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郎將」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容擴充)
HLY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中郎將''' </p>
 +
|-
 +
|<center><img src="https://img.aijianggu.com/upload/website_attach/3YrJjiXlV2YAyvwlORl2y_poyRPpcRlJ5WsLcR8EB2fV2AbTBpZ0WIh7biYCgrq9euMJ171zBsaB0sd2B7M3LXB9HHX+1o6k1.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aijianggu.com/history/54486.html 圖片來自aijianggu]
 +
</small>
 +
|}
 +
 
'''中郎將''',是中國古代武官的官職之一, 最早設置於[[秦朝]]。<ref>{{cite web|url= https://kknews.cc/history/l9a9n6g.html|title=古代中郎將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你可能猜不到|website=每日頭條|author=老兵談歷史 | date= 2019-06-26|accessdate=2020-04-16}}</ref>  
 
'''中郎將''',是中國古代武官的官職之一, 最早設置於[[秦朝]]。<ref>{{cite web|url= https://kknews.cc/history/l9a9n6g.html|title=古代中郎將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你可能猜不到|website=每日頭條|author=老兵談歷史 | date= 2019-06-26|accessdate=2020-04-16}}</ref>  
  
行 7: 行 14:
  
 
[[唐朝]]時期,中郎將又被恢復為各府衛的禁衛統領,品級大致在正從四品之間。[[宋朝]]之後,各衛的中郎將逐漸成為虛職。
 
[[唐朝]]時期,中郎將又被恢復為各府衛的禁衛統領,品級大致在正從四品之間。[[宋朝]]之後,各衛的中郎將逐漸成為虛職。
==參考 來源==
+
 
{{Reflist}}
+
== 諸中郎將事錄 ==
 +
===五官中郎將===
 +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五官署郎。屬官:五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五官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五官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
建安十六年,魏公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以副丞相,位在魏國諸侯王上。
 +
*五官中郎將 [[黃琬]]
 +
*五官中郎將 [[陳紀 (潁川)|陳紀]]
 +
*五官中郎將 [[牛亶]]
 +
*五官中郎將 [[曹丕]]
 +
*五官中郎將 [[五梁]](蜀)
 +
*五官中郎將 [[薛珝]](吳)
 +
*五官中郎將 [[刁玄]](吳)
 +
*五官中郎將 [[濮陽興]](吳)
 +
*五官中郎將 [[弘璆]](吳)
 +
*五官中郎將 [[丁忠]](吳)
 +
 
 +
===左中郎將===
 +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左署郎。屬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
 
 +
*左中郎將[[皇甫嵩]]
 +
*左中郎將[[蔡邕]]
 +
*左中郎將[[劉範]]
 +
*左中郎將[[李固]]
 +
*左中郎將楊宣
 +
*左中郎將[[李伏]]
 +
*左中郎將[[秦宓]](蜀)
 +
*左中郎將[[杜瓊]](蜀)
 +
 
 +
===右中郎將===
 +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屬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
 
 +
*右中郎將 [[朱儁]]
 +
*右中郎將 [[徐庶]]
 +
*右中郎將 [[鮑勛]]
 +
*右中郎將 [[牽招]]
 +
*右中郎將 [[李譔]](蜀)
 +
*右中郎將 [[宗預]](蜀)
 +
 
 +
===虎賁中郎將===
 +
一人,秩比二千石。掌虎賁郎,(舊曰虎奔,言如虎之奔。)主虎賁宿衛。左右僕射、左右陛長各一人,比六百石。僕射,主虎賁郎習射。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中。虎賁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虎賁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虎賁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節從虎賁,比二百石。無定員。
 +
掌宿衛侍從。自節從虎賁久者轉遷,才能差高至中郎。凡虎賁中郎、虎賁侍郎、虎賁郎中、節從虎賁,皆父死子繼。
 +
 
 +
*虎賁中郎將崔鈞
 +
*虎賁中郎將袁紹
 +
*虎賁中郎將袁術
 +
*虎賁中郎將孔融
 +
*虎賁中郎將荀惲
 +
*虎賁中郎將桓階
 +
*虎賁中郎將甄像
 +
*虎賁中郎將令狐劭
 +
*虎賁中郎將郭芝(魏)
 +
*虎賁中郎將[[司馬翼]]
 +
*虎賁中郎將[[麋威]](蜀)
 +
*虎賁中郎將董允(蜀)
 +
*虎賁中郎將關統(蜀)
 +
*虎賁中郎將來敏(蜀)
 +
 
