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伦敦海军条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倫敦海軍條約'''是西元1930年4月22日,由華盛頓海軍條約締約國: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法國所召開…”)
 
LPR對話 | 貢獻
(added Category:軍政事件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敦海 軍條約''' 是西元1930年4月22日,由[[華 盛頓海軍條約]]締約國:[[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法國]] 所召開倫敦海軍[[軍備]][[會議]]簽訂的《[[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即倫敦海軍條約)。最終法國與意大利未參加條約。條約有效期到西元1936年12月31日為止。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 敦海 军条约'''<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8d/38/50911f50c997eaa3e7719d2e715e.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5%80%AB%E6%95%A6%E6%B5%B7%E8%BB%8D%E6%A2%9D%E7%B4%84/wiki-4813845 圖片來自 人百科]</small>
 
+
|}
中文名倫敦海軍條約外文名London navy treaty時 間1930年4月22日締約國英國、美國、日本有效期1936年12月31日
 
 
 
  
 +
'''倫敦海軍條約'''(英譯London navy treaty)是西元1930年4月22日,由[[華盛頓海軍條約]]締約國:[[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召開倫敦海軍[[軍備]][[會議]]簽訂的《[[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即倫敦海軍條約)。最終法國與意大利未參加條約。條約有效期到西元1936年12月31日為止。
  
 
==條約內容==
 
==條約內容==
第一次倫敦海軍條約:
+
* 第一次倫敦海軍條約:
 倫敦海軍條約對締約三國的主力艦數量進一步裁減,繼續[[凍結]]各締約國主力艦的建造至西元1936年,及[[約定]][[艦齡]]超過20年的[[主力艦]]才可進行[[改裝]]與[[性能]]提升的條文。條約規定 巡洋艦的分級與數量 限制,標準排水量超過1850噸、不大於1萬噸的巡洋艦分類又分為兩級: 主砲口徑超過6.1 英寸的巡洋艦(a型) 主砲口徑 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b型)。(a型) 巡洋艦 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8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4.6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8萬噸。(b型)巡洋艦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4.3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9.2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萬噸。條約對驅逐艦、潛艇的噸位總和、排水量與主砲口徑也做出了限制。
+
 倫敦海軍條約<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3%80%8A%E5%80%AB%E6%95%A6%E6%B5%B7%E8%BB%8D%E6%A2%9D%E7%B4%84%E3%80%8B 《倫敦海軍條約》],百科知識,</ref>  對締約三國的主力艦數量進一步裁減,繼續[[凍結]]各締約國主力艦的建造至西元1936年,及[[約定]][[艦齡]]超過20年的[[主力艦]]才可進行[[改裝]]與[[性能]]提升的條文。
 
+
條約 並[[ 規定]][[ 巡洋艦]] [[ 分級]] [[ 數量]] 限制,[[ 標準]][[ 排水量]] 超過1850噸、不大於1萬噸的巡洋艦分類又分為兩級:
 
+
(1)主砲口徑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a型)總噸位: 美國不得超過18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4.6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8萬噸。
 +
(2) 主砲口徑不超過6.1英寸的 巡洋艦(b型) 總噸位: 美國不得超過14.3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9.2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萬噸。
 +
條約對[[ 驅逐艦]] [[ 潛艇]] 的噸位總和、排水量與主砲口徑也做出了 同樣的 限制。
 +
條約更載明潛艇[[需要]][[遵守]]與[[水面船]]一樣的[[國際規則]]。商船如果沒有拒絕[[停航]]或者[[反擊]],只有在把水手和乘客引入[[安全處]]才能擊沉。
  
條約也寫明潛艇需要遵守和水面船一樣的國際規則。商船如果沒有拒絕停航或者反擊,只有在把水手和乘客引入安全處才能擊沉。
+
* 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
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
+
西元1922 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 和西元1930 年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的有效期都止 於西元1936 年12月31日。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締約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 於西元1935 年12月9日在倫敦再次召開海軍裁軍會議,史稱第二次倫敦海軍軍備會議 。西元1936 年1月日本[[ 宣布]] 退出裁軍會議 。西元1936 年3月25日,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簽署了新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條約的有效期 到西元1942 年12月31日止。意大利則未在該條約上簽字
1922 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 和1930 年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的有效期都止 於1936 年12月31日。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締約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 於1935 年12月9日在倫敦再次召開海軍裁軍會議,史稱第二次倫敦海軍軍備會議 。1936 年1月日本宣布退出裁軍會議 。1936 年3月25日,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簽署了新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條約的有效期 到1942 年12月31日止。 意大利則未在該條約上簽字。
+
條約主要規定:主力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砲[[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23000噸,火砲口徑不得超6.1[[英寸]]。標準巡洋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8000噸,火砲口徑不得超過6.1英寸,但任何締約國認為其國家安全受到[[影響]]時,可建造排水量為1萬噸的巡洋艦。
 +
條約[[附加]]規定到西元1937年3月,假如日本與意大利不加入,主力艦的限定[[自動]]放寬到標準排水量45000噸,主砲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
  
 +
== 參考文獻 ==
 +
{{reflist}}
  
條約主要規定:主力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砲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23000噸,火砲口徑不得超6.1英寸。標準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8000噸,火砲口徑不得超過6.1英寸,但是任何締約國認為其國家安全受到影響時,可以建造排水量為1萬噸的巡洋艦。
+
[[Category:軍政事件]]
條約附加規定到1937年3月,假如日本與意大利不加入,主力艦的限定自動放寬到標準排水量45000噸,主砲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
 

於 2020年11月28日 (六) 22:06 的最新修訂

倫敦海軍條約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倫敦海軍條約(英譯London navy treaty)是西元1930年4月22日,由華盛頓海軍條約締約國: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召開倫敦海軍軍備會議簽訂的《限制削減海軍軍備條約》(即倫敦海軍條約)。最終法國與意大利未參加條約。條約有效期到西元1936年12月31日為止。

條約內容

  • 第一次倫敦海軍條約:

倫敦海軍條約[1] 對締約三國的主力艦數量進一步裁減,繼續凍結各締約國主力艦的建造至西元1936年,及約定艦齡超過20年的主力艦才可進行改裝性能提升的條文。 條約並規定巡洋艦分級數量限制,標準排水量超過1850噸、不大於1萬噸的巡洋艦分類又分為兩級: (1)主砲口徑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a型)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8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4.6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8萬噸。 (2)主砲口徑不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b型)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4.3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9.2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萬噸。 條約對驅逐艦潛艇的噸位總和、排水量與主砲口徑也做出了同樣的限制。 條約更載明潛艇需要遵守水面船一樣的國際規則。商船如果沒有拒絕停航或者反擊,只有在把水手和乘客引入安全處才能擊沉。

  • 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

西元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和西元1930年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的有效期都止於西元1936年12月31日。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締約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於西元1935年12月9日在倫敦再次召開海軍裁軍會議,史稱第二次倫敦海軍軍備會議。西元1936年1月日本宣布退出裁軍會議。西元1936年3月25日,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簽署了新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條約的有效期到西元1942年12月31日止。意大利則未在該條約上簽字。 條約主要規定:主力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砲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23000噸,火砲口徑不得超6.1英寸。標準巡洋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8000噸,火砲口徑不得超過6.1英寸,但任何締約國認為其國家安全受到影響時,可建造排水量為1萬噸的巡洋艦。 條約附加規定到西元1937年3月,假如日本與意大利不加入,主力艦的限定自動放寬到標準排水量45000噸,主砲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

參考文獻

  1. 《倫敦海軍條約》,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