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八仙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
---|
|
八仙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因日治时期,海拔高度近八千日语尺而命此名。 属于台湾三大林场之一,早期即是热闹山城,渐而朝永续林业发展,森林优美、动植物栖地丰富,处处洋溢四季风情,尤其春天布满樱花林,另有研习场所、登山步道、沿溪步道、幽静空谷、澄静溪水、茶亭、小木屋、入夜后亲临大自然生态活动,感受森林浴的洗礼,享受尘嚣之外的悠闲,投入大自然的拥抱,远离世外的仙境。[1]
目录
景点介绍
有景色多样化的轻装短途步道,能寻访美丽的十文溪、樱花林、油桐林与竹林,更能循阶登顶谷关七雄之首:海拔2366公尺的八仙山。 “八仙山”是日本名字,因为八仙山有“八千”日尺高,取其谐音“八仙”命名。1915年起,直到1963年,八仙山长达48年辉煌的林业时光,留下了满山整齐的人造林与索道头、神社和国小遗址,诉说著林业的故事。至于曾有过的森林铁道,也在结束伐木后全数拆除,仅剩园区内的老照片供人凭吊了。 除了史迹寻访外,这里也是山鸟乐园,有非常丰富的鸟类生态,青背山雀、赤腹山雀等都是常见的小明星。距离台中市不远的八仙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是个适合一家老小单日踏青,或留宿一宿享受山林之夜的好选择唷! [2]
特色
八仙山森林游乐区属于暖温带阔叶林,以二叶松、台湾五叶松、肖楠、杉木及壳斗科植物为生态环境之代表植物。每逢秋天,许多中高海拔的留鸟会垂直降迁至园区范围内避冬,又因水质优良,园区溪流常见许多溪涧留鸟驻足,本环境的代表动物台湾蓝鹊、灰喉山椒鸟、小啄木、黄山雀、赤腹山雀、紫啸鸫及铅色水鸫等。
目前的八仙山地区是以二叶松、台湾五叶松、肖楠、杉木及壳斗科植物为代表植物。二叶松分布于崩塌地以及开发过的向阳山坡,因本身含有大量松脂,极易发生森林大火。而台湾五叶松多分布于山脊上,在八仙山的台湾五叶松年龄都较高,显示台湾五叶松存在于十文溪流域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崩塌地除了慢慢会被山黄麻以及一些先驱植物进驻外,在多雾的环境里,大型的岩块上也会因为有潮湿的雾气而附生了许多蕨类植物:骨碎补科的海州骨碎补、杯状盖阴石蕨以及水龙骨科的崖姜蕨、绒毛石苇、石苇、槭叶石苇等成为本区最常见的物种。在“先驱物种”的“开疆扩土”下,逐渐地,一些樟科、楠科以及壳斗科植物加入了形成次生林的成员,渐渐覆盖住崩塌地,此时,次生林中也开始有一些藤类植物攀爬在这些年轻的树木上:菊花木、血藤、黄藤逐渐的占领林内其他的空间。有了植物所提供的“衣食无缺”环境,昆虫也慢慢地进驻这片新生的森林中,进而引来以昆虫及植物果实为食的鸟类:青背山雀、赤腹山雀、灰喉山椒鸟、小卷尾、朱鹂、绣眼画眉、绿画眉、小啄木等鸟类所组成的混群,加上冬季由高海拔山区降迁的许多特有种鸟类,让这个溪谷更加的热闹。更使得坐落在十文溪畔的八仙山森林游乐区成为台湾中部最适合进行生态观察的地点。
游乐区内的地质多为脆弱的砂岩、粘板岩以及硬岩所组成。由于受十文溪的冲刷切割,区内山势相当陡急,也因此并未受到过多的干扰,水质特别清净,生态资源也因而更丰富,每年的秋季,许多在森林底层长大的梭德氏赤蛙就会不约而同的来到十文溪中参加年度的集团婚礼,等到小蝌蚪在溪流中成长为幼蛙后,它们又会跋山涉水地回到森林中。而在十文溪内也可以看到铅色水鸫、台湾紫啸鸫、河乌、小剪尾等溪涧型鸟类,可说是喜好在溪流环境活动的留鸟几乎全员到齐了。
八仙山的开发肇始于云雾中珍贵的桧木林。1911年,日人因八仙山标高将近八千日尺(7,998日尺,约为2,410公尺),原拟名“八千山”,之后才以较典雅的“八仙山”名之。但是整体的开发则是始于1914年,当时由日本总督府殖产局指示阿里山作业所先行进行调查测量,以开发林区中的桧木、香杉、铁杉等为主要的目标,计画伐区总面积约14,600公顷,包含八仙山、白姑大山等地区。次年,总督府之下设营林局,从此八仙山林业之经营遂脱离阿里山作业所,而改隶于营林局。并从丰原铺设森林铁路进入八仙山区。在伐木盛期,曾有众多伐木工人居住此地,并在佳保台兴建学校、招待所、办公厅、神社等,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社区。
昔日林场
昔日八仙山林场与阿里山、太平山并列为台湾三大林场之一,台湾光复后,则改制为八仙山林场,延续日治时代的发展基础,继续进行林业经营。八O年代全面停止伐木后,八仙山林区才开始朝向休闲观光发展,因而设置森林游乐区。而国小、神社都在地震以及岁月的流逝中失去了踪影,八仙山通往丰原的森林铁路也因为崩塌以及年久失修等众多的因素下逐渐消失,成为当地居民的历史回忆。 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演替,每年台湾都会遭遇台风,地震等天灾的洗礼这是台湾生态系循环不断的宿命,也是造成台湾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化的机制。在八仙山森林游乐区仔细的观察,便能深深领略其中的奥妙,这也是大自然给予台湾子民们一个最深刻的礼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