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七彩山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彩山鸡


七彩山鸡
原图链接

七彩山鸡俗称野鸡,又称雉鸡,因其毛七彩斑斓,故名为七彩山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七彩山鸡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七彩山鸡、别名: 雉鸡、环颈雉、野鸡。拉丁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纲: 鸟纲、目: 鸡形目、科:   雉科、族: 雉族、属: 雉属。

形态特征

七彩山鸡(野鸡)的外形_野鸡养殖_野鸡 山鸡的外形分头、颈、躯干和四肢4个部分,体表有一层羽毛覆盖。公山鸡头和颈的羽毛为淡蓝色至绿色,颈上有明显的白环,胸部中央的羽毛呈紫红色,两侧为淡蓝色,背腰部均为浅银灰而带绿色,腹侧为淡黄色并带有黑色的斑纹,尾羽较长,呈橄榄黄色,并具有黑色横斑,中央4对尾羽呈红紫色,两侧尾羽浅橄榄色,具褐色斑点,翼上覆羽浅灰色,边缘白色。母山鸡羽色不如雄鸡艳丽,公山鸡头顶上有黑色和棕色的斑纹,后颈羽基栗色,近边缘为黑色,喉部略带白色,胸部和背部羽颜色较杂,羽片中央有黑棕色斑点。腹羽淡棕色。尾羽是黑色和浅黄色的呈虫迹状的条纹。公山鸡平均体重可达3斤,母山鸡平均体重可达2.5斤。[1]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在沿海各省,常见于大片庄稼地附近高达数十米的丘陵地上,主要栖居在山区灌木丛、小竹簇、草丛、山谷甸子及林缘草地等处。在东北,夏季时分布至海拔800~900米山地,在北京至1,000米以上,在秦岭以南至2,200米,在四川汶川,有时高达2,900~3,000米处。至秋季渐从高海拔处迁到山麓草场及近山的耕地。此时,在湖泊江河边上的苇塘内,也栖息着很多的七彩山鸡。至秋后,芦苇被割掉时,它们就更易被发现,成为此时狩猎的主要对象。 脚强健,善于奔走。飞行也很有力,不过飞行仅短距离,不能持久。平时多潜伏草间找吃;如受任何惊动,就在稠密的草堆中窜匿,隐蔽不了时才骤然振翅飞起,在几次拍翅后,就能飞得相当迅速,但飞得不远,又悄悄地潜入草丛中逃去。

展翅山鸡
原图链接  

适应性

山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从平原到山区、河流到峡谷,海拔300米到3000米均有山鸡栖息生存,并随季节变化而作不规范的垂直迁徙,能耐受40℃的酷暑和-15℃的严寒,夏季栖于气候凉爽、通风、食物较丰富的地区,秋后迁徙至向阳背风处。一般临晨出来活动、觅食,野生状态下的山鸡主要栖息于苇塘内、有庄稼生长附近有小丛林的丘陵地及平坦的庄稼地,下雪或大雨天气多在树根下过夜,家养山鸡习惯在地上过夜。

集群性

山鸡有集群活动习性,群体的规模不稳定,一般以雄山鸡为中心和其它配偶共同组成相对稳定的群体,一般一公配多母,极个别一公配一母,如遇其它公山鸡介入,公山鸡会发生强烈争斗。

杂食性

山鸡喜豆类、农作物的种子和茎叶等植物性食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摄取的食物种类也有所不同。春季可以采食植物的芽苞、野草、野菜的嫩芽和植物的根茎,还喜欢刨食豆类种子;夏季是山鸡饲料较为丰富的季节,能采食到植物的根茎、花叶和浆果及籽实,也能吃到蚂蚁等昆虫虫卵动物性饲料,野生山鸡出壳后主要以昆虫、幼虫、虫卵为食物,以后逐步过渡到植物性饲料,人工育雏前期,必须注意日粮中动物性饲料的添加;秋季主要采食籽实、野草及农田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类籽实;冬季主要以籽实和野草为生。人工圈养山鸡采食人工配制的配合饲料,山鸡的食量小,每天约采食70克左右。 喜栖于蔓生草莽的丘陵中,冬时迁至山脚草原及田野间。以谷类、浆果、种子和昆虫为食。善走而不能久飞。 山鸡食量小,一般每天吃60~70克,少吃多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仍保留此习性,吃食时往往吃一点走一圈,回头再吃,直至吃饱为止。山鸡采食时先小心接近食物,并极力伸长头颈,啄一下,看一看,一有异常动静,立即后退。

