨人間,為馮玉祥夫婦帶來極大歡樂,被視為掌上明珠。馮玉祥在一首詩中寫道:「坐小凳,賽誰美,孩子叫媽梳頭髮。評一評,論一論,真正美的是理達。」

馮理達從小跟父母在一起,從天津泰山,從泰山到張家口,從重慶到武漢,從南京到美國,一直到馮玉祥回國途中遇難,她始終都在父親身邊。父親常給她講生動有趣的故事,教育她潔身自愛,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馮玉祥對子女要求甚嚴,他留下的遺囑也曾表示:「我的幾個孩子,雖然還有未畢業的,只要他們能自愛,有雙手,就不會餓死。」對嚴父的諄諄教導,馮理達始終銘記在心。

馮理達清楚記得她11歲時,全家搬到泰山居住。父親要求她每周寫100個大字、 1000個小字,冬天要到室外耍大刀,颳風下雨也不能偷懶。為了培養孩子們獨立生活的技能,馮玉祥制定家規:男孩子必須學會縫衣服、織毛衣活;女孩子必須學會開汽車。家務勞動由孩子分工來做,每人一周輪流做飯。孩子們每當輪到自己做飯時,都親自下廚掌勺獻藝,媽媽在旁邊打下手。馮理達還記得父親有一則日記這樣寫道:「理達昨天回家來,回來一次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收拾屋子、洗衣服、洗傢伙、做飯,樣樣事情都添幫手。」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馮家幾個兄弟姐妹都很要強、能幹,後來都很有出息。

1943年,馮理達從重慶南開中學畢業。臨畢業之際,她對自己未來職業的抉擇感到猶豫不定,班主任便建議她考醫科大學,說這是個「你不求別人而別人要求你的『鐵飯碗』」。母親李德全也贊同她學醫,她對女兒說:「就去做個醫生吧,將來給老百姓謀點福。」恰好在這時,馮理達的一位很親近的長輩患病,在醫院動手術時,糊塗的醫生竟將一把止血鉗忘在其腹中,以至於這位長輩出院不久就去世了。這件事對馮理達觸動很大。於是,她毅然決定了走學醫這條人生之路。1944年,馮理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成都齊魯大學醫學院。1946年轉學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生物系。

馮理達全盤繼承了馮玉祥將軍平民意識的優秀品質,像父親那樣勤勉讀書,像母親那般聰明伶俐,既氣質高雅又平易近人。1958年,她在蘇聯獲得了公認很難拿到的醫學院免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免疫學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後被調入海軍總醫院,30多年努力奮鬥,從普通醫生干到副院長,直至離休。

馮理達醫德高尚,雖出身名門,身居要職,但從來都是以普通人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溫柔可親,舉止大方。幾十年來,她為人處世都一直遵循着父親的遺言:潔身自好、奮發圖強、獨立自主。馮理達正是憑着自己的雙手成為醫學博士、免疫學專家的。


事跡

一、始終踐行「把一生獻給黨」的錚錚誓言。

馮理達嚮往光明、追求真理,受父母愛國主義思想影響,自幼懷有強烈的報國之志,在民族危亡之時,積極投身民族解放事業,逐步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她對黨忠誠、理想信念堅定,新中國成立後,新舊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比,使她更加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1949年到1975年的26年裡,她幾乎每年都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文革」期間,她被污衊為「雙料特務」,受到衝擊和排擠,但卻從未動搖對黨的執著信仰,年過半百,終了夙願。有人問她這麼大歲數入黨圖什麼?她說:「我親身經歷了兩種社會制度,所以我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只要我活着,就要入黨,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黨。」為了兌現這個誓言,她數十年如一日,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刻苦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先後撰寫了10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和體會文章,還用毛筆恭錄十四大以來歷次黨章全文。黨的十七大召開後,82歲高齡的她仍以飽滿的政治熱情,仔細研讀胡總書記的報告,8次通讀新黨章,在學習中不斷加深對黨的深厚感情。她視黨為親人,把組織當成家,無論多麼繁忙,只要在外工作時間超過一周,都以書信形式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32年從未改變。她自覺踐行黨員先進性要求,模範履行黨員義務,先後15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或優秀黨支部書記,彌留之際還特別囑咐兒子為自己代交1萬元黨費。她把畢生精力和智慧獻給了國家和軍隊醫療衛生事業,直到去世前一個月還在忘我工作,實踐了她「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入黨誓言。「熱愛祖國忠於黨丹心一片,堅定信念踐於行堪稱楷模」,追悼會上的這幅輓聯,高度濃縮了她一生對黨無限忠誠的信仰之歌。

