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岛津久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岛津久光

图片来自amazon

岛津久光(しまづ ひさみつ,1817年12月2日-1887年12月6日)日本幕末萨摩藩实质掌权。玉里岛津家初代当主。位阶勋等爵位从一位大勲位菊花章颈饰公爵君辉、邦行。幼时雅号德洋,之后的大简双松玩古道人无志翁等。[1]

久光为岛津氏27代当主岛津齐兴第五子,生母为齐兴侧室由罗,28代当主岛津齐彬异母弟,长子为29代当主岛津忠义,次子岛津久治继承宫之城家,四男珍彦继承重富家,五子岛津忠钦过继给今和泉家,曾外孙女为香淳皇后,玄外孙为明仁上皇

生平

幼年时代

文化14年(1817年),生于萨摩国鹿儿岛郡(现鹿儿岛县鹿儿岛市鹿儿岛城,幼名普之进。文政元年(1818年)3月1日,成为种子岛家・种子岛久道的养子。文政8年(1825年)3月,复归本家,旋于4月改名又次郎。11月1日,作为养老女婿,娶岛津一门家笔头重富岛津家下一任当主岛津忠公的女儿,千百子为妻。

不久,移居鹿儿岛城城下的重富邸。文政11年(1828年)2月,齐兴为久光举行乌帽子亲成人式,改名忠教。天保7年(1836年)2月,与千百子举行结婚仪式。天保10年(1839年)11月,继承重富家家督,12月改通称为山城弘化4年(1847年),又改称周防。围绕齐兴的后继地位,分别拥立齐彬和忠教的两派发生御家骚动(由罗骚动)招来幕府的介入。嘉永4年(1851年)齐兴隐居,出现岛津氏家督争夺战,齐彬之后成为下一代萨摩藩藩主,尚与忠教维持表面上的和睦。与兄长齐彬相同,非常爱好学问。不过与爱好兰学的兄长不同,忠教精通国学

掌握藩国实权

安政5年(1858年)齐彬去世,遗言要忠教的儿子茂久(后来的岛津忠义)就任藩主。担任茂久的辅佐人的齐兴于安政6年(1859年)去世后,身为藩主亲生父亲的忠教在藩内的政治的影响力大增。文久元年(1861年)4月23日,复归宗家且改名久光(同时改通称为和泉)、取得“国父”、“副城公”的称呼,掌握藩政的实权。权力扩大的过程中,重用小松清廉(带刀),此外大久保利通、岩下方平、海江田信义及吉井友实等中下级藩士因组成了精忠组而被久光录用(具体的情况是大久保与堀仲左卫门被推举御小纳户役,岩下实行军役奉行兼趣法挂,海江田与吉井为徒目)。1862年(文久2年)5月,久光将通称改为三郎

进出中央政界

文久2年(1862年),久光为了推动公武合体而率兵进京。与朝廷、幕府和雄藩企图进行政治的提携运动,继承亡兄齐彬遗志。逗留京都期间,于伏见(现京都市伏见区)寺田屋旅店集结之萨摩下级藩士有马新七等尊攘派计画脱藩策划暗杀行动,于是久光决意讨伐这些过激分子,从而爆发了寺田屋事件,事件过后,因其牺牲家臣守护朝廷之举动而获朝廷信任。不久,朝廷接受久光对幕政改革的“三事策”要求,包含:

  1. 将军德川家茂上洛。(长州藩建议)
  2. 沿海5大藩(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仙台藩加贺藩)所构成的五大老设置。(岩仓具视建议)
  3. 一桥庆喜为将军后见人,前越前藩松平春岳就任大老职。(萨摩藩建议)

久光跟随敕使大原重徳前往江户,最后达成庆喜为将军后见职,春岳任政事总裁职的政治决策。(文久改革)

之后经东海道往京都期间,在武藏国橘树郡生麦村(今神奈川县横滨市鹤见区)遇见四名英国平民,久光一行人与其发生冲突,爆发了生麦事件。抵达京都后,幕政改革取得成功,从而归藩。

公武合体运动的挫折

文久3年(1863年)第二次上京,但久光无法抑制以长州藩作为后盾的尊攘急进派,逗留五天后即返国。但返国后,久迩宫朝彦亲王与近卫忠熙忠房父子由于批评尊攘派言行,孝明天皇于是命令久光第三次上京。之后获得天皇支持的萨摩藩以会津藩为首,成功将长州藩逐出京都(八月十八日政变)。

在久光建议下,萨摩藩确保可以参加朝廷会议,久光与一桥庆喜松平春岳、前土佐藩主山内容堂、前宇和岛藩伊达宗城及会津藩主(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出任朝廷新设的参预一职。

元治元年(1864年),“公武合体论”出现于萨摩藩,且参预会议成立。由于天皇希望横滨锁港,造成了限制攘夷论(支持锁港)的庆喜与“武备充实论”(反对锁港)的久光、春岳、宗城之间的对立。在此影响之下,参预会议陷入机能不全而解体,萨摩藩推动公武合体的运动受到挫折。接受此事实的久光在托付小松带刀西乡隆盛后事之后,返回萨摩藩。

决心倒幕

元治3年,久光于在藩期间遇上了禁门之变、第一次长州征伐、条约敕许、缔结萨长盟约、第二次长州征伐、将军家茂逝世、德川庆喜(继承德川宗家)就任将军、孝明天皇驾崩、祐宫睦仁亲王(明治天皇)继位等重大事件。1866年(庆应2年),在鹿儿岛与英国公使会谈,确定萨摩藩与英国的友好关系。

1867年第四次上京,与松平春岳、山内容堂、伊达宗城进行四侯会议。条约敕许之际,已故孝明天皇中止的布告期限接近,兵库开港问题、再征休战(事实上是幕府战败)后保留以及长州处理问题、四侯联合与将军庆喜达成协议。不过,四侯提议对长州作出处分(意图对其寛典处分),庆喜以对外关系为由提出先开放兵库港,朝议及庆喜的意向的两个问题进行敕许。 在朝廷的影响下,久光认为与庆喜达成政治妥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萨摩藩遂决定以武力倒幕。决定倒幕后的久光,再度上洛。

明治维新后

维新后,久光继续执掌萨摩藩(鹿儿岛藩)实权。明治4年(1871年),由担任政府职务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所主导的太政官发布废藩置县令,激怒了鹿儿岛的久光,为表示抗议,放了整整一天焰火。在旧大名里,对废藩置县表现不满的唯有久光一人。对于都城县的设置,萨隅分断的“长州的阴谋”亦大感愤怒。

同年9月,创建分家玉里岛津家。

明治6年(1873年),出任政府内阁顾问。7年,任左大臣,建言恢复旧有习俗,但全然被排除在政府决定政策的过程之外。

明治8年(1875年),辞去左大臣,在鹿儿岛过著隐居生活,专心编纂与搜集岛津家所流传下来的史书。

之后,又对政府废刀令等洋化政策大为反抗,拒绝剪掉头发,仍然带刀、穿著和服。

在西乡固执己见、燃起西南战争时,久光保持中立态度,但战火的波及使久光一度逃到樱岛避难。

明治20年(1887年)去世,享年70。死后受国葬待遇,但国葬举行的地点不是在东京而在鹿儿岛,并且传为葬礼从熊本镇台派遣了陆军修整了道路。玉里家(公爵)由七子岛津忠済继任。

墓所在鹿儿岛县鹿儿岛市的岛津家墓地,鹿儿岛市照国町镇座的照国神社存有其铜像。

影片

岛津久光 幕末の萨摩藩における最高権力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