攻击性

山鸡在繁殖期好斗,尤其是雄山鸡。雄鸡为了争得“领主”地位,往往斗得头破血流,强的个体在交配和采食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在繁殖期以雄山鸡为中心组成繁殖群,如有其它群的公山鸡介入,公山鸡间会产生激烈的争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同笼舍的公山鸡间常发生争斗现象,弱者被啄得头破血流。 山鸡即使在采食过程中也不时地抬头张望,观察四周动向,如遇敌害,迅速逃避。当敌害靠近时即起飞。逃避时将头钻入树丛或草丛中,顾头不顾尾。人工饲养的山鸡,一旦听到响声或其它惊吓,就乱飞乱撞,常碰得头破血流,所以,山鸡养殖场要求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山鸡惊群。

七彩山鸡苗
原图链接  

物种分类

七彩山鸡在我国境内,如上所述,计有19个亚种。上面已经提过,雉鸡在国内的许多亚种,有的具白色颈 圈,有的仅具遗迹,有的却完全没有;所具的颈圈有的甚狭,有的很宽,有的很完整,有的却在前颈处中断或加宽,很不一致,随各亚种而有不同;有的亚种其雄鸟之间还见有个别变异而互相不同。由于不少亚种特别是在我国沿海一带,均具有白色颈圈,所以常把雉鸡叫做环颈雉,但这名称却不能适用于雉鸡的所有亚种。

养殖技术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山鸡养殖场应设在地势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山鸡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间。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一般应比室内面积大一倍左右。 山鸡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有四周地南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用权运动场整齐美观。 运动场和鸡舍的总面积以30只以内为宜,每拦内以放成鸡,150只或青年鸡300只以100平方米以内为宜。若场地大,可多隔成几个圈舍。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地(河沙,石沙均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 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 、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 、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 、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 、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 、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 、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 、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 、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 、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2]

繁育技术

1、种雉群的建立

每一种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经2次以上的选择:第1次选择于每年10~11月份进行,严格按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选择,组成后备群;第2次选择于次年的1~2月份进行,选择标准:公雉羽毛丰满鲜艳, 羽束直立,胸宽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母雉身体端正呈椭圆形,羽毛紧贴,有光泽,尾不着地,腿部及眼睛无缺陷。有条件的可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3次选择,剔除不符合品种特征或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 母雉至3月初脸不红或尾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2~3 次选择淘汰就可以确定种雉了。

2、雉鸡的繁育技术

  1. 、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雉9 ~10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10~11月龄性成熟。如已经到繁殖季节即可考虑适时放配,我国北方地区一般3月中旬前后,南方地区一般2月初放配。生产场家种雉一般一年一换,但同群种雉第2年死淘率明显低于第1个利用年限。产蛋量受精率变化不大。
  2. 、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85%以上,饲料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每只公雉的与配母雉数,比例变为1:5~1:6。
  3. 、适时放对配种: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高,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雉可推后。也可通过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观察母雉是否乐意“领配”。实践证明,放配时间应在母雉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放配时间。过早放配不仅影响种稚群成活率, 而且还会促使公雉早衰,影响后期种蛋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种蛋的浪费。
  4. 、保护“王子雉”与设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经过数日争斗,产生“王子雉”,“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优先交配权。公雉群们序排定后不得随意

入新公雉,以维护“王子雉”地位,可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让其他公雉交尾的特点,故应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可按每100平方米放3~4塑质瓦,或树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3、种鸡养殖技术

雉鸡的繁殖有季节性,北方地区每年3~7月份为繁殖季节,南方地区可能提前1~1.5个月。一般将成年种雉分成繁殖期和休产期两个阶段,并采取不同的管理。 繁殖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 、进入繁殖期的雉鸡,要求营养丰富,尤其要求充分供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产蛋开始后,随着产蛋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产蛋高峰期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20%,在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
  2. 、雉鸡因驯化时间短,野性较强,公母雉都有啄蛋的坏习惯,而母雉又具有产蛋地点不固定的特点,破蛋率较高,因此集蛋要勤,凡破蛋或吃剩的蛋壳应及时清理出圈,防止啄蛋癖蔓延。
  3. 、保持良好稳定的环境条件,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管理程序。出入雉鸡舍动作要轻,以常检查、修补网室,防止野生动物惊吓、骚扰雉鸡群;夏季炎热天气搭棚或在网室旁种植爬藤类的丝瓜、豆角等植物遮荫,以避免烈日直射,保证种雉正常的性活动及交配次数。
  4. 、种雉每天产蛋时间多集中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 约占全天产蛋数的86.7%,正常产蛋每个蛋持续时间0.5~5分钟,初产雉鸡偶发难产现象,饲养人员应