二、始終將報效祖國作為人生的追求。

馮理達把報效祖國當做自己生命的全部意義,在幾十年歲月里,滿懷振興中華的強烈願望,全力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她堅決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關心支持祖國和平統一事業,作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積極參加中國統促會舉辦的各種會議和活動。 廣泛聯繫愛國民主人士和醫學界人士,努力推動海峽兩岸民間交流溝通。2007年台灣退役軍人協會組團訪問大陸,她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大力宣傳祖國建設大好形勢、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一位台灣退役軍官動情地說:「謝謝您讓我們更加了解今天的大陸,相信兩岸一定會統一,因為炎黃子孫的血脈永遠是相通的!」她特別關心到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不僅傳授醫學知識,還傳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啟發他們關心祖國、熱愛祖國,為加深兩岸同胞相互了解、促進兩岸民間關係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馮理達把崗位作為傾力報國的平台,她常說:我願做中國勞苦大眾的「牛」,為黨的事業拉車不止。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工作期間,她數次帶隊赴傳染病疫情地區和地震災區調查研究,指導防疫治療工作,為廣大農民送醫送藥。到海軍總醫院工作後,在沒有資金、設備和資料的情況下,她自力更生創建了免疫室,堅持每天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以精湛醫術和熱忱服務贏得了患者的信賴。無論何時何地,馮理達總是心繫祖國、無怨無悔。1992年她應邀到美國進行學術交流,美一家研究機構提出高薪挽留,1999年她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很多親友和父親老部下請她到國外安度晚年,都被她婉言謝絕,她說:「我的根在中國,我的事業在中國!"」

三、始終堅持面向部隊服務官兵的方向。

馮理達說,我是一名軍醫,我的職業就是為官兵服務,為人民服務。她經常深入駐京部隊,為官兵上健康知識輔導課,引導大家在日常戰備訓練中科學預防傷病,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她組織力量研究抗疲勞、抗嚴寒、抗飢餓等方面的課題,為增強官兵體質、提高部隊戰鬥力作出貢獻。退居二線後,她一如既往地關心官兵健康、支持部隊建設,到訓練一線為官兵進行恢復性治療,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非典」期間,她主動向院領導請戰,積極向官兵和群眾宣傳預防知識,加班加點收集整理出5套4447條疫情資料,為抗擊疫情作出了貢獻。她把病人當作親人,把患者當作朋友,積極主動地為他們排憂解難。一天深夜,駐京某倉庫的一名19歲的戰士,因頭疼被緊急送到海軍總醫院。凌晨3時,馮理達緊急趕到醫院參加腦外科會診,經診斷為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那時醫院沒有呼吸機,病人由於肝水腫壓迫呼吸中樞,只能靠人捏着氧氣皮球給病人供氧,24小時不能間斷。接連5天,馮理達一直守護在這名小戰士的病床邊,直到脫離生命危險。出院的那天,小戰士用一個莊嚴的軍禮表達對馮理達的感激之情。一次,飛行員王志虎因患嚴重痢疾住進了傳染病科,由於他經常大小便失禁,弄得床上和房間裡到處都是糞便。馮理達主動要求負責這個病人。一天晚上11點,馮理達走進病房,一股惡臭迎面撲來,病人身上、床上、地上到處都是糞便。她二話沒說,走上前去把病人抱了起來,用手把他身上的髒物和床單清理乾淨,打來熱水為病人擦拭身體,並為病人清洗換下來的髒衣服,等收拾完已經是凌晨兩點了。看着馮理達額角流出的汗水,小王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四、始終弘揚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馮理達視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在免疫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領域取得開創性成果,先後主編學術專著8部260萬字,發表論文60餘篇。她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免疫學學科建設思想,建立了免疫宏觀學與微觀學、老年免疫學、免疫康復學和部隊免疫學等基礎理論,並由一般性研究發展到全方位、多層次研究,探索出一條防病治病新途徑。她把免疫學研究與臨床治療結合起來,運用電學、力學、電動力學等學科知識,對細胞、分子進行傳統醫學和免疫學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成果,其中「人體科學對免疫功能的研究」、「腫瘤細胞的免疫研究」和「免疫功能的研究」3項課題獲軍隊科技進步獎。她創造性地以物理學理論為指導,進行機體免疫研究,受到錢學森等知名專家好評。她積極倡導健康健美長壽理念,提出大量新觀點和新療法,歷時近10年,撰寫了《健康健美長壽學》專著6部,深受各界群眾和廣大官兵歡迎。她傾心弘揚中華傳統醫學,先後到28個國家和地區講學,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免疫學專家,贏得了國際廣泛讚譽。

