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百步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尖吻蝮属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属下只有尖吻蝮D. acutus)一种,为排毒量大,攻击性强,毒性亦较强的大型蛇类,又名尖吻蝮。尖吻蝮俗名甚多,又称五步蛇七步蛇白花蛇百花蛇蕲蛇山谷虌蝮蛇中华蝮等,中医《开宝本草》命其名为胜褰鼻蛇,是亚洲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为台湾六大毒蛇之一。[1][2]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属于单型种

外观描述

中型蛇类,最大体长大约150cm。体鳞大约17-23(通常是21)列,鳞片具有强烈的棱脊。体型粗壮,稍扁,短而肥胖的身体有著短小的尾部;颈部较细,头部宽且呈现明显的三角形。吻端急速变的细小且向上翘起,这也是百歨蛇又被称为尖吻蝮的原因。眼睛中型且位置较靠近头顶,虹膜窄而垂直,成黑色。

体色浅棕或是褐色,头部为一致的黑褐色或是巧克力色。靠近吻端之鳞片大型且对称,后半部呈小疣状并有强烈的棱脊。舌头粉红中杂带些许灰色;在其上颌肉质鞘内有一对可折叠收起的大型毒牙。头部两侧各有两条深褐色条纹从吻端到眼睛延伸至颈部,而其头部下方则为奶油色或亮黄色杂带一些灰色斑点。

身体与尾巴色彩多样,也许是深浅不一的暗灰、棕色或巧克力色,身体两侧布有约19-22个大型黑色三角形斑块,两侧的三角形顶端通常在脊椎部位相结合,三角形里面为鲑鱼色或亮铜色。腹部前端为白色并杂有黑色斑点,腹下则为白色或浅的奶油色,在腹侧的交接处交错著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直到尾部下方通常只变成一条黑线,肛鳞与尾下鳞皆为成对。[3]

特征

成年的尖吻蝮能达91至121公分长,目前最长纪录是154.5公分。[1][4]它们的头部尖端呈突出状,被形容为短小的鳞角,这枚鳞角根据各蛇体质之异而长度不一。尖吻蝮的头部长有颊窝,即红外线感受器。[1]

纹理结构方面,尖吻蝮的身体多以灰色棕色为主要基调,再配合较浅色的呈三角形棕灰色纹案,深浅各异的三角纹错落相继,组成节理分明的躯体。[1]尖吻蝮具备大而长,且形状倒钩的管状毒牙。

地理分布

尖吻蝮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大巴山-大别山以南一线直到越南-两广北部、台湾的广大山区都有活动,在极少数地区,它也出现在低丘平原地带,比如湖南南部,及越南北部和寮国。其标准产地未有明确的记载,但学者皮礼特(Pratt)及邦普(Pope)曾先后提出应为“中国湖北省”。在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目录中,则列明此蛇种的产地为“九江庐山”。

生态描述

在亚洲,百步蛇是最容易辨认出的 蝮亚科 蛇类。对于大部分台湾人来说,百步蛇已经是非常难以见到的罕见台湾蛇类。它特别的三角形图案对台湾原住民部落有著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排湾族与鲁凯族来说 - 百歨蛇已经是他们所信仰的部落图腾之一。 "传说中,太阳神来到人世间的大武山山顶上,并且在古陶壶中产下四个蛋,然后请大青蛇以及百步蛇保护他们。不久之后,太阳直射入家中陶壶,其中大青蛇孵出一对男女,即平民的祖先;另外两颗被由百步蛇孵出一对男女, 而这对男女就是贵族的祖先。" (Source)

百步蛇栖息在山区林木底层,通常在黄昏与夜间出来行动。它以青蛙、蟾蜍、蜥蜴、鸟类与鼠颣为食。大部分在3-11月之间交配,母蛇在6-8月的时候产下一窝11-35枚的卵,并且有护卵行为。幼蛇约需要3-4周的时间来孵化,刚出生的幼蛇全长约21cm左右。当他们不安或警戒时,会原地盘卷身躯并将头部扬起保持最佳攻击姿态,但是不会轻易的发动攻击。而他最活跃的时间,是在雨季中或是雨季刚过的时期。

