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薛其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薛其坤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別   名:「7—11」院士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 生 地:山東蒙陰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

職   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4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薛其坤(1963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第五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院士。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主任。

1980年9月薛其坤考入山東大學光學系;1984年7月畢業後進入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任教;199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前往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工作;2004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5年5月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同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5月任清華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2014年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6年9月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2017年1月被評為2016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2017年12月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2020年11月,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2024年6月,榮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薛其坤是凝聚態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取得多項引領性的重要科學突破。他率領團隊首次實驗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學術影響;在異質結體系中發現界面增強的高溫超導電性,開啟了國際高溫超導領域的全新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低維超導電性等。[1]

簡介

薛其坤,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實驗物理學家、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1963年生,山東蒙陰人。1984年在山東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工作。他率領團隊首先實驗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學術影響;在異質結體系中發現界面增強的高溫超導電性,開啟了國際高溫領域的全新研究方向。[2]

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被引用1300多次。在物理學和相關領域較有影響的國際會議如美國物理學會年會、美國材料學會年會、美國真空學會年會、掃描隧道顯微學大會、分子束外延大會等做過30餘個邀請報告。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中國青年科技獎等獎項。

教育經歷

1977年9月-1980年7月,山東蒙陰一中。

1980年9月-1984年7月,山東大學光學系激光專業(理學學士學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曲阜師範大學大學物理系工作。

1987年9月-1990年7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理學碩士學位)。

1990年9月-1992年6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

1992年6月-1994年6月,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博士生(中日聯合培養)。

1994年8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4年9月-2001年3月,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工作(日本文部省教官、助手)。

1996年6月-1997年5月,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物理系(訪問助理教授)。

1998年8月,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9年3月,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凝聚態物理中心SF4研究組組長。

1999年9月,中國科學院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0年2月-2000年3月,瑞士IBM蘇黎世實驗室訪問科學家(Senior Visiting Research Scientist)。

2001年12月-2002年1月,香港大學物理系訪問教授(VisitingProfessor)。

2004年6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

2005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年4月-2010年6月,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副主任。

2010年7月-2013年3月,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

2013年1月,受聘哈爾濱工業大學首席學術顧問。

2013年3月-2013年5月,清華大學校長助理、科研院院長、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

2013年5月,清華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

2013年7月,任中共清華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

2017年12月,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2018年9月,任第五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院士。

社會兼職

薛其坤

2001年:大連理工大學三束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

2001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編委

2001年: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納米物理和器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01年:國家圖書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2年:廈門大學納米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

2002年:中國真空學會納米與表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02年:北京大學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2年:江蘇省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2年:中山大學顯示材料與技術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2年:山東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2002年: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200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九屆信息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

2003年:北京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2003年:《物理》編委

2004年:山東大學兼職教授

2004年: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2004年:國家納米中心首席科學家

2006年:德州學院兼職教授

2006年:煙臺開發區科技顧問

2006年:濟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2006年:北京電子能譜中心主任

2007年:江蘇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第一屆技術委員會主任

2007年:中國物理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2007年:中國物理學會理事會學術交流委員會主任

2008年:教育部原子分子納米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8年:蘭州大學客座教授

2008年: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

2008年: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2008年:河南省科學院學術技術顧問

2005年:蒙陰一中名譽校長

2010年:「大功率半導體照明應用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

2011年: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1年:臨沂大學凝聚態物理研究所所長

2012年:河南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任免信息

2017年12月24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理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推選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審議通過研究院章程,薛其坤當選研究院院長。

2018年9月26日,科技部發布關於成立第五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通知:薛其坤當選第五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院士。

研究方向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薛其坤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低維超導電性等。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高/低能電子衍射、光學探針以及各種表面分析手段研究各種金屬、半導體表面晶體結構/化學性質、異/同質結薄膜外延和低維納米結構的生長動力學和控制。在微電子工業上具有廣泛用途的化合物半導體GaAs和GaN生長表面的兩維晶體結構、光學性質以及相關異質結外延中應力釋放問題、InAs/GaAs量子點的形成機理和穩定性、納米糰簇的生長、C60/C84/C70在半導體上的薄膜生長等研究中做過比較系統的工作。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稀磁半導體的分子束外延生長和自旋注入、低維納米結構的磁性和在自旋電子學中的應用、量子效應對低維納米結構電子性質的影響(比如催化)等。

長期從事超薄膜材料的製備、表徵及其物理性能研究。開展了第二代半導體薄膜GaAs、InAs/GaAs量子阱(點)、寬禁帶半導體GaN和ZnO 薄膜生長動力學研究, 發展完善了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表面再構的基本規律;開展了半導體Si襯底上金屬超薄膜量子尺寸效應的研究,定量建立了金屬薄膜體系量子效應和材料性能間內在聯繫,發現了薄膜熱膨脹係數、功函數、超導轉變溫度等的量子振盪現象;開展了有序納米結構的自組織生長研究,發明了若干原子尺度精確控制生長技術,解決了異質外延生長納米有序結構的難題。研製了幾套低溫生長及原子尺度原位檢測裝置。

主要成果

發表SCI論文300餘篇(包括3篇science、3篇nature physics、30篇Phys. Rev. Lett.、1篇PNAS、40餘篇Phys. Rev. A/B、40餘篇Appl. Phys. Lett.和4篇英文特邀綜述文章或書章節),文章被引用3900多次(兩篇代表性文章PRL94和PRL95分別被引用215次和126次)。

在國際會議上應邀做大會/主題/特邀報告100餘次,其中四次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做邀請報告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有關「量子霍爾效應」的研究已數次斬獲諾貝爾獎。但關於這一家族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卻一直進展緩慢,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在苦苦探索。

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1999年:中國物理學會表面與界面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榮譽獎項

Invited talk at 1996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March Meeting (St. Louis)

Invited talk at 2005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March Meeting

Invited talk at 2010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March Meeting

Invited talk at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Seoul, 1999)

Invited talk at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lecular Beam Epitaxy (Beijing, 2000)

1994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

1996年:日本文部省青年科學家海外獎學金

1996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信息學部)

1998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1999年: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青年"

2000年:中國科學院"盈科青年學者"獎

2002年:中國科學院"重大創新貢獻團隊"獎

2003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4年:中國青年科技獎

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5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200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8年:中國重大科學進展

2010年: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

2010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2010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首

2010年:山東大學2010年度十大傑出校友

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1年:求是傑出科學家集體獎

2011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2012年:陳嘉庚數理科學獎

2012年:萬人計劃首批傑出人才

2013年:由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等主辦的「2013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推選活動2013年12月24日晚正式揭曉,薛其坤為10位獲獎者之一。

2014年:在「求是」科學獎頒獎典禮上獲得2014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2014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16年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2016年12月22日,2016年度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50人榜單發布,薛其坤在列。

2017年3月,第七屆「首都十大教育新聞人物」評選結果揭曉,薛其坤獲此殊榮。

2020年榮獲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3]

2024年6月,薛其坤榮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該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4]

視頻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薛其坤:追求極致 勇攀高峰的物理學家

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薛其坤:神奇的量子世界

外部連結

薛其坤 . 清華大學 . [2017-5-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