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茂(456年-515年5月3日),字休远,一字休连、茂先。 [1] 太原祁(山西祁县)人。南北朝时南梁开国功臣。

  • 王茂历仕刘宋、南齐两朝,累官雍州长史、襄阳太守,后归附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梁武帝),助其夺取帝位。
  • 南梁建立后,加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率军平定陈伯之之乱,官至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 天监十四年(515年),王茂去世,年六十。获赠侍中、太尉,谥号“忠烈”。
  • 《全梁文》收录有一篇《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为王茂所著。 [2]

基本信息

姓名    王茂  
字号    字休远,一字休连、茂先      
爵位    望蔡县公  
官职    骠骑将军、江州刺史等      
追赠    侍中、太尉      
谥号    忠烈      
出生地   太原祁(山西祁县)
出生时间  456年   
去世时间   515年 
所处时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南梁开国功臣     

人物生平

堂堂才俊

  • 王茂出身官僚家庭。祖父王深,曾任北中郎将司马;父亲王天生,刘宋末年为列将,依附掌权的萧道成(齐高祖),助其攻杀忠于宋室的司徒袁粲。南齐初年因功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封上黄县男。
  • 王茂几岁时,王深便感到他的不凡,常常谓对亲戚朋友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光大门楣的必定是这个小儿。”待到王茂成年后,喜读兵书,大略能探究其中意味,对后来的军事生活大有裨益。他性格沉稳,不滥交朋友。身高八尺,白皙俊朗。齐武帝萧赜还是布衣时,曾见到王茂,感叹道:“王茂年纪轻轻,就如此相貌堂堂,日后必定是公辅之才。”[3]

屡经战阵

刘宋升明(477年-479年)末年,王茂起家仕为奉朝请,历任后军将军行(代任)参军、司空骑兵、太尉中兵参军等职。 北魏将领李乌奴入侵汉中,王茂奉诏西征。魏军撤退后,他被授为镇南将军司马兼带临湘县令。后又入朝升为越骑校尉。北魏进犯兖州时,王茂以宁朔将军长史身份驰援北部边境,又入朝为前军将军、江夏王萧宝玄的司马。后升为宁朔将军、江夏(今湖北武汉)内史。 建武二年(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自领军围困司州(治今河南信阳),王茂率领郢州所部救援。黄门侍郎萧衍带领部队率先登上贤首山,魏将王肃刘昶前来交战,王茂跟随萧衍前去迎敌,大破魏军。战后,王茂调任雍州长史(《梁书·王茂传》作辅国将军长史)、襄阳(治今湖北襄樊)太守。 在此期间,南齐皇室内部争权愈加激烈,王茂“亦知齐之将亡”,于是请求外出任官,并结交了在建武五年(498年)升任辅国将军、雍州刺史的上司萧衍,兼任辅国将军长史。 [4]