注意雉鸡群动态,发现难产应及时助产。方法是:先向泄殖腔中滴入润滑剂、甘油等,然后左手固定蛋的两侧,右手压住腹部向前推,帮把蛋取出,动作要轻,此项工作需两人完成。因初产母雉泄殖腔带血,其他雉见红后会啄肛,因此要随时观察雉群,及时采取措施,往出血处涂紫药水或黑墨汁,或隔离饲养。 5、当天种蛋应按时全部送交蛋库保存。

养殖经验与技巧

  1. 、养殖山鸡注意事项 山鸡有较强的野性,比较怕人,在居民点和公路边不适宜选择山鸡项目。 购买种、苗、蛋要注意品质。 注意养殖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5只,同时防止啄癖。 注意控制母鸡的膘情,减少产蛋难产。 注意疫病防治。
  2. 、怎样选择山鸡种蛋 第一,是种蛋的品质要新鲜。一般来说,用于育种的蛋以10天内产收的蛋最好,因为这一时期内产收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孵化出的雏鸡往往也十份健康和强壮,其成活率极高。 第二,是种蛋的形状大小要合适。过大、过小或过圆、过长的蛋,都不适宜于用来孵化育锥。 第三,是种蛋的外表结构要正常。凡是薄壳蛋、厚壳蛋或“沙皮蛋”等外表结构异常的蛋,是不宜用来孵化的。 第四,是种蛋的蛋的蛋壳表面要清洁和要保证其没有裂纹。蛋壳过脏的蛋或有裂纹的蛋常会受微生物污染而最容易腐坏,从而直接导致孵化失败。 第五,凡是用来育雏的种蛋,都必须要求其来源于饲养、管理正常的健康鸡群,以免出现病症。
  3. 、怎样防治山鸡啄癖
  • (1)断喙:实际断喙是防止啄蛋及其他啄癖的有效手段。幼雉15~20日龄断喙1次,70日龄进行第2次断喙,开产前进行修喙1次。公雉断喙尖。
  • (2)控制密度:雉鸡饲养密度不超过5只/平方米,每群不超过80只。
  • (3)沙浴池:种雉网室内铺垫5厘米厚的沙,运动场内设沙浴池。
  • (4)设产蛋箱:繁殖期设置相应的产蛋箱和遮挡视线的屏障。
  • (5)戴眼罩:应采用透明的红色眼罩,配以由尼龙或铁丝制成的鼻针,从而将眼罩架于喙上,别针则通过鼻腔以固定眼罩。
  • (6)勤捡种蛋:每天至少捡蛋两次,产在运动场上的蛋更应及时收取,减少雉鸡对种蛋的接触机会,防止啄蛋癖。
  • (7)放置假蛋:采用仿生的塑料雉鸡假蛋,放于种雉舍内,在叼啄不破的情况下,会逐渐改变啄癖。
  • (8)装置鼻环:鼻环装配在雉鸡的上喙上,以鼻环针固定在鼻孔上,但勿钳入组织里。要选择适合于雉鸡年龄的鼻环。一般在4周龄便可配戴, 一直戴到16周龄出售时为止。凡留作种用的,至16周龄时用截断器将鼻环除掉,再装上成年的雉用鼻环。此环不影响采食和饮水等正常活动。
  • (9)定期驱虫:对于体表与体内的寄生虫应定期用药驱除,以防止啄羽。

怎样防治山鸡疫病

  1. 、在孵化间、育雏间、种鸡场的人中处应设置消毒设备,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消毒。
  2. 、对山鸡的易发病--鸡新城疫,应特别注意严密防范。于第10日龄用新城Ⅳ疫系苗点眼或滴鼻,1个月龄时用Ⅱ系苗加强免疫,3个月龄时上Ⅰ系苗,种山鸡于产蛋前1个月再注射1次新城疫Ⅰ系苗。
  3. 、平常注意疫病的监测,用“百病消”、“恩诺沙星”、“氯霉素粉”、“痢特灵”轮回使用,以预防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或大肠杆菌病。
  4. 、平时对网舍用具、设备,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定期消毒。