虽然它的身长最多只达150cm,但是随著年龄的增长,他的身躯会变的越来越粗状、结实。最后会跟蟛奎毒蛇有著类似的体态。虽然百步蛇的出血毒毒性单位不强,但是它庞大的出毒量,仍然使它成为台湾高危险的毒蛇之一。当然,人们往往会夸大危险生物的危险性。百步蛇的"百步",意指当人被蛇遮咬后,差不多走一百步的时间就会毒发身亡。在某些更惧怕、仇视毒蛇地方,甚至称呼它为五步蛇 - 遮咬后五步倒地身亡。虽然这种蛇很危险,但是被其遮咬致死率并不高。台湾已有这种毒蛇的抗毒血清。 (Wikipedia)[5]

习性

尖吻蝮多出没于山坡地带,喜欢栖息于多岩石的地貌之中,能存活于海拔100至1,400米之间[1][2]。 它们多于晚间或清晨活动,其它时候则会蜷伏于岩石缝或树叶堆里,以其状似乱石的体纹掩藏自己的行踪。受到攻击或骚扰时,它们的反应一般比较迟缓,但仍能对敌人施以准确的咬击。[1][2]尖吻蝮主要以小型的哺乳类动物、鸟类类为食粮。

繁殖方面,尖吻蝮属于卵生蛇种,母蛇每次能诞下多至24枚的蛇卵,并会对蛇卵进行孵育的工作(以身体磨擦蛇卵以提升温度)。尖吻蝮的幼蛇颜色明显较浅,纹理比较明亮清晰,不过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其纹理将会逐渐变暗。[1]

毒性

是亚洲最危险的毒蛇之一,主要是因为毫无先兆的攻击性,其它毒蛇如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龟壳花圆斑蝰在发起攻击前都会做出醒目的动作来警示,然而尖吻蝮不一样,攻击前没有任何警告动作。且尖吻蝮注毒量巨大,强烈的血循毒素能溶解肌肉和血管,造成组织细胞大面积坏死,会造成被咬伤者截肢乃至死亡。

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血循毒素造成的伤口剧痛而让人难以站立移动从而不能求生获救。有些地方更称尖吻蝮为“五步蛇”,进一步夸大其毒素的威力,但实际上,该蛇种的单位毒性并不强烈,其对实验白鼠的LD50值为9.2mg/kg,而此蛇的平均排毒量为214毫克。虽然如此,尖吻蝮的危险性并不能忽视,根据长年调查资料显示,由尖吻蝮的咬击所导致的危险事件甚至死亡事件,至少在亚洲地区确实是较为常见的[6]。这一方面是由于该蛇种个体较大,性格暴躁,毒牙较长,咬伤的情形较为严重,一方面也由于该蛇属于排毒量较大的蛇种。台湾方面就有专门对抗尖吻蝮毒素的有效血清。[1]根据美军报告指出,尖吻蝮的毒素是以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毒素,而这种毒素更是强烈出血性的。被尖吻蝮咬过后,受害者会出现伤口疼痛及出血的即时现象,继而会肿大、起泡、组织坏疽以及溃疡,随后更会感到晕眩及心跳加速。[2]

大众文化

台湾

尖吻蝮在台湾鲁凯族排湾族有特殊意义,在鲁凯族群及排湾族群的信仰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也是该民族常使用的图腾在雕刻成品及陶器中上,往往具备代表整个民族的高尚神格。[7]

中国

中国古代文献中亦有被认为是描述百步蛇的片段,如《太平广记》所述:“山南五溪黔中,皆有毒蛇,乌而反鼻,蟠于草中。其牙倒勾,去人数步,直来,疾如激箭。螫人立死,中手即断手,中足即断足,不然则全身肿烂,百无一活,谓蝮蛇也。”与及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名篇《捕蛇者说》所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8]

中医药用途

味甘、咸,性温;有毒。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ehrtens JM:《Living Snakes of the World in Color》页480,纽约:Sterling Publishers,1987年。ISBN 0-8069-6460-X
  2. 2.0 2.1 2.2 2.3 AFPMB:尖吻蝮
  3. 外观描述,snakesoftaiwan
  4. Gloyd HK、Conant R:《Snakes of the Agkistrodon Complex: A Monographic Review》页614,爬虫类研究社,1990年。LCCN 89-50342,ISBN 0-916984-20-6
  5. 外观描述,snakesoftaiwan
  6. 赵尔宓、黄美华等主编《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0页
  7. 百步蛇图纹对排湾族的意义
  8. 阿修罗爬虫世界:百步蛇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