五、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和道德風範。

幾十年來,馮理達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初衷矢志不移。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和常委的20年裡,她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關注弱勢群體、普及健康教育等問題提出議案155項、書面發言53份。在她的倡議下,北京市撥款120萬元為抗癌樂園解決了活動場所。從醫院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她不顧年事已高,經常深入部隊和社會各界,熱心宣講科學健康知識和健康理念。她先後為社會各界群眾作講座1000餘場次,從未收取任何報酬。她一直保持着節儉樸素的作風,直到80歲時,除了參加公務活動外經常騎自行車上下班,平時穿的基本是軍裝,一條毛褲穿了20多年,病逝前還穿在身上。她始終把老百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積極扶貧幫困。張家口地區發生地震,第二天她就給該市民政局寄去1000元;農村女孩王惠患結核性腦膜炎並發腦積水,她把王惠安排在自己身邊吃住2個多月,康復後又送其到計算機學校學習;免疫中心工作人員李群患子宮瘤交不起住院費用,她拿出3000元為其交齊,並資助李群的兒子上大學;她還為北京市石景山區紅十字紹家坡康復醫院的孤殘兒童募捐2.3萬元,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愛心奶奶」。2006年11月23日是馮理達的生日,她的兒子羅悠真拉着她到商店購買生日禮物,她卻讓兒子購買了4000支圓珠筆,當天就寄給了西北貧困地區的希望小學。她把國外講學的酬勞和受贈物品,捐獻給醫院和災區人民,價值達300多萬元,去世後工資卡里僅剩85.46元。2008年2月16日,馮理達遺體告別儀式一結束,兒子就將她生前坐的專車上交醫院,他說:"媽媽一生奉獻,我們不能給她臉上抹黑!"


入黨記

馮玉祥將軍與孫中山先生早年相識。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時,馮玉祥就參加過灤州起義。1914年任北洋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第十一師師長。1926年春加入國民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蔣的排擠下蟄居泰山。1933年5月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在張家口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後在蔣、日聯合大進攻下失敗。1937年2月與宋慶齡何香凝向國民黨三中全會提議「恢復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作為馮將軍長女的馮理達,深受父親的愛國行為影響。還在馮理達五六歲時,她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厚厚的書遞給母親,由母親念給父親聽,這本書的名字叫《資本論》。在家裡,她還經常聽見父親與同仁講革命,談共產黨,她雖然不懂共產黨的真正含義,但她從父母的談話中隱約地感到共產黨人是令人欽佩的。1938年抗戰爆發,馮理達在重慶讀中學。為了尋求國共合作的道路,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人多次到她家中,與馮將軍共商國事。周總理還為馮理達題詞「艱苦奮鬥、好好學習」,這些共產黨人的可親可敬,特別是他們為了中國的前途,出生入死,忘我的革命精神,使馮理達肅然起敬。