 +
===羽林中郎將===
 +
一人,比二千石。掌羽林騎(取其「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主羽林宿衛。羽林郎,比三百石,無定員,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或三輔地區良家子補員,漢武帝建置以便馬從獵,還宿殿陛岩下室中,故號岩郎。羽林左監一人,六百石,主羽林左騎800人,左監丞一人。羽林右監一人,六百石,主羽林右騎900人,右監丞一人。
 +
*羽林中郎將 [[桓典]](東漢)
 +
*羽林中郎將 呂布(東漢)
 +
*羽林中郎將 游殷(東漢)
 +
*羽林中郎將 諸葛瞻(蜀漢)
 +
 
 +
===四中郎將(東西南北)===
 +
四中郎將,指北、南、東、西中郎將。東漢末年始置南、東、西、北四中郎將,秩比二千石。
 +
江左彌重,或領刺史,或持節為之。銀印青綬,服同將軍。
 +
 
 +
;東中郎將
 +
 
 +
*東中郎將 [[董卓]]
 +
*東中郎將 [[董越 (漢朝)|董越]]
 +
*東中郎將 [[程昱]]
 +
*東中郎將 [[蔣濟]](魏)
 +
*東中郎將 [[桓範]](魏)
 +
*東中郎將 [[孫登]](吳)
 +
 
 +
;南中郎將
 +
南中郎將光祿勳屬官。魏時秩二千石,蜀亦置,吳無。
 +
 
 +
*南中郎將 [[曹植]]
 +
 
 +
;北中郎將
 +
 
 +
*北中郎將 [[盧植]]
 +
*北中郎將 [[曹彰]]
 +
*北中郎將 [[吳質]]
 +
 
 +
;西中郎將
 +
 
 +
*西中郎將 謝曼(晉)
 +
*西中郎將 桓沖(晉)
 +
 
 +
===典農中郎將===
 +
漢末曹操置典農中郎將和典農校尉,均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僅有所治郡國大小之別,職權相當於太守。
 +
 
 +
*典農中郎將 任峻
 +
*典農中郎將 嚴匡
 +
*典農中郎將 [[趙儼]]
 +
*典農中郎將 裴潛
 +
*典農中郎將 [[徐邈]]
 +
*典農中郎將 [[司馬昭]](魏)
 +
*典農中郎將 [[賈充]](魏)
 +
*典農中郎將 [[謝纘]](魏)
 +
 
 +
=== 匈奴中郎將 ===
 +
使匈奴中郎將或護匈奴中郎將,漢朝官職,省稱匈奴中郎將,西漢時經常派遣中郎將出使匈奴,至東漢光武帝於公元50年(建武26年)正式設置官名,屯駐西河郡美稷縣,主要出使或領護南匈奴單于,比二千石,可持節,有從事二人,有事可增加。主要有持節出使、領護或衛護匈奴等職責,亦有監察匈奴動靜的任務。
 +
 
 +
;東漢歷任使匈奴中郎將
 +
*段郴【公元50年(建武二十六年)任】
 +
*[[郭丹 (东汉)|郭丹]]【就任時序無考】
 +
*耿譚【公元90年(永元二年)任】
 +
*任尚【就任時序無考】
 +
*杜崇 【公元94—95年(永元六年—永元七年)任】
 +
*耿種【公元109年(永初三年)任】
 +
*鄭戩【公元111年(永初五年)任】
 +
*馬翼【公元124年(延光三年)任】
 +
*張國【就任時序無考】
 +
*王稠 【公元133年(阳嘉二年)任】
 +
*梁並【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陳龜【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張耽【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馬寔【公元143年(汉安二年)任】
 +
*[[種暠]]【公元144年(建康元年)任】
 +
*[[張奐]]【公元155—162年(永壽元年—延熹五年)任與公元166年(延熹九年)任】
 +
* [[皇甫規]]【公元162年(延熹五年)任】
 +
*燕瑗【就任時序無考】
 +
*[[臧旻]]【公元177年(熹平六年)任】
 +
*張脩【公元179年(光和二年)任】:公元179年(光和二年)秋七月,因擅殺單于[[呼徵]],扶立右賢王[[羌渠]]為單于,遭朝廷以不先請而擅誅罪名,押解送往廷尉處入獄而歿。
 +
 