开梁元勋

  • 永元二年(500年),萧衍准备起兵攻讨萧宝卷,竟陵太守曹景宗遣使劝萧衍先迎来南康王萧宝融(齐和帝),等到“正尊号”之后再进军。萧衍不听。王茂私下对萧衍的从舅张弘策说:“我侍奉节下(指萧衍),应当义无反顾。但现在把南康王送到别人手上,他们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节下前去受人驱使,这怎能是岁寒之计呢?”张弘策将此言转告萧衍,但萧衍认为一旦失败,迎来南康王也无益,只会是落得兰艾同焚的下场;如果成功,届时威震四海、号令天下,也不可能受人处分。所以仍不同意。
  • 永元三年(501年)二月,萧衍自襄阳出征,命王茂与曹景宗领军为前锋,直逼郢城。郢州刺史张冲在石桥浦布阵抗拒,萧衍军作战不利。萧衍于是调整部署,命王茂、曹景宗率部过汉口岸,进驻九里。张冲出军迎战,王茂出兵邀击,大破张冲所部。曹景宗攻占石桥浦,下进至加湖(今湖北黄陂县东南)。 四月,萧衍亲自出师沔阳,命王茂及冠军将军萧颖达等部进逼郢城。五月,萧宝卷派宁朔将军吴子阳、军主光子衿等进据巴口,以援救郢州。六月,吴子阳等相继进军武口、加湖,筑城垒以自卫。七月,王茂领军主曹仲宗、康绚、武会超等水师偷袭加湖,击破吴子阳等部,斩首万级,献捷于汉川。此役后,“郢、鲁二城相视夺气”。同月,郢城降。
  • 八月,萧宝卷派太子左卫率李居士领大军屯于新亭,以抵御萧衍军。九月,曹景宗等进至江宁,奋力击败李居士部,乘胜直往皂荚桥。王茂与大将邓元起、吕僧珍进据赤鼻逻,擒获引兵出战的新亭城主江道林。萧衍抵达新林后,命各军分据诸城,其中王茂进据越城。李居士率精兵一万余人来攻吕僧珍,为其击破,丢弃大量军械、战甲。
  • 十月,王茂等在秣陵(今江苏南京故报恩寺附近)时,萧宝卷派大将王珍国率领号称二十万的大军陈兵朱雀门,并渡朱雀航前来挑战,王茂与曹景宗等合军进击。两军交阵时,萧衍军不利引退,王茂下马步战,单刀直冲敌阵。他的外甥韦欣庆勇猛过人,也手持铁缠矟(铁缠槊)掩护王茂前进,萧衍军因此士气大振,大破王珍国部,随后乘胜追击,败军堆积的尸体竟与朱雀航栏一样高,掉到河中淹死的也不计其数。此战中,王茂勋列第一。而经此一役,萧宝卷主力全丧,其余残部望风溃败,王茂等直驱至宣阳门。[5]
  • 建康(今江苏南京)被攻克后,王茂升任护军将军,不久后调任侍中、领军将军。 [6]

定乱安民

  • 天监元年(502年)五月,原萧宝卷宠臣孙文明等举兵数百人造反,杀害卫尉张弘策,放火烧神虎门等处,王茂与骁骑将军张惠绍闻变后,率部前往东掖门。王茂被叛党射伤,他不顾伤势,跃马前进,叛党回身逃窜,最终被捕杀。 事后,王茂以自己不能遏止奸盗作乱为由,上表请求辞职,萧衍下诏不许,并加以优抚。其后,王茂被加授为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食邑二千三百户。同月,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反叛,萧衍赐王茂鼓吹一部,命他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江州刺史,领兵讨伐陈伯之。陈伯之先发兵进攻忠于朝廷的豫章太守郑伯伦,但为其所败,屡攻不下。不久后,王茂领军抵达。陈伯之表里受敌,只得投奔北魏。当时,江州刚刚遭受战乱之灾,百姓都希望重返生产,鉴于当地民情不稳的情况,王茂一心务农,减少徭役,使得百姓安心生产,社会得以安定。[7]
  • 天监四年(505年),北魏进攻汉中,王茂受诏西讨,魏军旋即班师。
  • 天监五年(506年),王茂率军数万进攻北魏辖下荆州,遣使引诱北魏边境百姓及各少数民族再建宛州,并命宛州刺史雷豹狼等袭取河南郡。北魏平南将军杨大眼都督诸军击破王茂,王茂损失两千余人,领军南撤。杨大眼追击至汉水,还攻陷了沿边的五座城池。
  • 天监六年(507年)四月,王茂升为尚书右仆射,仍任散骑常侍等职。他坚持推辞,于是在七月被改授为侍中、中卫将军,领太子詹事。
  • 天监七年(508年)正月,王茂进号车骑将军,仍领太子詹事。 十月,萧衍下诏大举北伐,其中王茂率众攻宿预(今江苏宿迁)(但王茂参与北伐之事的可靠性为《资治通鉴考异》所疑,暂置于此)。
  • 天监八年(509年)二月,王茂以车骑将军号兼领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仍任侍中。
  • 天监十一年(512年)正月,王茂进位司空,仍任侍中、丹阳尹。他辞去丹阳尹之职,改领中权将军。
  • 天监十二年(513年)九月,王茂再次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位在开府仪同三司下)、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8]
  • 王茂为政有方,在江州时不取俸禄,狱中没有受拘未审的囚犯。他在居所中所穿服饰,与儒者相同。[9]

