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
中文名称 :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所属年代 : 近代 地理位置 : 山东省青岛市 保护级别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批 号 : IV-492 |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位于青岛汇泉角与太平角之间,此间有横向马路七条,纵向马路三条,多以我国古代重要关隘为路名,其中八条比较著名,习称“八大关”。
“八大关”名称的由来,因最初的八条街道都是由我国著名的“关”命名.后来又增加了两条“关”路,现在八大关风景区内共有10条街道以“关”命名,分别是:武胜关路,嘉峪关路,正阳关路,函谷关路,居庸关路,临淮关路,山海关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景区内还包括了香港西路一段,荣成路,南海路,汇泉路,黄海路,太平角一路,武昌路。
八大关建筑最早于20世纪初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以后美、俄、日等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师陆续设计建造,至20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形成了300余栋集20多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45,368平方米。建筑结合了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有平面对称、轴线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顶的哥特式,装饰粗放的西班牙式等。建筑群依山傍海,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992年,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1]。2009年6月10日信息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将青岛八大关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目录
历史沿革
建筑群自十九世纪末德国占领青岛后开始兴建,至194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规模。现该区域共有房屋建筑378幢,意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多属欧美风格的花园别墅。每幢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层数不超过三层。建筑材料主要取自本地,大都为砖木结构。建筑设计突出个性,有仿古典式、哥特式、西班牙式等,包括二十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
八大关建筑群,最早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德、英等国建筑师设计的欧洲田园式别墅建筑,现存很少;其次是1920年代末到青岛购置产业的美、俄、日等国业主按照本民族文化传统及个人意愿建造的风格各异的庭院别墅;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期,受欧美建筑学教育影响的中国建筑师,吸收原有建筑风格及形式,又设计建造了一大批具有欧美建筑情调的建筑。不同时期的建筑师都比较注重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注重单体建筑与建筑群的整体相协调。
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中的高级领导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曾下榻八大关别墅,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等亦曾在此居住。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别墅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重要场所,毛泽东主席也光临过八大关。1957年夏天在青岛居住期间,毛主席在第二海水浴场的红亭内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2]。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曾下榻山海关路9号。山海关路17号因为有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6位元帅的下榻而被称为“元帅楼”。
价值意义
叠建筑艺术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带来了众多国家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实践。以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艺术创造。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标志着中国建筑师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标志着青岛建筑艺术摆脱了单一的殖民地色彩,成为中国文化吸纳域外文明的成功范例。
园林景观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景区路旁栽植了各类不同品种的树木。各路之间,顺应地势开辟了数十处大大小小的公共园林。建筑不仅没有破坏“地景”,而且有效提升了地理环境质量。
影视价值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的异国风情成为长期以来不可多得的天然影视摄制基地。20世纪30年代,由洪深编剧、胡蝶主演的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劫后桃花》在汇泉路22号别墅拍摄[3];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二马》在太平角1路9号别墅拍摄;居庸关路14号别墅还因为拍摄过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而获得“宋家花园”之雅称;另有《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电影和电视剧也是在此拍摄的。据统计,有近百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摄取过自然风光和建筑内景。
外交意义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本身即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诞生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在这里形成投射。除了这个大背景之外,这里还浓缩着一些颇具研究价值的微观事象,比方说外交领事文化,在20世纪30-40年代,这里成为外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的驻扎地,其中英国总领事官邸旧址、丹麦领事官邸旧址[4]以及德美两国领事馆使用过的别墅均是八大关建筑的代表之作。
建筑特点
特点
青岛近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筑风格的演变,是伴随着各阶段统治者的不同目的,逐渐演化而成的。“八大关建筑”是青岛城市特有历史环境下的特有产物,其整体规划布局及风格形成同样具有独特的性格。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的建筑造型独特,汇聚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5]。举凡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廷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园风式、新艺术风格式、折衷主义式、国际式等建筑风格,在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中皆有所见。别墅造形以坡屋顶为主,出现了大量平屋顶式或平坡结合的别墅建筑式样。建筑面积以每栋400平方米左右为主,很少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别墅。建筑密度通常在20%以下,建筑面积密度在15%左右。整个区域以建筑与绿地庭院相结合的形式出现。
红坡屋顶是德据时期青岛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德据时期以米和层高三层作为建筑的高度限制的建筑法规,青岛变化起伏的丘陵地形、德国住宅的传统形式等多种因素都为青岛近代城市住宅采用红坡屋顶并能展示坡屋顶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受德国传统住宅形式的影响,屋顶的坡度多数陡峭,另外也有一些较为平缓的屋顶实例。
为了满足私密性、对光和热的需要,房间之间的联系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建筑师们在设计时功能使用是最主要的,平面是首要考虑因素,立面结合平面设计,实用主义的程式应优先于构图形式规则的需要,这些设计是“由内而外”的程序。
格局
八大关区域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从规划到建筑沿着西方建筑文化的道路建设。区域所反映的建设理念与中国《周礼·考工记》得设计思路相差甚远。规划结合现状的自然地形设计为开放型格局,而且路网顺应自然地势布局呈自由式和棋盘式相互扭化的形式,淡化了中国道路网“经纬”的关系。
八大关区域建设过程中首先形成的是沿海地段,随后以层次梯分由低而高进行建设。建筑布局以南北向为主,别墅大都追求较大的花园面积,建筑体量控制的适中或小巧。其住宅平面大都是集中式布局,各房间布置紧凑。平面形状虽然不规则不对称,但大都接近于正方形,少量沿南向舒展布局或呈L形。房间按最佳的朝向布置,北面厨房,东面卧室,西面是起居部分。
旅游信息
位置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汇泉东部。
门票
门票:成人价格60元(八大关通票)。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
青岛公交:乘26路; 31路环线; 202路环线; 206路环线; 223路; 228路环线; 231路环线; 304路; 311专; 312路; 312路区间;316路; 317路; 321路环线; 370路环线; 604路环线; 605路在武胜关路站下车。
乘214路,219路公交车在"正阳关路"站下车,或乘旅游观光1路公交车在"八大关"站下车。乘468路公交车在宁武关路站下车。
乘青岛地铁3号线在太平角公园(一疗)站下车。
视频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最美五大城区:青岛八大关(图),新浪科技 2005-11-3
- ↑ 揭秘毛泽东唯一一次青岛之行 在此召开中央会议 ,搜狐网 2015-12-16
- ↑ 洪深与他的青岛好莱坞爱情电影《劫后桃花》,微博 2019-12-25
- ↑ 老冯拍楼:神秘的丹麦领事官邸旧址 ──走街串巷逛青岛之七十九,青岛新闻网 2013-6-8
- ↑ 走近青岛“万国建筑博览会” 领略八大关嬗变之美,搜狐网 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