 +
*護匈奴中郎將 [[王柔]]
 +
*護匈奴中郎將 [[田豫]](魏)
 +
*護匈奴中郎將 [[孫禮]](魏)
 +
*護匈奴中郎將 [[陳泰]](魏)
 +
 
 +
;司金中郎將
 +
曹操於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的鑄造的官員。曹操定冀州後,在河北設冶鐵機構,置司金中郎將掌管。蜀漢亦有此官,掌鑄造武器和農具。
 +
 
 +
*司金中郎將 [[王脩]]
 +
*司金中郎將 [[張裔]](蜀)
 +
 
 +
;武衛中郎將
 +
 
 +
*武衛中郎將 [[許褚]]
 +
 
 +
;度支中郎將
 +
掌管军屯的官銜
 +
 
 +
*度支中郎將 霍性(魏)
 +
*度支中郎將 趙儼
 +
 
 +
;武略中郎將
 +
 
 +
*武略中郎將 杜祺(蜀)
 +
*武略中郎將 樊岐(蜀)
 +
 
 +
;綏南中郎將
 +
 
 +
*綏南中郎將 士燮(吳)
 +
*綏南中郎將 張翼(蜀)
 +
 
 +
;蕩寇中郎將
 +
 
 +
*蕩寇中郎將 程普(吳)
 +
*蕩寇中郎將 凌統(吳)
 +
 
 +
=== 三公中郎將===
 +
*鎮賊中郎將 [[朱儁]](漢)
 +
*鎮民中郎將 張魯
 +
*振威中郎將 李通
 +
*折衝中郎將 [[太史慈]](吳)
 +
*討越中郎將 [[蔣欽]](吳)
 +
*威寇中郎將 [[孫河]](吳)
 +
*橫野中郎將 [[呂蒙]](吳)
 +
*武鋒中郎將 [[黃蓋]](吳)
 +
*先登中郎將 [[韓當]](吳)
 +
*奉義中郎將 李基
 +
*奉車中郎將 劉循(蜀)
 +
*安東中郎將 孫桓(吳)
 +
*輔義中郎將 張溫(吳)
 +
*寧國中郎將 張郃
 +
*篤信中郎將 丁咸(蜀)
 +
*立節中郎將 [[陸抗]](吳)
 +
 
 +
;征
 +
*征東中郎將 趙韙
 +
*征虜中郎將 [[呂範]](吳)
 +
*征南中郎將 [[步騭]](吳)
 +
 
 +
;軍
 +
*軍師中郎將 [[諸葛亮]]、[[龐統]]
 +
*督軍中郎將 吳景、徐琨
 +
*撫軍中郎將 [[張昭]](吳)、張南(蜀)
 +
*掌軍中郎將 董和(蜀)
 +
*副軍中郎將 [[劉封]](蜀)
 +
*統軍中郎將 [[傅彤]](蜀)
 +
*典軍中郎將 [[關平]]
 +
*安軍中郎將 呂據(吳)
 +
*輔軍中郎將 潘濬(吳)
 +
 
 +
;武
 +
*揚武中郎將 曹洪(魏)、孫奐(吳)
 +
*定武中郎將 孫暠、孫朗、孫俊(吳)
 +
*威武中郎將 賀齊(吳)
 +
*奮武中郎將 芮玄(吳)
 +
*立武中郎將 步騭(吳)
 +
 
 +
;建
 +
*建義中郎將 陶升(漢)、公孫集(魏)
 +
*建威中郎將 周瑜(吳)
 +
*建武中郎將 胡綜(吳)
 +
*建忠中郎將 [[劉基]]、[[駱統]](吳)
 +
 
 +
;昭
 +
*昭武中郎將 胡濟(蜀)、孫承(吳)
 +
*昭義中郎將 孫靜、顧承、吾粲(吳)
 +
*昭信中郎將 呂岱(吳)
 +
 
 +
;平
 +
*平難中郎將 張燕(漢)
 +
*平虜中郎將 李緒
 +
 
 +
;司
 +
*司律中郎將 陳頏
 +
*司市中郎將 陳聲(吳)
 +
*司直中郎將 張俶(吳)
 +
 
 +
==  參考 文獻 ==  
 +
{{reflist}}
 +
[[Category: 歷史事件]]

於 2022年6月24日 (五) 20:13 的最新修訂

中郎將

圖片來自aijianggu

中郎將,是中國古代武官的官職之一, 最早設置於秦朝[1]