七彩山鸡的疾病防治

  1. 、曲霉茵病:山鸡尤其是雏山鸡1-1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较高,可造成大批死亡,一般发病鸡死亡率占10-30%,30-70日龄的鸡也常发病,但死亡较少,成年鸡不易感染,因山鸡在4-7月产蛋育雏,正是夏季梅雨季节,因饲料褥草被曲霉茵污染或因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圈舍潮湿,滋生曲霉茵致病,防治办法:禁喂发霉饲料,禁用发霉褥草,注意通风换气,在夏季连绵阴雨天,最好使用火焰喷消毒。治疗:用制霉茵素或克霉唑100只鸡50万单位,混入饲料连喂5次,也可用0.1%硫酸铜液饮水。
  2. 、葡萄球茵病,也是山鸡常风病:主要因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引起葡萄球茵感染,主要侵袭雏鸡和育成鸡,临床表现主要是眼型:最初症状,流泪,眼结膜红肿,有粘液性分泌物,眼脸肿胀,稍后发生头部肿大,精神不振,食欲明显减退,条件改善后,病鸡很快恢复正常,一般不引起死亡,但是有时也会全身感染而致死亡,雏鸡患曲霉茵眼炎,也可引起异发葡萄球茵病;种鸡舍由于有铁丝网,山鸡又善于飞行,撞伤头部,也可因伤感染而引起葡萄球茵感染。 防治办法:鸡群的密度要适当,注意舍内通风换气,经常检查网舍的钉钩,哺扫舍内的铁丝异物,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及时断喙,可以预防其感染,一旦感染,可用氯霉素、卡那、庆大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应先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低头缩颈、羽毛逆立、不爱活动、拉稀、粪便腥臭、时有咳嗽、打喷嚏、鼻流清液、伸颈、甩头、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异常呼吸音,尤其是夜晚更甚,呼吸声更明显,犹如拉风箱,随着病程的延长,全身症状加剧,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翅下垂、嗜睡、怕冷打堆、病鸡逐渐消瘦、体重减轻。
  • 二、防治措施
  • 1、加强卫生防疫、紧急接种疫苗。将发病鸡全部换舍隔离,对死雏集中深埋,健雏更换场地,原用鸡舍彻底用清水冲洗并用3%的甲醛热溶液喷洒消毒,1次/日,连用3天;饲槽和饮水器等用具用水洗净后再用0.1%的新洁尔灭浸泡消毒;全鸡群用鸡传支H52进行饮水免疫,在饮水免疫前停止供水4小时,并在疫苗水中加入0.5%的脱脂奶粉。同时用消毒威带鸡消毒,2次/日,连用5天,以净化空气,杀灭病原微生物。
  •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调节鸡舍温度,并做到在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通风透气,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发生拥挤,合理调配日粮,做到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同时注意日粮中适当增加禽用多维和矿物质的含量,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 3、治疗方法。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使用一些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 (1)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口服氨茶碱片,0.5-1.0克/只,1次/日,同时肌注青霉素3000国际单位/只、链霉素4000国际单位/只,2次/日,连用3-5天,疗效较好;
  • (2)全群用板兰根、金银花、鱼腥草、龙胆草、甘草、连翘、蒲公英、桔梗各25克(为1000只鸡1日用量),煎汁拌料饲养喂,连喂5天;饲料中拌饲0.15%的病毒灵和禽菌灵粉(0.7克/公斤体重/日),连喂3天。
  • (3)注意事项:到目前为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预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有资料表明,在7-10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鼻或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120与新城疫Ⅱ苗混合饮水,35日龄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52加强免疫,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保健食品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视,出口量日益增加,我国消费空间巨大,有关专家预测,10年内难以满足市场,所以七彩山鸡的养殖前景是非常看好的,适时开展山鸡养殖应能收到较高的经济回报。但引种前要实地考察,学好七彩山鸡养殖技术,确保养殖成功。[3]

分布范围

山鸡共有30个亚种,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19个亚种,遍布于我国各地,国内外的山鸡大都是由我国这些亚种驯化或杂交而成。分布范围包括西古北区的东南部、中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流域、中国台湾等地、朝鲜日本及北部湾。引种至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北美洲

相关视频

七彩山鸡(2018)

《农广天地》七彩山鸡的养殖技术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