抗戰勝利後,由於蔣介石挑起內戰,發生了「七君子事件」。正在齊魯大學念書的馮理達,對什麼是真正的民主、科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共產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積極投入反蔣學生運動。1946年馮將軍因反對蔣介石打內戰,被解除軍職到美國「考察水利」,馮理達隨之轉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系學習。在美期間,馮將軍發表了《告全國同胞書》,馮理達的母親李德全參加了世界婦女運動大會,揭露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馮理達一邊給父親當秘書,打字、開車,甩開一個又一個特務盯梢,一邊積極參加在美愛國華人舉行的活動。

1948年,馮將軍回國參加新中國政治協商籌備會,途中不幸輪船失火,遇難身亡。馮理達悲痛欲絕,決定循着父親的足跡立即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回國後她作為新中國第一批留學生,被派到蘇聯列寧格勒大學學習。當時王稼祥同志任駐蘇大使,馮理達向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回國探親,馮理達等人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新中國的日新月異,激勵着馮理達,她再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由於當時留學生黨支部沒有發展黨員的任務,她的願望未能實現。1955年馮理達獲得免疫學博士學位回國。正當她以實際行動爭取入黨、在免疫學科研究中取得成果之際,「文革」開始了。她的母親作為我國第一任衛生部長,被扣上「中國第一號老爺」的帽子,受到衝擊。馮理達因為留學美、蘇,被扣上「雙料特務」的帽子,被剝奪了工作的權利,遭到迫害。但是,她沒有動搖過追求光明的信念,沒有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鄧穎超同志知道這些情況後,親自過問此事。她徵求馮理達的意見後說:"部隊相對安全些,你到海軍總醫院工作吧。"在鄧穎超為代表的共產黨人身上,馮理達感到了黨的溫暖,再次提出了入黨的要求。然而在當時的背景下,她的願望沒能實現。「文革」結束後,1975年12月23日馮理達實現了多年的願望,成為鮮紅黨旗下的一名新戰士。她同時迎來免疫學研究的春天。1987年馮理達的研究成果獲得全軍科技進步獎,她先後接治3萬多病人,在癌症治療上取得突出成果。

信仰

辦公室還是原先的樣子:牆上掛着年輕時與父母的合影,窗台上擺着一盆弔蘭,一個底座已經生鏽的紅色暖壺和一個白瓷杯放在茶几上,裹着黑皮的椅子扶手處磨得露出木色,一個素色的方格布墊靜靜地靠在椅背上……

吊蘭蔥綠依舊,照片上的笑容青春依然,可是,曾經在這裡工作了35個春秋的主人卻再也回不來了。2008年2月8日,海軍總醫院原副院長馮理達走完了飽經滄桑又激情燃燒的83載人生——

信仰:一心追隨黨,歷經磨難矢志不移

1949年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入黨時已過完50歲生日,臨終前讓兒子代她繳納1萬元黨費……雖然一心向黨,但馮理達的入黨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和挫折。今日80歲、曾任海軍總醫院傳染科黨支部書記的於利華老人說,介紹一個國民黨重要將領的女兒入黨,有風險,卻也是自己軍旅生涯中一件很光榮的事。 新中國成立後,馮理達作為首批留學生被派往蘇聯列寧格勒學院攻讀免疫學。那時,她向中國留學生黨支部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1951年,馮理達再次遞交入黨申請書。但由於當時留學生黨支部沒有發展黨員的任務,她的願望未能實現。

「文革」期間,馮理達一家受到衝擊。母親李德全被扣上「中國第一號老爺」的帽子,受到批判;她的丈夫羅元錚被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失去自由;兒子羅悠真被下放到鋼鐵廠,當高爐裝填工;她自己也被打成「雙料特務」,剝奪了工作權利。重重磨難,絲毫沒有動搖馮理達對黨的信仰。

1973年,馮理達到海軍總醫院工作的第一年,就先後5次遞交入黨申請書,每個月都主動向黨支部匯報思想。

張杰是馮理達的另一個入黨介紹人,她們同一年到海軍總醫院。當時,張杰只有21歲,在軍校已經入黨;馮理達已經48歲和張杰的母親同歲。「馮理達工作上加班加點,任勞任怨,每天擦玻璃、拖地板都搶着干,比我們年輕人還積極。按她的表現早符合入黨條件了,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及時批准她的申請。可她從不灰心,從無怨言。」張杰說。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要求入黨?迫切入黨又圖個啥……面對組織的考察,馮理達袒露心聲:「當年父親追隨共產黨,與國民