概況

最早的郎官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稱為郎中。 秦朝東漢中期,中郎將主要統領禁宮、皇室的護衛。直屬上司為光祿勳(郎中令),分左中郎將、右中郎將、五官中郎將三個,後來又設立了專管虎賁羽林部隊的虎賁中郎將和羽林中郎將。各中郎將品秩都是比二千石,略低於諸將軍校尉

東漢末年、三國南北朝期間,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割據勢力廣泛加於武官,不再限於禁衛統領等職,成為了一個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職位、、權力差異很大。如曹操魏王嗣子曹丕就領五官中郎將,幾乎成為丞相的副職。其它比較著名的還有諸如建威中郎將周瑜、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等。亦有部分獲得中郎將職稱者,為各地方軍閥勢力的親信或重要將領之情形,如董卓勢力的牛輔董越劉表勢力的黃忠。此後出現的東南西北等中郎將,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認為高於雜號將軍。

唐朝時期,中郎將又被恢復為各府衛的禁衛統領,品級大致在正從四品之間。宋朝之後,各衛的中郎將逐漸成為虛職。

諸中郎將事錄

五官中郎將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五官署郎。屬官:五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五官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五官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建安十六年,魏公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以副丞相,位在魏國諸侯王上。

左中郎將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左署郎。屬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右中郎將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屬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虎賁中郎將

一人,秩比二千石。掌虎賁郎,(舊曰虎奔,言如虎之奔。)主虎賁宿衛。左右僕射、左右陛長各一人,比六百石。僕射,主虎賁郎習射。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中。虎賁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虎賁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虎賁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節從虎賁,比二百石。無定員。 掌宿衛侍從。自節從虎賁久者轉遷,才能差高至中郎。凡虎賁中郎、虎賁侍郎、虎賁郎中、節從虎賁,皆父死子繼。

  • 虎賁中郎將崔鈞
  • 虎賁中郎將袁紹
  • 虎賁中郎將袁術
  • 虎賁中郎將孔融
  • 虎賁中郎將荀惲
  • 虎賁中郎將桓階
  • 虎賁中郎將甄像
  • 虎賁中郎將令狐劭
  • 虎賁中郎將郭芝(魏)
  • 虎賁中郎將司馬翼
  • 虎賁中郎將麋威(蜀)
  • 虎賁中郎將董允(蜀)
  • 虎賁中郎將關統(蜀)
  • 虎賁中郎將來敏(蜀)

羽林中郎將

一人,比二千石。掌羽林騎(取其「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主羽林宿衛。羽林郎,比三百石,無定員,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或三輔地區良家子補員,漢武帝建置以便馬從獵,還宿殿陛岩下室中,故號岩郎。羽林左監一人,六百石,主羽林左騎800人,左監丞一人。羽林右監一人,六百石,主羽林右騎900人,右監丞一人。

  • 羽林中郎將 桓典(東漢)
  • 羽林中郎將 呂布(東漢)
  • 羽林中郎將 游殷(東漢)
  • 羽林中郎將 諸葛瞻(蜀漢)

四中郎將(東西南北)

四中郎將,指北、南、東、西中郎將。東漢末年始置南、東、西、北四中郎將,秩比二千石。 江左彌重,或領刺史,或持節為之。銀印青綬,服同將軍。

東中郎將
南中郎將

南中郎將光祿勳屬官。魏時秩二千石,蜀亦置,吳無。

北中郎將
西中郎將
  • 西中郎將 謝曼(晉)
  • 西中郎將 桓沖(晉)

典農中郎將

漢末曹操置典農中郎將和典農校尉,均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僅有所治郡國大小之別,職權相當於太守。

  • 典農中郎將 任峻
  • 典農中郎將 嚴匡
  • 典農中郎將 趙儼
  • 典農中郎將 裴潛
  • 典農中郎將 徐邈
  • 典農中郎將 司馬昭(魏)
  • 典農中郎將 賈充(魏)
  • 典農中郎將 謝纘(魏)

匈奴中郎將

使匈奴中郎將或護匈奴中郎將,漢朝官職,省稱匈奴中郎將,西漢時經常派遣中郎將出使匈奴,至東漢光武帝於公元50年(建武26年)正式設置官名,屯駐西河郡美稷縣,主要出使或領護南匈奴單于,比二千石,可持節,有從事二人,有事可增加。主要有持節出使、領護或衛護匈奴等職責,亦有監察匈奴動靜的任務。