薨逝江州

  • 天监十四年(515年)四月初五日(5月3日),王茂在江州刺史任内逝世,享年六十岁。
  • 萧衍闻讯后,非常悼念惋惜,拿出了三十万钱、三百匹布来为他办丧事。并下诏追赠王茂为侍中、太尉,加赐班剑二十人、鼓吹一部。谥号“忠烈”。 [10]

人物贡献

  • 军事:王茂出身世代为将之家。南齐时期,便已多次领军抵御北魏,相继在汉中、兖州(今山东兖州)、司州(治今河南信阳)等地作战,颇有战功。永元三年(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王茂予以响应,与曹景宗领军为前锋,破郢州刺史张冲,克郢城;于加湖袭败吴子阳等部,斩首万级;在秣陵(今江苏南京故报恩寺附近)时,持刀步战,大破萧宝卷大将王珍国所率大军,直驱至宣阳门,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 天监元年(502年),原萧宝卷宠臣孙文明等举兵数百叛乱,王茂提军前往平乱。 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反叛,王茂领兵南征,击破陈伯之,迫使其逃奔北魏。天监五年(506年),出师数万破北魏辖下荆州,诱使北魏边民及各族另立宛州,另派兵袭取河南郡。后为北魏大将杨大眼所败,被迫南撤。
  • 政治:陈伯之之乱后,王茂在江州务农省役,使民心稳定。天监十二年(513年),他再次出镇江州,仍以身作则,宽刑倡文,治绩显著。

人物轶事

  • 怏怏不乐:在王茂的晚年,边境战事逐渐减少,梁武帝萧衍开始重视文臣,武将出身的王茂颇有失落感。他每次陪侍宴饮时,常常将失落之意形于言色。萧衍常予宽宥,并不责怪。 [11]
  • 乐极人亡:王茂因是元勋功臣,被萧衍赐予钟磬之乐。王茂在江州时,梦见钟磬在格子中,无缘无故地自己掉了下来,心中对此颇感厌恶。待到他醒来后,命人奏乐,钟磬在格子中,果然无故而编绳全断落在地。王茂对长史江诠说:“这件乐器,是天子用来惠劳臣子的。乐器已经走到了尽头而毁坏,臣子还能没有忧愁的事情吗!”不久后果然患病,几日后便去世了。[12]
  • 因谏得美妃:

关于王茂劝谏萧衍而获赐余妃一事,史书中有两种说法:

  1. 据《南史·王茂传》记载:萧衍杀死东昏侯萧宝卷后,听闻他的宠妃潘玉儿美貌无比,想纳她为妾,便询问王茂的意见,王茂说:“使齐朝灭亡的就是这个女人,您如果留下她,恐怕要招来外界的议论。”萧衍便放出潘玉儿,并把姿色“潘(玉儿)之亚”的余妃赐给了王茂。
  2. 而据《资治通鉴》记载:萧衍是纳取余妃,大臣范云加以劝说,但萧衍没有听从。范云于是与王茂一同入见萧衍,范云说:“过去沛公(刘邦)入关,不近女色,这正是范增敬畏其志向远大之处。如今明公您刚平定建康,海内之众对您的名声非常景仰,您怎么沿袭那种乱身亡国的行迹,沉溺于女色呢?”王茂也下拜道:“范云说的极对。您一定要以天下为念,不应该把这个女人留在身边。”萧衍听后默然。范云当即请求萧衍把余氏赏赐给王茂,萧衍只得同意,把余氏赏给了王茂。次日,萧衍还分别赐范云、王茂一百万钱。 [13]

人物评价

王茂性情宽厚,为官虽然没有什么名声,但也使官民安居无事。他平时行事严谨,在内室必定穿戴整齐,且神情严肃,即使是仆从、小妾也看不到他懒散的神情。王茂姿容美好,须眉如画。每次进出朝堂,常常为众人所瞻望。 [14]

