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之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沖之鳥(日語:沖ノ鳥/おきのとりしま Okinotorishima),又稱沖鳥礁,國際社會又稱之為Parece Vela,是位於西太平洋、菲律賓海附近公海海域的珊瑚礁,為日本最南端,也是唯一位處北回歸線以南的領土。
最初大部分環礁只有退潮時會露于海面之上,漲潮時僅北礁和東礁露出水面數至十數厘米,之後日本以水泥塊和消波塊擴建[1],但其面積仍相當狹小,因此無定居人口,目前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 南礁:人造礁。
日本單方面認定沖之鳥為島嶼,並以此劃定專屬經濟區,但此主張並未獲得聯合國的認可,而鄰近的中國、台灣、韓國、朝鮮等國家和地區均認為其只是礁石,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對外發表有關專屬經濟區爭議的意見中均稱之為沖鳥礁。2008年起日本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CLCS)提出「認可日本擁有沖之鳥島海域等周邊7個海域的74萬平方千米的外大陸架」之申請,但委員會將沖之鳥視為岩礁而不是島嶼,根據國際海洋法,岩礁不能算做大陸架的定點,2012年聯合國大陸架委員會只認可了日本不含沖之鳥的太平洋4個海域、總面積約31萬平方千米的外大陸架。
歷史
1543年,西班牙人米格爾·洛佩斯·德萊加斯皮(Miguel López de Legazpi)首次發現,將它命名為「Parece Vela」(意思是「看起來像帆」)。1789年,英國人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到達該礁,將它重新命名為「道格拉斯礁」(Douglas Reef)。
19世紀時,沖之鳥所屬區域為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從菲律賓到馬紹爾群島),在美西戰爭後,西班牙將包括沖之鳥在內的一系列島嶼售予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德宣戰,並攻占德國在東亞和太平洋的屬地(包括中國山東和密克羅尼西亞),並在後來的凡爾賽條約中把以上土地主權委託給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及其領土和海外屬地被美國占領,其後美國再將其連同琉球群島及小笠原群島等移交給日本,直到現在。
1951年9月8日,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當中第三條英文版將之稱為「Parece Vela」(...and Parece Vela and Marcus Island...),日文版將之稱為「沖の鳥島」(...並びに沖の鳥島及び南鳥島...)。
2016年4月25日,日本海上保安廳扣押台灣漁船東聖吉16號並取得保證金[2]。
行政管理
沖之鳥為東京都小笠原支廳小笠原村所轄,是日本的最南端。
地理位置
沖之鳥位於西太平洋、菲律賓海海域。距沖繩東南約1,070千米、關島西北約1,200千米、馬尼拉以東約1,400千米、東京南偏西約1,730千米。
視頻
沖之鳥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日本重金打造沖之鳥礁欲擴大海洋領土範圍,新浪網, 2005-10-14
- ↑ 日本追趕扣押台灣漁船 台官方:無法接受(圖),中華網,2016-04-25