東漢歷任使匈奴中郎將
  • 段郴【公元50年(建武二十六年)任】
  • 郭丹【就任時序無考】
  • 耿譚【公元90年(永元二年)任】
  • 任尚【就任時序無考】
  • 杜崇 【公元94—95年(永元六年—永元七年)任】
  • 耿種【公元109年(永初三年)任】
  • 鄭戩【公元111年(永初五年)任】
  • 馬翼【公元124年(延光三年)任】
  • 張國【就任時序無考】
  • 王稠 【公元133年(陽嘉二年)任】
  • 梁並【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陳龜【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張耽【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馬寔【公元143年(漢安二年)任】
  • 種暠【公元144年(建康元年)任】
  • 張奐【公元155—162年(永壽元年—延熹五年)任與公元166年(延熹九年)任】
  • 皇甫規【公元162年(延熹五年)任】
  • 燕瑗【就任時序無考】
  • 臧旻【公元177年(熹平六年)任】
  • 張脩【公元179年(光和二年)任】:公元179年(光和二年)秋七月,因擅殺單于呼徵,扶立右賢王羌渠為單于,遭朝廷以不先請而擅誅罪名,押解送往廷尉處入獄而歿。
  • 護匈奴中郎將 王柔
  • 護匈奴中郎將 田豫(魏)
  • 護匈奴中郎將 孫禮(魏)
  • 護匈奴中郎將 陳泰(魏)
司金中郎將

曹操於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的鑄造的官員。曹操定冀州後,在河北設冶鐵機構,置司金中郎將掌管。蜀漢亦有此官,掌鑄造武器和農具。

武衛中郎將
度支中郎將

掌管軍屯的官銜

  • 度支中郎將 霍性(魏)
  • 度支中郎將 趙儼
武略中郎將
  • 武略中郎將 杜祺(蜀)
  • 武略中郎將 樊岐(蜀)
綏南中郎將
  • 綏南中郎將 士燮(吳)
  • 綏南中郎將 張翼(蜀)
蕩寇中郎將
  • 蕩寇中郎將 程普(吳)
  • 蕩寇中郎將 凌統(吳)

三公中郎將

  • 鎮賊中郎將 朱儁(漢)
  • 鎮民中郎將 張魯
  • 振威中郎將 李通
  • 折衝中郎將 太史慈(吳)
  • 討越中郎將 蔣欽(吳)
  • 威寇中郎將 孫河(吳)
  • 橫野中郎將 呂蒙(吳)
  • 武鋒中郎將 黃蓋(吳)
  • 先登中郎將 韓當(吳)
  • 奉義中郎將 李基
  • 奉車中郎將 劉循(蜀)
  • 安東中郎將 孫桓(吳)
  • 輔義中郎將 張溫(吳)
  • 寧國中郎將 張郃
  • 篤信中郎將 丁咸(蜀)
  • 立節中郎將 陸抗(吳)
  • 征東中郎將 趙韙
  • 征虜中郎將 呂範(吳)
  • 征南中郎將 步騭(吳)
  • 軍師中郎將 諸葛亮龐統
  • 督軍中郎將 吳景、徐琨
  • 撫軍中郎將 張昭(吳)、張南(蜀)
  • 掌軍中郎將 董和(蜀)
  • 副軍中郎將 劉封(蜀)
  • 統軍中郎將 傅彤(蜀)
  • 典軍中郎將 關平
  • 安軍中郎將 呂據(吳)
  • 輔軍中郎將 潘濬(吳)
  • 揚武中郎將 曹洪(魏)、孫奐(吳)
  • 定武中郎將 孫暠、孫朗、孫俊(吳)
  • 威武中郎將 賀齊(吳)
  • 奮武中郎將 芮玄(吳)
  • 立武中郎將 步騭(吳)
  • 建義中郎將 陶升(漢)、公孫集(魏)
  • 建威中郎將 周瑜(吳)
  • 建武中郎將 胡綜(吳)
  • 建忠中郎將 劉基駱統(吳)
  • 昭武中郎將 胡濟(蜀)、孫承(吳)
  • 昭義中郎將 孫靜、顧承、吾粲(吳)
  • 昭信中郎將 呂岱(吳)
  • 平難中郎將 張燕(漢)
  • 平虜中郎將 李緒
  • 司律中郎將 陳頏
  • 司市中郎將 陳聲(吳)
  • 司直中郎將 張俶(吳)

參考文獻

  1. 老兵談歷史. 古代中郎將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你可能猜不到. 每日頭條. 2019-06-26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