2001年1月20日,馮理達與羅元錚合影 黨徹底決裂,為此還獻出了生命。1958年,母親在62歲高齡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永遠跟黨走是我堅定的人生信仰。」在馮理達家裡,張杰看到了一張發黃的紙頁,那是馮理達在母親入黨那年寫於蘇聯的一份思想小結: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像飄零多年未有依靠的孩子,真正回到了母親身邊,感到黨的慈愛、黨的偉大,黨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黨,更感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改變,時代變了,人也變了的意義……

“我今年只有48岁,比我母亲入党时年轻多了,我只要活着,就要入党。”冯理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于利华和张杰。“那时候有人说介绍她入党要担当风险,我心里说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愿意介绍她入党,而且我坚信没有错,她是一个好党员。”于利华说。1975年12月23日,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对冯理达而言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她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她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拳,眼含热泪向党宣誓……”30多年过去了,张杰仍忘不了冯理达宣誓时的那幕场景。那一年,冯理达刚刚过完50岁生日。

追求:一生熱愛黨,胸懷祖國情系人民

多年來,馮理達的辦公桌對面牆上,都會掛着一幅她與父母在美國舊金山海邊的照片。兒子羅悠真曾問她為什麼非要掛這張照片,馮理達沒有回答;身邊的工作人員也問過她,馮理達還是搖搖頭,不說話。直到馮理達去世後,人們在整理她的遺物時,發現了她寫於2007年7月17日的日記中的一段話:每天看着爸爸、媽媽和我在舊金山海邊的照片,媽媽那麼慈祥,爸爸那麼偉岸,囑咐着我要關心祖國,關心群眾,好好學習。親愛的爸媽,女兒沒有辜負你們的期望…… 1,大海,帶給馮理達的,是一段揮之不去的黑色記憶。

1948年8月,因反對內戰與蔣介石發生分歧,舉家被逼到美國「考察水利」的馮玉祥和夫人李德全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準備回國參加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衝破了美國政府和國民黨特務的層層阻撓,馮玉祥全家登上了從紐約去蘇聯再回國的「勝利」號輪船。在甲板


馮理達在工作 上,馮玉祥對馮理達說:「我一生走了許多曲折的道路,回國以後,我願意到解放區,為了新中國,像小學生一樣,從頭做起。」誰也沒有料到,當輪船航行至蘇聯敖德薩附近海域的黑海上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讓馮理達永遠失去了她最敬重的父親和可愛的妹妹。2,無邊的黑海,也成為馮理達心中永遠的痛。

陌生的黑海和黎明前的黑暗,无法遮住一双探寻光明、向往真理的眼睛。从列宁格勒医学院毕业时,面对校方的真诚挽留,冯理达说:“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归国后,冯理达先后作为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防治传染病工作组负责人,29次带队奔赴浙江、湖北、湖南等血吸虫病、流脑、霍乱、浮肿、痢疾等重疫区一线,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区,挨家逐户救治病人。

1959年至1966年,馮理達結合工作實際,撰寫了《北京市肝炎偵檢及防治措施研究》,《02弧菌對不同藥物耐受情況》和《湖北江陵縣地區流腦發病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等14篇學術論文,被衛生部轉發用於指導全國防疫工作。1978年,馮理達組建了海軍免疫中心,組織力量研究抗疲勞、抗嚴寒、抗飢餓等課題,登艦船、下海島,多次深入部隊為官兵進行免疫調理和治療,為海、陸、空官兵進行衛生健康知識授課500多場次。1999年,不再擔任海軍總醫院副院長職務後,許多親友和父親老部下一再邀請馮理達到國外安度晚年,她婉言謝絕:「我的事業在中國,我要為我的祖國貢獻力量。」

