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伤寒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撤销Jacob讨论)的版本566595)
(1 個標籤撤銷)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6 次修訂)
行 1: 行 1:
 伤寒论 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
{{medical}}
 +
'''伤寒论''' 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f008613d76eeaeaad0f330e6.html  百度文库 《伤寒论》原文]</ref>
 +
==简介==
 +
[[File:Timgshl.jpg|缩略图|400px|《 伤寒论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3%80%8A%E4%BC%A4%E5%AF%92%E8%AE%BA%E3%80%8B&step_word=&hs=0&pn=2&spn=0&di=112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4231574686%2C3319345056&os=3569148963%2C2896215908&simid=0%2C0&adpicid=0&lpn=0&ln=1432&fr=&fmq=1576556353996_R&fm=index&ic=0&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x2.sinaimg.cn%2Flarge%2F64b4fb83ly1fsinyqfcr3j218g0qo46k.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jtk5_z%26e3Bv54AzdH3Fppw6ptvsjAzdH3FrAzdH3Ffi5o%3Ft1%3Ddn8a909a008dd90ml08880&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login.sina.com.cn/crossdomain2.php?action=login&entry=miniblog&r=https%3A%2F%2Fpassport.weibo.com%2Fwbsso%2Flogin%3Fssosavestate%3D1608093117%26url%3Dhttps%253A%252F%252Fweibo.com%252Fttarticle%252Fp%252Fshow%253Fid%253D2310474077122476971117%26display%3D0%26ticket%3DST-MzA1MjYwNzgyNQ%3D%3D-1576557117-tc-7027628E0962F95FE9A1A21BD1D9A2C2-1%26retcode%3D0&login_time=1576119299&sign=55eddd672c6dba7f  图片来源于微博]]]  
 +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 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ref>[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lun/  中医宝典 《伤寒论》在线阅读]</ref>
  
  伤寒 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 ,是一 部阐述外感 治疗规律 的专 全书12卷。 今遗存10卷22篇
+
 伤寒 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 并不 病的专 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 寒不仅仅是 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
  
==书名==
+
 出处可参照[[ 郝万山]] 先生的讲义视频,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ref> [https://www.baidu.com/sf/vsearch?wd=%E9%83%9D%E4%B8%87%E5%B1%B1%E6%95%99%E6%8E%88%E4%B8%BB%E8%AE%B2%E7%9A%84%E5%8D%8E%E5%8C%BB%E4%B8%96%E7%95%8C%E3%80%8A%E4%BC%A4%E5%AF%92%E8%AE%BA%E3%80%8B&pd=video&tn=vsearch&lid=cfc6863a00005de5&ie=utf-8&rsv_spt=4&rsv_bp=1&f=8&oq=%25E3%2580%258A%25E4%25BC%25A4%25E5%25AF%2592%25E8%25AE%25BA%25E3%2580%258B&rsv_pq=cfc6863a00005de5&rsv_t=c902OzY%252F9IGOb06dTpQFAHanApniU22Rb%252BymPu3nIng%252F7aJFeuTOEt3X2xqwjQ  郝万山教授主讲的华医世界《伤寒论》] </ref>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 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
 
 +
==内容介绍==
 +
'''《伤寒论》'''
  
==内容==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
 第一卷为“[[ 辨脉法]] ”和“[[ 平脉法]] ”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
 
 +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 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主要 论六经 发生 发展 、治疗 预后 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
 第 三卷至第六 卷,主要论 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 六经 病的脉 、治疗 预后。
  
 第 卷至第 主要论述 太阳 、阳 少阳 太阴 少阴、厥阴 等六经 病的脉、 、治疗与预后。
+
 第 卷至第 卷主要论述[[霍乱]] [[阴 易]] [[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 可吐不可吐 可下不可下 。 <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anghanlun/index.html  中医世家 《伤寒论》]</ref>
 +
=== 六经 ===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 述霍乱、阴阳易、劳复 的证 治及伤寒病 可汗 不可 可吐不可吐 可下不可下等 。  
+
[[六经形证]],是《伤寒 》全书 纲领,它是把 候分类而定出来 ,后世认为这是 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 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 表实和阴寒 里虚 即“[[三阳证]]”与“[[三阴 ]]”。
六经形
 
