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木偶剧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上海木偶剧团,成立于1960年6月1日,剧团宗旨:为少年儿童服务。五十余年来,剧团经过数代人的艺术实践和事业拼搏,已成为专业门类齐全,国内有名望,国际有声誉的国有木偶[1]艺术表演团体。

机构简介

上海木偶剧团以杖头木偶艺术见长,同时兼顾皮影、布袋木偶、人偶、黑幕戏等表演样式,由于艺术上兼容并蓄,敢于创新,善于将艺术、技术和科技结合,成效显着,海派木偶艺术鲜明,所创立的“海派木偶戏”,成功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海木偶剧团的剧目题材丰富多样,从世界着名童话到现代寓言故事,从神话剧到科幻剧,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形成中国木偶界独树一帜的海派剧目特色。一批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神遇钛星人》、《偶戏奇观》、《春的畅想》、《卖火柴的小女孩》《大森林里的故事》、《皮影趣事》、《海的女儿》、《八仙过海》等,深受少年儿童观众的喜爱,先后荣获“文华奖”、“金狮奖”、“白玉兰奖”、上海文艺创作精品、优品以及国际木偶比赛的大奖。

上海木偶剧团奉行进剧场和下基层双重并举的为少年儿童演出的工作方针,演出场次累计超过13000场,观众达七百多万人次。在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大量优秀剧目的同时,剧团的声誉、信誉被观众和社会各界赞赏,获诚信创建企业(五星)称号。剧团的品牌效应已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建设在儿童演艺领域的重要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上海木偶剧团将在艺术上继续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地新剧目来满足国内外观众的欣赏需要。

相关资讯

非凡十年丨新剧场、新剧目,两千年的“偶”这样新生蜕变

看海派木偶戏、亲手做一个布袋木偶,这个十一假期,位于仙乐斯广场5楼的上海木偶剧团再一次成为孩子们探索优秀传统艺术的文化乐园。对于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木偶艺术来说,虽然62岁的上海木偶剧团还是个“孩童”,但这十年来坚持保持创作初心和活力,以时代精神和以对艺术品质的执着追求打磨舞台艺术精品,向每一位走进这里的观众展示海派木偶文化在这个城市中体现的文化脉络和精神。

定位精品木偶剧场,打造海派网红打卡地

拍照、合影,对于第一次走进仙乐斯木偶展示厅的观众,都会忍不住拿起手机记录造型各异、种类丰富的木偶们。孩子们也都忍不住趴在展柜玻璃前,仔细地近距离观赏一个个木偶展品。

2021年年初,经历了500多天的修缮,上海木偶剧团用一座全面升级的剧场华丽回归,并有了一个新名字“仙乐斯木偶剧场”。

剧场打通了5楼全部层面,在原先的基础上新增千平面积。新场馆合理利用每一个空间区域,包括展示厅、剧场、开放演艺空间、休闲区域等,将剧场打造成集展览、观赏、互动、体验、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多元化空间。

通过转、承、起、合,仙乐斯木偶剧场被串联起来。连接参观动线的是一条用灯带打造的充满未来感的时空长廊,在承载木偶艺术两千年优秀文化脉络的空间里,时空长廊致敬了过去的经典,并对新的未来展开憧憬,成为网红打卡地。

随着新场馆的开放,演艺空间变大了,两个木偶剧场的打造和多个演艺实验空间的拓展,让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参与性更强。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认为:“孩子作为文化的继承者,单向的传播输出已经远远不够,需要让他们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进来双向互动交流。只有让优秀文化渗透孩子的血液中,文化的传承才会更加扎实深入。”

坚持守本创新,见证海派制偶技术蜕变

1996年,何筱琼刚进入上海木偶剧团工作。有一次看到团里的老同志在复排一部小戏——《听妈妈的话》,一下子勾起了她儿时坐公交车来到仙乐剧场看木偶戏的回忆。她想,有一种神奇的缘分,将她和木偶紧紧联系在一起,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木偶戏”这一海派非遗。

一代代的木偶戏工作者与何筱琼一样,在传承海派技艺的基础上,以更符合时代的审美标准,不断探索求新,打开了一道道木偶艺术创新发展的新大门。

2015年,上海木偶剧团打破传统皮影仅在幕后设置灯光的结构,转而采用如电影银幕般的皮影布架,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加上中国水墨画般的黑白风格,打造原创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让人看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

《花木兰》的成功,让上海木偶剧团看到了守本创新的意义,创作了以“上海原创”为载体的大型多媒体皮影戏[2]《九色鹿》,尝试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多维融合,拓展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突破。在《九色鹿》中运用了更多电影镜头处理手法、材料技术革新手段和双叠舞台空间挑战,增强皮影舞台作品的创造性、思考性和可看性,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美学。

在制作“偶”的过程中,上海木偶剧团也创造了国内舞台上的表演奇迹。历时5年制作的大型原创人偶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颠覆了传统木偶制作技艺,高达3.8米的象偶不仅外形上更具视觉震撼,头部和四肢关节处还增加了万向动能设置,使其转动更加灵活,为木偶演员提供了更多情感传达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统手工艺——木偶,搜狐,2022-04-07
  2. 传统文化——皮影戏 ,搜狐,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