3,一個從愛國父親這棵大樹上發出的枝丫,漸漸長大,並且長出了枝枝蔓蔓。

「我想,人活着總要留下一點金錢之外的東西,那麼,還有什麼比愛國主義更有價值呢?」2007年7月29日,82歲的馮理達與兒子羅悠真交談到深夜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在日記里寫下了這樣的話,「今天與悠真談到愛國主義,他談得很好,很有見解,愛國主義有了後代傳人,我特別高興。」在馮理達的75本日記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感謝黨、感謝人民」和「為黨增光添彩」。在每個馮理達認為值得紀念的日子,她都會在日記里寫出自己的深切感想。2005年,在母親誕生109年紀念日,她寫道:親愛的媽媽,您的女兒理達每日都在想念着您,努力做一個你們希望中的女兒,將一切獻給黨、獻給祖國、獻給人民。2006年7月1日,黨的85周年紀念日,她寫道:先進性常在,生命力永存。2007年7月1日,黨的86歲生日,她寫道:作為一名黨員,我要永不忘黨的教導,一輩子為人民服務。

「八十春秋一瞬間,歲月滄桑未等閒。少小即懷報國志,畢生幾曾敢息肩。」一首 《八十抒懷》,道出了馮理達這位一生愛黨愛國老人的心聲。

品質:一貫忠於黨,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在馮理達心目中,黨比親生父母的地位還要重。對黨,她一輩子沒有說過一句牢騷怪話,也聽不得任何有關黨和國家的負面問題,即便說這話的人,是她最愛的兒子。

「和母親聊天時,我經常就中國的醫改、教育、腐敗和房地產等問題發些牢騷。可每當這時候,母親都會從正面、用非常光彩的東西教育我。」羅悠真回憶說,「母親常說,有哪個發展中國家能同時舉辦奧運會、世博會?那都是競爭出來的,共產黨要是沒有能力領導好這個國家,中國要是不好的話,人家能讓咱們辦嗎?」

寒暑代序,海軍總醫院領導換了一屆又一屆,但不管哪一任領導,提起馮理達,最佩服的就是她的黨員本色。醫院原政治部主任張允說:馮理達的組織觀念很強,她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每次開完政協會議,就抱着一摞文件,像個小學生一樣向我們匯報。醫院原政委龍連模說:馮理達經常叫我黨代表、老政委,但是我覺得自己不如她。有段時間我們探討蘇聯為什麼解體時,她說着說着握着雙拳就站起來了,接連說了4遍「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醫院原院長楊曄說:我當了10年的院長,她從來沒有向我提過任何個人要求。醫院院長段蘊鈾說:當院長8年,馮理達每次出國回來,都會自覺向我們匯報情況……嚴格按照規定定期向

80年代初,冯理达在法国讲学,与同行合影 

組織匯報思想,主動向組織遞交自我鑑定,外出時間超過兩周,都以書面形式匯報——從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直至去世,馮理達整整堅持了59年。馮理達的辦公室里,《毛澤東選集》中夾滿了用紙條作的書籤,書頁上寫滿了心得批註;翻閱了多遍的《鄧小平文選》,書的邊緣都磨破了;一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中滿是圈圈點點、各種標記;一本《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她隨身帶,反覆學。熟悉馮理達的人都知道她有一個習慣,每次黨代會召開後,她都會用毛筆正楷恭錄修訂後的黨章全文,送給醫院的領導和身邊的黨員。從十四大到十七大,她一直堅持這麼做。在馮理達身邊工作了24年的陳淑英一開始曾問她,馮老,您為什麼要抄黨章?馮理達說:「讀8遍不如抄一遍。一個黨員選擇什麼?應該追求什麼?答案都在黨章里。」羅悠真清楚地記得,當聽到蘇聯解體的消息後,母親整整3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停地抄寫黨章,為的就是在那裡找到真正的答案。馮理達一生獲得無數榮譽和證書,但她最看重的,是15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支部書記。一張1988年3月5日由海軍總醫院頒發的「學雷鋒積極分子」榮譽證書,也被馮理達保存至今。馮理達最喜歡的歌曲是《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共產黨員好比種子》;最喜歡的植物是蘭花和翠竹,曾作詩《蘭竹頌》詠之:芝蘭幽且香,竹虛節亦強。人向頌蘭竹,學它品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