  
  六经形证,是 《伤寒论》 书的 纲领 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 后世认 这是不废的法则 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 但归纳起来 可分 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 素问 的精神分析 阳热 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  
+
==流传历史==
 +
[[File:Timgm.jpg|缩略图|400px|《伤寒论》[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3%80%8A%E4%BC%A4%E5%AF%92%E8%AE%BA%E3%80%8B&step_word=&hs=0&pn=11&spn=0&di=992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662275284%2C1413083661&os=2157721785%2C4249027971&simid=0%2C0&adpicid=0&lpn=0&ln=1432&fr=&fmq=1576556353996_R&fm=index&ic=0&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age3.suning.cn%2Fuimg%2Fb2c%2Fnewcatentries%2F0070091876-000000000134383346_1_800x80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r6517vp_z%26e3Bf7gtg2_z%26e3Bv54AzdH3Faa0aal8b0mAzdH3F8n9nbnn9m_z%26e3B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product.suning.com/0070091876/134383346.html  图片来源于图书]]]
 +
 《伤寒论》 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 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 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 选[[高继冲]]进献本 底本 由[[孙奇]]、[[林亿]]等校定 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 定本 伤寒论 ,结束 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 条文错乱的局面
  
==流传==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 赵开美]] 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 《仲景全书》]] 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
 
 +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 唐本 伤寒论》 (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
== 《伤寒论》 贡献==
+
[[File:Timg (1)zzz.jpg|缩略图|400px|四诊[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3%80%8A%E4%BC%A4%E5%AF%92%E8%AE%BA%E3%80%8B&step_word=&hs=0&pn=17&spn=0&di=323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437611081%2C698850809&os=767956840%2C623467820&simid=0%2C0&adpicid=0&lpn=0&ln=1432&fr=&fmq=1576556353996_R&fm=index&ic=0&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fx120.120askimages.com%2F120ask_news%2F2018%2F0126%2F20180126151689700624880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ywg2fijg2_z%26e3B8dawfh_z%26e3Bv54AzdH3Fw6ptvsjAzdH3Fd0n09n_z%26e3B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273743.html  图片来源于养生频道]]]
== 贡献==
+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 六经辨证体系]] 。运用[[ 四诊八]] ,对伤寒各阶段的[[ 辨脉]] [[ 审证]] [[ 论治]] [[ 立方]] [[ 用药规律]] 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 麻黄汤]] ;“太阳中风”用[[ 桂枝汤]] ;阳明经证用[[ 白虎汤]] ;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 小柴胡汤]] ……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 ,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葛根]][[ 黄芩]][[ 黄连]] 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伤寒论》一书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伤寒论》一书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ref>[http://www.iqiyi.com/w_19s3afmh91.html  郝万山教授主讲的华医世界《伤寒论》精修班大连精彩视频]</ref>
 +
 
 +
==作者介绍==
 +
[[File:U=2515344476,4223725466&fm=26&gp=0.jpg|缩略图|400px|张仲景[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C%A0%E4%BB%B2%E6%99%AF&step_word=&hs=0&pn=7&spn=0&di=1722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234780077%2C3685327709&os=3577526812%2C2810796447&simid=4098776834%2C479903487&adpicid=0&lpn=0&ln=1613&fr=&fmq=1576556907679_R&fm=result&ic=0&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uploads.xuexila.com%2Fallimg%2F1708%2F27-1FQ4192J2549.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x7jxtsw_z%26e3Bv54AzdH3FstfitAzdH3F6jgo7AzdH3FqtpwAzdH3Fncl9n_z%26e3B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www.xuexila.com/lishi/renwu/qita/35943.html  图片来源于学习啦]]]
 +
[[张仲景]],东汉后期医学家。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于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使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
  
==作者==
 
[[张仲景]],东汉后期医学家。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于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使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
==郝万山教授主讲的华医世界《伤寒论》==
 +
<center>
 +
 +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09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
 +
 +
{{#iDisplay:f07587g9wv5|480|270|qq}}
 +
</center>
 +
== 参考资料 ==
 +
 +
[[Category:400 應用科學類]]
 +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於 2020年5月31日 (日) 23:03 的最新修訂

傷寒論 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1]

簡介

 

