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葵芳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葵芳邨

图片来自ulifestyle

葵芳邨(Kwai F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 ,于1971年落成,为葵青区内第3个政府廉租屋邨(不计保留在荃湾区梨木树邨及至1985年,葵青荃湾划分成两个区,梨木树邨位处和宜合道以西,所以梨木树邨属于荃湾区议会,但时至今日,很多机构及市民仍误以为梨木树邨是葵青区公屋。)并是全港首个被揭发建筑用料低于标准的公共屋邨26座问题公屋丑闻)。

全部楼宇已于1987年至2002年期间重建完成,并由雅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管理,目前住户数目为6,200户[1]

历史

重建前的葵芳邨政府廉租屋邨,由有成建筑有限公司承建。首批葵芳邨的楼宇在1971年至1973年建成,共有11座旧长型楼宇,建筑费用约为港币4,000万元。

早在1980年3月,葵芳邨第5座多处天花板及外墙出现严重混凝土剥落,其中以17、18及19楼数个单位的情况最严重,有居民怀疑该座属“咸水楼”,房署起初对外称楼宇结构“并无重大问题”,在4月1日更作出保证,指第5座的结构“绝对良好”。可是,天花板及外墙剥落问题仍而持续,除第5座外,第4及第6座亦出现同样情况,房署于1981年1月表示会彻底调查,并会采取不同方法解决有閞问题。由于受影响居民担心所住楼宇结构安全,房署先于第6座进行全面重修,并于1981年至1982年间把该座全部居民调迁至大窝口邨,但是房署否认楼宇结构出现问题。第6座维修工程于1985年初完成,并于4月起入伙。

房署原本计划是将第5、6及10座进行全面修葺工程,但因为维修第6座的费用严重超支,于是于1985年1月13日宣布决定将第5座改为清拆重建,惟当局推迟至葵仁楼(原第5座)及葵智楼于1987年9月入伙后,才宣告重新发展。

葵芳邨第5和第6座之问题经验证后,发觉由于在建屋施工时偷工减料,令混凝土强度大幅低于标准,以致房屋结构受损,事件亦引发了“26座问题公屋”和“咸水楼”的公屋丑闻。原先,政府打算以谈判方式处理问题,但最后因事态严重而改为索偿,而有成亦因无力赔偿而破产倒闭。

由于要尽量做到原邨安置,建好一期入伙后才能拆下一期,所以重建葵芳邨时间长达20年(1982-2002年),所以经分期重建后,葵芳邨拥有12幢共7款不同时期的标准设计大厦,故此未能将全邨设计统一成一个整体,而每期所采用的楼宇设计、外墙颜色及设计风格则各有不同,计有新长型相连长型L1及L3型、和谐式的和谐1及3型、单方向设计大厦及新十字型楼宇。但全邨由一个屋邨办事处统一管理,此办事处已于1998年从第6座2楼搬到葵泰楼地下。

地理位置

该屋邨位于香港新界下葵涌,全邨建筑于醉酒湾填海地上,故此全为平地。以街道标示则为葵富道以北、葵益道(原为葵安道西段)以南、葵涌道以西、兴芳路(前称葵芳邨通道)以东。

文娱康乐设施

葵芳邨设计颇为特别,由港铁荃湾线的铁路高架桥,穿越葵芳邨社区的中轴,但该铁路桥设有混凝土有盖隔音屏障,以减低列车嘈音对葵芳邨居民的影响,及避免因为有人高空掷物击中电缆导致列车服务瘫痪,而铁路桥下及两旁均没有建置居住楼宇,所以区内有一个颇大的罗马广场,平日有些文娱表演。2005年底于香港举行第六次世贸部长级会议期间,来自东南亚的反世贸人士举办的“稻米节”就曾在葵芳邨罗马广场表演。而桥下亦布有休憩桌椅,平日有不少长者在桌椅休息及下棋。

另外邨内有设长者及青少年服务中心。提供长者服务的基督教光爱中心位于葵明楼地下;提供青少年服务的则有白普理中心及香港青年协会葵芳青年空间。

但较特别的是,葵芳的社区会堂并非位于葵芳邨内,而是位于葵芳邨对面的智芳街、高芳街旧式私人住宅区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