  • 沈约:望蔡县开国公新除尚书右仆射茂,器度淹弘,志局详稳,契阔艰夷,情深恒寄,显命载加,允副佥属。 [15] (《王茂加侍中诏》)
  • 萧衍:①将举大事,便害健将(指王茂),此非上策。(《南史》引)②故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茂,识度淹广,器宇凝正,爰初草昧,尽诚宣力,绸缪休戚,契阔屯夷,方赖谋猷,永隆朝寄,奄至死殒。 [16] (《赠谥王茂诏》)
  • 姚察:王茂、曹景宗柳庆远虽世为将家,然未显奇节。梁兴,因日月末光,以成所志,配迹方、邵,勒勋钟鼎,伟哉!昔汉光武全爱功臣,不过朝请、特进,寇、邓、耿、贾咸不尽其器力。茂等迭据方岳,位终上将,君臣之际,迈于前代矣。[17](《梁书》)

史料记载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 [17]  《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18][51]

参考资料

  1. 《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五》:王茂,字休连,一字茂先,太原祁人也。
  2. 《全梁文·卷四十五》 .汉典古籍.2016-02-06
  3.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谓亲识曰:“此吾家之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及长,好读兵书,驳略究其大旨。性沉隐,不妄交游,身长八尺,洁白美容观。齐武帝布衣时,见之叹曰:“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为公辅之器。”
  4. 《梁书·卷一·本纪第一》:(建武五年)明年……七月,仍授(萧衍)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
  5.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郢、鲁既平,从高祖东下,复为军锋。师次秣陵,东昏遣大将王珍国,盛兵朱雀门,众号二十万,度航请战。茂与曹景宗等会击,大破之。纵兵追奔,积尸与航栏等,其赴淮死者,不可胜算。长驱至宣阳门。
  6.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建康城平,以茂为护军将军,俄迁侍中、领军将军。
  7.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是岁,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叛,茂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江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南讨伯之。伯之奔于魏。时九江新罹军寇,民思反业,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
  8.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明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9. 《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在州不取奉,狱无滞囚,居处被服,同于儒者。
  10.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视事三年,薨于州,时年六十。高祖甚悼惜之,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诏曰:“旌德纪勋,哲王令轨;念终追远,前典明诰。故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茂,识度淹广,器宇凝正。爰初草昧,尽诚宣力,绸缪休戚,契阔屯夷。方赖谋猷,永隆朝寄;奄至薨殒,朕用恸于厥心。宜增礼数,式昭盛烈。可赠侍中、太尉,加班剑二十人,鼓吹一部。谥曰忠烈。”
  11.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时天下无事,高祖方信仗文雅,茂心颇怏怏,侍宴醉后,每见言色,高祖常宥而不之责也。
  12.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初,茂以元勋,高祖赐以钟磬之乐。茂在江州,梦钟磬在格,无故自堕,心恶之。及觉,命奏乐。既成列,钟磬在格,果无故编皆绝,堕地。茂谓长史江诠曰:“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乐既极矣,能无忧乎!”俄而病,少日卒。
  13.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纪一》:梁公纳东昏余妃,颇妨政事,范云以为言,梁公未之从。云与侍中、领军将军王茂同入见,云曰:“昔沛公入关,妇女无所幸,此范增所以畏其志大也。今明公始定建康,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乱亡之迹,以女德为累乎!”王茂起拜曰:“范云言是也。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此。”梁公默然。云即请以余氏赉王茂,梁公贤其意而许之。明日,赐云、茂钱各百万。
  14.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茂性宽厚,居官虽无誉,亦为吏民所安。居处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虽仆妾莫见其惰容。姿表瑰丽,须眉如画。出入朝会,每为众所瞻望。
  15. 《全梁文·卷二十六》.汉典古籍.2016-02-06
  16. 《全梁文·卷三》.汉典古籍.2016-02-06
  17. 17.0 17.1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国学网.2016-02-06
  18. 《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国学导航.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