《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漢醫經典著作,是一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2卷。現今遺存10卷22篇。[2]

傷寒是中國古人對外感病的通稱,並不是某一疾病的專門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誘因當作病原,寒不僅僅是現代所說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統稱。

出處可參照郝萬山先生的講義視頻,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中的傷寒也正是該義,與現代的傷寒症無關。[3]

內容介紹

《傷寒論》

全書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應用藥物82種。

第一卷為「辨脈法」和「平脈法」兩篇,主要論述傷寒及雜病的脈、證與預後。

第二卷為「傷寒例」、「辨痓濕暍脈證」、「太陽病脈證並治上」,主要總論六經發生、發展、治療、預後的一般規律、痓濕暍的證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論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病的脈、證、治療與預後。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論述霍亂陰陽易勞復的證治及傷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4]

六經形證

六經形證,是《傷寒論》全書的綱領,它是把證候分類而定出來的,後世認為這是不廢的法則,張仲景觀察到熱性病雖然錯綜複雜,但歸納起來,可分為六個類型,同時又運用《素問》的精神分析了陽熱、表實和陰寒、里虛。即「三陽證」與「三陰證」。

流傳歷史

《傷寒論》原書曾經西晉王叔和整理編次,在五代十國時期已經處於一線單傳、存亡繼絕的危機狀態。此書在北宋國家書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間(1056-1063),北宋校正醫書局成立,選高繼沖進獻本為底本,由孫奇林億等校定,於1065年由朝廷詔命國子監雕版刊行,名為定本《傷寒論》,結束了從漢末至宋凡八百餘年傳本歧出、條文錯亂的局面。

金皇統四年即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成無己《註解傷寒論》刊行,有詳註,逐漸取代白文本《傷寒論》,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傷寒論》除少數藏書家偶有其書外,社會上已無該書。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江蘇常熟藏書家趙開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傷寒論》十卷,請優秀刻工將此書收刻於《仲景全書》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丟失,現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趙開美本。趙開美本逼真宋版,後世尊稱趙開美本為《宋本傷寒論》。趙開美本今存五部。《傷寒論》在國外亦有廣泛影響。

除此之外,其他還有《唐本傷寒論》(唐·[[孫思邈])《宋本傷寒論》(宋·高繼沖)《金本註解傷寒論》(金·成無已)《宋本傷寒論》(明·趙開美)《康治本傷寒論》(日本)《康平本傷寒論》(日本)《桂林本傷寒論》《敦煌本傷寒論》(殘卷)等版本。

《傷寒論》貢獻

《傷寒論》突出成就之一是確立了六經辨證體系。運用四診八,對傷寒各階段的辨脈審證論治立方用藥規律等,以條文的形式作了較全面的闡述。對傷寒六經病各立主證治法,如「太陽傷寒」用麻黃湯;「太陽中風」用桂枝湯;陽明經證用白虎湯;陽明腑證用承氣湯;少陽病用小柴胡湯……歸納總結了不同的病程階段和症候類型的證治經驗,論析主次分明,條理清晰,能有機地將理、法、方、藥加以融會,示人以證治要領。

《傷寒論》另一突出成就是對中醫方劑學的重大貢獻。本書記載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組方原則,介紹了傷寒用汗、吐、下等治法,並將八法具體運用到方劑之中,介紹了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白虎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葛根黃芩黃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等代表名方。書中記載的的方劑,大多療效可靠,切合臨床實際,一千多年來經歷代醫家的反覆應用,屢試有效。由於張仲景所博採或個人擬制的方劑,精於選藥,講究配伍,主治明確,效驗卓著,後世譽之為「眾方之祖」,尊之為「經方」。

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前啟後的作用,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傷寒論》一書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範,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被後世醫家奉為經典。[5]

作者介紹

張仲景,東漢後期醫學家。生於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於219年溘然長逝,享年69歲。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張宗漢曾在朝為官。由於家庭條件的特殊,使他從小就接觸了許多典籍。

他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顒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後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熱愛醫藥專業,善於「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結果。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傑出的醫學家。何顒在《襄陽府志》一書中曾讚嘆說:「仲景之術,精於伯祖」。

郝萬山教授主講的華醫世界《傷寒論》

郝萬山《傷寒論70全集》.09太陽病病程的時間規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